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精选17篇)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说的演讲词。这篇讲演词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什么是敬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全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通俗透彻,说服力强。

  (二)学法引导

  本篇讲演词针对性强,阅读时,可设想自己是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便更好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另外,学以致用,学本文宜多联系自身实际,谈读后的感受。对文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应逐一分辨。对引用的名言警句也要理解意思并懂得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审美鉴赏

  条分缕析的理趣美

  这篇讲演词从整体结构看,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篇在交代论题的来源后,总提本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分两层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先分析什么是“敬业”,指明了敬业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接着分析怎样才能做到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并用了序次词语“第一”“第二”,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演讲的层次。末尾一节,对全篇进行总结,指出“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并用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提出殷切希望作结。

  (四)重难点突破

  1.阅读课文,尽可能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文中的“业”和“敬业”精神?

  【析】此思考题的前一问着重在于考查学生理解课文、提取文中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后一问则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从事一种职业,力求做到圆满,就是“敬业”。

  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从劳苦工作中找出快乐来,就是“乐业”。

  对于“业”不能只局限地理解为狭义的职业,它可以广泛地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对于“敬业”精神,应该理解为热爱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不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

  2.下面两句话都是《敬业与乐业》中引述的孔子的话,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引述这些话的?引述这些话有什么目的?

  ①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析】此题要求学生能理解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的意思,及其作用,从而领会引证在议论文中的好处。

  【参考答案】第①句是本文作者在阐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的观念时所引的话,作者认为做事要敬,就是把全副精神都用在事情上面,丝毫不可分。而孔子的这句话,赞成人人要按自己的职责办事,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为旁的事劳神,与作者的主张一致。引用孔子的这句话,可以为作者自己的主张提供有力的佐证。

  第②句话是作者为解释为什么要乐业而引用的,作者认为凡职业都有趣味,能够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人类的生活才有价值。而孔子就是从他的自身经验中领略出趣味来,所以说出“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以乐为至高无上境界的话。可见圣人在几千年前就有这个体会,从而反证作者的见解。

  3.文章第4段中,作者在举例比较英、法两国的国民性质,在对比英、法两国人在公事房里头的表现和走路时的注意力之后,说:“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句中“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这些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析】这道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对文章遣词造句的推敲,体会议论文论理讲究语言的严密性特点,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参考答案】这些词语不能省去。因为如果直接说“这些话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国学者书中的话,语言表达显得欠周密。而加上这些词语,讲演的逻辑性就很强。

  4.如何让你来论证敬业与乐业,你能提供哪些新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析】此题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也是在锻炼学生紧扣论点选择适当论据的说理能力。关键在于选取的论据是否能紧扣论点,证明论点。可以先找敬业的论据,再找乐业的论据,进而找敬业与乐业相互关系的论据。

  【参考答案】略

  敬业与乐业·重点分析一、作品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二、关于语言本文语言表达具有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色。如第四段中,作者在举例比较英、法两国的国民性质,在对比英、法两国人在公事房里头的表现和走路时的注意力之后说:“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句中“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这些语句则必不可少,体现了语言的周密和准确。因为如果直接说“这些话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国学者书中的话,语言表达显得欠周密。加上这么十来个字,讲演的逻辑性就更强了。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一、词语积累旁骛(wù)  亵渎(xiè dú)  衔着(xián)  层累(lěi)骈进(pián)  强聒不舍(qiáng guō)二、作家作品梁启超(1873~1929年),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早年所作议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三、课文简析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2

  【山东省济南市燕山学校 朱文波】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敬业与乐业》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梁启超先生于70年前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做的演讲,这篇文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之作,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作者提炼概括的很多耐人寻味的语句,拓展了文章的思辨空间,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但是文中援引的事例多为社会职业者的例子,与学生的年龄、阅历有一定的距离,我预感到让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肯定会遇到困难,怎么办?学生—职业,职业—学生。我突然想到如果把学习当做学生的职业,让学生关注自己在这一特殊职业中的种种态度,岂不是既能能深刻的解读文句,又能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吗?

  果然,当我在课堂上抛出这一设想时,同学们的精神为之一振,课堂上传来一阵哗哗的翻书声,大家都在翻找自己深有体会的句子,然后是出奇的安静,我给了大家足够思考的时间,8分钟后,举手同学的数量明显多于平时。张乔同学这样说:“作者说‘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即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我觉得有些惭愧,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我的学习总是做不到最好,因为我没有这种将学业视作生命的意识,我也没有忠实于它,而是经常在学习时分心到别的事上,更没有梁启超先生说的那种愧疚感,觉得做得不好便对不起一天里所吃的饭,所以我也便不能把学业做到圆满了。”同学们用默叹之声表示同感。

  李硕同学说:“我总抱怨学习很苦很累,但第8段的几个反问句把我说服了,原来只要人生在世,就没有不苦不累的,就看你能否‘从劳苦中找出快乐。’作者还告诉我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我之所以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我想主要是我没有坚持,总想应付差事,得过且过。 ”

  曲士朕同学说:“作者说‘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我对此有真实体验,上学期我学习不专心成绩较差,老师找我谈话,我有所醒悟,寒假期间我闭门苦读,有几门功课赶上来了,这学期我显得自信多了,也觉得学习很快乐!”之后,又有五位同学发言,同学们带着自我反思的态度,把这篇文章解读得非常成功。我不由暗自庆幸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重庆市万洲区岩口复兴学校 晏兴田】

