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听听那冷雨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听听那冷雨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听听那冷雨 教案

听听那冷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2、通过反复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一) 课前预习
   1、 学生自读课文,排除阅读障碍。(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p78)
   2、 熟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感到困惑的语句或语段。
   (二) 第一课时
   目标: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教学设计:
   (一) 以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1、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和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说:“大概作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开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
  
   2、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中国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期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期间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3、写作背景
   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中国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本文作为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表达了流落在中国台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听听那冷雨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