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十一册《圆的周长》

十一册《圆的周长》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十一册《圆的周长》

微信扫码分享

十一册《圆的周长》(精选12篇)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1

  课题圆的周长 课型新授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 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1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教学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两个圆镜图,直径分别为5厘米和8厘米)

  师:要用不锈钢条来给两面圆形的镜子镶边框,哪面镜子的边框长呢?为什么?

  (感受圆的直径与周长有关系)

  师:揭示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摸一摸。

  师:圆镜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你有什么办法来进行测量?

  (1)小组合作,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2)将各种方法进行展示和评议

  二、探索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根据大家的操作,你们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

  师:你将怎么样研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

  (1)小组合作,分别测量4个不同直径的圆,它们的直径与周长分别是多少,并填写入书中的表格内。

  (2)展示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圆周率

  (4)用公式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同时推导出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5)用计算的方法求两个圆镜的周长。

  三、练习巩固

  1、做书上第12页1、2题

  2、指导做书13页第3、4、5题

  四、实践活动

  课后自由组成小组,想办法测出一棵大树树干的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

  五、课后思考

  书上13页的“数学故事”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量一量,算一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丌表示。

  c=丌d 或 c=2丌r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池)一个圆形*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十一册第107~10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圆形纸片等实物,

  以及直尺、 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计算器,投影资料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 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评析]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评析]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扩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评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   

  2   

  3   

  4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大屏幕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进行验证)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评析]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引导质疑,深入领会 (略)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五、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总评]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的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我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做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实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一份创造的信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绕”“滚”“截”三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探索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圆的周长的教学。

  具体反思如下: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出示摩托车的里程表,有计数的跳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圆的周长”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必须先要知道圆的周长,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又提出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主意?如果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这是两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圆周长公式(可以测量周长再计算直径)并呼应了课堂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3、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两个生活问题,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许多同学都想到先数自行车车轮转了多少圈,用周长乘以圈数,对于怎样数车轮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数,还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用一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看看它转了多少圈,也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的办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十一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圆周率的探求,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我分成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1)在具体情境中,研究不同的情况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一些实物中的圆的周长,如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但对于象黑板上画的圆,当学生发现测这个圆的周长不能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2)在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时,先启发学生通过对不同大小的圆进行观察,思考它们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3)分小组进行,研究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将数据填到书上,进行观察思考,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结论” ,理解圆周率π的意义。(4)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际运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1、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本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身边圆形物体入手,让学生指出看到的圆形并摸一摸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大胆实践,重视了学生的测量方法的培养。

  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也是这个道理。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想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测量圆的周长的办法,在圆的周长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调能力。

  在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度及计算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有什么特点时,学生产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了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实践及合作能力。

  十一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来自第一范文网。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硬币、直尺、细线、软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

  生:通过看作业纸,我知道今天要讲《圆的周长》。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课件出示作业纸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对作业纸的试做和对今天所学内容的预习,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收获,有的同学可能也有疑虑或者问题,下面就请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把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把不明白的也说一说,小组长做好记录,形成问题,待会儿我们汇报。课件出示这些要求

  二、小组交流,交换质疑。

  师:交流完了吗?小组长们谁先来代表本组汇报汇报?

  三、全班交流,形成问题。

  生:我们小组明白了

  1、圆的周长是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度。

  2、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约等于3.14。

  我们不明白的是: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圆的周长怎么求?又是怎么推导的?

  3、怎么测量圆的周长。

  4、用什么办法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同学们,为了节省时间,其他小组在说的时候就不要重复了,主要是做一下补充。

  生:我们组明白了圆周长字母表示形式是c=∏d或c=2∏r

  生:我们明白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长和直径半径有关系,怎么得来的还要想想。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充分,问题也提的很有价值,要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要明白圆的大小和谁有关系,也就是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同走进美丽的圆。

  四、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初步了解圆的周长和半径、直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自行车是一种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我们不仅骑车子上班、上学,有时在周末还会骑车子去郊游,你看,星期天,天气多好呀,亮亮一家骑车子去郊游,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车子大小不同。

  生:聪聪骑得车子轮子最小,爸爸的车子轮子最大。

  师:如果这三辆自行车都转动一周,谁走的最远?

  生:爸爸的车子走的最远。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爸爸的车子轮子最大。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想想圆的周长的长短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屏幕出示三个大车轮的图片

  生:与半径有关系,半径越长,周长越长。

  生:与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周长越长。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统一的认识,你们看这三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最长?

  生:1号圆。

  师: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还有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探究环节。

  2、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好了四人小组,现在要小组合作了,老师希望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先听清楚要求再动手去做。

  小组合作要求:

  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物品中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2、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记录单中,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先说说你们采用的方法,再说结果。

  生:绕线法。

  生:滚动法。

  师:同学们很聪明,把圆周长这条曲线变成了直线段,这叫做化曲为直。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组说说?

  生: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板书: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师:这三倍多一些是多少呢?

  生:书上说是3.14。

  师:任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周率  ∏)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圆周率,早在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对此进行过研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屏幕出示祖冲之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祖冲之真伟大,我们的祖先真有智慧。

  生:我也挺聪明的,我算出来的答案跟祖冲之爷爷的很接近。

  师:今天我们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第12411亿位,这个数有多少呢?如果你一秒钟读一个数的话,大约需要读4万年。并且我们还没有计算到尽头。

  师:圆周率的小数点每前进一位,都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看来真理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勇于探索,不断追求。

  师:我们了解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只取它的近似值3.14。(板书3.14,擦掉3倍多一些)

  师:圆的周长怎么求呀?

