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茶馆》

《茶馆》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茶馆》

微信扫码分享

《茶馆》(精选15篇)

《茶馆》 篇1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茶 馆(节选)

  老舍

  教

  学

  目

  标认知目标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能力目标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情感目标个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

  方法导读法。

  教学

  课时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

  导入  

  新课《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体会茶馆文化

  教师补充: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识记:

  1.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2.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3.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4.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承

  前

  启

  后

  把

  握

  故

  事

  情

  节教师补充介绍第一幕与第三幕故事情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了解第一幕与第三幕故事情节: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理

  清

  戏

  剧

  冲

  突

  脉

  络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写打发难民。

  第4节: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写“逃兵”的下场。

  1.开头—“忿忿地往后走”。 

  2.“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

  3.“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

  4. “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5. “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 

  6. “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 

  7. 这小子”—“同宋恩子下”,

  8. “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 

  9. “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

  10. “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

  在

  语

  言

  中

  体

  会

  人

  物教师读王利发的语言: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学生总结其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1.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2.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3.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4.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5.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6.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7.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8.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9.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作业 布置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导入  新课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王利发的人物性格。

  在

  语

  言

  中

  体

  会

  人

  物教师指出人物语言:

  1、常四爷的语言: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2.松二爷的语言: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3. 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语言: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

  “你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

  4.崔久峰的语言:

  5.吴祥子、宋恩子的语言:

  学生总结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2.松二爷的形象: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3.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形象:

  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的嘴脸: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从

  戏

  剧

  语

  言

  看

  时

  代教师提问: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

  ——满清覆灭。

  ——政局动荡。

  ——通货膨胀。

  ——半殖民时代。

  ——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思维拓展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学生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茶馆文化”。

  作业 布置课后练习二。

  教学后记:

  [1]

《茶馆》 篇2

  张连生

  《茶馆》【一】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导入  :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结构

  《茶馆》【二】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

  一、.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二、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三、.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四、.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一。

  《茶馆》【三】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

  一、.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2.松二爷的形象: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二、.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思考——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三、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四、作业 布置:

  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1]

《茶馆》 篇3

  《茶  馆》教学要点: 1、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 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 王利发) 的 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 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教学重点

  1、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1、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 容。             2、了解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熟悉课文,了解剧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简介剧情(学生知道让学生介绍,如不知道,由教师介绍) 全剧介绍: 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教师小结: 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老舍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了一曲葬歌。作品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四、分组讨论,概括本幕剧情 讨论题:以王利发的茶馆为背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提要: 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 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发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王利发和王淑芬拌嘴 王利发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唐铁嘴要租房屋 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 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康顺子求工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王利发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五、布置作业   词语注释割据: 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体面: 体统,身分;光荣,光彩;( 相貌或样子) 好看,美丽。 

  抱怨: 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 寻思,反复研究。P 1 4 9 注

  津贴: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造孽: 佛教用语,做坏事( 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作孽。

  忏悔: 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 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学生表演片段。·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表现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四、戏剧主题分析:

      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面有广大市民的代表王利发,有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常四爷,有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松二爷,还有地痞无赖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老牌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等等。老舍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将这些人物展示给我们看,他应该另有深意。这八个人,可以简单地分个类,上面四个,可以归入好人的范畴,下面四个,则应归入坏人的范畴。王利发悬梁自尽,常四爷落魄一生,松二爷惨遭饿死,秦二爷最终破产。好人遭了殃!刘麻子等人却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坏人猖狂无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说“邪不压正”,可在中,邪却确确实实地压住了正,这其中的根源何在?看来老舍先生批判的矛头已经不仅仅是宋恩子、吴祥子等反面人物了。他要展示的实际上是整个旧时代的黑暗。

  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在中,不管是哪个时代,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漆黑一片,难道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戏剧中是否给了我们希望?  明确:希望在于以康大力为代表的西山八路!

  五、师生共同研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特殊的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 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整个一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这与中外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 六、与《雷雨》比较,鉴赏特殊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分组讨论) 明确: 1、《雷》严格按照“三一律”创作,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的冲撞,闪耀出烁目的火花;《茶》则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画卷式”的结构,点面结合,每一幕体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矛盾,从广阔的生活横断面上把纷繁复杂的矛盾接触点构成舞台形象,若续若断,从平凡的生活入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雄伟的场面,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雷》以周朴园为中心,围绕他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而《茶》第二幕出场人物30多人,但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家联系。 小结: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特殊的戏剧冲突 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七、结束语、课后作业 :

  秦二爷走了,常四爷走了,王利发也走了,我们这堂课也该结束了。给大家布置个课后作业 :比较《雷雨》、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 。同学们再见!

《茶馆》 篇4

  一、教学目的:

  1.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 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王利发)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2.难点: 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

  课外自读课文  一课时

  词语补释

  *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体面:①体统,身分;②光荣,光彩;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过瘾:①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②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寻思,反复研究。

  *津贴: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造孽:佛教用语,做坏事(将来要受报应)。也说作孽。

  *忏悔: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茶馆》简介:

  1957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

  第一幕,1898年初秋,戌戍变法刚失败,谭嗣同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

  1.剧中描写了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连官府也怕他三分。

  2.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

  3.吃朝庭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

  4.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生活豪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

  5.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即课文节选部分。(民国初年)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1.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

  2.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

  3.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

  4.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结构特点: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互相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以出场先后排列):

  王利发: 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王淑芬: 王利发的妻子,家庭妇女。

  李    三: 打工为生的雇农。

  巡    警: 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兵痞。

  大    兵: 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兵痞。

  唐铁嘴: 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

  常四爷: 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旗人。

  松二爷: 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旗人。

  宋恩子: 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爪牙。

  吴祥子: 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爪牙。

  刘麻子: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顺子: 下层劳动人民,被骗卖的悲惨遭遇。

  康大力: 康顺子买来的儿子。

  老    陈: 专为卖妻的逃兵。

  老    林: 专为卖妻的逃兵。

  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者。

  难民、报童、学生、军官

  2.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苦衷、逃兵的蛮横等都表现了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那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似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3.巧妙的衔接与穿插:

