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看似乖巧 点赞 分享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2篇)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

  三十年的思念,怎一个情字了得?------《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我”对闰土的回忆,写出我与闰土相识、相处(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的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及分别的过程。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以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并做到不断地运用。

  2、让学生以自我体验的方式,深入感受闰土所讲的四件事的有趣,并从中学会写事及词语妙用的方法,并实现对课文第一段的理解记忆。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读课文。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还有四天就到十一长假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假期中你们想干什么?

  生:我想去书声城看书。

  师:不错的打算,其他同学呢?

  生:我想和爸妈一起去爬山,因为爬山可以锻炼我的意志。

  生:我想去钓鱼,因为我的妈妈说钓鱼可以修身养性。

  ……

  师:看来同学们的打算真不少,可见你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一百多年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了解。

  课堂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检查预习:(6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响亮地读课题。

  生读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能一眼认出这两个小伙伴中,哪个是闰土吗?(师出示闰土和“我”在一起的图片)

  生:我觉得脖子上有项圈的是闰土。

  师:他判断的对吗?

  生:对。

  师:你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他就是闰土?

  生:我可以从他那紫色的圆脸中判断,因为闰土生活在海边,风吹日晒脸就变成紫的了,而我作为一个少爷天天在家里,脸就白。

  师:你能够从生活环境出发来判断,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生:我觉得从他们穿的衣服上也可以判断,因为我作为一个少爷穿的好,闰土是农民的孩子穿的不好。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中,快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闰土都给我讲了他在海边时的哪几件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划一划。

  给生3分钟的时间来读书。教师巡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作一针对性的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读书习惯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的默读速度非常快,现在给你同桌说一说,闰土都给我说了哪几件事?

  生给同位交流再读收获。

  二、研讨深入,体会友情:(30分钟)

  1、明确闰土给我讲的事(4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 师在生说的基础上随机板书。

  生:闰土给我讲过捕鸟。

  师:闰土都给我说的是在哪里捕鸟呢?谁能说的更具体些?

  生:是在雪地中捕鸟。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说是雪地捕鸟。(师板书)谁也能象这样用简练的语言来说说闰土给我讲的其他的事?

  生:闰土还给我说过到海边拾贝。

  师:是的,还有海边拾贝,你能为大家读读这件事吗?

  生读师板书。

  师:还有吗?

  生:还有到瓜地里去看小动物。

  师:闰土具体给我们讲的是在瓜地里看什么小动物呢?谁再来说一说。

  生:管猹。

  师:请你说的具体些。

  生:就是到瓜地里刺猹。

  师:对,还有看瓜刺猹,你能为大家读读看瓜刺猹是怎样一回事吗?

  生读师板书。

  生:还有潮汛来的时候看跳鱼。

  师:是的,还有潮汛来时的沙地看鱼。师板书。

  师:闰土给我讲的事就这些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看跳鱼后的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是从16自然段中的无穷无尽知道的。

  师:闰土所讲的这些事你们经历过吗?

  生:没有。

  师:听说过吗?

  (没有)

  师:像这种听都没有听过,见也没有见过的事,我们可以说它是-----

  生:稀奇事(师板书)

  生:新鲜事。

  生:有趣的事(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闰土所讲的这些稀奇事,想一想如果只让你挑一件来体验的话 ,你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

  生:进入本课的二次阅读中……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26分钟)

  师:在闰土为我讲的四件事中,你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呢?

  在生说的基础上来研究。

  a:海边拾贝:(2分钟)

  师:说说看,你们想和闰土一起去干什么?为什么?

  生:我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拾贝。因为我觉得贝壳很漂亮,我想捡些回来穿成手链带着好看。

  师:谁也想到海边拾贝?

  点生。

  师:说说看,你都想去拾些什么的贝壳?

  生:我想去捡观音手,因为我对这个贝壳的样子很感兴趣。

  生:我想去捡鬼见怕,因为平时我很胆小。

  生:我想去捡些五颜六色的贝壳,做个漂亮的风铃。

  师:这几位同学都谈出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同学,你们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呢?

  b:看瓜刺猹(12分钟)

  生:我想去体验一下看瓜刺猹的感觉,我想去看看猹这种小动物到底有多么地伶俐。

  师:还有想去看瓜刺猹?

  喜欢的同学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想体验看瓜刺猹,现在请你们再来读我与闰土关于看瓜刺猹的对话,看一看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猹来了吗?

  生读对话。

  生:当你听到西瓜地里有啦啦地响声了,就可以判断猹在咬瓜了。

  师: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该怎么做?

  生:我觉得应该捏了胡*轻轻地走过去。

  师: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过去?

  生:因为猹是种很伶俐的小动物,不轻点,这就跑了。

  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应该在轻轻地走过去后,特别在看到猹时,要非常快的刺,不然它也跑了。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你们能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句话吗?注意既不要惊动了猹,还不能让猹跑了。

  出示:

  啦啦地呼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看见了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生读并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师:看来大家都了解了看瓜刺猹是怎样一回事。在作者无数次地想象中,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注意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有许多的西瓜。

  师:你看到了美丽的月色,其他同学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到在西瓜地里有一个少年正在刺猹。

  师:谁看到更清楚?谁看到这少年在怎样的刺猹。

  生:我看到一个少年正拿着胡*用力地刺猹。

  ……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请大家想:作者在描述这画面时,为什么不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看西瓜,而是说深蓝的天空中挂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呢?