  〖语文教学最佳情景的创设·以贴近学生心灵,贴近现实生活去创设〗

  语文教学中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与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在讲与练、读与写中,通过创设“和谐的情境”,即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熏陶学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为了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的氛围,我教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结合近两年大学毕业后不包分配问题,城市下岗职工多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思考、体验找职业的艰难,知识的重要去感染学生。今天我读书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职业,并不是读书无用。启发学生自己调查了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城市工人无职业的是哪种人。以“今天我们需要敬业精神”为主题,写出了使人感动,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佳作。我及时给以鼓励,表扬,赞扬和肯定促进了求知氛围的形成,全班同学沉浸在积极努力的氛围中。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锦城四中 胡蝶飞】

  〖加强合作探究,促进感悟生成·讨论的问题要符合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

  课堂讨论还要注意选择带有普遍性的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问题作为讨论题,这样容易吸引全体学生,引起大家的兴趣。又如《敬业与乐业》的“研读与反思”的环节中我就分别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

  1、作者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2、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讨论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

  【安徽省桐城市卅铺中心学校 黄宏生】

  〖关注学生发展 促进主动学习·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

  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不可或缺。语文学习不能只简单地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左右,不能只为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能只为眼前的考试,不能只为迎合父母或老师的欢心。要树立终生需要语文的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进而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如我们往往为学生写不好汉字而煞费苦心,但常常收效甚微,这就要告诉学生书写的质量关乎着大家的未来,一个书写流畅优美的人往往会更有自信心,在将来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以此来唤醒学生的需求意识,带动他们练习书法,写好汉字。在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提出为什么要“敬业”和“乐业”这个问题,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们会“敬业”“乐业”吗?未来如在眼前,需求迫在眉睫。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杜惠娟】

  〖“问题教学”的思考〗

  我们还可以设置争论性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提出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思考的火花。例如在教《敬业与乐业》时,针对文中作者的一些观点,结合当今现实,问学生是否赞同,这很容易引起争论,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根据,讲理由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初级中学 李 蓉】

  〖让个性在批注式阅读中飞扬·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瞧,他对作者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辨论有了源头,从而争论得热火朝天。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深,价值也越来越高。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一中学 曲婷恩】

  〖浅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

  在《敬业与乐业》中设计的拓展延伸题: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这个问题也可以使学生重视观察社会,并重新认识社会各个层面的分工,认识到各个岗位的平凡中蕴含着伟大。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二中 原凯云】

  〖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所提问题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问时,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发展思想。问题过于简单,课堂气氛看似挺活跃,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不要太难,如果太难,超越了学生的接受程序,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如在教《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我首先提出:本文提出什么是敬业和乐业?如何做到敬业和乐业?对我们学生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你从中明白了作者在本文中的主张和目的吗?以后你将如何做呢?这样层层设问,重点突出。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便能逐层的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使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中心,而且使学生在文中得到了教诲。

  【辽宁省大连市嘉汇中学 苗春玲】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导入引用,激发情趣〗

  一个好的导入,就如交响乐的序曲一样,决定了一节课的基调,所以在这里,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应有所体现,如在教读《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我这样导入: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有的同学为什么成绩一直不上来?原因很简单,几十年前梁启超已告诉你了,我们一同来看看。以此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使其体会敬业、乐业精神对一个人对待职业态度的决定性作用,并且这种态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的大小。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教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情感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显性情感,并要善于开掘其内涵的隐性情感,从导入开始,达到以情悟情的教育效果。诚然,以趣生情的方法很多,如游戏激趣生情、表演激趣生情、故事激趣生情、语言激趣生情,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在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课堂气氛中,从笑声得到启发,产生情感共鸣。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一中 赖联群】

  〖有些事情不必太勉强〗

  人到初三,有些事情看来不必太勉强。

  下午第一节语文课,上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追问学生将来的理想职业,原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可教学实践并非如此。

  我问徐冉。

  “老师,我有自己的理想,但我不想说”,徐冉有点尴尬,说话底气不足。

  “为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将来,你不会是想成为保密局的工作人员吧。”我调侃到。

  大家笑了,徐冉也笑了,“老师,我真的不想说。”

  再追问下去双方都尴尬,我适可而止,尊重他的选择。接着,我又叫陈鹤立。

  大家又笑了。对鹤立,同学们好像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生的兴趣,也许是因为他常有滑稽举动的缘故吧。

  鹤立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说。叫到黄安,她说理想变来变去,缺乏稳定性,不好说,晕!

  再叫黄光超,他挠挠头,说自己还没想好。课堂一时沉闷起来。

  我突然想到,初三的孩子,特别敏感,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对他们而言是不是个人隐私呢?他们有权保持沉默的,特别是在一个易感而“热情”泛滥的集体。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而不是胸有城府的成人。

  我没有接下去问,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几种职业供学生选择:

  1、总理          2、民工

  3、护士          4、教师

  5、机关干部        6、马路清洁工……

  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经过一个假期,孩子们好像突然间变化了很多,好些同学开始沉寂了,上课守纪了,学习用心了,也常常对着课间的窗台发呆了,男生的嗓音变粗,女生的皮肤变细腻,突然间,他们长大了。

  对初三的孩子,成长中的学生,除了把住作业、纪律两大关,其他的,其实不必太勉强,顺其自然,可能更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

  比如,让他们课间渲泄,让他们课后打球,让他们秘密商议双休日去哪里玩你假装不知道,允许他们跟你顶嘴,允许他们上课喝点矿泉水,允许他们坐着回答问题甚至光听不回答……

  【海南省儋州市新英中学 吴福良】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文字的解析〗

  欣赏汉字结字之妙,感受方块字创造之美,放飞创新的风筝。

  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值得开发的资源──一个独具特色的站点和充满智慧的景点。例如教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有一个成语“强聒不舍”,本意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但很多学生把“聒”字写得乱七八糟。为此就让学生解析该字的构成──“舌”头总是在“耳”边吵个不停,那就是“强聒不舍”的“聒”字了,学生从此难忘!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 王 君】

  〖何妨让学生抄一抄·抄出深刻,抄出共鸣〗

  《敬业和乐业》,我倒是非常喜欢,但从外班传来的消息看,学生们并不买帐,大多数班级都学得死气沉沉。我一思考,这也好理解,对我们这样的被社会捶打了十来年,多少有了些人生经历的人来说,梁启超的教诲确实是很切中要害的。但是对十四岁的初三学生来说,文中大量的古文不仅要销蚀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中的不少生命箴言对他们来说也很难有生活的底子作为诠释的基础。所以,引不起学生共鸣就很正常了。

  何不化繁为简?

