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通用15篇)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六、板书设计: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

  闻:清香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3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说的《荷花》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依据课标说教材】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旨在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课是《荷花》教学的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立足教材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以人为本说学法】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2、自读自悟法: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音乐渲染、比赛背诵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语言积累。

  【入情入境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部分进行: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条“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还需要外力的推动,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如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于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大家看,这“风吹蓬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初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以读助解,描绘情景。

  本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读的实践过程,强化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积累,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孩子在初步感情课文情感并为之动情时,情绪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契机,并顺势推进教学过程,从初读进入精读。精读时力求做到:

  1、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作者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那他是怎样用文字描绘这美景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少数重点语句,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情况,并做出多元解读。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解读: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学生会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说不清到底美在哪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察觉‘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蹦)

  老师:“那么请你用心默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

  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争先恐后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

  接着,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说:“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它想到外面来透透气!它想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她还想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像这样,通过多元解读,学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语言,并使情感移入对课文描写的对象上。

  2、在读中展开想象

  课文第三段并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要学生做出荷花的姿态,并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在读中表演、背诵、积累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们会不可遏制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让他们同桌互读第4小节,并采用老师和学生比赛背诵的方式,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定会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孩子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学生的情感。

  三、角色换位,感悟情景,突破难点

  我认为,《荷花》这篇课文最精彩的一处,莫过于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于此时作者已不是人群中的一个,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设计时,我受此启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孩子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整个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后,让学生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此时的学生俨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会低着头,有的可能会翘着嘴,有的可能还会展开自己的双臂……老师顺势说:“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到底是谁画出了这么一大幅活的画?”面对这个难点,可能有同学认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学认为是画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谁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课件,让学生又一次身临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此时,他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学生背诵第4段之后,趁他们还沉浸在情景之中时,顺势问道:“可爱的白荷花,你听到小鱼对你说了些什么呢?”这种角色换位,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学的模式化,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四、音乐渲染,升华情景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我打算将音乐搬到语文课堂上。舒伯特的《摇篮曲》舒缓而优美,与《荷花》一课配合正合适。我想学生有了前面的感情积淀作基础,然后听到这支摇篮曲,不仅仅会身临其境,而是整个身心都会浸到荷花池中去了。此时让学生在音乐中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此时的学习

  效果也应是最佳的。说不定,他们会和着音乐再读读课文,说不定他们想闭上眼睛想象那一池的白荷舞动的景象,说不定他们会与蜻蜓、小鱼展开对话……

  【紧扣重点说板书】

  闻一阵清香

  看叶:挨挨挤挤碧绿

  花:冒展开活的画

  想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

  【关注发展说效果】

  我预设的效果是:

  1、通过朗读、交流、感悟,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丰富了语言积累,发展了语文能力。

  2、构建了一个情景交融,富有诱惑力的课堂,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懂得热爱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这种自主学习的情景,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吧!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经典美文。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作者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1、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边读边想象情景,感受荷花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初步感悟把景物具体的写作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中心,重点指导学生读书,感悟重点词句,坚持“重感悟、重积累”的策略,《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上教学理念。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对荷花了解较少,,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帮助理解抽象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法:让学生把观察、想象和朗读有机结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语言之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共同提高

  2.探究学习法: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充分讨论,合作交流以求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的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教学过程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设境激趣,入情入境

  1教师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由畅谈,锻炼了口语表达

  2引入:“想再看看这美丽的荷花吗?出示多幅荷花的图片,学生的视觉、思维和想象同时开始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境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深度悟情

  在欣赏图画以后,我将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这一过渡语让学生直接去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

  A.默读,,找出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莲蓬),找出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感悟荷花的色彩美

  B指导朗读,感悟荷花的形态美

  C重点感悟“冒”的用法

  在“冒”字前填上一个词,想象荷花是怎样从大圆盘间冒出来的?它冒出来想做什么?