  出示:

  (1)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2)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西瓜。

  生:这样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当时的情况。

  生:这样定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好地体会要表达的内容。

  师:你可真了不起,能够从表达的角度来谈。

  生:这觉得这样的细致描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觉月夜的美和闰土的勇敢,你想在这样的西瓜地里,一个人没有,夜深人静,他就能去看瓜刺猹多了不起。

  师:你说的太好了,你能试着读出月夜的美与闰土的勇敢吗?

  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谈得怎样?

  生:我觉得读得还可以,如果将月夜读得更美些,会更加反衬出闰土的勇敢。

  师:你的想法真好,那你来读读吧。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不仅谈得好,读得也不错,下面请同学也带着你们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完整地画面。

  出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生读。

  师:这既是一幅画呀,更像一首诗,谁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来。(推荐生读。)

  深蓝的天空中

  挂着

  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

  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

  有一个

  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

  向一匹猹

  尽力地刺去。

  那猹

  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

  逃走了。

  (改变课文的排版样式,以诗行的形式重新排列第一段的内容)

  师:这诗一样的画面在我的头脑中浮现了将近30年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读。

  师:作者把这幅画面记在了心中30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你看你能把这画面记在自己心中吗?大家在记忆的时候,可以用我们常用的方法来读,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两种方法来记:1是可以利用文章插图来记,一种可以借助关键词句来记。

  生2分钟自由识记。

  展示:(提示:背诵的时候,把我们刚才体会的情感融进去!)

  师生共同评价记忆效果。

  师:沙地看鱼和雪地捕鸟这两件事,你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

  c:雪地捕鸟(5分钟)

  生:我想去雪地捕鸟。

  师:还有谁也想去捕鸟?你想去捕鸟,你能说一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吗?(生读,师表扬: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本段中有这么多的生字,他都读准了!)

  在生读的基础上展示关于闰土捕鸟的文字。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闰土用这种方法捕到的鸟有什么?

  生:有稻鸟、角鸡、鹁鸪、蓝背。

  生:有稻鸟、角鸡、鹁鸪、蓝背还有很多。

  师:你从哪看出还可以捕鸟其他的鸟的?

  生:我从后面的省略号看出来的。

  师:你可真会读书,从一个标点中就读出了这么多,真好。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读出来了呢?

  师:看来捕鸟的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难怪大家这么喜欢!请大家再读读看:作者是抓住闰土捕鸟时的哪些动作来写的呢?

  生:有撒。

  生:有拉。

  生:有还有扫和支。

  师:谁能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说一说表示闰土捕鸟动作的词。

  生说。

  师:大家找得很准。作者就是抓住闰土捕鸟时的扫、支、撒、拉这几个动词将捕鸟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捕鸟的乐趣,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写作方法呀,你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学着用一用。

  3、感受闰土的与众不同(6分钟)

  师:大家看,(师指板书)我们听了闰土的这些事都想去体验体验,当时的我作为一个每天只能呆在家里,连上学都不用出门的少爷,在听了这些事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16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自由读16段。

  师: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

  生读:啊……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说一说闰土这位新朋友与我、与我往常的朋友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生:闰土是一个生活在海边的孩子,而我们都生活在城里的高墙大院里。

  生:闰土的生活丰富,他可以到海边干许多的事,可是我们却不能,我们连家门口都很少出去。

  生:闰土的知识很丰富,他在海边认识到了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小鸟和贝壳。

  生:闰土的到来,还让我认识到我们生活差别很大,我们有点像井底之蛙,很少看到外面的天空。

  师:大家体会到太深刻了,你们能带着自己的这种体会再来读读文章的16自然吗?

  生试。

  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你想带着什么感受来读这一段?

  生:我想带着对闰土生活的羡慕读。

  师:那你读吧。

  生读。

  师:你想带着什么感受来读这一段?

  生:我想带着对闰土生活的向往来读。

  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的感受一起来读吧!

  师:最啊,就如同学们所言,正是由于闰土与我生活环境的不同,才让我们对彼此的生活感到新奇与快乐,才让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惜正月马上要过去了,闰土需回家去。面对着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分别,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我哭是因为……

  生:因为我不想让闰土走。

  生:因为我还没有听够闰土的新鲜事。

  生:因为闰土这个新朋友太与众不同了,我不舍得他走。

  ……

  师:闰土也哭了,他哭是因为……

  生:因为他也不想离开我。

  生:因为我也带给他快乐了,课文里说我也让闰土在上城之后见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师:是啊,我们是那样的不想离开彼此,这样的不舍,可闰土还是被他的父亲带走了。

  三、拓展延伸,感受友情(5分钟)

  师:就这样我们在泪水中分别了,这一别,就别了将近30年,在这30年里,在这两个小伙伴的心中又藏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请看老师课前找到的资料:

  在我离开故乡的这么多年,只要一想到闰土,我的脑海中就会忽地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当我回到故乡时,母亲对我说:“闰土他每次到我们家来的时候,总是问起你,说很想见你一面。”