  我于是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抄”的要求:

  1、朗诵全文,抄出引起你共鸣的句子,你反对的句子,你还不理解的句子,并且至少背诵五句以上。

  2、就自己抄的句子和同桌小组分享,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比如孩子们整理出了以下句子: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凡做一件事情,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因自己的才能和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凡做一件事情,便把这件事情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情来和他交换。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

  ──专心做一职业,把许多游思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实践也证明,这堂课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这一“抄”,抄出了疑问,抄出了共鸣,抄出了碰撞,抄出了积累。课堂以此为出发点,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也分解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因此而学得活泼扎实而且富有个性。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

  五. 教法与学法:

  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 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 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 征引:引用。

  ② 佝偻gōulóu

  ③ 骈进pián

  ④ 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 (骛wù)

  ⑥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 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 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聒guō)

  (四) 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 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 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 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4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积累警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引入新课

  由本人梁姓引入作者梁启超。学生读页下注。

  二、一读文章,读通文意

  要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主要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三、二读文章,读出精彩

  1、文章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灵,或者给你的启发最大?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你最喜欢哪些?给大家5分钟,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最多的句子。

  四、三读文章,联系生活

  1、我的邻居经常对他的小孩说这样的话:“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扫大街去!”请同学们运用文章中作者的语言来批判这种观点。穿插杜鲁门当选总统时,记者采访其母亲时说的一些话。

  2、现在有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泡网吧,打游戏。梁启超在文章中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并且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理由。请你也参照这种写法,说说学习是有趣味的,劝诫这些同学。动笔写一写。

  五、四读文章,读出自己

  谈谈读了这文章,自己有何收获。

  六、五读文章,质疑问难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5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解读梁启超的

  东台市城北中学  夏凌翔

  一文的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勤奋著述,至死不辍,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怎样才能把学习生活当作一件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一文仔细领会吧。

  这篇讲演词的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作者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来断章取义提练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提出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可谓是水到渠成。那么何谓“敬业”与“乐业”呢?

  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所谓“敬业”便是责任心,具体讲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实实在在,把事做得圆满。所谓“乐业”,即是有趣,具体讲就是能从劳作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对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些?有没有这样去做呢?我想,你们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呢?作者曾经说过:“凡欲成就一事业者,必然责任心与兴味心两者俱备。”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敬业与乐业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敬”必有“乐”,有“乐”定有“敬”,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畏惧,越难越要鼓起勇气,你只要一层层的往里面追,往里面钻,没有任何杂念,你一定会被吸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就会对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愈加感受到你所做的是正确的,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敬业”与“乐业”的表现。正如作者在《学问之趣味》中所说的:“兴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如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作者在文中第3小节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同时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件事作对比,从学理上解剖“职业没有高下”,提出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说法。在第4小节中引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曾文正说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等话语,列举“当木匠”与“当政治家”,当“挑粪的”与“当军人”的事例,提出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的说法,让我们懂得了若要敬业,便应当尊重职业的神圣,无视职业的贵贱,对于各种职业都要做好,将全副精力集中到做事上,一点不旁骛,一定要做得圆满。只有这样,才做到了敬业,才可能做“天下间第一等人”。

  在论证如何做到“乐业”这一点上,作者同样是运用引用和举例的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专心把职业做下去,身入其中看他的变化、进展,自觉亲切有味;第二,从奋斗、刻苦中增加快乐;第三,与同业竞胜而得到快感;第四,专心工作,可把游思、妄想杜绝,省却烦闷。这样便是做到了“乐业”。

  我想,同学们在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一定颇有收获,让我们记住作者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你们定会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

  通讯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城北中学 

  邮编:224200联系电话:0515—5212479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思想家、学者,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的文化巨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著名导师。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1890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在1898年一起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勤奋著述,至死不辍,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关于题目:

  题目中的“敬业”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化用而来,“乐业”是从《老子》里的“安其居,乐其业” 提练而出,用作者的话说,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所谓“敬业”就是忠于自己的工作,将全副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一点不旁骛。所谓“乐业”,是能从劳作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对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作者认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3、关于讲演目的:

  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邀请,向该校的学生致讲演辞,由于讲演的对象都是有志投身社会工作,为就业作准备而入学的学生,因此作者便用与职业有关的题材,以“敬业与乐业”为题发表演说,借以慰勉该校的学生,将来能“敬业乐业”,各尽自己的力量贡献社会,同时也从职业中享受到乐趣。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检  测  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旁骛( ) 老聃( ) 佝偻( ) 承蜩( )

  骈进( ) 亵渎( ) 强聒不舍( )

  二、解释加点字及词语

  1、不二法门

  2、主一无适

  3、旁骛

  4、强聒不舍

  三、补全下列语句

  1、安其居,__________。(《老子》)

