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通用14篇)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字词学习

  (3)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4)品读小弗朗士内心世界

  2、听读、默读,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查工具书)

  挟( )着 踱( )来踱去 诧( )异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三、交流、展示

  (1)上述三个问题

  (2)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四、点拨讲解:

  1、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学生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

  a、课前、课上和下课

  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c、上课前,上课时

  点拨: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五、练习测评:

  下课以后,小弗朗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任务的语言、表情、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三、交流、展示,

  (1)对文中语句加以揣摩和赏析,完成 《研讨与练习》二

  (2)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多种描写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描写手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2、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五、练习测评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词语20个以上,句子5句以上),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2、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

  ①题目设计为《之后》。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③结构要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2

  教学内容:《最后一课》下课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诠释课文内容,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教学用具准备:钟、号子、录音机、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在教室里,到处充满着爱国主义气氛:课桌的铁杆上挂着美丽的“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专心画“杆子”,镇上的老人们正捧着初级读本,发出古怪的声音;韩麦尔先生正一动也不动,瞪着教室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部带走似的……可就在在这时,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大家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又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下课”部分内容。

  二、自主、合作学习

  朗读“下课”部分内容后,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这部分内容主要描写哪个人物?(板书:韩麦尔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刚才,这位同学答得不够完整,谁能再来补充?……那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很完整。)

  【明确:这部分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三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神态方面主要是从“脸色惨白”和“哽住”来体现;语言方面主要是从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动作方面主要是从描写韩麦尔先生的一些动词可以体现。】(板书:神态:惨白 哽住     语言:法兰西万岁      动作:使出 *着)

  ⑵教堂的钟声响了,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和“哽住”?

  ⑶如何理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的意思?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去思考:第一题:“教堂的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此时韩麦尔先生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第二题:韩麦尔先生写字时心情会怎样?从他写出字的内容“法兰西万岁!”又可以表现出他内心对祖国充满着怎样的感情?现在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刚才,同学们讨论很积极,发言也很踊跃。大体上已经把要点说出来了,只不过语言组织方面有点欠缺。现在,老师进行小结:“脸色惨白”是因为教堂的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韩麦尔先生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在这里教法语了,内心无比悲痛。因为悲痛,所以说话哽往了。还有韩麦尔先生用一连串有力的动作,写出“法兰西万岁”集中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失去国土,失去国语后,内心无比悲痛的心情,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他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板书:爱祖国   恨敌人)

  三、课本剧表演

  过渡:刚才,同学们透过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到他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把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小弗郎士的心理,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呢?(依次打出课件)

  1、神态方面:①“脸色惨白”②“哽住”

  【组织形式:这两个神态都是由于什么原因所致?对了是因为悲痛。“所以我们只要以悲痛的神情来表演“脸色惨白”即可。请几位同学试表演一下。(刚才,前几位同学演得不够自然,后几位同学演得很自然,很有感染力。)那么,“哽住”该如何表演呢?刚才,有位同学说到:用平常被哽住神情来表演,说得很好,那位同学你来试来表演“被哽住”的神情……这位同学表演得很好,同学们想一想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哽住”……对了,要带着着无比悲痛的感情去演,现在再请那位同学来演一下……演得很形象,很逼真。韩麦尔先生就是这种神情】

  2、语言方面:①“我的朋友啊,我——我——”②“法兰西万岁!”③“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同学们先思考:这三句话都可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对了,悲痛)同学们再注意看一下第二句“法兰西万岁!”,除了悲痛的感情之外,还有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对了,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现在,请几位同学试朗读这几句话。……(同学们,感情方面把握得很到位,只是语气上有所欠缺。)现在,

  同学们听录音磁带朗读,注意录音磁带朗读的节奏与语气;接下来,同学们进行模仿录音磁带朗读,也可以自行设计朗读。对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对朗读很好的加以肯定。】

  2、    动作方面:①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②他呆在

  那儿,头*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现在,请一位同学跟我合作,他朗读小黑板上的内容,我来表演。……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表演的时候,加了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是什么?……(对了,就是写字时,“手在微微的颤抖”和“粉笔被折断好几次”)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对了,为了更能突出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接下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朗读,另外一个同学根据朗读进行表演。同学们可以模仿老师的表演,也可以自行设计表演。】

  4、这部分除了写韩麦尔先生之外,还写了小弗郎士,那么小弗郎士该如何演呢?此时,他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可见他很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我们只要让小弗郎士用理解的目光随着韩麦尔先生的移动而移动即可。 

  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现在,叫几个男生把韩麦尔先生整个过程试表演一下,从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充当韩麦尔先生角色;另外选三个学生分别充当小弗郎士、敲钟手、吹号手的角色;剩下的同学充当“最后一课”的学生,配合韩麦尔先生写出“法兰西万岁”,同时读出这一句话的内容。)

  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这四位同学上台为我们表演, 

  刚才这四位同学演得相当棒,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谢。

  三、拓展性学习

  过渡:刚才,同学们演得很好,把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表演得淋漓尽致。韩麦尔先生似乎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没有说出来,同学们请看“我的朋友们啊,我——我——”这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会想对学生说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把它补充出来。可以是课文里面的内容,也可以自己想像进行补充。

  【明确: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踊跃,从你们回答的内容当中,我可以归纳出大体上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第一,对国土的爱;第二,对敌人的恨;第三,对祖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四、小结

  1、齐读“下课”部分内容。

  2、“下课”部分主要写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通过他的神态、语言、动作,充分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小说的结局部分。行文至此,嘎然而止,这样安排更耐人寻味,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五、板书设计