  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衔接,使整个戏浑然一体。

  如开场,李三向王淑芬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王淑芬同情李三,引出她与王利发的口角,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送菜作了铺垫,就这样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既清楚又连贯。

  利用人物特定身份和特殊特殊情节造成交错穿插。如刘麻子与逃兵在茶馆做人口交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有人出现不得不停止,王利发与崔峰的出现,作为茶馆中迎来送往的生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自然打断刘麻子的戏,等崔久峰下场后,宋恩子、吴祥子又上场敲诈逃兵。这种穿插使一个情节恰到好处终止,又使剧情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茶馆》 篇5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 1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

  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

  1 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雷雨》第二幕中(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5人却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具有这些关系的人物又都溶在一个大的矛盾漩涡之中,结构密如蛛网,戏剧性极强。

  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4.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

  明确: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布置作业 :

  1.做“思考和练习”一、二、三。

  2.有时间有条件的,看《茶馆》全剧或原著。

  补充材料

  (介绍老舍及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单元检测题

  一、语法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汗涔涔( )亲戚( )沉吟( )伺候( ) (cè)隐 祈 (dǎo) 咆哮( ) (xián)冤 (fú shì)婆婆

  2.分析下列复杂单句:

  (1)“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这句话中的谓语是共个动词。

  (2)“我觉得你们把屈原又未免估计得过高。”这句的宾语是什么短语? 。

  二、常识部分:

  1.曹禹,原名 ,1933年在 读书时就完成了处女作《 》,剧本通过一个 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揭示了 和 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 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2.《屈原》创作于 年 月,郭沫若说:“我是借了 来象征我们 。”课文节选部分的灵魂是“ ”,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 的境界,采用了 、 、 、 等修辞格。

  3.关汉卿是我国 的奠基人,一生创作 多部剧本,现存 本,除《窦娥冤》外,还有《 》《 》《 》等。

  4.老舍,原名 ,字 ,是我国现代杰出的 ,他一生写下了 多部剧作。著名的小说有《 》。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的称号。课本节选的《 》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它是以 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在每个 中,展示 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5.在戏剧文学中,戏剧冲突主要具体表现为剧中 冲突;戏剧冲突是 戏剧运动;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 ;戏剧语言则包括 和 。

  6 话剧以为主,歌剧主要是以 来表现剧情,这是由于剧种不同而形成的戏剧语言形式的差异。

  7.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 演一完整的故事,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还有“ ”,起交代作用,用来说明 ,介绍 。扮演的角色分为 、 、 、 等。

  8 元杂剧剧本由 、 、 三部分构成。

  三、简答部分:

  1.《屈原》中屈原的内心独白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的“风雷电”象征了什么?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了什么?

  2.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后,为什么还要开除他?

  3.《窦娥冤》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论述题:

  郭沫若在《屈原》的结尾,写屈原到汉北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1.Cén cén qī yín cì hòu 恻祷 páo xiāo 衔伏侍

  2.①去;告诉;叫;拿;4。

  ②主谓短语。

  二、1.万家宝;清华大学;雷雨;封建、资产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20。

  2.1942;1;屈原的时代;当前的时代;“雷电颂”;物我同化;拟人;呼告;反复;排比。

  3.戏剧;60;15;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4.舒庆春;舍予;语言艺术家;30;骆驼祥子;人民艺术家;茶馆;人物的悲剧命运和茶馆的变迁;历史横断面;人物。

  5.人物的性格;曲折发展、逐步上升到高潮的;戏剧动作;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6.对话;演员的歌唱。

  7.一本四折;楔子;情节;人物;旦;末;净;丑。

  8.唱;科;白。

  三、答案见教案。

  四、(略)

  (裴淑琴 刘洪)

  [1]

《茶馆》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第5册第22课《老茶馆》一课拓展而来。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

  成都不仅是茶叶的发源地,还是世界上茶馆最多的城市;成都人爱喝茶,尤其喜欢到茶馆品茶,这种群体行为现象,使成都有着“一市居民半茶客”的称谓。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本土文化,《老茶馆》的学习与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该课向我们展现了成都老茶馆的情景,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学生不仅感受到茶馆中悠闲自得的氛围和千姿百态的茶客形象,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民俗——茶馆文化,并把这些感受用撕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老茶馆》这一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创作,欣赏不同材质的艺术效果。并更进一步认识了解人物动态与人体关节的关系,让人物造型这一教学重点,在本课中充分落实,得到有效的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通过回忆、模仿、欣赏茶馆中的人物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物动态造型以及色彩搭配的美术知识。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撕纸的方式进行人物造型表现,锻炼动手技能,培养合作意识,掌握简单的构图知识。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透过老茶馆这一成都民俗,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乡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增强了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茶馆中的人物活动,创造性的用撕纸这一美术语言进行表现;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教学难点

  用撕纸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茶馆中的人物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茶馆的图片资料,茶艺及戏曲表演的影像资料,教师示范作品、活动纸版人、cai课件、盖碗茶具一套等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水彩笔、修正液、剪刀、胶棒、黑卡纸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分钟)

  师:今天,刘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最有成都特色的地方,看!是哪儿?

  教师利用制作的老茶馆招牌,直接引导学生揭示课题。

  (目的: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创设情景,让学生直接投入到老茶馆这一民俗情景氛围中。)

  二、欣赏、感受(4分钟)

  师:你们的运气真好,茶馆的节目刚开演,你猜会有哪些节目呢?(播放茶馆中的视频资料)

  生:观看视频资料,感受茶文化。

  师:除了看表演,在茶馆做的事可多了,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播放茶馆图片资料)

  生:评述、欣赏。

  师:小小的茶馆包罗万象,看!茶馆里的人们是多么悠闲自得啊!