  师读红字,生读蓝字。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他们在这30年里,他们没有把彼此忘记而是想着对方的。

  生:我体会到闰土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在这30年中,我只要一想到闰土,就会想到他看瓜的情景。

  生:我体会到我给闰土的印象也是深的,因为他每次来我们家的时候,总是对我的母亲说他也很想我,也很想见我一面。

  生:我体会到这30年里,他们都在思念着对方,都想见对方一面。

  师:在这30年时,他们是这样的彼此想着对方,可就是苦于无法相见,请同学们放飞想象: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他们相遇了,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如果他们见面了,一定会拥抱在一起。

  生:他们一定会拥抱在一起哭诉对彼此的思念。

  生: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生:我肯定还想让闰土带我去经历一下那时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

  ……

  师:同学们把他们的相见都想象得很富有诗意,是不是象大家所想的这样呢?请同学们自己看。

  出示:

  我与闰土见面后却发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可悲的、无法逾越的屏障,让我对故乡,对故乡的一切不再感到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而那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少年,却在我心中忽地变得模糊起来,使我感到了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悲凉。

  师:如你们所想吗?

  师:看到大家眼中闪动的泪花和摇动的头我知道这种结局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

  师:为什么事隔30年后,当我再次看到闰土却有了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走入《故乡》中寻找答案,老师期待着与大家的网上交流。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2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  新课。

  (1)教学过程 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 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 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3

  今天又一次聆听了特级教师熊老师的精彩教学,虽然是课堂实录,但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主要是这样几点:

  一、情趣盎然,爱由境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熊老师教学时,在较为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全身心投入的朗读去感受和体验课文的优美意境,并从中充分感悟作品中人物的天真可爱、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等特点。

  这样,学生既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课堂学习,又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成了形象的表情、声音、身姿运动,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更是整体的语文素养。

  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应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着力营造为学生喜爱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在情趣盎然的学习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二、追求诵读,字句关情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洋溢着浓郁的儿童情趣,加之文章有许多儿童化的语言,能带给学生许多美的享受。如何让学生理解美,体验美,并表达这种美呢?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熊老师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在栩栩如生的画面前,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学生的情感、思维之河缓缓流淌,师生的情感同作者、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相互沟通,相互交融。

  这里,熊老师并没有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式的指令,也没有简单浅层的指导,有的只是在学生自我历练、蓄情待发的基础上,让其尽情发挥,这是学生兴致所至时的一种激情的喷发,是文本语言的创造性表达。其间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其主观情感移入文境,并步步深入到意境中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诵读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创意表达,焕发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和理解教材。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文本,挖掘文中蕴含着的语言,并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

  熊老师巧妙地利用课文省略了我的许多心理和对话的特点,抓住学生个性飞扬、兴致勃发的时机,引导他们打破常规,独辟蹊径,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大胆处理教材,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出文章的空白点,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使其亲历了创造文本的个性化学习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次良机,同时也是开发学生独特视角和理解的有效手段。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并创造性地学习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4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板书: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

  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 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研读外貌 、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选择读书的方法(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

  (1)生读第一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2)教师点拨: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  金黄  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试背诵句子)

  2、第二句教学:

  (1)生读第二、三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点拨: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节。(试背诵句子)

  (4)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引: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辅助理解: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纯朴、活泼的孩子)再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3、抓住重点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句话。

  五、仿写外貌。

  1、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2、 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3、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4、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5、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检查目标的达成)

  六、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从中领会感悟写作方法与技巧,课件出示重点、难点内容,即节约时间,又生动、形象、直观,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省时省事,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流程:

  一、上节课内容回顾,导入新课

  师述:上节课我们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重点学习了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从中体会到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课件出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和闰土相处时,他向我讲了那些事?

  出示课件: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二、研读课文,体会闰土个性特点,学习写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所写的四件事,从以下两个方面去体会,感悟

  课件出示:

  1、从闰土所讲的这些事件,你体会到他是怎样的孩子?从哪里体会的?

  2、你学到了哪些可以借鉴的写人方法?拿着笔,把你的体会感悟在书中批一批,重点词句画一画。

  学生轻声读完课文后用笔在书中圈点批画,老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个别同学进行指导。

  (一)理解人物形象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很扎实,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主要体现在朗读技巧和闰土个性特点上。)

  1、雪地捕鸟

  出示课件:重点词带点的这段话(下了雪……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通过朗读体会闰土个性特点:聪明、能干

  2、夏日拾贝

  师生对话体会闰土个性特点:知识丰富

  3、月夜刺猹

  通过重点朗读体会闰土个性特点:机智、勇敢

  4、潮汛看鱼

  师生对话体会闰土个性特点:见多识广

  课件出示:闰土性格特点:聪明、能干、勇敢、见识广

  (二)体会人物语言特点

  师:鲁迅先生是通过什么形式把这么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呢?