  10、最后一课

  都德

  神态:惨白 哽住

  下课 ———韩麦尔先生     动作:使出 *着         爱祖国  恨敌人

  语言:法兰西万岁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3

  起首,来明白本节课的讲授目的及重点:

  1、从阐发人物形象入手,造就学生正确掌握小说主题的阐发本领。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心情、行动和生理运动的形貌要领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体现的猛烈的爱国主义精力,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

  其次,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文章的自读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具体过程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⑴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⑵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

  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⑵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2.组织学生研讨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⑴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⑵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峻”的“战斗好汉”,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好汉”,而让他们都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

  老师点拨:

  正由于平凡,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才可以大概成为千万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质朴、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绪,才气被明白成是全部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气使这篇小说所体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配合心声……

  4.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

  5.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最后根据本堂课内容设计一个作业: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4

  达标训练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__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2.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3.根据拼音写汉字xié________持  hǎo________叟  chà________异qí________祷  gěng________咽  ào________悔4.解释加粗的字①闹________  ②异________③思________  ④宛转________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③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6.分析句意填空“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热爱。 能力提高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普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a]站起来,脸色惨白,[b]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2)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    )a.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递进。c.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停顿。d.表示递进转折,语音的延长。(3)为什么听到钟声与号声后,韩麦尔先生的脸色变得这样难看? (4)从情节上看,这部分是故事的________(5)“使出全身的力量”“法兰西万岁”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6)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开放探究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出韩麦尔先生因哽住而未说出的话。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联系我们的祖国在上个世纪曾遭受过日本人奴役的历史,请你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历史?3.根据课文结尾,假设你是小弗朗士,展开合理想象,以“散学以后”为题续写一篇文章,不少于350字。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法  都德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2.“我”的见闻感受  上学路上→上课→下课  小弗郎士3.挟  郝  诧  祈  哽  懊4.①声音大  ②惊讶  ③估计  ④(歌声、鸟声等)抑扬动听5.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复6.祖国文字  祖国语言  祖国 能力提高(1)语言、动作  (2)c  (3)钟声、号声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4)高潮和结局  (5)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6)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国的感情之深,他永远都不会忘记、放弃自己热爱的祖国。 开放探究(略)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5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6.

  第3 教时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平

  备课时间

  9、13

  目

  的

  要

  求

  1、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初步理解文章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重

  点

  难

  点

  1、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

  方法

  阅读法,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步

  骤

  一、导入  课文,简介作者: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小东西》。

  《最后一课》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挟 (      )     祈祷(         )   惨(      )白哽(        )

  2、解释词语 :

  征发       思量        诧异         惨白

  三、引导学生作了解性的阅读。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理清小说的脉络,划分课文的结构

  四、进行理解性阅读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

  学

  步

  骤

  ①第一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不爱学习,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平时的严厉;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集中表现小弗郎士的幼稚。

  ②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有哪两处?有什么作用?

  (两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小弗郎士是不是非常贪玩呢?

  明确:不是,“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能够觉悟的基础。

  ④第四节写布告牌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写“最后一课”做准备。

  ⑤讨论分析“两年来”“坏消息”、“挤”的作用。

  明确:“两年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坏消息”指小弗郎士能感受到的普鲁士侵略带来的灾难;“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3、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幼稚、不爱学习、不懂事,可还能管得住自己,点明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

  4、讨论第一部分这样安排结构的作用。

  明确:和后来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到小弗郎士由幼稚变得成熟、懂事的发展过程。

  五、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划分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从“我正想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2、速读第一层。

  3、讨论:为什么写平时上课的情景?

  明确:“总”------平时上课喧闹的一贯性;

  “也”------吵闹的声音很大。

  ------- 为写今天上课与往日的截然不同做对比,表明                             

  教

  学

  步

  骤

  今天的不同寻常。

  4、随文指点讨论“偏”、“都”的作用。

  明确:“偏”:表明事实跟所希望的相反,形成了对照。

  “都”:和平时形成了对比。

  5、体会韩麦尔先生的“踱来踱去”。(表明他内心活动剧烈,难以平静。)

  6、体会“最使我吃惊”中“最”的作用。

  明确:把这堂课的不寻常推到了极点。

  7、归纳这一层。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烘托“最后一课”的庄严、悲愤的气氛,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六、布置作业 :

  1、阅读课文。

  2、整理笔记。

  3、作业 纸。

  板

  书

  设

  计

  最后一课

  上   去得很晚     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幼稚、贪玩、

  学   想别上学      天气、画眉、普鲁士兵      不爱学习、

  路   还能管得住自己   跑  上气不接下气       不懂事、

  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时代背景      还能管住自己

  布告牌-------制造悬念

  上   学生纪律

  课   老师态度、穿戴        对照铺垫

  前    听课对象

  教

  后

  记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7

  第4教时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平

  备课时间

  9、13

  目

  的

  要

  求

  1、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继续深刻体会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1、重点语句的含义;

  2、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几种描写方法及作用。

  教学

  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语句的思想感情

  分析法:分析一些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步

  骤

  一、检查复习:简析几个句子的含义。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二、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11—16)

  1、指名朗读第二层,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

  2、随文指点讨论“又柔和又严肃”、“我的孩子们”包含的感情,理解韩麦尔先生话的意思。

  明确:“柔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包含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无限深情;

  “严肃”------包含对亡国的悲痛。

  “最后一堂法语课”-------是抗议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3、讨论文章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的。(让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万分难过”:(1)对敌人的恨;(2)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3)对过去不好好学习的懊悔。                                        

  教

  学

  步

  骤

  “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段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有什么作用?--------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被引发出来。

  4、理解“最使我吃惊的,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一句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国人的爱国情感:镇上那些人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方式“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被剥夺了学习法语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祖国。这一举动,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真挚的爱国热情。

  5、归纳分析第二层

  明确: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普鲁士禁教法语,这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猛醒,激发了他学习法语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17—23)。

  1、指名朗读这一层,注意体会思想感情。

  2、注意分析“我挺难受,头也抬不起来”的含义。

  明确:思想感情从自悔到自尊的升华。

  3、平时一向要求严格、态度严厉的老师今天的态度怎样呢?

