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安乐窝 点赞 分享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微信扫码分享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精选16篇)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

  《圆的周长》

  《圆 的 周 长》教 学 设计

  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中心小学  li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最好?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2

  《圆 的 周 长》教 学 设计

  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中心小学  li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最好?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3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疑——提出问题 

  (出示摩托车里程表)(1)师:这里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呢? 

  (学生思考后师出示有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 

  (2)师:你们跳过绳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和车轮滚动的圈数有关。 

  (3)师:你们知道滚动一圈的长度是什么吗?生答:圆的周长。 

  (4)师:用硬纸板表示车轮,请你摸摸它的周长(揭示课题)。 

  (5)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往在教学圆周长的过程往往比较注重公式的运用,比如计算圆形水池的周长等等,看似和学生比较贴近,但实际有几个同学看见过圆形的水池,而且计算圆形的水池又有什么作用,这样所谓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摩托车的里程表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并引导学生从跳绳的计数器上去思考,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 

  B、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3)师:测量的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生答:半径、直径 

  (4)师:请学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圆 

  (5)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 分小小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6)师:你估计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猜想:生1:3倍左右,生2:2倍左右,生3:5倍左右 

  (7)师: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 

  演示:用绳绕的方法验证(3倍多一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迁移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4,圆的周长和直径或者半径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通过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感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可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学生的猜想后,通过绳绕的方法加以证明,使学生确信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需要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计算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我想“猜想——验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我认为运用这种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C、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构建新知 

  (1)师:你还有别的办法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吗? 

  (可以用绳绕滚动的办法分别测量一些圆的周长) 

  (2)学生在小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厘米) 周长(厘米)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3)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点 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л表示,(请学生写一写л)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C=лd或C=2лr) 

  D、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1)学生尝试例题求圆的周长 

  (2)基本练习(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计算,确认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形成的合力的作用。师生共同推导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些基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 

  E、评价体验 

  (1)师: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生1: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生2: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即C=лd或C=2лd 

  (2)师:(出示一棵古树图片)你能测量它的直径吗? 

  生答:砍下来量一量 

  师问:这个方法简单,你们同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用绳子绕一圈,这就是周长然后用周长除以л就得到直径 

  生2:在古树中间钻个小孔,量一量 

  生3:用四个木头搭成一个正方形,边长就是直径 

  (3)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吗?(用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量一量车轮的直径算出周长,再数数车轮转动了几圈,算一算就行了。(师提醒:那不是最安全) 

  生2:用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 

  生3:装一个象跳绳一样的计数器,再算一算。 

  师:对!摩托车的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它就像一个乘法运算机器,车轮的周长是固定的,转数是变动的,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所以能显示在里程表上,就是车轮周长乘以转动的圈数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已知直径(半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基本训练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技能,如何再让这些数学知识回到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用呢?我设计了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和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样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讨论空间,因为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会让学生感到“有想头”、“有意思”,学生也愿意反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实践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出示摩托车的里程表,有计数的跳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圆的周长”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必须先要知道圆的周长,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又提出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主意?如果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这是两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圆周长公式(可以测量周长再计算直径)并呼应了课堂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3、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两个生活问题,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许多同学都想到先数自行车车轮转了多少圈,用周长乘以圈数,对于怎样数车轮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数,还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用一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看看它转了多少圈(这些都是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也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的办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4、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1)在用绳绕的方法验证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有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计算再验证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如果在发现知识过程中人有一小部分同学得出了方法,教师是想设法再让其他学生继续探究、发现,还是让这些同学代替老师把答案告诉大家呢?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十一册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4.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圆形纸片等实物,

  以及直尺、 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计算器,投影资料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 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作用]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作用]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扩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作用]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

  2

  3

  4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大屏幕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进行验证)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作用]:通过这段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的可爱,从而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我们祖国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作用]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引导质疑,深入领会 (略)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五、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长的概念,明白周长是一个长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会用滚动和绕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明白圆周率π是一

  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会正确运用公式求圆的周长。

  4、运用迁移类推,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5、使学生懂得圆周率的来历,结合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出示)

  1.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几倍?用什么公式表示?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3.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它们的周长公式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以前所学的求直线形的周长都是求几条线段长度的和,那么,圆(手拿一圆)这闭合曲线图形的周长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新授