  师生对话明确闰土话多,我的话少,充满好奇。

  同座之间扮演我与闰土,点两名读书能手做示范朗读,其他同学充当小评委,点小评委评议。

  三、研读重难点句子

  师:听了闰土讲的这么多新鲜事,我感受如何?请找出来,自由读一读。

  课件出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16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几个词:羡慕、佩服、向往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四、总结本课收获

  师:是啊!闰土的生活是多么丰富有趣啊,鲁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健康、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既了解对文章内容的收获,也可说学到的写人方法。

  五、知识迁移

  学习本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和具体事件的叙述,选取一两种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6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人物描述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述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学生找出来后,我用课件战士了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形象,经过读句子看画面,然后进行讨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很快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述中体会出来。?“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要求学生先看课文,找出一些关键的词句来,我又用课件展示了书中的插图,学生很快总结了“我”的外貌——“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

  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教师为模特,把教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述,没有见到教师的人,也能经过你的描述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理解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你写我猜的大行动”呢!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经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7

  篇一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这时我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认人大行动”呢!

  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篇二

  《少年闰土》这一文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突出重点,慢慢解决难点。重点是文中闰土所讲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瓜地刺猹详写,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略写。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首先我导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闰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出示课件,闰土和我不同之处,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很快就说出来了,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总结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这么可爱的少年多么讨人喜欢,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他,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因为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快速的读课文,找一找有那几件事。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学时,“雪地捕鸟”这一事件虽然比较简单,单我花的时间不少,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闰土捕鸟的几个动作,通过我亲切地启发,一遍又一遍的引导朗读,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让学生体会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有见识的少年。教学中,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整堂课的容量安排显得有点大,因为容量过大,导致后部分“话别”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落实。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对“话别”部分,分角色想象表演没有落实到位。

  3、教学中注重点词语理解渗透得还不够。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8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健康可爱等个性特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和“我”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点,更欢迎填几点。

  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

  生:我觉得应该填“经验丰富的少年闰土。”(其它答案略)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闰土健康、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等这么多的特点,真是了不起。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闰土这些特点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闰土的健康。

  生:我是从紫色的圆脸感受到闰土很健康的。(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你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从头载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感到闰土还很可爱。

  师:作者正是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这三个特征,把一个健康、可爱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谁愿意读读这段话。(指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刚才,我们从闰土那种典型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外貌中感受到了他的健康、可爱。闰土机智、勇敢,经验丰富这些特点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

  生:我是从闰土敢用胡叉刺猹和潮汛要来时他去看跳鱼儿体会到的。

  生:我来补充,还可以从闰土捡贝壳、下雪时去捕鸟体会到这些特点。

  师:也就是从闰土对“我”讲的那四件希奇事中体会到的。谁愿意读读这四件事。

  师: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后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是四件什么希奇事。

  生:我把这四件事概括成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下面让我们从这四件事中共同体会生活中那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下来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按老师给出的方法学还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

  生: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

  师:谁愿意说你想用什么方法学?

  生:我想锻炼我的胆量,把我感兴趣的事读给听课老师听后再谈谈我的感受。

  生:我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丰富,打算用读进去、想进去的方法学。

  生:老师,我觉得我和好朋友一起学比较好。

  生:老师,我打算用画漫画的方法学行吗?

  生:我想用做批注的方法写出我的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学习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对看瓜刺猹这件事最感兴趣,我有三点体会,一是闰土很善良,因为走路的人摘瓜吃他们不算是偷瓜没有惩罚,二是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他都不怕,还敢刺,说明他很勇敢,三是他经验丰富,因为他听到响声就能判断是猹,说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从“轻轻地走去”也能体会到他经验丰富,因炽有轻轻地走才不会把猹吓跑。

  生:老师我有没的感受,我觉得闰土这么小就能帮父母看瓜地,他真是太懂事了。

  生:我觉得闰土看瓜还能说明他能干。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得这么深,真不简单,老师想请女同学读第10小节,要读出闰土的经验丰富,请男同学读13小节,要读出闰土的勇敢。

  师:一个经验丰富、勇敢的闰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生:我最感兴趣的事是海边拾贝,我想到闰土光着小脚丫在海边捡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回家后,他把这些贝壳做成各种装饰品送给了乡亲们。

  生:我觉得闰土不只是捡贝壳玩,他还能在玩中学,你看他能叫出鬼见怕、观音手这些贝壳的名字呢。

  师:请喜欢捡贝壳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师:你们让我也感受到了捡贝壳的乐趣。

  生:我对雪地捕鸟这件事很感兴趣,我在第三句后做的批注是闰土真聪明、经验真丰富,因为闰土用短棒支竹匾,如果一拉,匾很快就会落地,鸟想逃也来不及了。

  生:我和他的体会一样,但我是从闰土用秕谷引诱鸟上当和他在很远的地方拉绳子体会到的,因为如果离得近会被鸟发现。

  生:我是从闰土选择下雪之后捕鸟体会到闰土很有经验的,因为下雪之后,鸟找食困难,这时用秕谷引诱他,鸟一定会上当。

  生:我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闰土不但了不起而且知识很丰富,像稻鸡、角鸡等等,我们都没见过,而闰土不但抓过,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闰土多了不起,知识多丰富哇。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觉得看跳鱼儿这件事特别有意思,我画了幅漫画。

  看,我画的小跳鱼儿一只在举重,另一只在做上举运动。它们一个共同的愿望,锻炼身体保卫自己的家园。

  师:让我们为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鼓掌。

  师:请大家齐读15小节,边读边想像跳鱼儿跳的样子。

  师:从这四件事中,我们不仅品味到闰土的个性特点更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

  生:“我”的感想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默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疑问。

  生:“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闰土知道那么多,我为什么不知道?