  明确:不再训斥小弗郎士,而是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对这场悲剧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4、体会“唉,······最大的不幸”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总结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韩麦尔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

  5、“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关心不够”:批评了阿尔萨斯人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不足。

  6、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自责?(让同学们开展讨论)

  明确:检讨自己以往工作中的缺点,表现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热爱。

  7、体会“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含义。

  明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美,更是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深情的生动体现。

  8、体会“钥匙”这一比喻的作用。

  明确:“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

  教

  学

  步

  骤

  民思想感情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

  9、为什么今天“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明确:因为小弗郎士受到强烈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激情得到升华,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0、集体朗读第21节文字,进一步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明确:“新字帖”------法国的领土决不容许敌人占领。

  “好像许多面小国旗”:领悟老师的意图,牢记自己的祖国。

  钢笔的“沙沙”响声:教室的安静。

  不注意甲虫:孩子们专心。

  鸽子叫声的联想: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轻蔑。

  教室的气氛:表现孩子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感染。

  11、            体会“我每次抬起头······带走似的”的含义。

  明确:对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无限依恋、不忍离开的感情。

  12、为什么第三次说韩麦尔是“可怜的人”?

  明确:韩麦尔先生要离开这无限依恋的校园,极其痛苦。

  13、为什么特别描写郝叟老头儿读拼音的情景?

  明确: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声音发抖、难过”:爱国主义的表现。

  14、体会“永远”的作用:深化主题,突出“最后一课”在人民心中激起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归纳第二部分第三层。

  五、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2、阅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3、作业 纸。

  板

  书

  设

  计

  最    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顿悟、爱国                                                  

  宣布最后一课                       自悔、热爱祖国文字                                             

  后                                            

  小弗郎士:懊悔、难受、成熟、懂事

  一   在课上        

  韩麦尔先生:高度的爱国热情            

  课                      

  教

  后

  记

  文通中学作业 纸             日期:9月13日

  班级

  初 ( )

  姓名

  学号

  成绩

  学科

  语文

  课题

  《最后一课》

  命题人

  庞连平

  预计完成时间

  30

  要点提示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3、深刻体会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挟着(       ) 诧异(         ) 哽咽(        ) 祈祷(        )

  阅读探究

  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创新

  小巷"历程"

  天热得厉害,空气像团火,烤得柏油路软绵绵的。

  我拐进一条小巷。巷子不长,地上散扔着许多西瓜皮。(这里背阴,不有一丝穿堂风。)我放慢脚步,息一息浑身的燥热。

  "哧溜--",前面不远,西瓜皮托着一双高跟皮凉鞋,溜冰似地滑了出去。

  跌倒的是一个穿银灰色旗袍裙的中年妇女,她飞快地从地上跳了起来。我急忙收回目光,低头点香烟。(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

  她又朝前走了,腿有点瘸,可能还忍着痛。她放心了--没人嘲笑她。

  我怀着为人做件好事的轻松感,目送那女的走出小巷,拐了弯。

  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体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我遐想。

  突然,"哧溜--",这回轮到我了。谁让我放松了对西瓜皮的警惕,我摔了个四脚朝天。

  也许没人看到……闪进我思维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也是这。可是,身后立即传来了清脆的笑声。

  我扭头一看,三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了小巷。她们正对着我指手画脚:

  "嘻嘻、嗬嗬、哈哈……"其中一个穿连衣裙的笑得直不起腰来。

  我费力地爬起身。裸关节可能扭伤了,钻心地痛。但我强忍着,在一片可恶的嗤笑声中一…………..拐一拐地朝巷口走去。心中不免愤愤然…

  "味溜--啪!"

  机会来了,报复吧!伴着尖叫,一个窈窕的身躯滑倒了。而且正是刚才笑我笑得最放肆的那一位。我想笑,想大笑,想对着她那撕破了的连衣裙笑个痛快。可是我没能笑出声来。

  她们向我投来羞赧的一瞥。

  我返身走回小巷,开始艰难地、一块一块地拾起西瓜皮。

  【思考练习】

  1."这里背阴,还有一丝穿堂风。"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结合下文补写出省略的内容。

  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闪进我思维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也是这"句子中的"也"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巷"历程"实际是小说主人公"我"的不平常的思想历程,写出"我"的思想在整个历程中的变化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人名言

  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无知而行动。

  (德)歌德

  《最后一课》参考答案

  10.小巷"历程"

  1.有"穿堂风"凉快,交代了人们喜欢走这条"小巷"的原因,"背阴"则为下文人们被西瓜皮滑倒埋下伏笔。

  2.也许没人看到

  3.不能。因为这个"也"字表明被西瓜皮滑倒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念头。 4.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体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

  5."我"因摔伤,故拾得"艰难";同时"一块一块"表现"我"抬得认真。这句话形象地表明建设精神文明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是一件艰巨的工作。

  6.见一妇女摔倒,不嘲笑她,产生"为人做件好事的轻松感";自己摔倒,被人嘲笑,"心中不免愤愤然";笑人者摔倒,想笑没笑,返身走回抬西瓜皮,从满足于不笑别人到动手改变这些不文明的做法,"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8.