  1.圆周长的意义。

  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跟老师一起来摸圆的一周,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圆的周长。(课件展示圆周长)

  教师概括: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可用字母“c”来表示。(出示课件)

  2、圆周率的意义

  1)要想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我们可以怎样做?用测量的方法你是怎样测量的?(请同学们再次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圆,和准备好的工具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圆的周长,一会小组派代表来说明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圆的周长的。)

  2)小组汇报,上台演示

  (可用滚动法、绕绳法、拉伸法)

  提示:以上得到圆周长的方法方便吗?是否对求任何圆的周长都适用呢?(出示课件:摩天轮)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更科学测量方法。

  3、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需要知道边长就行了。用边长×4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了。那么圆的周长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来看一看(以下演示)从中你知道了圆的周长与圆哪部分有关?(直径、半径)说明理由

  2)提问: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以直径为例做个实验。(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给每组的记录单,按表中的要求把刚才测量的圆的周长填在表内,在测量一下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填在表内,求出它们的比值)观测得到的数据你会发现什么?(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周长c(毫米)

  直径d(毫米)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你们的发现:

  3)小组交流,汇报发现的结果。

  明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教师:实际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因此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跟老师读、写)(出示课件)

  习题:(判断课件)

  4)那么π是多少呢?先让来了解一下有关圆周率(π)的小资料。(出示资料)(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a、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 π≈3.14

  c、祖冲之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比欧洲早一千年。

  d、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因为:圆周率=圆的周长比圆的直径

  所以: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

  5、利用公式计算(出示例1)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学生根据公式自己解决)

  3.14×0.95=2.983≈2.98(米)  答:

  三、练习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6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8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成功之处

  1.充分理解周长的概念,加强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以前学过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出主题图,通过实际场景丰富学生已有经验,逐渐内化为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明确周长就是一条线,但是这条线是由曲线构成的图形。

  2.加强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绳法、滚动法和折叠法得出直径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从而使学生明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内容,导致有一个组没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都是3.14倍,看来学生对于操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了结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规律的呈现。

  再教设计

  在教学完圆的周长时,要让学生注意区别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要注意呈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即当圆的直径或半径扩大2倍、3倍,圆的周长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并藉此联系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中,当棱长扩大2倍、3倍,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以此来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十一册第107~10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圆形纸片等实物,

  以及直尺、 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计算器,投影资料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 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评析]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评析]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扩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评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   

  2   

  3   

  4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大屏幕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进行验证)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评析]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引导质疑,深入领会 (略)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五、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总评]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的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0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次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1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做数学”的能力。教学后留给我很深的思考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了本节课创新的舞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维,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的过程显然对他们更适合。有些问题虽然可以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在时间和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把不同的思维加以整合,并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这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训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的许多发言就是如此,有时候一个人说的并不完整,但经过补充,修改后就大不一样了,系统而完整,并且富有创造性,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成长也是必要的,有利的。在学习中,他们必须学会合理分工、与人交流,倾听发言等等,这些正是老师希望他们学习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并不合群的学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跃,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知道,这时候他们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组中的一员,他们会积极的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团结在一起,而在获得肯定和表扬后那种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样的珍贵,学生会因此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人人是可造之材,只要引导正确,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节课上很多方法是那些中差生提供的,他们虽然在计算、表达、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但他们生活经验并不缺少,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想出巧妙的方法他们一样出色,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的教育将是的契机了。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都给我提出了课题,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日趋进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十一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圆周率的探求,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我分成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1)在具体情境中,研究不同的情况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一些实物中的圆的周长,如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但对于象黑板上画的圆,当学生发现测这个圆的周长不能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2)在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时,先启发学生通过对不同大小的圆进行观察,思考它们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3)分小组进行,研究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将数据填到书上,进行观察思考,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结论” ,理解圆周率π的意义。(4)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际运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1、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本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身边圆形物体入手,让学生指出看到的圆形并摸一摸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大胆实践,重视了学生的测量方法的培养。

  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也是这个道理。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想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测量圆的周长的办法,在圆的周长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调能力。

  在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度及计算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有什么特点时,学生产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了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实践及合作能力。

  十一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来自第一范文网。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2道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平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d=л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лd

  又因为d=2r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我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做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实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一份创造的信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绕”“滚”“截”三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探索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圆的周长的教学。

  具体反思如下: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出示摩托车的里程表,有计数的跳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圆的周长”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必须先要知道圆的周长,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又提出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主意?如果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这是两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圆周长公式(可以测量周长再计算直径)并呼应了课堂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3、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两个生活问题,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许多同学都想到先数自行车车轮转了多少圈,用周长乘以圈数,对于怎样数车轮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数,还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用一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看看它转了多少圈,也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的办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篇16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观看后提问:

  1.谁获胜呢?