  生:“往常的朋友”指谁?

  师:建议同学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生:四角的天空指的是“我”生活在四合院里,只能看到院子对着的天空。

  师:这是四角天空的本意,谁有更深的体会。

  生:我认为“我”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就有如笼中之鸟没有自由。

  生:我觉得课文中的“我”生活的空间太小了,不能像闰土一样广泛地接触大自然。

  生:我认为“我”有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师: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觉得特别希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师:谭文学到这儿,教师想请同学们再完成一个填空:的“我”,可以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填,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少年时代鲁迅的了解填。(答案略)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老师想利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开个小小的辩论会,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辩论要求:

  1、先思考,再准备充分的理由并写出发言提纲。

  2、先说观点,再陈述理由,做到语言文明、简炼。

  3、别人在陈述理由时,你要认真倾听,想出反驳对策。师:时间到,请做闰土的一方先陈述理由。

  辩论词

  正方:闰土的生活是自由的,可是课文中的“我”就不那么自由了,难道你愿意做一只笼中之鸟吗?

  反方:课文中的“我”(指鲁迅),最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可闰土又有什么呢?难道课文中的“我”没有在展翅高飞吗!

  正方:是,课文中的“我”确实高习了,难道你说闰土没有高飞吗?一个人,只要他飞过了,做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已经很伟大了。

  反方:我们承认,闰土是很自由,但这不代表我们的生活就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从读书和学习中获得许多快乐,我们的快乐并不比你们少啊!

  正方:闰土喜爱大自然,他很自由,他可以去雪地捕鸟,可以到海边去拾贝壳,可以看瓜刺猹,可以去看跳鱼儿,但课文中的“我”不能,闰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反方:可是闰土不是也学不到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吗?

  (补充)知识不等于实践,如果没有知识就去实践,也只是盲目地去实践。

  正方:闰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会刺猹,可课文中的“我”呢?他连猹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反方: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请问你觉悟得你的生活自由吗?

  正方:我当然自由。

  反方:可是你知道猹是什么东西吗?

  正方:我不知道。

  反方:既然你觉得你自由,而你却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那对于课文中的“我”,不知道猹是什么就有情可缘了。

  师:大家刚才的辩论都很精彩,你们各有各的想法,这也很好,但这个故事发生在旧中国,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请大家课下好好思考思考,我们就把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为下周论坛的主题。

  师:同学们,当作者三十年后重返故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闰土瓜地刺猹的情景,接着从回忆闰土的外貌以及四件趣事中,把一个健康、可爱、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篇课文只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节选的一部分,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好好读读《故乡》这部小说,相信你在读后会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以及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少年闰土》教学点评

  《少年闰土》是第三学段的一篇课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中针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来评价刘老师所上的这节课,其特点如下:

  一、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供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为他们的独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凸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语文教育中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这节课刘老师无论是在对学生的谆谆诱导上,还是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生活性。

  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优点,但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的话,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将会更好。

  一是要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范畴,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二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养成一个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最后,希望刘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大改革和实践的力度,放开手脚,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9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评:以上标题似可不必,用了此标题,反而与下面的内容显得有些不十分统一,因为下面的内容,除说了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外,还有文章的出处和中心等。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

  评:这里先介绍教材出处

  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

  接着述说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结构和重点

  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

  然后分析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

  再说所授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课文。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础的内容,以上李华老师说教材的部分,内容全面系统、理解正确、到位,显示了说课者理解教材的深刻性和透彻性,也为下面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评:这里的教学目标已无必要重现,完全可以省略。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说课者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此处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并能联系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

  评:教学的重、难点定得准,是教材、教学的客观反映,说课时如能结合说说确定重、难点的理由和依据,当有更好的效果。

  评:从理论上讲,说教材不但要说出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特色和重、难点以外,还应概括说说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教学的中心详讲或再作进一步的发挥,哪一部分内容将简略处理,以及这样做的理由,这里大概也是出于说课时间偏短的限制,略去了。不过从总体上讲,以上说教材的这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说教学设想(学法与教法渗透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评:什么是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指的即是怎样教的计划。在分析完教材,说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及重点、难点以后,转入说怎样教的计划,是顺理成章的,至于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是可以的,而问题是即使不在教材分析后,不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在说完教学过程以后,也还需要再概括地点一点。但这里的说课,未能这样,这就使得说课中的说理成分有些被削弱了。

  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评:李老师这一块内容,显然是在向听者介绍自己将如何处理教材,以及为什么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和这样处理的作用。观点明确,理由充足,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因为没有说“怎样处理”的具体内容。如“合理设计教学程序”,那么,具体的教学程序是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法?所以有些空洞了。好一点的做法是谈及这部分内容时,举若干例子,还可以用“至于具体的怎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请大家注意我的课堂教学,在此因时间关系,暂不展开”的话作个弥补性的交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伊始,我就采用边看图,边配乐介绍的方法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下看瓜的情景。导情入境,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评:一般说来,从这里开始,说课者应使用教学语言为主,需直接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间接介绍教学活动,可以这样说:“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边看课文挂图,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一轮金黄的圆月……(详见教案)。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评:这个教学环节与教案中的不符,教案中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简介作者及出处”。说课应与课堂教学相统一,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大的教学链,更应该一致。