  第5教时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平

  备课时间

  9、13

  目

  的

  要

  求

  1、进一步领会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

  点

  难

  点

  1、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

  方法

  归纳法、赏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步

  骤

  一、检查复习,说出下面几个语句的含义

  1、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二、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感情。

  这部分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教

  学

  步

  骤

  2、体会、讨论“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一段中的“钟声”、“号声”、“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意思。

  明确:“钟声”-------意味着最后一课的 结束,从此阿尔萨斯的学校将和法语告别。

  “号声”-------暗示德语将要代替法语。

  “脸色惨白”--------韩麦尔先生内心无比悲痛的感情。“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歌颂了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体会“哽住”、“使出全身的力量”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明确:“哽住”----无比的悲愤之情。

  “使出全声的力量”-------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感情。

  4、讨论“法兰西万岁”的作用:

  明确:(1)把故事推向高潮;

  (2)它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地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3)主题得到了升华。

  5、体会最后一节文字中的韩麦尔先生的复杂的感情。

  明确:无声的手势、呆在那儿-------韩麦尔先生面对国土沦丧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6、归纳分析第三部分。

  三、归纳中心意思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简析写作特色

  线索:以“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记叙顺序来构成情节。

  1、通过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3、成功运用儿童语言。

  六、布置作业 :

  1、复习全文;

  2、整理笔记。

  教

  学

  步

  骤

  板

  书

  设

  计

  最后一课

  脸色惨白---------悲愤

  下   

  使出全声的力量-------爱祖国、恨敌人      悲愤情绪

  课   法兰西万岁-------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爱国热情

  动作、手势------极大悲痛

  教

  后

  记

  文通中学作业 纸             日期:9月13日

  班级

  初 ( )

  姓名

  学号

  成绩

  学科

  语文

  课题

  《最后一课》

  命题人

  丁建中

  预计完成时间

  30

  一、阅读课文最后6节文字,完成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祈祷(        )    哽(        )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一词用在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

  3、文中画线的“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朗读重音正确的是  (       )

  A、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B、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D、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4、韩麦尔先生临下课时,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啊”。对这一称呼的正确理解是:

  A、他把学生也作为朋友了,感情更深沉了一步。

  B、他不只是对学生说的,还包括教室后边坐着的郝叟等人,所以称朋友们。

  C、他实际是对所有的爱国同胞说的,因为他说不下去之后,用全身的力量写的是

  两个字:“法兰西万岁!”                                     (         )

  5、文中的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其余三个破折号都表示         。

  6、上文在表现人物性格时主要运用了以下三方面的描写:

  描写、         描写 、         描写

  7、以上文字是小说的       和        部分。

  (二)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我们现在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门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能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今天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她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读了这个故事,谁能不佩服哲学家的伟大和学生的聪颖,试想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呢?

  1、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回去有没有除掉杂草?为什么?

  。

  2、原来相聚的地方为什么杂草没有了?

  。

  3、“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启发?                                                          

  。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初步掌握小说的内容;

  2、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故事背景,导入新课

  1870年7月19日一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争──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面对侵略,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

  二、整体感知

  1、简介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引导学生找出记叙文六要素和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3、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

  4、学生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分析课文

  1、学生三读课文,根据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

  上课前、上课中

  四、四读课文,围绕变字研究人物形象

  1、分析文章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小弗郎士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弗郎士动作、心理的句子,然后分析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并自行归纳总结。

  3、学生总结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依照分析小弗郎士的方法分析韩麦尔先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1、学生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自行归纳。

  2、学生再读课文,想象揣摩: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个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3、学生概括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4、学生再读课文,找一下看看文中所写的环境和其他人物,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指名回答)

  5、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7

  课题:第7课《最后一课》周次:

  月    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时:教学方法、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  导入新课,介绍故事背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争——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面对侵略,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二、  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踱(    )   督学(    )    郝叟(    )(    )   摊(    )   懊悔(    )chéng fá(    )(    )   钥匙(    )(    )   磨损(    )    qídăo (    )(    )哽(    )2、解释下列词语督学   征发    哽    踱    惩罚3、学生概述故事的大体内容;三、  整体感知(一)感知课文1、   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2、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3、   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整理、归纳学生的感受,体会。引导学生进入初步的课文分析阶段;(二)初步分析课文1、提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情节:    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                                     上课前、上课中

  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预习检查感知朗读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 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心理)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课题:第7课《最后一课》周次:

  月    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时:2教学方法、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完成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 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 拓展阅读:

  (1) 导入: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6、布置作业: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8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学设想: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由奥运会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二简介背景及作者。(见书43页)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三正字音

  祈祷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闹   惨白

  四小说常识

  ——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五分析

  1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2本文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3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练习一)

  ——一(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心里万分难受,感情发生变化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5分析第二部分: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

  ——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    喧闹——  (今日)偏安安静静的   老师态度:骂——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穿礼服,衣着隆重。        人们: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四、作业 :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课时

  要点: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一、复述基本情节 ,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阅读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习、的稚气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突出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学生、压抑的感觉。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大林、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装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 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3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4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不达意,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面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不会,而感到难受,说明有了羞耻感。学习文法易懂,说明学习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6、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1小弗郎士本质不坏,2受到老师的影响,3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三作业 :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第三课时

  要点: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一复习简述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

  1、 韩麦尔先生穿上礼服上课,体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来表现他对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大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7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7“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8小结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小结写人的几种方法