  2、虽__________,__________,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乃凝于神。(《庄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愿乎其外。(《中庸》)

  四、填空

  1、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近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袖之一,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广东新会人。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的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补全横线上的语句。

  2、解释句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倘能身入其中”一句中“倘”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

  4、写出选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学习,谈谈选文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旁骛(wù) 老聃(dān) 佝偻(gōulóu) 承蜩(tiáo)

  骈进(pián) 亵渎(xièdú) 强聒不舍(qiǎngguō)

  二、解释加点字及词语

  1、  法门:佛教徒称修行者所入之门,引申为途径。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意即惟一的途径。

  2、适:朝别的路上去。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

  3、骛:马乱跑。旁骛:不专心。

  4、聒:喧扰;舍:舍弃、放弃。强聒不舍:硬要啰嗦个不停。

  三、补全下列语句

  1、乐其业; 2、天地之大,万物之多; 3、用志不分; 4、素其位而行

  四、填空

  1、梁启超;思想家;学者;维新运动;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饮冰室合集》。

  2、使人民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他这个人啊,用功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如此而已。

  3、如果;代前文中的“一件职业”。

  4、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5、略。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6

  教学目的

  1、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正音、义

  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2、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3、4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次。

  思考:⑴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⑵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3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朗读第5、6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层。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6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背诵课文第6段

  3、 探究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书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朗读第7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几条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⑷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资料卡片类别: 编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内容摘要: 

  四、小结

  1、中心思想: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⑴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⑵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意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背书第6段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7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法指导: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 ②亵渎( )( ):

  ③征引: ④骈( )进:

  ⑤敬业乐群: 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 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 ): 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 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8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告诉人们,敬业,即责任心,是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从中领略出趣味来。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敬业与乐业》阅读题原文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敬业与乐业》阅读题题目

  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该敬业?

  3、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4、如何理解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5、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6、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敬业与乐业》阅读题答案

  1、我们要敬业。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

  4、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自己当然很痛苦。

  5、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

  6、示例:看大门的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三、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

  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四、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

  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五、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六、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

  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业

  敬业 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与如何做到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0

  课  题 敬业与乐业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  新课: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9段,归结全文。

  课  题 敬业与乐业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读议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蚬叵担党鱿忍浮坝幸怠钡脑颉5?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结合本文总结,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见板书)(表中序号为课文段序号)四、总结归纳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五、布置作业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四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

  2.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ōulóu

  ③骈进pián

  ④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骛wù)

  ⑥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聒guō)

  (四)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课时小结:

  1.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讨论的问题

  ↓↓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你的看法,观点

  ↑↑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

  (二)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四)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

  (五)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六)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议论文知识导入。(论点,论据,论证)

  (一)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朱子的话;

  (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什么是“敬”----主一无适便是敬

  ↓↓

  (2)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3)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四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

  (一)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综合全文,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课时总结

  1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作业布置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理解“引经据典”的论证方法,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稿的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的人,比如,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职业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

  再比如,诺贝尔,全心研究炸药,一次,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从爆炸的烟雾中跳出来,还高兴的喊“我成功了……”

  今天我们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宣传“穷而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主张摧毁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科举制度,大力培养人才,革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梁启超的文章,文笔犀利,饱含激情,影响了许多爱国者。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特别是梁启超)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自变”而自强,印度以“不变”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所遗留《饮冰室和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学生通读课文

  完成:

  1、借助工具书,给文章的生字生词注音并且解释。

  2、思考问题:

  ⑴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

  ⑵ 找出文章中表明作者的观点的语句。

  ⑶ 划出文章中作者引用的古今名人的语句,并读懂它们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自学结果展示:

  什么叫“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敬业?

  1、一点也不旁骛就是敬。

  2、为什么要敬业?

  a、人生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b、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就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

  3、怎样做才算敬业?

  ──唯一的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就是敬。

  凡作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是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视做生命的事和他交换。

  4、要乐业──作者写“要乐业”的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是有的。”

  第一:

  ⑴ 变化进展千姿百态。

  ⑵ 奋斗中快乐的分量加增。

  ⑶ 因为竞胜而得快乐。

  ⑷ 省得无限闲烦恼。

  第二:孔子的语言行为,堪称“乐业”的楷模。

  思路:提出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观点──讲道理做引用进行论证。

  第三:拓展。

  你能举出“乐业”的例子吗?试讲出故事:

  学生自己根据积累讲出故事互相交流。

  第四: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有业。

  人为什么应该有业?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试模仿“乐业”这一段,列举几条理由证明“有业之必要”

  小结:文章的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如此?”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文章的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要对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要皱着眉头,满腹牢骚的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理解文章的语句。

  2、关于文章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找出文章中能够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二、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者找出相应得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

  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3、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的蛀虫,简直就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4、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5、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6、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三、从这些观点中,找出能够统领全文的中心论点,说出理由

  1、题目的要求。

  2、内容围绕的重点。

  四、关于文章的名言警句,理解意思

  学生自己划线、理解、并且归类、熟记、积累。

  五、总结写作特色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3、情景协调。

  六、谈看法

  1、目前有许多下岗工人,无所事事,靠打麻将度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社会上有一种人叫“息爷“,专靠一时暴富以后,把钱借贷出去或存入银行,靠吃利息过日子,其他什么有意义的事也不做,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讲点理由。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3

  从容说课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德育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

  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4

  一、设计说明:

