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困爱之城 点赞 分享
《白毛女》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白毛女》教案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河北西北部某地传出一个故事,叫做“白毛仙姑”。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山的某村庄,八路军解放后的几年来,工作一向很难开展,因为该村村民及村干部都有很深的迷信思想,而且据说该村的确是有“白毛仙姑”的出现,说是一身白,常常在夜间出来。她在村头的奶奶庙寄居,曾向村人命今: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一定要给她上供。……区干部决定到奶奶庙捉鬼。一次深夜追寻到一山洞,“白毛仙七古”痛哭失声,倾吐了一切:

……九年前(抗战尚未爆发,八路军未到此之前)村中有一恶霸地主,无恶不作。某一老佃农,有个十七、八岁孤女,聪明美丽,被地主看上了,借讨租为名,逼死老农,抢走其女。该女到了地主家被地主*污,身怀有孕。地主厌弃了她,续娶新人,阴谋害死该女。有一善良的老妈子得知此信,在深夜中把她放走。她逃出地主家,来到一个山洞住下,生了小孩。她背负着仇恨、辛酸,在山洞里生活了几年。由于在山洞里少吃没穿,不见阳光,不吃盐,全身发白。因去偷奶奶庙里的供品,被村人信为“白毛仙姑”。抗战爆发,八路军解放了这儿。区干部把“白毛仙姑”救出山洞,她又开始真正过人的生活。

这个故事是老百姓口头创作的,是经过了不知多少人的口,不断地修正、充实、加工,才成为这样一个完整的东西。……在晋察冀的文艺工作者,曾有不少人把它写成小说、话本、报告等。1944年,这故事流传到陕甘宁边区的延安。

……这是一个优秀的民间新传奇,它借一个佃农女儿的悲惨身世,一方面集中地表现了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它统治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解放区)的光明,在这里的农民得到了翻身。也即说: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戏剧《白毛女》,便是采取了这故事的中心思想,把它作为剧本的主题。……认识与表现这一主题是经过了一个不算太短的过程。才开始,曾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神怪”的故事,另有人说倒可以作为一个“破除迷信”的题材来写。而后来,仔细研究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神怪”故事,同时也不把它作一个“破除迷信”的题材来处理,而是抓取了它更积极的意义——表现不同社会的对照,表现人民的翻身。

(2)剧本创作及排演,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1945年1月至4月),不断地尝试,不断修改。

1945年5月,《白毛女》在延安开始公演。第一场的观众是中共七大的全体代表。毛泽东、周思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出席观看。第二天,中央办公厅传达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三点意见:第一,这个戏是非常适合时宜的;第二,黄世仁应该枪毙;第三,艺术上是成功的。这给全体创作和演出人员以极大的鼓舞。该剧在延安演出30多场,受到热烈的欢迎。以后又在张家口等地演出。由于《白毛女》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它成了解放区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剧目。它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和教育作用。

剧作在演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了修改。最初喜儿形象曾较多保留了旧思想的痕迹,如对黄世仁曾一度抱有幻想,后来剔除了这一不合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情节,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完整美好。又如1946年往张家口演出时,增添了赵老汉讲述红军故事的情节,把农民的反抗与党的影响联系起来。使人物的活动环境更具典型性,全剧的时代特色更加鲜明。剧作以后又增加了大春、大锁痛打穆仁智和大春投奔红军,当地解放后,大春回到家乡开展反霸斗争等情节。这些修改,使喜儿的反抗性有了充分的时代和环境根据。剧本1946年在张家口、1947年在东北、1949年在北京,作过几次较大的修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白毛女》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