  (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4)注意场景描写

  三板书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法国  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1-6)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     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悲愤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认真听课,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韩麦尔先生: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

  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者,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穿礼服,批评自责、赞美法语、必胜信念、悲愤散学)

  (抓住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9

  《最后一课》片断教学

  教学内容:《最后一课》下课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诠释课文内容,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教学用具准备:钟、号子、录音机、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在教室里,到处充满着爱国主义气氛:课桌的铁杆上挂着美丽的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专心画杆子,镇上的老人们正捧着初级读本,发出古怪的声音;韩麦尔先生正一动也不动,瞪着教室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部带走似的可就在在这时,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大家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又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下课部分内容。

  二、自主、合作学习

  朗读以下部分内容后,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这部分内容主要描写哪个人物?(板书:韩麦尔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刚才,这位同学答得不够完整,谁能再来补充?那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很完整。)

  【明确:这部分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三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神态方面主要是从脸色惨白和哽住来体现;语言方面主要是从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动作方面主要是从描写韩麦尔先生的一些动词可以体现。】(板书:神态:惨白哽住语言:法兰西万岁动作:使出*着)

  ⑵教堂的钟声响了,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和哽住?

  ⑶如何理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的意思?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去思考:第一题:教堂的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此时韩麦尔先生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第二题:韩麦尔先生写字时心情会怎样?从他写出字的内容法兰西万岁!又可以表现出他内心对祖国充满着怎样的感情?现在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刚才,同学们讨论很积极,发言也很踊跃。大体上已经把要点说出来了,只不过语言组织方面有点欠缺。现在,老师进行小结:脸色惨白是因为教堂的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韩麦尔先生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在这里教法语了,内心无比悲痛。因为悲痛,所以说话哽往了。还有韩麦尔先生用一连串有力的动作,写出法兰西万岁集中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失去国土,失去国语后,内心无比悲痛的心情,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他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板书:爱祖国恨敌人)

  三、课本剧表演

  过渡:刚才,同学们透过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到他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把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小弗郎士的心理,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呢?(依次打出课件)

  1、神态方面:①脸色惨白②哽住

  【组织形式:这两个神态都是由于什么原因所致?对了是因为悲痛。所以我们只要以悲痛的神情来表演脸色惨白即可。请几位同学试表演一下。(刚才,前几位同学演得不够自然,后几位同学演得很自然,很有感染力。)那么,哽住该如何表演呢?刚才,有位同学说到:用平常被哽住神情来表演,说得很好,那位同学你来试来表演被哽住的神情这位同学表演得很好,同学们想一想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哽住对了,要带着着无比悲痛的感情去演,现在再请那位同学来演一下演得很形象,很逼真。韩麦尔先生就是这种神情】

  2、语言方面:①我的朋友啊,我我②法兰西万岁!③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同学们先思考:这三句话都可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对了,悲痛)同学们再注意看一下第二句法兰西万岁!,除了悲痛的感情之外,还有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对了,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现在,请几位同学试朗读这几句话。(同学们,感情方面把握得很到位,只是语气上有所欠缺。)现在,

  同学们听录音磁带朗读,注意录音磁带朗读的节奏与语气;接下来,同学们进行模仿录音磁带朗读,也可以自行设计朗读。对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对朗读很好的加以肯定。】

  2、动作方面:①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②他呆在

  那儿,头*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现在,请一位同学跟我合作,他朗读小黑板上的内容,我来表演。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表演的时候,加了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是什么?(对了,就是写字时,手在微微的颤抖和粉笔被折断好几次)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对了,为了更能突出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接下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朗读,另外一个同学根据朗读进行表演。同学们可以模仿老师的表演,也可以自行设计表演。】

  4、这部分除了写韩麦尔先生之外,还写了小弗郎士,那么小弗郎士该如何演呢?此时,他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可见他很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我们只要让小弗郎士用理解的目光随着韩麦尔先生的移动而移动即可。

  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现在,叫几个男生把韩麦尔先生整个过程试表演一下,从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充当韩麦尔先生角色;另外选三个学生分别充当小弗郎士、敲钟手、吹号手的角色;剩下的同学充当最后一课的学生,配合韩麦尔先生写出法兰西万岁,同时读出这一句话的内容。)

  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这四位同学上台为我们表演,

  刚才这四位同学演得相当棒,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谢。

  三、拓展性学习

  过渡:刚才,同学们演得很好,把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表演得淋漓尽致。韩麦尔先生似乎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没有说出来,同学们请看我的朋友们啊,我我这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会想对学生说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把它补充出来。可以是课文里面的内容,也可以自己想像进行补充。

  【明确: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踊跃,从你们回答的内容当中,我可以归纳出大体上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第一,对国土的爱;第二,对敌人的恨;第三,对祖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四、小结

  1、齐读下课部分内容。

  2、下课部分主要写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通过他的神态、语言、动作,充分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小说的结局部分。行文至此,嘎然而止,这样安排更耐人寻味,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五、板书设计

  10、最后一课

  都德

  神态:惨白哽住

  下课韩麦尔先生动作:使出*着爱祖国恨敌人

  语言:法兰西万岁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10

  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汤婉君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  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初步掌握小说的内容;

  2、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故事背景,导入新课

  1870年7月19日一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争──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面对侵略,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

  二、整体感知

  1、简介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引导学生找出记叙文六要素和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3、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

  4、学生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分析课文

  1、学生三读课文,根据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

  上课前、上课中

  四、四读课文,围绕变字研究人物形象

  1、分析文章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小弗郎士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弗郎士动作、心理的句子,然后分析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并自行归纳总结。