  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入手,抓住“他们只仅仅相处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三十年了,闰土留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为疑点,引发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中心。

  评:对照教案,这里还有“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和“检查自学情况”两个教学过程没有说,这似乎不妥,因为第一,它使说课与课堂教学变得不统一;第二,如果没有了这个环节,那么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又如何去落实?切勿以为只要课堂教学中有,说课时就可说可不说,要清楚严格意义上的说课评价是就说课评说课,而不是根据课堂教学来评说课。

  (三)紧扣中心,重点探究,读中悟情。

  评:从这里开始,这份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就有较大差异了。这就牵涉到如何认识教案与说课稿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上课前说的课来说,教案是说课的基础、凭借和原始材料。其中的教学过程,虽然不要求一一照搬,但原则上应当一致,这是由“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际服务”的说课基本要求决定的。如果不顾及这条要求,就会割裂说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削弱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响说课对于改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所以,对说课稿与教案不统一的现象,拟引起重视、(李华老师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有些仅是叙述方式的不同,所以,还不是大问题。这里只是为了借此展开来说说这个问题,所以多说了几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句话既是文章的内容的枢钮,又是“我”情感的枢钮,教学中,我把它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这部分的教学我是分两个层面展开的:

  1.抓中心句,以读为本,学习四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

  找出中心句后,我从“稀奇”一词入手,让学生速读课文,归纳四件稀奇事,再理出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接着围绕“这件事件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品析词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评:阐明“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和作用,简洁、概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学习其它三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

  再具体说“怎样教”

  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体现了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评:这一段述说“怎样教”的途径、方法、手段,接着陈述“怎样教”,最后再说明这样教的好处和理论根据,说得清楚、明白、具体,符合说课的思路和说课的逻辑性要求。

  2.紧扣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评:这一段,注重学情的分析,并从学情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将说学情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评:李老师的这份说课稿,很有特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表述简洁流畅,说课有观点、有理论,教学实践也比较具体,要不是说课时间限制(也只有6分钟),如果能把板书、练习等一些基本内容再补充进去,理论开掘再深一些的话,这份说课稿就会更精彩一些了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0

  教学目的:

  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看着幻灯、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背诵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1)出示绘有闰土守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揭示课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宇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

  3组织讨论质疑。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

  ①理解下列词义: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教师讲词义、学生写词。)

  ②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见作业本第1题。)

  (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井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5讲读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

  (2)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要求在复述时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带”、“捏”、·刺“等词语。)

  (3)齐读课文第一段。

  6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2、3题。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1

  少年闰土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2个多音字;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呈现,学生能够生动的把握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与见多识广,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首先学生能够熟悉并正确运用重点的字、词,把握句子的含义;

  二、说学情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了解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以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为主辅之以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的指导,本课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依次为: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

  (一) 导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为了避免教师多问多讲,我只设计了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谁愿意和老师一块来学习呢?”以此来导入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少年闰土》。

  (二)新授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初读,感知内容。学生通篇阅读文章,遇到生字词可利用手边的工具书查询,也可以问周边的同学,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段落,在这部份中,由于鲁迅的语言文白相间,学生在字词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我会通过课件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其次:细读,理解文意。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内容,在划分段落的基础上,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并全班交流分享意见,缕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课文先描绘了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再次:精读,体会情感。此环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通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什么形象,在与闰土短暂的相处的过程中主要讲了几件事,这些事是如何反应少年闰土的特征的”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再辅以我的讲述,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系统的获得知识。

  (三)巩固

  新授部分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找几位同学在班内做示范性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中所描述的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四)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结合课后的练习题,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总结的成果,若有遗漏的知识点,我再做补充。

  (五)作业

  在课程结束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主题为童年趣事,下次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课的内容,结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的板书,帮助学习更好的学习。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俗话说得好呀,一回生,二回熟,我们就应该算是――

  生:朋友

  师:那我这个大朋友就跟大家打打招呼吧!六六班的四十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不对,怎么叫老师好呢 我再来一遍,六六班的四十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朋友好!

  师:唉,这回就对了!知道我来自哪里吗

  生:江西,

  师:想知道江西南昌话打招呼怎么说吗

  生:想.

  师:你好!(用江西方音说)

  生:你好!(模仿江西口音)

  师:还像模像样,既然来到了太原,那太原话说你好怎么说呢

  生:你好!

  师:这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吗 你们尝试过吗

  生:没有.

  师:说明你们老师非常重视普通话的教育.昨天短短十五分钟的交流,同学对我这个大朋友有什么样的了解

  生:我觉得从熊老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中,我看到了熊老师的智慧!我觉得他这节课一定能讲得很好,他这节课是最棒的!

  师:谢谢你!你能抓住熊老师的神态一下了解我这个朋友的一个方面.还有吗

  生:我觉得熊老师虽然没有绅士般的动作,但是他的动作很大方,如果再夸张一点就能当喜剧演员了.

  师:唉哟,真好!你能从一个动作了解我这个朋友,还有吗

  生:熊老师,我觉得您的言谈举止很儒雅,很有书香门弟的气息,尤其是您那双大眼睛在双眼皮的衬托下,显得既斯文又顽皮!我想我们会成为好朋友!

