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蜀道难》必修三

《蜀道难》必修三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蜀道难》必修三

微信扫码分享

《蜀道难》必修三


 教师要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要求做具体指导。目的是使学生适应这首诗节奏的变化,读出点韵味来,以领会诗人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具体提示要求见《教参》。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试背全诗。
 四、理解
 方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归纳各段段意,并探究各段间的内在联系。可用点拨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行领悟。
 提示:这首诗按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讨论1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讨论2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讨论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引导学生体会细节的运用和夸张的写法。
 明确:“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详见《教参》。
 讨论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设计b
 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艺术风格。要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一、诵读
 仍采纳“设计a”的诵读设计。
 二、鉴赏
 方法: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
 (一)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
 资料:《唐摭言》第七卷的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此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揽《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之时或在此之前。根据:(1)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次提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正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2)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
 (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蜀道难》必修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