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拱手江河 点赞 分享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不要求精确,允许有不同表达。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5.教师提示应掌握的重要词语:①填然鼓之②弃甲曳兵而走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数罟⑥数之以桑⑦衣帛⑧养生丧死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王无罪岁五、探究赏析㈠研习第1段(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学生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提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3)朗读指导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委婉、伤感的语气。“河内”四句直承上句,“移民”“移粟”两句并列而又相互补充,应一气读完,“河东凶亦然”是省略的文字,故“亦然”应重读,起强调作用。“察邻国之政”两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为下文提问作铺垫。最后“何也”要读出疑问语气,突出其困惑不解之意。提问: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学生讨论并交流。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这一个环节的设置,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初步记忆。⊙教师范读本段,学生试读。⊙题目的设置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前的预习中,我估计很多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梁惠王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来?假如以现代的人口观念来看,世界人口爆满,各国粮食都发生问题,普遍在推行家庭计划,哪里怕人家的人口不少,而自己的人口不多呢?再说,为什么人民可以移来移去,毫无户籍限制呢?这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先了解战国的时代文化背景。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从国情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