  2.它们对自己跑的距离产生了怀疑,都说自己跑的远……

  3.拿起一个圆用手模一摸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新课

  (一)介绍测量方法:

  1.绳测法。

  2.滚动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知道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感知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

  (二)猜想。 (三)实验。

  1.小组协作。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

  ……

  ……

  2.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

  提问: 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 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四)验证结论。

  (五)阅读理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三、练习

  计算方法:

  1.能说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c=∏d c=2∏r(板书)

  2.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10cm r=10cm

  3.(略)

  4.现在你明白小龟和小兔谁跑的路程长吗?谁跑得快?

  5.拓展练习。

  四、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请主动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

  附:教学设想(刘战军)

  一、选择与新知识最佳关系的生长点,巧制课件,导入新课。

  “周长”是已学过的概念,但以前讲的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封闭折线的长度,而圆的周长是指封闭曲线的长度。一“直”一“曲”既有联系亦有区别。我抓住这一新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课件演示与实验相结合,个别实验和小组实验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谈话与板书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并且探究的题材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小组探索通过测、剪、量、算一系列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巧用课件,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附:教后感:(刘战军)

  这次“三新一整合”的活动促使我重温《新教材标准》,改进自己教学观念,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本节课体现了我教学观念的一些改变。主要体现在:

  一、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偏重于“学”的研究(三新活动中的“新学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师生角色的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这题材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和学生的现有认知状态有一个适度距离(潜在距离),学生在这种状态下的探究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本节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索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二、利用课件,激发探究兴趣、提高探究效率和培养探究能力。

  课件动感的龟兔赛跑把全体学生引入课堂,理解了课题的含义、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了探索的兴趣。课件的几次龟兔赛跑的介入,并逐级演示,再加上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思考有机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运用课件设计自学内容,大大节省了板书所用的时间,使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效率得以提高。正方形周长和圆周长比较,大圆周长和几个内切小圆的周长和比较。通过课件的演示,对于引导学生说理,理解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巧妙设计练习,照顾全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全部是要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利用圆周长的知识举出能解决生活中哪些有关圆周长的知识这一开放性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照顾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学生所举的例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学。上课后,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进一步深思。例如怎样设问、问题开放到什么程度、信息技术怎样完美地和课堂整合、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改变……

  探究式课堂是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附:评析意见:(胡会友)

  对于刘老师上的《圆的周长》一节课,我们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观念新,意识强,效果好”。从教学设计中和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刘老师的教学理念很先进,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也体现出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观念上,刘老师的“个性教育意识”强

  刘老师的“个性教育意识”强,可以从刘老师的课堂设计、课堂结构上都可以体现出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的,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这种组织形式就能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许多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人人都能得到发展,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关系上,刘老师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强

  刘老师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这一点不仅可以从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中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得到体现。首先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有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一个人主导课堂,她把教学主阵地让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老师是不仅一个引导者,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配合课件动画的演示,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探究问题的学习环境之中来。老师还是一个组织者,给学生分工,给学生目标和任务,其余工作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都很好地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去探究和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老师不只是注重结论的学习,更是让学生去经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乐趣。老师更是一位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老师适时的点拨与启发“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大胆地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如,老师艺术地把自己的测量结果与学生平等地呈现在一起,没有一点强加给学生的味道。另外,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流于形式。刘老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如探究和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用了12分钟。这就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

  三、教学模式上,刘老师的“创新意识”强

  在教学活动中,刘老师很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其中练习的设计很有新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小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或独立解答,或讨论交流。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学生的创造力很强。如有的提钟的时针转一圈的长度、单车的车轮的周长、呼啦圈的周长等,还有地球的周长,大树干的周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所常见的现象。学生就可以利用今天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收获真的很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当中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四、建议

  课件整合方面,为了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接触科学的真理,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在学生操作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以后,设计一个较精确的计算圆周率的课件,让学生对圆周率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