  3、学生总结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依照分析小弗郎士的方法分析韩麦尔先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1、学生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自行归纳。

  2、学生再读课文,想象揣摩: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个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3、学生概括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4、学生再读课文,找一下看看文中所写的环境和其他人物,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指名回答)

  5、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二、拓展阅读

  阅读《同步》P35。

  1、运用本课所学的阅读方法完成小说《蜡烛》的练习题。

  2、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重点:

  1、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 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 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 拓展阅读:

  (1) 导入  :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

  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

  手法          烘托           烘托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

  6、布置作业 :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重点:

  1、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 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 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 拓展阅读:

  (1) 导入  :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

  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

  手法          烘托           烘托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

  6、布置作业 :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14

  活动内容  :《最后一课》续编

  表演形式:  舞台剧

  编    剧:  洪嘉妮

  表演者:    部分女生

  主    持:  郭  进  曾  佩

  表演前:    排练井然有序

  表演中:    表演形象逼真

  表演后:    演后意犹未尽

  最佳表演者:朱  蓉  黄思颖

  最佳导演:  左  静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是一篇世界驰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之所以驰名世界,就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欣赏《最后一课》续编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最后一课》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60年代,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为争夺称霸欧洲的地位,斗争日趋激化。终于导致1870年7月19日至1871年5月10日为期10个月的普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击败了法国,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格林两个省的大部分土地给普鲁士。法国著名作家都德正是以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小弗郎士的叙述,表现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对失去国土和母语的由衷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依依深情。

  剧本展示:

  《最后一课》续编

  人   物:小弗郎士、安娜(小弗郎士的妈妈)、琳达(小弗郎士的同学)

  韩麦尔先生、伊莉莎(韩麦尔先生的妹妹)

  华希特、华生(以前的镇长)、司汤达(从前的邮递员)

  安东尼(琳达的哥哥)、詹姆斯(华希特的徒弟)

  保罗(德国上校)、普鲁士兵

  第一幕

  第一场

  (在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回来的路上,小弗郎士走在一条幽静的路上,他对身边的鸟语花香一点也不在意……)                    

  小弗郎士: (惊讶)我这是怎么了?以前我最喜欢来这儿了,有时连逃课也要到这儿来玩,可现在我怎么对这儿的景色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呢?

  (叹了口气)唉!国家都要灭亡了,我怎么还可能在意这些花花草草啊。

  (小弗郎士灰心丧气地继续往前走着,前方出现了一条大道,他急忙走出这条小路,看见几个普鲁士兵在谈笑风生。)

  小弗郎士: (气愤地握紧拳头)可恶的家伙!你们让韩麦尔先生远走他乡,而你们却用德语在说一些嘲笑我们法国民众的话,简直丧尽天良! 

  (说着,小弗郎士向旁边狠狠地捶了一拳,这时,一个人悄悄地向小弗郎士走了过来。)

  琳    达: (拍了一下小弗郎士的肩膀)喂,汤姆(小弗郎士的昵称)你怎么了?别在这儿发呆了,韩麦尔先生的离开是我们谁也没有料到的啊,别独自难过了,不如到我家去,让我哥哥陪你解解闷吧。

  (小弗郎士知道琳达的哥哥是个法国军人,此时不知有什么力量让小弗郎士跟琳达到了她家。)

  第二场

  (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到了一片偏僻的森林,琳达的家就在这片偏僻森林的后面,当他们来到琳达家的门口,还没来得及敲门,房门便“呼”地一声打开了,一个皮肤黑黑的青年在门口站着,他就是琳达的哥哥——安东尼)

  安东尼:   (带着些许疲倦)哦!是汤姆来了啊,快到屋里头坐,我刚从前线回来,比较疲倦,我正想去河边洗个澡,然后好好的睡一觉,那我不陪你们了,你们自己玩吧,我先走了。

  琳   达:  (撒娇)哥哥别去了,陪我跟汤姆说说话好吗?你就给我们说说前线的事吧。

  安东尼:   (疲乏的脸上泛着光彩)那好,今天我就满足你们俩的要求,那我们到屋里头去说吧。

  (于是,他们三人走到书房,把窗帘拉得紧紧的,安东尼将自己的身子深深地陷进沙发,似乎只有这样才舒服。)

  安东尼:   (饶有兴趣)我们有时会被派遣到前线,在战场上上阵杀敌,晚上将军还会给我们进行严明的纪律教育……

  小弗郎士: (打断安东尼的话,疑惑地问)你们平时怎样保持联络啊?

  安东尼:   (接着话头,兴奋地说)虽然我们表面上没有什么举动,但私地下我们部队内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有一个地下组织,一旦战斗需要我们,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勇敢地上前线杀敌。

  小弗郎士、琳达:(异口同声地说)安东尼,你能不能带我们到你们的组织去看看啊?