  《敬业与乐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它首先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楚的议论文,其次它还是一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演讲稿。因为文章的这些特点就注定了它在本单元中甚至整个初三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议论文,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书中接触了一个单元,对议论文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开始学习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但无论从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来看,学生对议论文掌握得情况都不容乐观,因此学好这一单元的文章,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学会使用议论文体是至关重要的。而本篇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无论在议论的层次、结构还是方法等方面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中包括三篇演讲稿,一篇悼词,综合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学写演讲稿,并且进行演讲。由此可以看出,体会演讲稿的特点,把握演讲的技巧,学习写演讲稿,学会演讲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而本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也是演讲的特点和技巧体现得很明显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演讲的相关知识,无论对于本单元后面的几篇课文的教学,还是进行综合性学习都是大有帮助的。根据以上这些,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目标设计好了,整节课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了。在解决了字词,理顺这篇文章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对议论文知识的领悟和演讲特点的体会上。但是怎样能让学生和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呢?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地讲,就会在无形中抹杀这篇文章的深刻意蕴,更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恐怕学到的也会寥寥无几。思量再三之后,我把目光索定在文章2-5段的教学上,因为这一部分论证层次清楚,论据充足,论证方法灵活,演讲的特点也比较突出。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巧妙地使用论证方法为自己阐述的论点服务的,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色。并且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方法,来自学课文的其他段落。这样以来,即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又能让他们活泼主动地发展,还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除此之外,为做到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丰富积累与能力培养并举,我还设计了一些精彩的环节,如“看看这些可敬的人”“挑战权威”“背诵大比拼”“畅所欲言”“互送书签”等,通过创设情境,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将学生学习引向高潮,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生1:我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许多病人的痛苦,挽救许多病人的生命。

  生2:我想当一名画家,因为我喜欢画画,我想用我的笔描绘出五彩的世界。

  生3:我想当一名慈善家,把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使他们过上向我们一样幸福无忧的生活。

  ……

  师: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样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点评: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落实这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打下基础。简单地对这篇文章演讲对象进行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师: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查到的梁启超的信息?

  生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生2:他是清光绪举人。

  生3:他和康有为领导的变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师:是啊,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学者,他的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诸多领域。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呢。

  生合: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点评:通过作者简介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亲近、敬佩之情,这对学生走进这篇演讲稿,理解作者演讲的目的,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出示学习目标:

  师: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后,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见大屏幕)

  学生齐读。

  (点评: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把你预习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出示大屏幕)

  请一名学生领读(一词读两遍)

  师:看看这些字和音,哪个字的音容易读错?

  生1:“强聒不舍”的“聒”。

  师:“聒“什么意思?

  生:罗嗦

  师:用什么罗嗦?

  生:嘴

  师:对用舌头说话,说得人耳朵都生茧子了,就是“聒”

  生:中国的汉字真是有意思。

  师:还有哪个字难读?

  生2:“容赦”的“赦”

  师:他容易读成什么?

  生:“赫”

  师:有反文读“shè”

  师:哪个字容易写错?

  生3:“亵渎”的“亵”

  师:怎样才不容易写错?

  生4:把这个字分分家,“执”把“衣”拆开了,就是“亵”

  师:很不错

  生5:“心无旁骛”的“骛”

  生6:不要把下面的 “马”写成“鸟”

  生7:也不要把上面的“矛”少写一撇。

  2、解释词语的含义:(大屏幕出示)

  师:你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学生逐一解释所出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3、回答预习问题: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1: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说“敬业”“乐业”。

  生2: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师:“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生3: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师:这篇文章层次清楚,说理透彻,以敬业乐业为论题,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从有业、敬业、乐业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点评:字词教学采取通过学生互动的形式能使学生对易错的字音、字形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针对这篇文章层次结构比较清楚的特点,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顺序,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整体感知: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什么是敬业,什么又是乐业?

  生1:业就是职业,正当的职业,我是在第五自然段第一行“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生2:“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这句话不正好证明了作者所说的业,不光有职业,凡是劳作都是业,包括没有正式职业的人,比如说家庭主妇。

  生3:第五自然段倒数第二行说“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也就是说作者所说的业应当还包括。

  生4:“凡可以名为一件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说明作者认为只要是认真地做一件事情就是业。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集思广益我们的答案就完整而且准确了。特别是最后一个同学能够从作者写敬业这一部分找到有关于业的阐述,更是难得。正如同学们所说,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学生也属于梁启超所说的业的范畴。那什么是敬业呢?

  生5:“主一无适便是敬”

  师: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5: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师:你从那知道的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生5:课下注释。

  师:很不错。其他同学还找到别的句子了吗?

  生6:“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就是敬业吗?

  生6:专心致志,一点私心杂念也没有,就是敬。

  师:对,这就是成语“心无旁骛”的意思。

  生7:老师,我觉得46页第六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写“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也是为了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个观点。

  师:真不简单,还会通过寻找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当大总统“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这两个事例正说明敬业的含义,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正正经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敬业。

  生8:老师,我觉得第七自然段中说的“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也是在阐述敬业的含义。

  师:是啊,文章的六、七自然段作者都在论述敬业的重要性,阐述敬业的含义的句子当然俯拾即是,可见作者的论述是针对性是相当明确的,中心也很清楚。那什么又是乐业呢?

  生:乐业就是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领略到趣味。

  师:综合上面同学们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正像作者再最后一段总结的那样“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说的“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吗?

  生1:能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并且能全心全意、心无旁骛的投入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中。

  生2:还应该能从中发现乐趣。

  师:哪位同学能说得更完整一些。(学生思考了片刻)

  生3:对于任何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都能够全心全意地去做,并能在专心做得过程当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地步。(学生鼓掌)

  师:简直阐述得太完美了。

  (点评:在理顺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寻找什么是有业、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作者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课文做准备。)

  (六)深入探究:

  1、学习2-5自然段:

  师:初读课文时,老师首先就被课文前半部分吸引住了,猜猜吸引老师的原因?