  师:是呀,我一定会交你这个睿智的朋友.大庭广众之下这样夸熊老师,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还有谁想说说我这个大朋友

  生:第一次看见您我觉得您很文静,如果你的眼睛再加上一副眼镜,那就更文质彬彬了.

  师: 这样吧,我们说话轻一点,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熊老师以前可是戴眼镜的.好的,经过短短几分钟的聊天,我们像朋友一样.今天,我们就敞开自己的心扉,像好朋友似的聊天. 我看谁最自然.刚才,你们从熊老师的外貌,动作,神态甚至是语言对我这个大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通过这节课,你们会对熊教师有更深的了解.

  今天这节课,我还带来了一位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出示配乐画面,教师画外音)

  师: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他非常勇敢.

  生:我觉得他非常机智.

  师: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闰土.

  师:一起来和他打打招呼吧.(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看瓜刺猹的闰土.

  师:也就是回忆.接着写了什么

  生:接着写了作者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师:那就是我和闰土的第一次见面.就叫初次相识.然后又写了什么

  生:然后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这几件事.

  师:也就是写了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最后又写了什么

  生:离别

  师:课文正是按这四个部分写的.你觉得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写看瓜刺猹的那一部分.

  师: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这里体现出闰土很勇敢.

  师:女孩子也喜欢男孩子干的这种游戏呀!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最喜欢雪地捕鸟.

  师:其他同学呢 你们的感受和他们一样吗

  生:我很喜欢看跳鱼的事.因为我只知道鱼在水里面游来游去,却不知道鱼还会跳.我觉得这件事非常的希奇,我非常感兴趣.

  师:因为奇怪,所以喜欢.还有没有

  生:我喜欢拾贝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可以看出他见识多广和生活的丰富.

  师:要是你和他去捡贝壳,你会干嘛呢

  生:我觉得应该去多看一些漂亮的贝壳.

  师:好的,这么几件事,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这四个部分当中,哪个部分在文章中写得是最详细的

  生:相处.

  师:我们先来学这一部分.朋友之间呀,总有说不完的话,同学们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们从闰土的对话当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师:你们读出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生:我先读出了雪地捕鸟这件事.

  师: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这不能,需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觉得怎么样 我还要鼓励一下这个女孩,五个生字她都读准确了.但是每读完一句话都一个尾音扬上去了,没关系,等会儿通过我们的学习,一定会读得更好.

  生:我读出了海边拾贝这件事.现在太冷,你们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师:这是海边拾贝的,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好,那个男同学.

  生: 我看见的是管西瓜的事."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它不咬人吗 有胡*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没一般的滑……"

  师:很不错,这一段很不容易找出来.我还要表扬这个同学,有一个字呀,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总是会读错,他读对了,知道是哪个字吗 "倒向你――".

  生:奔来了.

  师:原来咱们学过一个词叫――嫦娥奔月.对朝一个方向跑过去就念bèn,再读一下.

  生:奔

  师:还有吗

  生:我要读的是看跳鱼.我们沙地里……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读课文 把有意思的事找得都非常准确!这些有意思的事你们经历过吗,听过吗.像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听过的事就叫做――

  生:希奇事.

  师:这些希奇事,如果要你和闰土去干的话,你最想做什么事

  生:刺猹的事.

  生:我想跟闰土去看跳鱼.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平时看到的鱼是没有脚的,可是闰土看跳鱼的这件事非常的好玩,希奇,所以我想去看.

  师:没事,等会儿满足你的好奇心.还有想去干什么的

  生:我想去海边拾贝,因为海边的贝壳特别多,我想捡几个回去做纪念.

  师:哟,没想到男孩子也爱美呢.

  生:我喜欢捕鸟这件事,因为捕鸟要有经验,有技巧,我想跟他学.

  师:好,等会儿,我们会成功的.好,你们都说了最想跟闰土去干哪些事,你们知道我最想跟闰土去干什么事吗

  生:我觉得你最想和闰土去看瓜刺猹.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你是男孩子,男孩子都喜欢干惊险刺激的事情.

  师:我可称不上是男孩子,就称我男子汉好不好 咱们两个男子汉真是心心相映,猜得真正确.你瞧,我把看瓜刺猹的对话都已经把在了大屏幕上,在课文中过读过画,写上批注,好吗 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师:看瓜刺猹的对话中哪里最有意思呀

  生:我是从这里感觉到的.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读完这句话,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想,到了那里就可以大饱一顿了.

  师:随便吃瓜非常少见,非常希奇是吗 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把这种希奇的感觉读出来.

  生:走路的人

  师:这样吧,我是少爷,你就是闰土,你回答我的问题.管贼吗

  生:不是,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

  师:好,还有谁读出哪里非常有意思

  生:我觉得得看瓜刺猹这部分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猹是什么动物,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像刺猬 有点像老鼠,我也不知道,可是我在想,这种动物偷瓜的样子一定很好玩.一定特别逗人.

  师:猹是什么东西我真的不知道,鲁迅先生说,猹是他生造出来的.听你一讲,还真有意思.还有没有

  生:我从闰土具体捕猹很有意思.我读到后面这一部分觉得猹好像和闰土玩捉迷藏一样.