  D背诵这一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

  A想象填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再写下来

  B借助这样的想象说话,讨论领悟“一大幅活的画”的含义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作者陶醉于荷花美景中的想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意境(课件),然后抓住末尾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课件),孩子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锻炼到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练习

  我们要树立课内外联系的大语文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课件),这样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板书设计

  碧绿雪白嫩黄色彩美。

  荷花看半开全开将开形态美}活的画。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与作用分析

  “荷花的制作”一课是《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工艺》中花卉雕刻单元里的一节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去制作形态各异的花卉。本课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运用前面所教授的横刀与插刀两种技法,来雕刻六棱台状的花坯,并在花坯上制作叶状花瓣,最终完成荷花的雕刻。本课在月季花教学之后,花坯由圆台形变为棱台形,花瓣的雕刻手法由旋变为刻。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雕刻手法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多棱台花卉的雕刻奠定了基础。如萱草花与玉兰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与任务

  A、掌握荷花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B、学会制作叶形花瓣的方法。;

  C、学会制作六棱台花坯。

  确定依据: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教会学生制作荷花,花的制作首先要把握住花形,而花坯和花瓣的造型决定花形;又因为荷花的特点就是两层6瓣呈叶状的花瓣,所以我将学会雕刻六棱台花坯、掌握雕刻叶形花瓣的方法及掌握荷花制作的方法与步骤确定为教学目标与任务。

  (2)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B、期望学生都能做个高尚的人

  确定依据: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另外荷花是高尚、纯洁、正直的象征,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期望。

  3、教学重点的确定

  重点: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方法。

  确定依据:花的外形是由花坯的形态和花瓣的外型决定的,制作花坯时棱台的高度,边数选择决定了花瓣的高度和数量,也决定了花卉的整体造型。再者,荷花的一大外型特点就是呈叶状的大花瓣。把握了这两点就抓住了荷花制作的关键点。另外这种花瓣的雕刻手法还非常具有代表性,是运用横刀法在两个面所夹的棱上作截面获得的花瓣,睡莲,剑兰,玉兰等的花瓣都这样制作的,掌握这一重点也便于今后知识拓展。所以我将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方法确立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的确定

  在荷花的雕刻中花瓣的厚薄,弧度,花坯的高低,都会影响花的美感和真实感。所以我将对花型的把握,运刀的技巧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进行了一些雕刻手法的训练,具备了一些动手的经验,但中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思维不积极;还有就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多形式多亮点的学习情境。

  三、 教学设计说明

  1、利用多种情景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目标进入新课学习

  (1)通过问题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正课之前我以提问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2)展示教师作品,图片,通过美的展现激发学习热情。

  2、以认知和能力目标为两条主线,采用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反复的熟知教学内容,不断的突出重难点,不断的强化技能要领,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学习和能力水平始终处于一种螺旋式上升状态。例如在重、难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学中分折、讲解,示范中着重突出,录像里反复播放等方法,一次次的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技能训练中通过学生实践训练,教师纠编,学生竞赛再一遍遍的突出重难点,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其实是一种认知不断升华的过程。再结合学生的动手训练,使其感性知识逐渐变成理性知识,并伴随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上升为经验,即由会到懂再到精。

  3、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教学

  (1)培养团队意识。每位同学都加入小组讨论中,共同分析重难点,总结要领

  (2)利用竞赛巩固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中有意注意不可能长期维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是我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讲授,示范,训练,总结后采取了小组竞赛,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兴奋点,巩固知识,增加课堂有效性,另一方面利用团队竞赛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顺利地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强化重点,易化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作品展示、图片、录象等来实现。

  2、讲授法:用于讲清方法与步骤。

  3、分析法:用于启发学生发现现象,分析成因,寻找解决方法,得到结果;

  4、示范法:用于示范操作方法与步骤,增强感性认识;

  5、个案分析法:用于分析个案,进行指导和纠偏;

  另外这是一堂操作实践课,所以我更注重教会学生方法,发展并培养其能力,为了让学生都动起来,我组织了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看示范、录象、图片、作品并观察制作要领。

  2、实践法:巩固所学,训练动手能力,获得经验;

  3、讨论法:独立思考加团体合作,在讨论中总结要领,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积极地体验、参与、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程序

  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出于对教材教法的统盘考虑,我将本课时分为调动思维,新课呈现和巩固与延伸几个部分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问题导入,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在课堂的开篇,我首先提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指那种花卉,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再问:“谁了解荷花的形象?,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思考,这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点明课题“荷花的制作”。

  (二)新课呈现

  1、展现作品,点明学习目标

  在新课讲解前,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首先出示了荷花的实物图片和已雕刻好的荷花的作品,并提出希望,希望课后每位都能雕出一束美丽的荷花,以进一步点明教学目标。