  安东尼:   (犹豫不决)这……这……似乎不太好吧。

  琳   达:  (央求)好哥哥,求你了,我是你亲妹妹,小弗郎士是我最信赖的同学,你也是那儿的领导人物,你就让我们去吧。

  安东尼:   (严肃)除非……

  小弗郎士:   除非什么,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答应。

  安东尼:   (庄重地说)你们去了,要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不许私自行动,还有你们去那儿的事,不能随便对别人说。

  小弗郎士、琳达:(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三场

  (说走就走,他们三人离开这座隐秘的房子,来到了一家报社。)

  琳   达:  (奇怪地问)哥哥,你确定没来错地方吗?这儿可是一家报社啊。

  安东尼:   (望着琳达,神秘地眨眨眼)小姑娘,先别妄下定论,等下进去了你就明白了。

  (推开门进去一看,小弗郎士惊呆了,里面有郝叟老头、司汤达、华生、华希特、詹姆斯等镇上的人。)

  郝叟老头: (长舒一口气)是你们啊,我还以为是普鲁士兵来了,可把我们大家吓坏了。

  (小弗郎士和琳达打消了疑惑,大家又各忙各的去了,偶尔也有几个人和他们打招呼,在这里小弗郎士和琳达见到了许多关于反对普鲁士兵的传单,小弗郎士看到这些,觉得自己心中有一股热血在沸腾。)

  小弗郎士: (好奇地对安东尼说)你们这个组织可以让爱国的孩子参加吗?

  郝   叟:  (打趣地说)怎么,小鬼,你也想参加我们这个先进组织?

  (小弗郎士诚恳地点了点头。)

  詹姆斯:   (严肃)不行,小弗郎士,你还太年轻,你干不了这个。

  小弗郎士: (坚定地说)虽然现在我不能上前线杀敌,但是我可以帮你们发传单啊!等我再大几岁,我就可以和你们一起去打仗了。

  (詹姆斯看到小弗郎士意志坚定,他也从内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安东尼:   (微笑)小弗郎士,你既然意志这么坚定,那你从下周开始就在这儿帮我们发发传单吧,但你可要处处小心哦。

  (小弗郎士高兴得边跳边往外走,华生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叫住了小弗郎士。)

  华   生:  (略微忧伤)小弗郎士,明天下午3点,韩麦尔先生就要和他的妹妹一起离开这座城市了,到时,你去送送他吧。

  (小弗郎士听完华生的话,眼角流出了难过的泪水,他低着头默默地离开了报社,在路上,小弗郎士想起了以前与韩麦尔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心中更加难过。)

  第四场

  (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妈妈看到了小弗郎士泪流满面,连忙迎上去。)

  安   娜:  (关切地说)好孩子,别哭了,妈妈知道你是为韩麦尔先生的离开表示伤心,你既然喜欢韩麦尔先生,就别难过了,明天去送送他,把你心中最美的祝福送给韩麦尔先生,让他安心地离开好吗?

  (小弗郎士抬头看着妈妈关切的面容,懂事地点了点头,他不知道该不该把发传单的事告诉妈妈,他怕妈妈知道后会大发雷霆。)

  小弗郎士: (扯着衣角,犹豫不决)妈妈,我想跟您说件事,就是……

  安   娜:  (担心)是什么?孩子,说吧。

  小弗郎士: (小声地说)我想加入安东尼他们的地下组织,我想去帮他们发传单,行吗?妈妈。

  安   娜:  (大发雷霆)不行,孩子,你小小年纪怎么能加入这种组织啊?

  小弗郎士: (哀求)妈妈,求您了,好吗?

  安   娜:  (甩开小弗郎士的手,坚决地说)只要你敢加入这种组织,你就不是我儿子!

  小弗郎士: (倔强地说)我宁愿不做你儿子,我也要加入地下党。

  安   娜:  (愤怒地说)你给我滚,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是母子关系了!

  (小弗郎士听了话,倔强地头也不回地走了,安娜一怔,随即嚎啕大哭。小弗郎士离开家后,在琳达家睡了一晚。)

  第五场

  (到下午3点时,小弗郎士和琳达来到码头,看到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正准备上船。)

  小弗郎士、琳达:(高兴地挥着手)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请等等。(小弗郎士、琳达气喘嘘嘘地跑到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面前。)

  小弗郎士: (掩藏送别的伤心,微笑着对韩麦尔先生说)韩麦尔先生,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被批准同意加入地下组织了。

  韩麦尔先生:(高兴)不错,小弗郎士,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韩麦尔先生突然想起了什么,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来递给小弗郎士。)勇敢的小弗郎士,我把这本法语书送给你,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转身朝向琳达)琳达,你也要加油啊!

  (小弗郎士、琳达目送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远去,伤心的泪水不知不觉从眼角流了出来。)

  第二幕

  第一场

  (十几年后,小弗郎士已经由一名顽皮的小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国军官,参加过几次大型战斗,他以谋略过人而令普鲁士兵闻风丧胆。一次,在战场上,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意外重逢。)

  小弗郎士: (骑在战马上,喜出望外地)韩麦尔先生,您怎么也到战场上来了啊?(小弗郎士根本不知道韩麦尔先生此时是奉普鲁士上校的命令,专程来捉拿自己的。)

  韩麦尔先生:(忐忑不安的搓着手)是啊,亲爱的小弗郎士,没想到咱们在这相见啊,你快下来,让老师看看你到底长多高了。

  (此时,小弗郎士不知道自己会中计,立刻下了马,韩麦尔先生见小弗郎士走到自己身边,突然从身后抽出一支铁棒,朝小弗郎士的头上狠狠地砸了一下,小弗郎士顿时觉得头晕目眩,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场

  (不知过了多久,小弗郎士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被绑在一根柱子上,他也看见他最敬爱的韩麦尔先生正跟敌人站在一起,韩麦尔先生是那么的卑躬屈膝,小弗郎士顿时明白了一切,他真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的是事实。)

  小弗郎士: (声音颤抖)韩麦尔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你是卖国求荣吗?

  韩麦尔先生:(*笑几声)呵呵!世事难料啊,你也不会想到有今天这一步吧!

  小弗郎士: (悲愤交加)韩麦尔先生,想不到你是这种人,亏我以前那么敬重你,把你当爱国之士,算我看走眼了!

