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

  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同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

  点拨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板题:童年絮味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四、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五、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点拨: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和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回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二、作者 舒婷,当代女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本文是一篇富情趣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 

  四、课文导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 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③初学识字自得意 ④自编小辫美极了 

  ⑤家教严历成习惯 ⑥左邻右舍关系密 ⑦乘凉还有小表妹 ⑧夏秋冬季我都爱 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2、再读课文,尝识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二)课文重点难点解读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她今后有何影响? 

  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三)写法赏析 

  1、语调诙谐,充满童趣。 

  2、以比鲜明,引人深思。 

  五、课堂巩固训练 

  给下列生字注音 

  掴( ) 箧( ) 啜( ) 糠( ) 鬈( )撮( ) 

  黝( ) 惮( ) 叱( ) 噙( ) 撅( )譬( ) 

  六、总结本课内容。 

  七、布置作业。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小短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板题:童年絮味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四、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 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五、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点拨: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篇4

  二. 重点、难点:

  《童年絮味》

  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复习有关作者的常识。

  (2)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思想感情。

  (2)学习鲁迅从小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感受长人品美。

  《生命》

  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义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伤感的散文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人间纯感情的赞美,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新课讲解]

  《童年絮味》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内容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作者回忆了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她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童年的玩具风波。

  第二部分(第3—6段):写多彩充实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第7—9段):写童年的伙伴。

  第四部分(第10—13段):写童年的四季生活。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 技法应用: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如“我的小儿子时常把无数玩具与图书弃之一地,百无聊赖地将自己倒置在沙发上,头朝下问……”其中“弃之一地”、“倒置”、“头朝下”这些细节,活脱脱地写出小儿子孤独寂聊的形象。

  2. 语言欣赏: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如“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夸张而又形象地写出此时姐妹俩的情态,读来如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3. 写作借鉴:巧用类比,引发共鸣。如作者写自己在等待梅雨季节到来时的焦灼心情时,运用了小时犯了错等妈妈发火时的情景进行类比,很自然地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此时的焦虑不安。

  二、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解惑

  (一)重难点句子

  1. 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这句话诙谐有趣,“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雷霆万钧”夸张而形象地写出了姐妹俩的情态。

  2. 我大姨妈及妈妈相偕下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妖精在大门口跳皮筋,满头万国旗飞舞,先是前俯后仰,及看清是我,差点背过气去。

  “小妖精”“万国旗飞舞”都是比喻,形象地写出“我”打扮的离奇,表现出了孩子的单纯可爱。

  (二)重点段落诠释

  课文第7自然段诠释:这一段文字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我”的童年时代人与人之间亲密、融洽的关系。“我”童年时“玩伴很多”,小孩子在各家“随意走动”,在这种密切联系、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养成合作、团结、友爱的品质。而现在的孩子却“被封锁在各个单元里苦读书”,其长大成人后的人格缺陷是不言而喻的。文段中的“不似现在”“那时”,表现出作者对当时那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怀念,对如今淡漠的人际关系的失望与伤感。

  《生命》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文题表明本文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作者沉河,当代作家。本文选自《2002年中国散文精选》。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

  作者从学校操场看到幼儿园的孩子无拘无束、自由活动的情景,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小学操场上小学生活动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2段):写学校操场上幼儿园小孩自由无拘的活动情景。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 技法应用:用精当的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如作者用“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 语言欣赏:平实朴素的语言,不露痕迹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如“说是足球场,其实不让踢足球,也不让随意活动,”连用两个“不让”,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压抑感。

  3. 写作借鉴:叙事有条理,层次清楚。如作者在叙述小孩子爬铁桩的一段话,用了“先是”、“然后”、“后来”、“最后”等表示时间转换的词语,将这一情景交代得清清楚楚。

  二、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 看着那儿的草由绿到黄,又由黄到绿;也看着太阳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

  解析:这一段是作者对操场景色的描写。操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地重复着相同的景色,虽然景色很美,但缺少了活力与个性,流露出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落寞感。

  2. 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压制。

  看到小孩子无拘无束的活动,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由此作者认识到生命可贵的本质。