  (目的: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让学生体验到四川茶馆中的民俗风情和戏曲节目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人物造型,淡化教师角色,增进学生的自豪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三、技法探究(11分钟)

  1、学生探究撕纸技法。

  师:这不,老茶馆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茶客。他们可真会选,坐在院子里喝茶。看他们的姿态,应该坐在桌子的哪一方呢?(出示撕纸范作)

  生:通过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分析出人物与桌椅的前后左右关系,了解遮挡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

  师:你们知道这些茶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要表现这些茶客,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通过对教师范作的观察,认识撕纸这一表现形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归纳出撕纸的制作步骤(想、撕、摆、贴)。

  2、学生认识了解人体关节与人物动态之间的关系。

  师:今天,老茶馆搞活动,请两位幸运的茶客,一位坐下来品茶,另一位就用活动纸人摆出他的动作,配合得好,将会获得本茶馆免费赠送的茶水。

  学生通过表演和观察发现,人物动作的变化主要是靠关节来完成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轻松的解决了人物动态变化的知识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示范。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和老师一块儿在这张黑卡纸上撕一个动作夸张的茶客。(教师示范一个侧面喝茶的人物)

  生:和老师共同探究

  在掌握了撕纸技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给撕好的茶客找座位,让学生在茶馆的情景氛围中理解遮挡关系,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了构图基础。

  (目的:在情景教学中了解撕纸艺术的制作方法,认识关节在人物运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创作、表现(18分钟)

  师:老茶客选择了院子里的位置,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他们不知道坐在室内还有免费的茶水相送。(这里的‘室内’意指kt版刻制的老房子)哪些茶客能得到这些免费茶水呢?此时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        茶客的造型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

  2、        同桌的小朋友用撕纸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个茶馆人物。

  3、        用胶棒将做好的茶客粘贴到你喜欢的位置。

  好位置是先来先选,晚来的茶客就只能坐在靠里边一点了。(展示活动门窗) 等到客满的时候,我们再统一赠送茶水。比比看!谁的动作最快最安静。

  学生用撕纸方式创作茶馆人物。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展示、点评作业,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将好的造型方法和构图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

  (目的:让学生合作运用撕纸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展示、评价(4分钟)

  师:上茶了!掺茶的人呢?掺茶的茶博士到哪儿去了?你想做茶博士吗?上茶的时候要把这免费茶水送给那些动作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的茶客们,你想好了吗?把茶送给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送出茶水”,并进行评述。教师有重点的点评一些优秀作品。

  (目的:在浓郁的茶馆氛围中,展示完整的茶馆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用“送茶”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观察,并对其造型、色彩进行评价,淡化了教师角色和刻意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更强。)

  六、拓展、小结(2分钟)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的孩子,他们用自己喜爱的美术形式表达了对茶馆的感受,你们能看出都是用的哪些表现手法?(课件展示用水墨、线描、木刻版画表现的茶馆作品)

  生:观察、分析表现形式。

  师:从这些精美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成都的茶馆有多么受人欢迎,怪不得有人说: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

  (目的: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感受到四川茶馆中民俗风情的魅力,进一步增进他们的自豪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刘颖  tel:13981842709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茶馆》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3、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师板书:馆,读后组词

  2、“馆”什么意思?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茶馆(板书:茶)

  4、“茶馆”什么意思?

  5、无论南方北方,茶馆是极多的,今天课上我们去扬州,(板书)(提醒学生注意扬是提手旁)。

  6、简介扬州,这就是扬州的景点——瘦西湖。扬州在我国江苏省境内,长江北部,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今天我们去扬州看看那里的茶馆。齐读课题

  7、课题扬州茶馆边有一注释,谁来读?

  8、媒体出示朱自清图片及简介。师述:朱自清——我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原籍浙江绍兴。三代人定居扬州,他6-18岁在扬州生活了13年,对扬州充满感情,故自称“扬州人”。这篇文章原名叫《说扬州》,写于1934年,记述了他在扬州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文章对于我们四年级同学来说太长,编者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加了个题目叫《扬州茶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有几节?指名三人读,注意读正确。

  (3)请你自己扫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文章中直接概括写扬州茶馆的句子

  指名交流,自己练读,指导朗读:突出:最(在扬州茶馆和澡堂是最有名气的)满满的(哪些人?)

  花样最多(花样可以换哪个词?)

  指导后再指名读,齐读

  2、师生合作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说明:找直接概括扬州茶馆的句子,变换句式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1、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怎么个多法?请同学们圈出文章中吃的花样的名称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指名交流,逐节交流后板书:零碎茶点、特色茶点、小笼点心

  3、练习说话: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有---------,有--------,还有-------。

  说明:找吃的花样名称,通过说话训练,梳理文章结构

  4、选择你最喜欢的茶点,反复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茶点的特色,读出你的喜欢

  5、师引读第一节:先要坐定了……瓜子花生炒盐豆什么特点?(读出香)女读接着,------炒白果什么特点?(又热又香)怎么会是热的?男生读接下去是,……五香牛肉又有什么特点?(香)哪些香?齐读

  6、师小结:这个时候的扬州茶馆热热闹闹中又显得那么的悠闲。

  7、学习第二节——烫干丝

  (1)自读,你说它的特色在哪呢?读后交流。(快、清、香、细)

  烫干丝色香味俱全、制作工艺精细,所以才称得上是特色茶点。

  (2)它怎么做的?在文中标出(-)做“烫干丝”的动词。

  (板出切→切→放;浇;滗→拨→倒→搁)“滗”演示共几步?(准备——烫——摆盆)