  2、讲授新知

  然后正课讲解,教师先介绍选料,所用刀具,荷花制作的操作步骤,为学生理出一个理性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知道萝卜如何一步步变为荷花的。

  3、教师示范。

  紧接着教师示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过程,不仅是示范操作步骤,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突出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要领,强调操作中的重难点。为了使这一过程最大化,我通过实物投影,录像循环播放,不断的冲击其大脑神经,以求留下深刻印象。

  (三)实践训练,评析纠偏

  1、模仿训练。

  为检验教学效果,我要求学生立刻进行实训环节——每人雕一朵荷花,要求他们安原先分配好的小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在实训的过程中继续播放录像。在其间由教师不断指导,强调重难点。

  2、评析,纠偏。

  当第一朵花完成时,教师进行集中指导,评析,请每组同学合作总结出操作要领、重难点。

  (四)小组竞赛,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在大家有了一定操作经验后,我要求进行一场比赛,即在规定时间里,看各小组完成的质量与数量并评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一方面巩固、强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与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

  活动八: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拓展与延伸

  教师进行知识拓展,将这种雕刻的方法加以延伸,举一反三,类推睡莲和玉兰花的制作并加以比较,从而摸索出创新思路

  (七)布置作业。每人雕刻一束荷花,并拍成图片上交评比。

  (八)板书设计

  1、课题

  2、选料、用具、原料、制作过程

  3、操作要领

  4、知识拓展

  (九)课件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6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篇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篇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7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8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 );蝴蝶落在我身上,( )……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10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这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写“我”在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预放”。再看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4-5自然段)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3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我们把课文教学目标确定为: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荷叶、荷花的美丽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CAI、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荷花》这篇课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丽,我们大胆尝试,用若隐若现的优美音乐,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整堂课从扶一领一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本课教学共划分为4个环节:

  l.由诗导人,萌发感情

  用前面已经学过的诗《小池》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导入新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请同学看大屏幕上展现的一大幅荷花图,让学生自由说说感受,再由此引回课文,自然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2.初读课文,熏陶感情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生率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的脉络,体现“擎领一顿,白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l)自由读课文,自学生率新词运用小组合作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等方法,扫除生字词

  (2)指明分段读课文(喜欢哪段读哪段,充分学生自主)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引出下文

  3.读议结合、深读悟情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提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项、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讲座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因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读懂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课堂中多处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欣赏学生的各种形态。抓住一个“冒”字,并给冒字换词,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理解。在学习写荷花的句子的时候,包丽安老师用分别演示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姿态讲引读这三句话。

  学习刚开的荷花的句子。读这句话,感觉如何?通过哪些词表现的?请你读一读,评一评。

  最后总结学法:整体感知一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2)自由练读其他两句,并指导朗读

  教师质疑:那作者又把这一幅荷花看作了什么?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幅画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事可真了不起”,随后质疑探究:让同学看图,提出自己的疑问,边读边领悟,再解疑。以陶醉的语气读一读。

  在这里我们差进了一个想象说话练习,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感觉置身其中。

  最后品读表演读全文。

  4.感受美丽、抒发情感

  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用“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总起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习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3、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

  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

  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

  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课外练习

  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

  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1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 如此激qing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 “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 “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qing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

  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

  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 荷花 —美                         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篇15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以及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欣赏、体会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重点:学习荷花的形态美,感受荷花的形态美,从中读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从形态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内在美感以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我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并用幻灯片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在学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前奏。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自读课文,读准字印,读通句子。

  2.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课文。

  a.过渡:作者是怎样直接具体写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

  c.通过找出美的句子来学习写荷花的美,然后逐个分析美在哪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荷花的静态美。“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我在设计教学“冒”字时,让学生去换词,填词(即怎么样冒出来)以及想象(冒出来想干什么),在这些过程中渗透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攻克了难点。个性化的言语也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d、在句子分析中结合语言说话、朗读训练等。

  (四)第三段课文。

  a.过渡:由荷花的形态美而导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对大自然的敬佩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五)第四段课文

  过渡:由重新回到最后自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荷花在风来时翩翩起舞的动态美。

  让学生体会风过时,荷花的美内在美感。

  由小动物的加入而展开联想练习。

  重新回归到荷花的静态美,让学生品读。

  (六)总结课文,课外练笔。

  1、让学生说一说对荷花的赞美,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和发泄。

  2、布置相关的课外小练笔。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