  (二)重点段落诠释

  课文第3自然段诠释:这一段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生命的本质是自由,有自己的思想、独立的人性,这也是一个生命体的权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以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去对待生命——自己和他人的。作者写对学生、对同事态度的转变,表现出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复习思路导航

  1. 要通过朗读品味文章内涵。本周几篇文章都融注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美好情感的认识,都需要借助朗读去好好品味。复习时要放声朗读,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不但要动口,更要动脑动情。

  2. 复习本周要善于从平常语言中领悟其内涵,探究其中的“微言大义”。阅读时首先应学会抓住一词一句弄清字画意思,推敲感悟多层含义及感情色彩;其次,我们还联系该句及该段的环境去分析,甚至还要联系全文的思想感情去推敲品味。

  3. 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复习时遇到的问题不能跳过。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 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田埂(    )                     戏谑(    )              眯眼(    )              山坳(   )

  蹒跚(   )(   )    积攒(   )         颤悠悠(    )

  2. 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梗  积攒  大言不惭                b. 戏谑  蹒跚  死讫白赖

  c. 慈祥  跌跤  贼眉贼眼                d. 害臊  步履  前仰后合 

  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她又戏谑地说。

  (2)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4.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眯了眯她那双不大的眼睛。

  (2)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5. 请你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

  二、整体感悟

  1. 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

  2. 课文开头部分写了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不熟悉拣麦穗的事呢?

  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拣麦穗的那段往事。

  月残星疏的清晨,挎着一个空荡荡的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走去拣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

  在那夜雾腾起的黄昏,趟着沾着露水的青草,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破旧的窖洞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

  唉,她能想什么呢!

  假如你没有在那种日子里生活过,永远不能想象,从这一粒粒丢在地里的麦穗上,会生出什么样的幻想。

  她拼命地拣呐,拣呐,一个收麦子的季节,能拣上一斗。她把这麦子换来的钱积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然后,她剪呀,缝呀,绣呀……也不见她穿,也不见她戴。谁也没和谁合计过,谁也没找谁商量过,可是等到出嫁的那一天,她们全会把这些东西,装进新嫁娘的包裹里去。

  1. 文中画线处作者一连三问,有什么作用?

  2. 请你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3. 作者说“假如你没有在那种日子里生活过,永远不能想象,从这一粒粒丢在地里的麦穗上,会生出什么样的幻想。”读过课文之后,能想象出姑娘们从麦穗上生出什么样的幻想吗?

  四、课外阅读

  (一)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戒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得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蛋,下藏一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也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 括出小说3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          )——(          )——总结

  2. 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3. 父亲3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       、         、         ,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           之情。

  4. 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

  5. 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二)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付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的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6. 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            展开情节内容的。

  7. 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理解为                     。

  8. 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9. 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                

  【试题答案】

  一、

  1. gěng xuè mī ào pán shān zǎn chàn

  2. d

  3.(1)开玩笑。  (2)说大话不知害羞。

  4. (1)对二姨的厌恶之情。  (2)对卖灶糖老汉的喜欢之情。

  5. 这句话交代了卖灶糖的老汉孤身一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悲苦身世。

  二、

  1. 张洁

  2. 为下文作铺垫和映衬。

  三、

  1. 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使人欲罢不能,要看个究竟。

  2. 景物描写的句子“月残星疏的清晨”“在那夜雾腾起的黄昏,趟着沾着露水的青草”。

  作用:这些景物描写表明当时生活是那样的艰辛,可在姑娘们的眼中生活是美的,因为她们心中有个美好的幻想。

  3. 在姑娘们的眼中那一颗颗的麦穗就是未来美好婚姻生活的希望,所以她们才如此不辞辛劳、如此执著,年复一年的“拣”。

  四、

  1. 询问  吃面(意思相近即可)

  2. 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合乎文意即可。)

  3. 告戒;教训;意味深长;关爱

  4.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5.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6. 对话描写或语言描写

  7. 致命的陷阱或骗局   

  8. 最安全的   绝对

  9. “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或者“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

  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展示童年情景

  2、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4、作者简介(课件)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 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四、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

  2、小作文 《童年往事》

  六、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七、课后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