  (3)复述训练:借助图片和动词说说“烫干丝”的过程。

  指名说,再自己边说边做,指名上台说

  (4)小结:说时迟那时快,——烫干丝整个过程就应该快而不乱、有条不紊。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烫干丝不仅描写具体,而且情景交融,字里行间透出先生对这一特色点心的喜爱。

  说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读文后,通过关注“;”,说说“烫干丝”分几步。这里除了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外,也渗透了分号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关注分号,知道烫干丝主要分成三步,而且这三步是有先后顺序的。学生对分号的作用有所感知,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厨师厨艺的精湛,作者用词的精妙。

  过渡:课文除了介绍烫干丝外,还介绍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8、引读课文第三节

  (1)小笼点心也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2)如果你是茶客,走进茶馆是不是一定按朱自清先生的顺序点呢?

  四、总结全课

  扬州茶馆人那么多,是什么原因?——聊天、聚会、交流信息,扬州人的生活更是离不开茶馆。先生走过许多地方,到过很多茶馆,但他总说扬州茶馆是的,也许是作者的故乡情结。1934年的茶馆已成历史,真得感谢朱自清先生,他用笔为我们留下了了那段历史与文化,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扬州茶馆的韵味。

《茶馆》 篇8

  授课时间星期

  《茶馆》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二)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三)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介绍老舍及作品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

  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 历史画面。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原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寻巨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样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三)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初步了解剧情,试着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

  字词积累:趿拉     珍馐     兵荒马乱     文绉绉    说媒拉纤     绫罗    绸缎

  (四)欣赏影片《茶馆》,把握话剧情节

  (五)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2.集体交流,明确: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①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第就在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②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 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六)请学生分角色初读剧本。(课文较长,人物众多,选取片段,读出其中的京味儿)

  (七)作业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第三课时

  (一)讨论交流作业 

  明确: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直言:  “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 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二)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明确: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先完整地介绍王利发在整出戏中的命运,再请同学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台词细细品读,要求能分析出这个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复杂性,要让学生学会用动态而不是静态,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方法来分析人物。

  也可以将王利发和秦仲义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他们一个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都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口中之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难点解析: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四)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村妇两碗面。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正直的

  中国人的悲剧。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

  毁灭。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五)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我看王利发。

  第四课时

  (一)请表演最出色的小组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由“将!你完了!”这一双关潜台词作启发)

  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人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三)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辩,与各种人物应酬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

  (四)总结: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大茶馆折射出小社会”,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五}作业 

  课外阅读全剧剧本

《茶馆》 篇9

  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了了无几    错综复杂    自私有利    无边无垠

  b、崎岖坎坷    混肴黑白    前合后偃    光明磊落

  c、愤世嫉俗    惊惶失措    伤天害理    作威作福

  d、馨香百代    大巧若绌    奄奄一息    铿锵有力

  2、对下面加线词语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意思:指宋恩子和吴祥子要王利发每月给他俩的钱。)

  b、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铁杆庄稼”喻指清朝的旗人都由官府按月供

  给的钱和粮。清朝被tui翻了,当然这种惯例也就取消了。)

  c、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此处意为“感谢神灵”)

  d、诸位,太令过来了!(指抓逃兵的军官)

  3、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两大重要内容之一(另一为戏剧语言)、《茶馆》片断中,最基本的矛盾冲突

  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王利发同各个茶客的矛盾冲突。

  b、王利发、康大顺、常四爷等人与刘麻子、唐铁嘴、吴祥子等人的矛盾冲突。

  c、王利发、康大顺、常四爷等同旧时代的矛盾冲突。

  d、康大顺与刘麻子的矛盾冲突。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茶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龙须沟》、《方珍

  珠》、《茶馆》等。

  b、《茶馆》全剧共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第一幕写的清代,时间是1898年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

  失败,谭嗣同等人被问斩后不久。第二幕写的是清朝被tui翻后军阀混战时期。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

  第一次实行改良,以图从萧条中挽救茶馆,使其免于淘汰。第三幕写的是guo民党统治时期、抗日战

  争胜利之后这段生活。最后茶馆被人霸占,王利发悬梁自尽。

  c、《茶馆》以人物(王利发)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人

  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d、《茶馆》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面貌,表明了反动统治必然灭亡的

  历史趋势。

  5、对下面人物语言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

  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这段话交代了全剧的时代背景。

  b、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

  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这段话是王利发知道巡警要敲诈自己时说的。第二句意思是说没开张没有赚到钱,手头紧;第三句说

  开张后还要对方多关照。这两句话说明王利发很会应酬,表现其精明、圆滑的性格。第四句及括号中的

  动作说明,表现了此时不贿赂对方不行的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第五句说明摊派的目的是免掉交八十斤

  大饼的摊派。

  c、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了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

  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

  十点来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这段话是

  常四爷说的。常四爷虽是“旗人”(满族人),但对满清政府腐败而亡并不惋惜,“该亡”,简洁、

  干脆的一句话表现其耿直、公正的性格特点:敢同灭亡中国的洋人打仗,表现了常四爷的爱国思想

  和反抗精神。

  d、告吣悖k囊颐切яφ亩颊套叛笕顺叛∶挥醒笄寡笈冢跄芄淮蚱鹫汤茨兀?/p>

  这段话是吴祥子说的。一方面说明帝国主义是军阀的后台,是军阀混战的根源;另一方面说明吴祥

  子、宋恩子这些老式特务是军阀和洋人的走狗,爪牙,是“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宋恩子的

  话)的卑鄙无耻之徒。

  6、《茶馆》中有很多台词都不仅限于它们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须仔细体会,才能领悟其深义。说说下

