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漫游诗人 点赞 分享
陈情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陈情表教学设计


1. 理清全文思路,概括各段意思。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拨并明确。
第一段、家庭不幸,祖孙相依为命。(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
第二段、忠孝难两全的狼狈处境。
第三段、从四方面打消疑虑,求得体恤。
第四段、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2. 鉴赏并学习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
点拨①:试将四个自然段的顺序调整一下,再与原文相比,体会说话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质疑,老师点拨明确。
第一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的凄切感伤,以使晋武帝对自己由恼怒严责化为同情怜悯。这叫做先动之以情。
第二段,先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有加的事实,“奔驰”一词绝妙的表达了作者急切希望赴京为皇家奔走效劳的焦急心情,作者用二难推理使晋武帝既感受到作者的忠敬之心,又感受到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以此来打动晋武帝,再次动之以情。那么,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呢?作者留下了悬念。
第三段,首句即言晋朝“以孝治天下”的纲领,言外之意是自己孝养祖母既合情也合理合法,为下文“愿乞终养”给出理论根据。接着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打消晋武帝怀疑自己“矜名节”的顾虑;又强调自己的卑微和皇恩浩荡,说明自己绝无非分的愿望;最后强调自己不应诏的唯一原因就是祖母病重,大寿将终。这样就从可能的各个方面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求得晋武帝的谅解和体恤。
第四段,先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尽孝之日短,尽忠之日长,再提出“终养”的请求。接着,又诚恳的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希望晋武帝体恤;最后再次表达自己对朝廷生死必报恩的忠心。
点拨②:学习本文后,你学会了什么说话技巧?你在平时和别人的交往中,又体会到了哪些说话技巧?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
(三)鉴赏写作特色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明确。
1.陈情于事
2. 生动精炼的语言
点拨:浏览全文,读出你认为特别精彩的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
(四)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让学生阅读课后习题三的有关内容,说说对“孝”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最后明确,统一认识。
2. 今天的我们,怎样做就算是尽到了孝心?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
(五)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1.晋武帝为什么要重用李密?
参考答案:第一、用怀柔政策收买人心,减小灭吴的阻力。第二、李密以孝闻名,晋武帝“以孝治天下”。
2.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很可能有哪些?其中,哪些原因在文中没有出现?
参考答案:第一、确实有供养祖母的问题。第二、有怀旧思想,“忠臣不事二主”,且李密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有一点不服气。第三、伴君如伴虎,李密对晋武帝不甚了解。
3.在今天,如何理解“忠孝”二字?如果二者冲突时,,你很可能会怎么做?
本课小结:
作者将自己的心情、感受、愿望都凝聚于叙述之中,融情于事,表达了报养祖母的尽孝之情和尽节于皇上的尽忠之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陈情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