  生1:因为引用了孔子的话。

  师(点点头):什么话?

  学生齐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师:你们理解这两话的意思吗?

  生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生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师:这两种懒人即使是大圣人孔子碰见了他们也没有办法,看来真是无药可医,我相信咱们班没有这样的人。再猜猜老师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

  生4:因为这一部分举出了唐朝百丈禅师的例子。

  师(点点头又摇摇头):不完全是。再猜不出来了?(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有业之必要的?揣摩作者演讲这几段时的语气)

  生5:我认为这一部分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无业的害处,这应该属于从反面论证,而举百丈禅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这是从正面进行事实论证,一反一正,说明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因而是正反对比论证。(学生鼓掌)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

  生6:我认为老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原因之一还应该是这一部分的结构。这一部分作者先提出要说的问题,然后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步一步地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照应开头,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行文非常严密。

  师:非常不错,我不得不佩服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7:坚定有力

  生8:比较激昂

  生9:比较有鼓动性、教育性

  师: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出示第4自然段百丈禅师的事例)这一部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10:略舒缓,好像和别人说话一样。

  师:其实不光第四自然段应该用略舒缓的语气来读,第三自然段也应用这种语气来读。看原本很生僻的名言,经梁启超一解释竟变得通俗易懂,甚至有些诙谐了,这其实就是本篇演讲的一个特色:引用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点评。

  (点评:根据本文在这一单元的重要位置和文体的特点,上本堂课应把重点放在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论证方法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而体会演讲的特点也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论证方法的得当之处,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演讲的特点,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会收获很多。)

  2、学习课文剩余部分。

  师: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2-5段的方法。

  生:边读边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怎样一步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点。

  师:(出示大屏幕)用刚才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剩余部分,体会作者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演讲的特点,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然后又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师:从论证方法和演讲特点两方面来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非常不错。那读读吧!(学生读)你是怎么把握读得语气的?

  生:我认为有些坚定,因为是给别人讲道理吗,还应有一点语重心长,因为解释得比较浅显。

  师:把握得非常好,谁也喜欢第六段的内容?

  生:作者在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时,并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于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作者所说的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呢?

  生:独臂英雄丁晓兵,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20多年如一日的旅行当一名举人的责任,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生:同样也是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10年时间排除各类炸弹1.5万余枚,用自己的性命安危换来他人的幸福。(教师出示大屏幕,展示其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人的照片和事迹。让学生看看这些可敬的人)

  师: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无数无数,只不过他们平凡的我们都不认识他们而已,但是他们的人生是不平凡的。看了听了这些人的事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职业没有高低贵*之分,只要你认真去努力了,就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生:我发现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敬业、乐业。

  师:说得真是好极了,如果同学们都能明白这一点老师就知足了。还有没有同学继续起来交流?

  生: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我觉得举例和引用自然结合才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喜欢这一段的原因。

  师:说得真好,那你也给大家朗读一下吧。(学生朗读)读得怎么样?

  生:很到位。

  师:那文中引用的名言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有没有同学起来继续交流的?

  生: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我认为这一段写得也比较不错。

  师:这一段还有哪些方面写得也比较不错?

  生:这段的开头和听众进行交流,无形中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生:还用到了一些问句子。

  师:问句子?

  生:反问句。

  师:这些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生:引起听众的思考。

  师:文中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这种问句子?

  生:第六自然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应属于设问。

  师:那这里用设问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引起听众注意。

  生:我认为是引起了下文,因为下文就按照为什么敬,怎样敬来写得。

  生:第七自然段第一句也是设问。

  师:那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本篇文章演讲的特点?(学生边总结大屏幕边出示本篇演讲的特点:①引用名言后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②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③结合演讲情境,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④通过设问、反问引出要阐述的问题,引起听众的思考和注意)

  (点评:总结学习2-5段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剩下的段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交流,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演讲的特点和议论的方法掌握得更透彻,并且在时机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七)课堂练习:

  1、背诵大比拼:

  师: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同学们在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的基础上,积累书中的名人名言或格言或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吧。(具体比赛要求见大屏幕,学生进行背诵比赛)同学们记忆力太好了,有的同学在2分钟之内能背上5个句子,真是不简单。“腹有诗书气自华”吗,平时也要多读书,多注意积累,积累多了,文采自然而然就好了。

  (点评:语文学科本来就是一门通过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收获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学生的文学底蕴就离不开积累。本文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格言将近10处,而且切近学生实际的富含哲理的句子也很多,无论从积累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说,都应该让学生多备一些,多掌握一些。)

  2、仿句练习:

  师:文章的第8自然段写得也很有意思,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工作好苦呀!”这样的埋怨声,你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牢骚。请以“学习好苦呀!”或“凡学习都是有趣味的”的句式为开头,续写一段话,可以仿照第8自然段的句式。

  生:“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今天老师扯着嗓子来给我们讲课,我们竖着耳朵来听,干什么都受约束,有些同学就觉得我们真是活得太苦了;那反过来,倘若我们什么不做,整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无所事事,难道就不苦吗?

  师:是啊,既然非得学,又不能不学,那为什么不把它学好呢?有没有同学仿照第二个例句写得呢?

  生: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坚持下去,趣味自然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学业,总有许多奥妙、规律、方法可寻,只要能潜心搜索,看它显现,为我所用,最为得意有味。第二,要想学有所成,离不了奋斗;一步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第三,学习,常常要和其他的同学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当你专心致志学习时,会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点评: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组织语言、模仿造句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为下一环节作好准备。)

  (八)总结提高: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已经领悟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真谛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

  生:有人曾经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成了“学海无涯乐作舟”我认为只要你能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对待学习,并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就一定会觉得学习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师:今天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吗?