  面台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①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少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松二爷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利发   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茶馆”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茶馆》中常四爷的话,很有中国人的骨气。其中“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一句,是从文

  中抽出来的,请判断一下,还原何处才能使上下语气更连贯得体。(  )

  ①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②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③现在,每

  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来点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④什么时候洋人取

  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仗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

  a、①前    b、①后②前   c、②后③前    d、③后④前

  9、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

  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利发   ②松二爷   ③康顺子   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   ⑦宋恩子   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   ⑩巡警     ⑾老林     ⑿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⑾/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⑧

  答案:

  1、c

  2、d

  3、c

  4、d

  5、a

  6、①暗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渗透的社会现实。

  ②表现了松二爷的怀旧心理,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③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人民对现实的不满。

  ④暗示了茶馆主人公的愁苦和对现实的不满。

  7、茶馆是观察社会人生世态的窗口。

  8、c

  9、b

《茶馆》 篇10

  学法建议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

  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

  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的时代近50年的

  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

  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

  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

  出的一曲挽歌。全剧共三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学习本文,宜抓住三点:①抓住全剧的“群像展览式”结构。一幅卷轴画的渐

  次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与那个旧时代冲突的一个个侧面;②把

  握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王利发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王利发这个形象的悲

  剧结局反映了!日时代的不合理,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③学习本文特有的语

  言特色:a,人物语言的个性化;b.语言的幽默风格;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释疑解难

  1.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茶馆》的情节结构与中国传说的戏剧写法不同,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

  也没有显在的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

  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课文中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他们没有

  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中是匆匆过客——李三的

  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

  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

  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用一个个“过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线条的经历来反映那个

  病态社会的林林总总,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大创新。

  2.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

  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

  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

  象的刻画,反映了!日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典型题例

  例1 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

  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利发  ②松二爷  ③康顺子  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  ⑦宋

  思子 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 ⑩巡警 ⑾老林 ⑿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⑩/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⑿

  [分析] 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

  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⑾⑿是社会的渣滓。

  [解答] B

  例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

  来!

  ⑥我要是会开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换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④⑥相同;①⑦相同;④⑤相同。

  D.②④不同;①⑥不同;③⑤不同。

  (分析)①借代,反问②暗喻③借代④夸张⑤夸张,比喻⑥暗喻

  ⑦反问、借代。

  (解答)A

  【能力层面训练】

  知识掌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我这儿正没有辙呢。(办法)②唱落子的坤角。(评剧或曲艺)

  ③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会说话)

  ④都叫你咂摸透了。(仔细辨别)

  ⑤我卖莱呀!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一点不假)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能力提高。

  3.对“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发像读书人那样过分迂腐,缺少变通。

  B.王利发像孔子那样,是一个圣哲之人。

  C.王利发像孔夫子一样,是一个能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人。

  D.王利发像古代圣人一样,是一个明智而有计谋的人。

  延伸拓展

  4.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老舍先生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

  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入《四世同堂》等。

  B.常二爷和松二爷都是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的旗人形象。这两个形象反

  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C.《茶馆》中塑造了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刘麻子等社会渣滓的

  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变态和畸形。

  D.窦娥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坚强不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窦娥发誓愿

  独白,给唱词作了铺垫说明,与唱词紧密结合,既实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又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单元立体检测] A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了。(长期努力实践)

  B.三闾大夫,请你容恕我,我把那恶人郑詹尹刺杀了。(原谅宽恕)

  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葱,念窦娥身首不完全。(糊涂的意思)

  D.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希望)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

  B.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

  C.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

  才过三天,然而周少爷不要她了。

  D.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

  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B  二、三学生由后而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C.告诉不告诉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

  是怎么回事?

  D.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A  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B.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C.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突了盗跖、颜渊?

  D.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6下列句子中不是单句的一项是

  A.我们知道爱真理,爱正义,抵御强暴,保卫楚国。

  B.秦国已经允许割让的商放之地六百里,不用说,就永远得不到了。

  C.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7对下列关于元杂剧术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正旦,

  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扮演老妇人.

  B  科,戏剧里称角色的动作,又称"介";云、道白,指用口语而不是唱的方式

  表达内容的用语。

  C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快活三》、《耍孩儿》等都是曲牌

  名。

  D  折,是剧情发展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中的“幕”;“楔子”,放在

  开头,相当于“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8 下列作口不属于我国十大古典悲剧的一项是

  A.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和关汉卿的《窦娥冤》。

  B.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C.明代冯梦龙的《精忠旗》和孟称舜的《娇红记》

  D.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二、填空、简答问题(前四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12分)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2)             ,大巧若拙。(《老子》)

  (3)             ,不能成方圆。(《孟子》)         

  (4)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5)《雷雨》是当代著名剧作家       的作品,它是一部杰出的

  ,是我国      年代优秀的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

  的影响。

  (6)从题材看,《屈原》在话剧中属于    剧。该剧作者      ,写于

  年。作者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           ”。该剧借古讽今,

  用以鞭挞             。

  (7)著名悲剧《窦娥冤》全名是《       》,作者是       代著名的

  戏曲作家       ,他与        齐名,被称为“           ” 。他的代表作 

  还有《    》《    》等。

  (8)《茶馆》的作者是      ,原名       字        。1951年荣获北

  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称名。我们学过他的          等作品。

  三、阅读

  (一)下面节选紧承课文《雷雨》,读后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台上只有周朴园、周萍。

  周萍    (过意不去地)爸爸。

  周朴园   你太莽撞了。

  周萍     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半晌。

  周朴园   哦,(沉吟,忽然)来人!

  仆人由中门上。

  周朴园   你告诉太太,叫她把鲁贵跟四凤的工钱算清楚,我已经把他们辞

  了。

  仆人     是,老爷。

  周萍     怎么?他们两个怎么了?

