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颜值担当 点赞 分享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叟(sǒu)        膝(xī)             诧(chà)          惩(chéng)赚(zhuàn)      钥(yào)匙(shi)   藤(téng)         祈(qí)祷(dǎo)        哽(gěng)           挟(xié)          懊(ào)皱(zhòu)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掌握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 五、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生于工厂主家庭。做过教师。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26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房文札》,两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民族爱国主义的高涨,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更是世界著名小说的名篇。1873年发表的《最后一课》显示了他在创作上所达到的新境界,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在全世界广为传诵。许多国家都把它列入传统的语文教材。都德一生共写了长篇小说13部,以《达拉斯贡的戴达伦》最为突出,短篇小说集4部,剧本4部和诗作1部。2.作品简介《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选自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关于普鲁士普鲁士原为古普鲁士人居住地。13世纪为条顿骑士团征服。1525年成为公国,臣属波兰。1518年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选帝侯兼领。1660年摆脱波兰宗主权。1701年成为王国,以后疆土不断扩大,与奥地利同为德意志最大的两国。1871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普王兼帝国皇帝。4.关于“我的孩子们”和“我的朋友们”韩麦尔先生开始上课时“又柔和又严肃地”对学生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韩麦尔对小学生没有称“同学们”“我亲爱的同学们”,甚至也没有简单地称“孩子们”,而是亲切地称之为“我的孩子们”,这个称呼强烈地反映了老师对就要沦为奴隶的学生的痛惜、怜悯和依依难舍之情,说明老师和学生紧紧地连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亲如骨肉。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艰难地说道:“我的朋友们啊,”“我——我——”“我的朋友们”这一称呼的改换,一是表示说话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开始时,他是专对学生讲话,现在既是对学生讲话,也是对专门赶来上最后—课的“好些镇上的人”讲话;二是表示人物感情的升华,称学生和文化水平比自己低的镇上人为“我的朋友”,表现了大家在热爱法兰西祖国、热爱法语方面的本质的一致,包含了希望大家一起来摆脱奴役、拯救祖国的爱国衷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