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诗两首》教学设计4

《诗两首》教学设计4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诗两首》教学设计4

微信扫码分享

《诗两首》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领悟诗歌形象的丰富内涵。

  2、品味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3、体味恋土深情,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味诗人的情感。

  2、领悟诗歌形象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坛泰斗”艾青,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诗──《我爱这土地》,虽仅仅10行,共110字,但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捧读它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为什么呢?(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以情字切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


二、吟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吟诵这首诗,三分钟后任选下面一个话题说话。

    话题一:哪些诗句让你迷惑不解?

    话题二:哪些诗句让你怦然心动?

  2、指名吟诵。

  3、师生共评。(学生先谈,而后教师指导)

    这是一首自由体新诗。新诗,即“五四”运动以后的白话诗,它和旧体诗不同,字数、停顿、押韵等都没有严格的限制。朗读新诗,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停顿和重音标示参见下面提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再指名吟诵。


三、讨论

  1、讨论学习话题一:哪些诗句让你迷惑不解?

    学生交流后,教师应对:

   ⑴ 要真正理解诗歌,就要了解产生诗歌的特定生活情境: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掠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诗人的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坚定地汇入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正如他所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⑵ 期望学生理解的程度: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掠夺;土地上的“河流”、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了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着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和献身的事业已经出现曙光,独立自由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板书:不屈不挠 必胜信念)

  2、讨论学习话题二:哪些诗句让你怦然心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诗两首》教学设计4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