  周朴园   你不知道刚才这个工人也姓鲁,他就是四凤的哥哥么?

  周萍    (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

  周朴园  (向仆人)跟太太说,叫帐房给鲁贵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叫他

  们今天就走。去吧。

  仆人由饭厅下。

  周萍爸爸,不过四凤同鲁贵在家里都很好,很忠诚的。

  周朴园    嗯,(呵欠)我很累了,我预备到书房歇一下,你叫他们送一碗浓一

  点的普洱茶来。

  周萍     是,爸爸。

  周朴园   由书房下。

  周萍    (叹一口气)嗨!(急走向中门。)

  1.对文中周萍“过意不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萍觉得自己行动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有效地制止,周萍

  感到对不起父亲。

  C.周萍觉得自己对待鲁大海粗暴了,因此,心有歉意,在父亲面前不好意

  D.周萍觉得就这样放鲁大海走,太便宜了,他准备再追上去。因此,他想征

  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2“(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周萍这句台词语意未尽,破折

  号后周萍要表达的意思是

  A.抓紧把鲁大海赶走,切切不能再犹豫了。

  B.能不能先把鲁大海赶走,暂且留下四凤和鲁贵。

  C.能不能先开除鲁大海,四凤和鲁资暂且也不要辞。

  D.正好把他们一家三口统统开除,免得惹事生非。

  3.从这段台词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为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残忍、冷酷、自私、虚伪,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

  B.冷酷中不乏温情,愤怒中含有宽容。

  C.同情、关心鲁家,内疚之情难以言表。

  D.奸诈、毒辣、内残,做事不计较后果。

  (二)阅读《屈原》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

  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

  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③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起来,但至少

  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

  呀!

  1.对文中的“你”所指代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部指代电   B全部指代反动势力

  C②③④指代反动势力,①⑤⑥⑦⑧⑨指代电。

  D②③④指代反动势力,①⑤指代有形的长剑,⑥⑦⑧⑨指无形的长剑

  2.对文中“有形的长剑”和“无形的长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形的长剑”指电,“无形的长剑”指雷。

  B.“有形的长剑”指雷,“无形的长剑”指电。

  C.“有形的长剑”指诗,“无形的长剑”指力量。

  D.“有形的长剑”指笔,“无形的长剑”指精神。

  3.对文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暗势力无比强大,要同黑暗斗争到底。

  B黑暗势力虽然强大,打破黑暗的力量比铁还要坚强。

  C黑暗势力比铁还坚固,黑暗是不可战胜的。

  D不管黑暗势力多么强大,也没有铁坚固,战胜黑暗是很容易的。

  4.对“我心中的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中的悲哀和痛苦;

  B.对未来的信念与希望;

  C.对光明和未来的追求;

  D.心中的愤怒和与黑暗抗争的意志。

  5.对“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剑”的力量微不足道,劈下后无济于事。

  B.说明“剑”的力量强大无比,像劈水一样轻而易举。

  C.说明黑暗势力还比较强大,短时间内尚难以取得胜利。

  D.说明黑暗势力已软弱无力,一下子就能成功地将它劈开。

  6.对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比喻 反复 排比 拟人;B.呼告 拟人 比喻 反复

  C.呼告 比喻 排比 拟人;D.比喻 反复 排比 呼告

  四、作文(40分)

  以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为题写一篇剧评

  【单元立体检测】B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关心戏剧文学的一些概括,属于戏剧文学特质的一项是

  A.既有演出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B.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

  C.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D.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2.学习戏剧及元代杂剧,必须弄清一些通用术语,下面说法有铝误的一项是

  A.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现代多幕剧中“幕”;楔子,则

  是序幕或过场。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而曲牌则是曲谱,曲子的名称,如《滚绣

  球》等。

  B.著名剧作《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之一,剧本的第三折通过窦娥蒙受的

  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恶人横行、官吏昏愦和法制黑暗的事实情况;同时,

  也歌颂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C.曹禹是我国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名作有《雷雨》、《日出》、《北京

  人》、《屈原》、《王昭君》、《蔡文姬》等剧本。

  D.序言,也叫序,是一种文体,属应用文。写在一部书的前面说明作者写作

  意图,写作过程、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或说明同这部分内容有关的一些事

  情。在表达方式上一篇序言可以议论为主,也可以说明或记叙为主。

  3.“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一句应插入下段的

  先生,……那酒有毒。……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

  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啊![A]……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

  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

  楚国的柱石。……[B]先生,我经常想照看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

  [C]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

  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D]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啊!

  4.下面几句中加点的词作为重音标记,正确的一句是

  A.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

  B.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C.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5、《雷雨》中有(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段舞

  台说明,对其作用理解不当的是

  A 显示鲁侍萍谨慎、温顺的性格。  B 暗示人物身份。

  C 表明鲁侍萍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D 推动情节的发展。

  6、《窦娥冤》中一连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四个

  古代传说,对其用意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这四个古代传说都是冤狱故事,以此衬托窦娥的冤情。

  B.表明窦娥只能寄希望于天地为她昭雪,以此显示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控

  拆,刻画人物至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为剧情增添神话色彩,更能吸引、感动观众。

  D、为窦娥三桩“无头愿”的—一应验找出历史根据,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二、填空、简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诗词名句的下句。(共5分)

  ①大漠孤烟直,          。

  ②海上生明日,          。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⑤待到山花烂漫时,            。

  2.鲁大海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   (如梦初醒)那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你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以上一段台词中,abcd四处都运用了代词,,请将用错的改过来?                 处改为            。             

  处改为

  三、阅读《逼上梁山》第十八场“野猪林”中的节选,完成交后各题。(共11分)

  鲁智深:(白)林贤弟,现今当权者无道,压榨百姓,四路英雄个个摩拳擦掌,

  此时不干尚待何时,这叫做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林冲:仁兄啊,(唱二簧原板)鲁仁兄言语细盘算,造反二字且慢言,虽然刺配

  边州远,英雄立志可撑天。但愿到沧洲观看事变,见机而行又何难。

  鲁智深:(接唱)林贤弟主意也太差,洒家言来听根芽:高休专权太狠毒,压榨

  百姓无力挣扎,四路英雄势力大,宋室的江山一定倒塌,今日的天下是谁家天下!