  生:希望大家能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乐学,好学。

  师:(点点头)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踏上了工作岗位,并没有如己所愿,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那你怎么办?

  生: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就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生: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师:那老师就借这位同学所言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变成金子,将来都能放射夺目光彩。把你学完本文感触最深的话写在书签上,送给你最想送的同学和他一起共勉吧。(写好的同学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再赠送给同学)

  (点评: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总结所达到的教育目的远远超出了文本本身,学生自做书签赠于同学,形式新颖,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收到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九)质疑问难:

  师: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张载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所有的新发明、新学说的出现都是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的,你敢大胆地挑战课本、挑战权威,对文中作者的观点大胆质疑吗?

  生:我认为职业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科学家为这个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怎么能与普通工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样呢?

  (点评:锻炼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具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要把它弄明白的习惯,此题也是对课文内容更深一步地挖掘。)

  (十)作业:

  师:问题提得好极了,梁启超进行这次演讲的时候,是受到当时时代的限制,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观点有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作用,但在现在看来,肯定有些思想已经不适时宜,这也就是我们的作业:写篇辩论稿,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用充足的论据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也可以查找对方的漏洞,千方百计地推倒对方的观点,注意要用到本节课学到的议论方法。准备下节课进行辩论。(论题:职业没有高低贵*之分,它们的价值等同。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下课。(点评:设计这样一项作业,一则是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另外一个也是学以致用。辩论稿本身就必须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过程严密,才能让人无懈可击。能够写好它,就等于掌握了议论文的要害。再加上下节课的辩论环节,无疑会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辨证思维能力。)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

  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

  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

  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否。

  二、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结合注解①了解梁启超。

  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

  (可以先朗读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

  ⑴ 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

  (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⑵ 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饱食终日 言行相顾 心无旁骛

  趋之若鹜 发愤忘食 老之将至 强聒不舍 亵渎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⑴ 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⑵ 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⑶ 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⑷ “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 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 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⑸ 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⑹ 《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⑺ 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同一价值。”

  ⑻ 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 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 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不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低,职业没有高低贵*之分,大树是可敬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⑴ 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

  ①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 注意结合现场气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 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⑵ 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

  (加点字板书,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⑶ 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资料宝藏】

  梁启超:数十年“饮冰”凉不了的热血

  祥 子

  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五四”的文化变革产生的文化领袖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虽然对传统都有愤激之言,却都不曾完全与旧学绝缘。在这些人的青年时代,对他们最有影响的是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他们鼓吹的进化论、变法、革命等观念是“五四”思潮的先声。当思想史进入“五四”阶段,严、康、章都已落在时代的后面,成为保守的象征,而梁启超则奋力追赶时代风潮。

  当时的风潮若惊雷迅雨,十年前的“另类”,今日便成为“老朽”,梁启超侧身其间,可谓两岸渺茫,被时人讽为“多变”。1929年,梁启超以57岁之龄逝于北京,当时的舆论界甚为冷淡,吴宓事后表示了不解:“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之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

  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对吴宓那代人来说,并非是夸张之语。鲁迅说自己在少年时受过严复的感召,而胡适说严复的文章太古雅,还是梁启超的影响来得直接。梁启超本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贤,他当时创作的简明、激昂的文言文章,是一时代之文体,气势恢宏。据左舜生回忆,他少年时与一位同学读一篇两万四千余字的梁著长文,以至涕泪交加、抱头痛哭。“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胡适语)就这样,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

  说梁启超“多变”,一般是指政见。晚清时的维新运动,使年轻的梁启超声名鹊起,时康、梁并称,几与其师平分秋色。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政见与新起的“革命派”对立,陈天华的蹈海多少与他有点关系。但无可置疑,他是清王朝专制制度的尖锐批判者,是西方宪政学说的严肃研究者和讨伐积极传播者,辛亥革命后,他是政党政治的实践者,也是讨伐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两次军事行动的组织者策划者;五四运动的发生也与梁启超有莫大的关系。几经政坛沉浮,梁启超最终还是退出政界,专心于学术领域了。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于历史用力最勤,发宏愿独著一部《中国文化史》,未竟而殁。这本是梁启超最适合的工作,他向来善于将专门的学问通俗化,将不易整理就绪的材料排比得有条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都是这类的著作,后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学方法论的奠基石,立意、见识极高。一般说王国维是新史学的开山,这其中也该有梁启超的一笔,只是梁善综合,好高瞻远瞩;王善分析比较,求片言定案;梁贵通,王贵专。到了学术界愈来愈重视专家之学时,梁启超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以梁漱溟的说法,他对于各种不同的思想学术极能吸收,最善发挥,但缺乏含蓄深厚之致,因而不能绵历久远,是典型的“但开风气不为师”式的人物。

  无论是从政还是治学,梁启超的特异处是感应迅速,并能发皇于外,乐于传达。顺便说一句,梁启超还是在中国最早提起马克思的人。他被人诟病的,则是急于致用,因此政学皆不能深入,可谓成也“心热”、败也“心热”。

  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爱国歌四章

  梁启超

  泱泱哉!吾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吾国民。可爱哉!吾国民。

  芸芸哉!吾种族。黄帝之胄尽神明,濅昌濅炽遍大陆。纵横万里皆兄弟,一脉同胞古相属。君不见,地球万国户口谁最多?四百兆众吾种族。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圣作贤述代继起,浸濯沈黑扬光晶。君不见,朅来欧北天骄骤进化,宁容久扃吾文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轰轰哉!我英雄。汉唐凿孔县西域,欧亚抟陆地天通。每谈黄祸詟且栗,百年噩梦骇西戎。君不见,博望定远芳踪已千古,时哉后起我英雄。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胡 适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关于职业

  要正直!