  师:你们有这种感受吗.那咱们就一块来体会体会她刚才说的这个捉迷藏的感觉.同学们,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哪,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好似一幅画一样,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师:多美的月夜呀,你们再看,又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一个英勇的少年手拿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师:还看见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沙地上铺满了碧绿的

  师:这么美的月夜,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正在刺猹,猹来了,他怎么办

  生:项带银圈,手握钢*,尽力地刺去.

  师:你时时还不忘闰土的外貌呢.尽力刺过去以后,猹呢

  生:猹很伶俐,从胯下窜了.

  师:同学们看到了有意思的情景是多么得有意思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体会一下那份有意思的有意思.

  生:我们去管西瓜去,

  师:好奇呀!

  生:管贼吗

  师:十分好奇!

  生:管贼吗 我这里响了.

  师:如果声音这么大,猹可得给吓跑了呀!猹是特别警觉的动物."月亮地下――"

  生: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它不咬人吗

  师:担心哪,孩子――

  生:它不咬人吗

  师:非常担心――

  生:它不咬人吗 我

  师:快刺啊,快刺啊

  生:它却转了身…….

  师:它向你怎么来

  生:奔

  师:这个奔,说明它非常的――

  生:快.

  师:对呀,我们再来一下.

  生: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师:闰土和我这两个好朋友,在说看瓜刺猹的时候又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把两个小伙伴请到现场.你们看谁是闰土.

  生:我觉得那个戴黑帽子的是闰土,戴红帽子的是作者.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那个闰土一直在那儿指划,在文中也是这样说的.

  师:闰土是怎么样的说 作者又是怎么样的听呢

  生:闰土滔滔不绝又有滋有味地说,而作者鲁迅先生是津津有味,津津乐道地听.

  师:这里我要说一下,这里的我呢,还不能说是作者,他有鲁迅的影子,但是,我们还把他看成我.还有吗

  生:我认为闰土是滔滔不绝地说,而我是坐在一旁,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地听.

  师:哟,你这个身临其境用得特别的好,但是把它放在后边是不是更好呢 我听得入迷了,仿佛――

  生:仿佛身临其境.

  师:对了,这样说话才是正确的.

  生:我觉得闰土是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说.我是全神贯注地听.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

  生:我从他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看跳鱼,海边拾贝这四件事看出来的.

  师:看了图吗.图上他是怎么样

  生:他是比划着,然后给作者讲的.

  师:有动作有表情,你们就这样练一练,把看瓜刺猹的对话练好.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深蓝的天空,一轮金黄的圆月,和那勇敢的少年.同桌开始练吧.

  师:我看你们刚才真的像闰土那样绘声绘色地说,有的同学也像我一样聚精会神地听.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

  生:我推荐张子奇.

  师:你是作闰土还是做少爷

  生:我想做少爷.

  师:我看你这身形模样还真像个少爷,那你的同桌就是闰土.还别说,还是一个女闰土呢!

  可以看着屏幕.闰土绘声绘色地开始说了――

  (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好,还真像模像样,咱们就像他们那样,也来练练这段对话.

  (学生分组分角色对话)

  师:多么迷人的月夜呀,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呀,早已飞到那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

  (配乐,学生读.)

  师: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那我们还等什么,一起去分享闰土讲的那些希奇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我们先去捕鸟,我们沙地上――读

  生:我们沙地上

  师:我们再到海边去捡贝壳,我们日里――读

  生:我们日里

  师:我们再在潮讯来的时候看跳鱼去,我们沙地里――读

  生:我们沙地里

  师:孩子们,从这些事里,你又看见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呢,雪地捕鸟让你觉得――

  生:非常有趣.

  师:海边拾贝,看跳鱼让你觉得――

  生:我觉得闰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师:看瓜刺猹让你觉得――

  生:我觉得闰土是勇敢机智的.

  师:多么精彩传神的对话呀,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的形象再现在我们面前.真是呼之欲出呀!我听了闰土的这些话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同学们一起看看第十六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作者闰土的喜爱,以及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印在了作者的心里.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闰土充满了羡慕,他觉得他往常的朋友都像他一样,只看到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并不像闰土那样生活那么丰富多彩.

  师:你们读出了这么多的感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一起看哪,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在什么地方干些什么呢 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

  生:我正坐在暖暖的火炉旁背着一首首古诗.

  师:当闰土在海边拾贝的时候――

  生:我正在墙角捉蟋蟀呢.

  师:当闰土在看瓜刺猹的时候,我――

  生:我在书桌旁认真地读书.

  师:当闰土去看跳鱼的时候,我――

  生:我正在看树上高高的鸟儿飞着.

  师:难道一个少爷还不如一个农村的少年吗

  生:我觉得作者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样,仰望着天空,没有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确实是饱读诗书,而且深深感受书中的精华,但是我的生活是狭窄的,单调的.而没有闰土那么丰富,作者是想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

  师:孩子,你读懂了我的心,也读懂了作者的心哪.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面对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四角的天空一段

  师:闰土这个新朋友心中有着――

  生: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师: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的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久久挥之不去.(音乐起)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生读

  师:了不起,就让这位不凡的朋友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下课.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回忆

  相识 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相处

  分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