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连加,连减》说课设计

《连加,连减》说课设计

看似乖巧 点赞 分享
《连加,连减》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连加,连减》说课设计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说教学理念
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一开始创设托乒乓球比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对知识的需求.从四个大组中选出4人, 其中1人为计数员,另3人为参赛对员.在老师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始比赛.最后,当老师提问哪一组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你怎么想的这时激活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基础,连加这一知识作为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大胆假设,一种数学的品质弥散在课堂上,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说应该把每一队三个人的成绩加起来或和起来,就能决定名次了.正所谓教学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问:你能不能一眼看出哪一组是第一名学生们开始仔细观察成绩记录,马上发现第二组是第一名,因为这一组第一位同学托了11下,已经超出其他组,再加上后两位同学的成绩,那就更高分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数学并不只是计算,刚才同学们一眼看出谁是第一名,这也是运用了数学的方法.这样紧扣新课标精神,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教学做出适当的补充,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的教学资源,体现数学教学的生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连加,连减》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