  须用了头脑想!

  努力地劳动!

  能正直,能好好地想,能努力地劳动,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是可耻的。

  无事不须劳力。

  也无事没有利益。

  但职业有好的也有坏的。所谓好的职业,就是适合于自己的职业;所谓坏的职业,就是不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职业上有等级。

  能使自己喜悦而于人有益的职业,等级最高。

  拙劣的工作,不会结实。

  无论任何职业中都潜藏着宝贝,执锄去掘,就能掘着。

  无能与完全的劳动之间,其差无限。

  能做出好鞋的鞋匠,比之于无能的律师、无智的大学教授或拙劣的医生,地位要高。

  官署的好书记比之低能的上议院议员,价值不止百倍。

  才能如不炼出,事业就无味,而且不能结出果来。

  任何职业都有诗与理想。

  低能者或坏人,无论干什么,全玷污其职业。

  职业犹之林木,愈向上长,其职业愈崇高。

  好的见解,要热中于工作时才会发生。

  观看他人所做的好的作品,是有益的,但须自己用功夫磨练自己的手腕。

  有益于最大多数的职业,价值最高。

  勿就不喜欢的职业。就了某种职业,如果觉得不喜欢,难以忍耐,那么不如停止了改就别种职业的好。

  错误的事,如果一味任它错误过去,错误就会愈于愈大,结果会弄到手足无所措。

  错误可以变成悔恨。

  最不幸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抱着不平的人。

  最幸福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有兴味的人。

  ──《爱的教育》亚尼契斯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揣摩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行文特点。

  情感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讨论。

  分组及提示:

  一组:结构

  1.下笔立论(开门见山)

  首段即点出文题出处及题旨

  2.层次分明

  引论→论有业的必要→论敬业→论乐业→总结

  3.首尾呼应

  文末呼应首段(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结论:结构严谨

  二组:论证方法

  1.归纳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多个情况,如名人言行,设例等,概括找出共通点,推论出一个结论。

  例子1:孔子说“无所用心”“言不及义”及百丈禅师说“不做事”都是指没有职业,没有不断劳作的人。

  结论1:儒家和佛门都主张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粪的及军人各本份去工作。

  结论2:职业无分高下,只要克己尽责,替社会做事,对社会有价值,都是可敬。

  2.演绎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论出个别情况(小前提),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大前提:凡正当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当大总统是正当职业,拉黄包车是正当职业。

  结论:当大总统及拉黄包车都是神圣的职业,都是可敬的,没有高下之分。

  3.正反举例论述(对比)

  论述人生必须有业时,正面引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责懒人的话。

  论述敬业时,正面引用孔子和庄子的语例,再加上作者的设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语例及英法国民的事例。

  好处:正反两面同时出现,内容充实,使论点突,出减少反驳机会,增强说服力。

  4.引用例证

  引证法(包括语例、名言、谚语)

  例证法(包括事例、设例)

  好处:言之有据,加强说服力,帮助说明道理。(作者于引用古语后,加以解释,这可令听众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组:语言特色

  1.多用设问句

  好处:制造悬念,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从质疑到释疑,加深对主题的影响。

  2.多用反问句

  好处:加强说话的气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和不容置辩。

  二、活动与探究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1.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的“戊戌变法”。请课外收集有关这次历史运动的史料,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习了课文《敬业与乐业》,你有哪些心得体会?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17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

  生:论说文。

  师:对。记叙文有六要素,那么论说文有哪些要素呢?

  生答后,教师归纳:论说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作者要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论据就是作者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可以是客观事实,也可以是正确的理论(自己的合乎逻辑的议论或名人名言);论证就是把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的方法,有例证法(具体事例),引证法(名言),喻证法(作比喻),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等。

  师:论说文的基本结构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后)论说文的结构有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最关键的部分是本论,就是要对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提出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什么是或是什么?怎么样?把对这几个问题的的思考和答案,通过一定的论证方法写出来,一篇论说文就基本形成了。

  师:根据以上的介绍,请你思考一下: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题目应该提出并回答几个什么问题?(生答后)对。这个题目涉及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是敬业?为什么要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下面请你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这么写的,课文中写了几个什么问题。

  (在学生阅读完后,并初步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教师进行解答。下面就不一一列出这个过程了。)

  师:作者写的内容与我们事先的分析是不是基本一致的?好,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本文是怎么开头的?也就是说,如何提出问题的呢?——通过引用《礼记》和《老子》里的话,说明题目的来历。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呢?这是本文的第二部分,也核心部分。文中分三个层次来进行论述。

  首先论证“有业”——这是前提,这是第一层;再论证“敬业”,——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要详写,这是第二层;然后论证“乐业”,这个道理比较浅显明白,所以可以略写,这是第三层。

  为什么要先论证“有业”的问题?有业是前提,是根基,是中心词,有了业才谈得上“敬”与“乐”。

  文中是如何论证“有业”的呢?首先运用引证法,即引用孔子有关的话来论证,而且是从反面来论证;接着运用例证法,即用百丈禅师的例子来论证,这是从正面来论证;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怎样论证“敬业”的呢?第一,引用朱熹的关于“敬”的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什么是敬。第二,通过设问句提出两个问题: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该敬?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又通过设问句提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通过引用《庄子》里故事来论证。然后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又引用庄子和孔子的话再一次论证怎样做到“敬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