  生:圆的周长=直径×3.14

  师:板书c=∏d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表示圆周率,

  c=∏d

  师:如果知道半径,应该怎样写?

  生:c=2∏r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同学们今天学习的很轻松,这些都得益于同学们充分的预习,老师佩服你们,现在如果给出圆的直径或半径,你能求出圆的周长来吗?能口算的就口算。(课件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圆,一个半径1厘米,周长6.28厘米,一个直径10厘米,周长31.4厘米)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最初的问题还是问题吗?

  生:已经都会了。

  师:找同学来说说。

  生: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和半径有关系,直径半径越长,周长越长。

  生: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数固定不变,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

  生:∏取近似值是3.14。

  生: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圆周率,周长用字母c来表示,字母形式是c=∏d或c=2∏r

  生:测量圆的周长有绕线法、滚动法等等。

  生:我们现在如果知道直径或半径就能求出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也可以求出直径或半径来。

  师:你真会学习,能够举一反三的看问题,我们要向你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现在拿出你们的作业纸,认真审题时候再做。开始吧!

  师:老师看同学们大部分题做得很好,很认真,少部分题上理解有偏差,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屏幕抽出2道题目)说说你对这道题的理解。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到位,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不能马虎,好,没有做完的同学利用自习课时间再做,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播放圆的应用)

  师:圆象征着团圆,圆圆满满,一个个美丽的圆奇妙的组合在一起,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有许多成语里也有圆,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看看谁找的更多。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收获满园。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7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做数学”的能力。教学后留给我很深的思考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了本节课创新的舞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维,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的过程显然对他们更适合。有些问题虽然可以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在时间和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把不同的思维加以整合,并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这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训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的许多发言就是如此,有时候一个人说的并不完整,但经过补充,修改后就大不一样了,系统而完整,并且富有创造性,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成长也是必要的,有利的。在学习中,他们必须学会合理分工、与人交流,倾听发言等等,这些正是老师希望他们学习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并不合群的学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跃,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知道,这时候他们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组中的一员,他们会积极的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团结在一起,而在获得肯定和表扬后那种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样的珍贵,学生会因此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人人是可造之材,只要引导正确,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节课上很多方法是那些中差生提供的,他们虽然在计算、表达、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但他们生活经验并不缺少,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想出巧妙的方法他们一样出色,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的教育将是的契机了。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都给我提出了课题,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日趋进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2道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平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d=л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лd

  又因为d=2r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9

  《圆 的 周 长》教 学 设计

  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中心小学  li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最好?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10

  1、本节课有两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2、首先,以旧有知识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铺垫引出圆周长知识,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了解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线段求和,后者是曲线求长,

  3、学生发现尺不能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从而使学生想出用测绳、用滚动等方法化曲为直。

  这节课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算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4、练习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既有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圆周率概念的练习,也有让学生运用公式直接计算圆的周长的练习,还有让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练习.

  5、不足之处,教师引导过多,学生不能独自去探索发现知识。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11

  注:本片断为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的实录。

  1、播放课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

  (1)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生:周长。

  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生:只要量出它的周长就可以了。

  师: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师:那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

  生:就是求圆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在新课的开始,播放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很自然的过渡到新课----圆的周长,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

  年、月、日片断与评析

  3、判断平年、闰年

  (1)师: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同样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生:信!

  生:不信!

  ……

  师:你们就用课前准备的年历卡片考考老师吧!

  生:2000年?

  师:闰年。

  生:1983年?

  师:平年。

  ……

  (2)师:老师为什么判断的又对又快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方法?

  生:想!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出示课件)

  师:这是一些连续的年份,闰年显示为红色,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些连续的年份中闰年和平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3)师:看来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在这些年份中任意选一个闰年年份和一个平年年份,然后分别除以4,看看除得的结果怎样?

  生:1995÷4=498---3

  2000÷4=500

  师:用闰年年份数和平年年份数除以4有什么不同?

  生:平年年份数除以4有余数,闰年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

  师:根据这一点,你觉得可以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呢?

  生: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师小结:平年年份数除以4有余数,我们就说平年年份数不是4的倍数。闰年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我们就说,闰年年份数是4的倍数。

  (4)师:193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师指出:要看1932是不是4的倍数,老师教你个小技巧,就可以口算了,看一个多位数是不是4的位数,只要看它的后两位数是不是4的倍数就可以了,这是什么道理?上数学活动课的时候,老师再和大家一起研究。1932后两位数是32,32÷4=8,没有余数,也就是1932÷4

  没有余数,所以1932年是闰年。

  (5)练习(出示课件)

  判断下面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840年1997年1999年1900年2000年

  生:(答略)

  师: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生:平年。

  生:闰年。

  师:像这样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有点特殊,必须是400的倍数才?

  是闰年。

  让生阅读教材P82面最下面的两行小字。

  师:1900年是什么年?

  生:平年。

  师:2000年呢?为什么?

  生:闰年,因为1900不是400的倍数,2000是400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6)师:这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4年一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整千数,那就是特殊情况了,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也就是说:"四年一闰,百年不全闰,四百年才闰。"(出示课件)

  评析:在判断平年、闰年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形、色等多种渠道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电脑先显示一些连续的年份(1989年--2000年),是闰年的年份显示为红色,然后观察闰年年份出现的规律(每4年有1个闰年),屏幕就任意闪烁四个连续的年份,让学生看看是不是四年一闰,紧接着通过试除找到了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并将得到的结论显示在屏幕上。最后的练习也很有趣,学生判断出现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若判断对了电脑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这样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优化了课堂结构,还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十一册《圆的周长》 篇12

  《圆 的 周 长》教 学 设计

  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中心小学  li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最好?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十一册《圆的周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