  劝贤弟把此事他细说查。

  林冲:(白)仁兄之意小弟尽知。我想沧洲乃边防重地,将来金人南犯,定可

  兴起大事。小弟还到沧洲观看情形,再作计较。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摩拳擦掌:成语,形容战斗或劳动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B.见机而行: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即行动,有灵活处理的意思。

  C.洒家:早期白话中出家当和尚的人谦称自己。

  D.刺配: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地方。

  2.对划线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是劝说林冲造反,对当权者不要抱有幻想和希望。

  B.“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说明鲁智深趁四路英雄的势力来造反。

  C、“官逼民反”是就高休欺压林冲,逼迫林冲造反而言。

  D.“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是高休专权狠毒,并没有涉及到宋王朝最高统治

  者。

  3.对林冲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反对鲁智深造反,希望他也到沧洲去建功立业。

  B.林冲看不清高球专权狠毒的一面,对高休还抱幻想。

  C.林冲说:“英雄立志可撑天”,说明林冲也想夺取天下,统治天下。

  D.林冲对宋王朝统治者还抱有幻想,希望到沧州之后兴起大事,建功立业。

  4.对鲁智深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智深清醒地认识到当权者无道,决心造反。

  B.鲁智深说林冲“主意也太差”,但他仍然护送林冲到沧州,说明他重哥们

  义气而放弃原则。

  C.鲁智深把矛头直接宋室江山,说明他坚决彻底地反抗统治者。

  D.鲁智深对宋室江山认识到当权者无道,决心造反。

  四、作文(60分)

  你校中学生业余话剧团计划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改编成四幕话剧,

  为此,须首先招聘数名编剧,请你以“校学生业余话剧团”的名义,拟写一份

  招聘启示。(20分)

  要求:1.注意启事的格式

  2.语言要简练、明了,不得超过二百字。

  假如你有幸应聘做了编剧,具体负责第三幕(由原作第三部分改编,主要内

  容是茶客在茶馆谈“药”)的撰写,请将这一部分改写成戏剧。(40分)

  注意:1.开始的舞台说明要对时间、布景、人物服装等必要内容做简要交

  待。

  2.正文中的舞台说明要对人物的关键动作及人物上下场做必要说明。

  3.人物的对白要富于个性化、动作性且上口、动听

  [1] [2] 下一页  

《茶馆》 篇11

  教学目的: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汉字词语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戊戌(xu)   沏茶(qi)   嗜好(shi)B.搭讪(shan)坤角(kun)淘汰(tai)

  c.茶盅(zhong)  造孽(nie)  缧绁(shi) D.咂摸(za)  神龛(kan) 痞子(p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D.津帖    鞠躬    尽善尽美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圣人那个时代的人)

  B.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

  C.都叫你咂摸透了。(反复研究)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能说会道)

  五.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六.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七.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八.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验课后练习一完成情况:重点品味王利发的性格。

  二.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2.松二爷的形象:

  ①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②个性语言: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

  “你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三.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四.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茶馆文化”。

  五.课外活动: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有条件的时候组织)

  六.作业 布置:

  1.课后练习二。

  2.印刷资料《同步训练14》。

  七.教学后记:

  [1]

《茶馆》 篇12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

  趿拉(  ) 珍馐(  ) 戊戌(  ) 裕泰(  )

  2.填空:(4分)

  ⑴老舍原名   ,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    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⑵文中的庞太监是一个   的人,王利发是一个   的人。

  3.课文最后写茶客的一句话“将!你完啦!”有何含义?(3分)

  4.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2004年宁德试题)(3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5.阅读下列四则文字材料,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句话。(2004年泉州试题)(3分)

  ①我国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问题,非常叛逆的“十五岁现象”呈上升和提前趋势。

  ②“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于2004年5月3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③一位著名学者在自述中写道:“在家乡,我在母亲的教训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④社论《父母亦师》、评论《和孩子交朋友》。

  6.根据下面的情境为林静设计一段对话。(2004年潜江试题)(3分)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林静同学被评为学校“环境小天使”。市电视台记者来采访她,问:“林静同学,祝贺你获得学校‘环境小天使’这样一个美誉。此时,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打算怎么做?”林静说:“       。”

  7.下边的病句是从近年来的书报上摘录的,请任选两句加以修改。(2004年威海试题)(4分)

  ①中国人民是赞同成立联合国的首批国家之一。(1995年9月5日《人民日报》)

  ②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第19页)

  ③因此,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1997年2月28日《今晚报》)

  ④他们坐在一张桌子的半径两端,不偏不倚面对着面。(1996年4月5日《羊城晚报》)

  ⑴

  ⑵

  第二部分:

  (一)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 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 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 三  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 妇  (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走,搂住小妞吻她)宝贝!宝贝!