  (这时德国上校——保罗走了过来,别看他是德国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保   罗:  (傲慢)弗郎士少尉,怎么样?不想死的话,就说出你们这次的作战方案吧,那样我还会留你一条命。)

  小弗郎士: (不屑一顾)呸!凭什么让我说出作战方案,你们还能得意几天啊,迟早有一天,我们伟大的法兰西会战胜普鲁士的,法兰西万岁!(高呼)

  保   罗:  (气得满脸通红)你……你死到临头了,还这么嘴硬,劝你放老实点,否则你会死得很痛苦。

  (说完,保罗命令士兵用皮鞭抽打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坚强地咬了咬牙,保罗觉得这样好象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靠近身边一位士兵的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不一会儿,只见那位士兵拿来了一条沾满盐水的鞭子,保罗接过这条鞭子,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抽打着小弗郎士。)

  保   罗:  (狰狞地笑着)哈哈哈!弗郎士少尉,没想到你也会落到我的手里,你跑不掉了。

  (小弗郎士没有感觉到痛,因为他心里的伤痛已远远超过肉体的疼痛,他的内心仿佛插上了千万把利剑,此时,韩麦尔先生在保罗的耳边嘀咕了几句,保罗立刻停止了鞭打,不一会儿,见韩麦尔先生用钳子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走到小弗郎士跟前。)

  韩麦尔先生:(阴笑着说)小弗郎士,看在你以前是我学生的份上,我还给你一次机会,不然你吃不了兜着走。

  小弗郎士: (愤怒)呸!休想,你这个卖国贼,法兰西人民是不会原谅你的!

  (韩麦尔先生听了恼羞成怒地把烧红的铁块放在小弗郎士身上,小弗郎士很快就晕过去了。)

  第三场

  伊莉莎:   (轻声)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快醒醒,赶快醒醒啊!

  小弗郎士: (慢慢地睁开眼)伊莉莎小姐,你怎么在这儿啊?

  伊莉莎:   (一边解开绳子一边说)可怜的小弗郎士,你都昏迷三天了,嘘!小声点,换上这套普鲁士兵的衣服跟我走,别让他们发现,快走,等下就来不及了。

  (这时,容不得小弗郎士多想,换上衣服,只好乖乖地跟着伊莉莎小姐走,就在他们快要逃出去时,在门口,一个普鲁士兵正好走了过来。)

  普鲁士兵: (指着伊莉莎小姐)他是谁?

  伊莉莎:   (吞吞吐吐)他是……他是……

  (这个普鲁士兵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吹了一下口哨,黑暗中猛然窜出一群普鲁士兵包围住他们,小弗郎士知道自己此时不能硬拼,只能智取,突然他灵机一动。)

  小弗郎士: (镇定)喂!喂!你们这是干什么啊?我可是保罗上校的侍卫,保罗先生要我请伊莉莎小姐去有点要事商议,耽误了时间你们可担当不起啊!

  普鲁士兵: (相互望望,半信半疑)这是真的吗,我们怎么不认识你啊 ?

  小弗郎士: (冷静)你们当然不认识我,保罗上校经常派我去执行一些机密任务,我的身份是不能公开的,不信,你问伊莉莎小姐,他哥哥可是保罗上校身边的大红人,你们难道连伊莉莎小姐也不信吗?

  (伊莉莎小姐面色苍白地点了点头)

  普鲁士兵: (和颜悦色)哦!原来是场误会,对不起,请二位原谅。

  (就这样小弗郎士和伊莉莎小姐顺利地逃了出来。)

  小弗郎士: (担心)伊莉莎小姐感谢您救了我,可您回去,他们会杀了你的,不如您跟我一起逃走吧。

  伊莉莎:   (恢复平静)不了,我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我十分佩服你的勇气,我既然敢把你放出来,我就有勇气面对一切,放心吧,我没事,你快走吧,法兰西人民在翘首企盼你回去呢,另一方面,我想通过我的行为,能为我哥哥赎一些罪过。

  小弗郎士:  (痛心)韩麦尔先生的罪孽太重了,他已无法得到法兰西人民的谅解了。

  伊莉莎:    (激动)不,我哥其实有许多难言之隐,保罗威胁我哥哥,如果不给他当参谋,保罗就要杀掉我全家,我哥哥这么卑*,全是为了我们一家,我知道我哥哥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可他太软弱了,他做不到。

  第四场

  (小弗郎士没有说什么,此时他的头脑一片空白,他挣扎着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一到这儿,小弗郎士再度昏迷过去了。等小弗郎士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小弗郎士准备从床上坐起来。华生见小弗郎士醒来了,赶紧扶他躺下。)

  华   生:  (关心)小弗郎士你别动,好好躺着,这一段时间你不能上前线了。

  (小弗郎士在营地只养了几天伤,伤口还没有痊愈,他便急着上战场了。)

  第五场

  (小弗郎士骑上他那匹心爱的战马上了战场,冤家路窄,小弗郎士遇见了最不愿遇见的人——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跳下战马,怒斥)你这个卖国贼,你卖国求荣,卑鄙无耻!

  韩麦尔先生:(辩解)小弗郎士,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小弗郎士: (讥笑)少废话,你以为你这样说,就会换得法兰西人民的原谅吗?无耻!咱们今天必将决一死战。

  (说完,小弗郎士拔出剑刺向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同样拔出剑刺向小弗郎士,不愿看到的场景总在特定的时间发生,双方的剑都刺中了对方的心脏,就在他们要倒下的一刹那,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眼角都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珠,是那么闪亮……)

  (全剧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