  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  (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情节的内容。(3分)

  9.这一现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10.文中人物对待母女俩的不同态度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身份和性格特征?(4分)

  秦仲义:

  常四爷:

  王利发:

  李三:

  (二)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⑴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⑵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⑶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⑷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⑸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⑹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⑺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⑻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也包括精神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1、为第⑹段加标点。(2分)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12、第⑸段对小道格拉斯运用了  描写。(2分)

  13、第⑺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3分)

  14、在第⑻自然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15、从下文看,第⑷自然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2分)

  16、从全文看,第⑺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⑻自然段的作用是     。(3分)

  1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作者由一件小事引开去,让我们在感叹之余深深沉思: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之所以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是因为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悬殊的贫富差异。

  b、这是一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作者由一件小事引开去,让我们在感叹之余深深沉思:在别人需要时,我们是否伸出过自己温暖的手帮助过他们呢?

  c、这篇文章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以爱心去关怀别人,并且回报别人的关怀,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阳光。

  d、这篇文章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的付出对我们而言也许不值一提,甚至有时是不经意的,但对那些需要的人来说,则是严冬里的一盆炭火,酷暑里的一杯冰茶。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50分)

  读一读《茶馆》这部戏剧,或者看一看这部电影,就其中某一人物,说说你对他(她)的理解。

《茶馆》 篇13

  教学目标: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投影显示课题) 

  二、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投影显示表演者姓名) 

  三、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表现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四、戏剧主题分析: 

  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面有广大市民的代表王利发,有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常四爷,有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松二爷,还有地痞无赖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老牌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等等。老舍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将这些人物展示给我们看,他应该另有深意。先来听听剧中人物自己的话吧!(点击王利发、常四爷、唐铁嘴人名观看相关影片)也许,我们能从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中找到答案。这八个人,可以简单地分个类,上面四个,可以归入好人的范畴,下面四个,则应归入坏人的范畴。王利发悬梁自尽,常四爷落魄一生,松二爷惨遭饿死,秦二爷最终破产。好人遭了殃!刘麻子等人却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坏人猖狂无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说“邪不压正”,可在《茶馆》中,邪却确确实实地压住了正,这其中的根源何在?看来老舍先生批判的矛头已经不仅仅是宋恩子、吴祥子等反面人物了。他要展示的实际上是整个旧时代的黑暗。 

  《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guo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在《茶馆》中,不管是哪个时代,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漆黑一片,难道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戏剧中是否给了我们希望?  明确:希望在于以康大力为代表的西山八路! 

  五、结束语、课后作业: 

  秦二爷走了,常四爷走了,王利发也走了,我们这堂课也该结束了。给大家布置个课后作业:比较《雷雨》、《茶馆》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 。同学们再见!

《茶馆》 篇1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2. 默读课文第2节,并能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3. 了解扬州茶馆的特点,感受喝茶那种平民化的趣味,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小吃文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能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茶馆

  2. 交流:你有没有去过茶馆?吃过什么茶点?

  3. 板书:扬州

  师述:扬州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山灵水秀,而扬州最的就是茶馆。

  4. 齐读课题。

  5.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国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从他朴实的语言中,去感受扬州茶馆那独特的风俗文化,并走进扬州茶馆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 介绍作者(出示多媒体)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扬州茶馆的特色是什么?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扬州茶馆的茶食名称。

  3.交流。

  4.在那么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茶食?

  5.学生自行准备,然后交流。

  四.语言实践和课外延伸。

  1.咱们班有的同学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四川,还有其他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小吃,请这些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2.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特色小点?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茶馆》 篇15

  【课内四基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疙瘩(    )(    )    甭(    )        搭讪(    )       咂摸(    )神龛(    )          戊戌(    )      庚子(    )       盅 (    )2.选出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a.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b.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伸手去拿,想仔细看一看)他们不告诉我,自己就签了字了?c.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d.常四爷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3.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按      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根据其场次的多少可分为      、      ;按      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根据内容的性质可分为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b.唐铁嘴搭讪着往外走。c.宋恩子右手慢慢地咂摸着桌子,突然说:“你想对了!”d.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自误误人而已!唉!现在我只能修持,忏悔! 【能力素质提高】语段分析下面是《茶馆》第一幕中几个片断,阅读后答题。(一)〔唐铁嘴踏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溜溜吧!唐铁嘴  (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你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接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你贵庚是……王利发  (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我告诉你,你要是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二)〔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不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常四爷  要拦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三)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二德子  口庶!您说的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了!(往后面走去)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吗?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四)〔纤手[注]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找了个座儿。刘麻子  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康  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刘麻子  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康  六  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康  六  谁呢?刘麻子  庞总官!你也听说过庞总官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作的!康  六  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作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注]  纤手:旧时给人介绍买卖的人。5.请结合上面四个片断分析《茶馆》主要矛盾冲突。6.对片断(二)中三个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不当的是(    )a.松二爷胆小怕事,说话唠叨。b.常四爷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有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意识。c.二德子强横霸道,恃强凌弱,是封建反动势力的鹰犬和爪牙。d.据剧本人物介绍,常四爷和松二爷都是“三十来岁”。从对话中可知,他们两人都是像秋瑾(《药》中夏瑜)那样的革命者。7.从片断(三)可以看出,马五爷不是一般人物,也只有三句台词。他一句“你威风啊!”就震摄住了嚣张狂傲的二德子,使之唯唯而退。常四爷说他是个“怪人”,王利发又说常四爷“得罪了他”。这是因为(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a.他是长辈,在地方上德高望重,说话在理,所以二德子服他。b.他是地方一霸,像二德子这样的打手也怕他三分。c.他有洋人撑腰。他不搭理常四爷,扬长而去,就是因为常四爷说了洋人的坏话,被他听见,敢说“得罪了他。”d.他教训二德子的话是虚伪的,只为在公众场合冠冕堂皇。实际上他对常四爷这样不满洋人的人怀恨在心。    参考答案【课内四基达标】1.gēda  béng shàn zā kān wù gēng zhōng  2.b  3.表现形式  多幕剧  独幕剧  题材  悲剧  喜剧  正剧  4.c【能力素质提高】语段分析5.上述片段涉及唐铁嘴与王利发的矛盾,二德子与常四爷、刘麻子与康六的矛盾,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源是人民与旧社会的矛盾。人民与旧社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冲突。  6.d  7.a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茶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