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一梦入混沌 点赞 分享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通用16篇)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教具、学具准备]

  □〇△☆四种图形各5个,每四人小组一份,教具放大5倍一份;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家准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老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的卡片若干。(□〇)

  请个别学生上台摆摆。

  生1:○□○○□□□○......(提醒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单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非常勇跃,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与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发现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现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图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5页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 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 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 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 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 白、黑、黄、红

  [第二、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比较新颖,师:这里又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详细说一说。]

  (三)练习反馈

  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什么规律。

  [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没注意观察,仍以为是第一题的规律,出现作图错误,有些学生还不会应用“移动”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

  寒假里,小明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图案,你们瞧(指导看书117页)

  同桌说说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设计的图案,再独立完成。

  2.补充练习(机动)。

  请你也为你的房间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让你的同桌找出规律,并继续画出下一组图案。

  [评析与反思]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

  因此,我在“找规律”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活动:(1)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一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因此,课的开始我设置了帮老师设计厨房墙面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2)呈现问题情景,提出思考问题。参观小东家,引出问题:小东家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什么规律?(3)观察猜测,发现规律。a: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b: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在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想法,最后全班师生共同验证。(4)抽象归纳,应用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并让学生动手创造“规律”。这样的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

  本课由于创设了学习情境、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自主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程。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我发现他们不能独立做题,或是出现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在大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一小部分“学困生”由于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较慢,跟不上教学步伐。因此,无形中受到了忽视,不能较好地参与探索过程,这也进一步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少数"学困生"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好帮助和引导。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2

  提醒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单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非常勇跃,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与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发现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现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图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5页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   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        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   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        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        白、黑、黄、红

  [第二、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比较新颖,师:这里又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详细说一说。]

  (三)练习反馈

  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什么规律。

  [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没注意观察,仍以为是第一题的规律,出现作图错误,有些学生还不会应用“移动”的方法。]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二、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作为重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我来谈谈我对教法、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我来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们做游戏,5位女生排成一队,在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让学生们数一数男、女生的人数。接着提问:照这样排,6个男生中间可以站几个女生?7个呢?20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那些物体?哪两个物体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别出示夹子和手帕图,蘑菇和兔子图,篱笆和木桩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小棒和小圆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们举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

  接着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的第2、3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屏幕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然后通过做游戏。发现新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来谈谈我对教学本节内容的板书预设)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5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规律

  师:小朋友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就是因为有了规律而变得更加美丽。

  师:数学王国里的聪聪和明明,他们应用了规律的知识分别装饰了厨房,想请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下,大家愿意去吗?

  (课件出示聪聪设计的厨房)

  师:谁发现了聪聪设计的厨房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复习以前所学的规律)

  生反馈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明明看见聪聪把厨房设计的那么漂亮,他也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他的作品了。看!这就是明明设计的厨房的壁砖和地砖。(课件出示)

  我们来听听聪聪是怎样评价的呢?(你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明明设计的厨房有规律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聪聪找规律。(揭示课题并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他们设计的厨房来引入新课的,这样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当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聪聪设计的厨房是按照小朋友们以前所学的规律来设计的,属于复习旧知:然后当出示明明设计的厨房时,通过聪聪对他的评价,说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一点也没有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兴趣,直奔今天的教学主题找新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师:我们先来研究壁砖。这个壁砖的排列究竟有什么规律呢?(4)

  师:请小朋友小组合作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大概3种:斜着看,每一斜排的图形相等,颜色相同;每一行的图形一样多;每一列的图形也相同。)

  当学生提到每一行的图形一样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老师这样引导:刚才都是斜着看,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啊?)

  师:对,每一行都有圆形、菱形、三角形、五角星这4种图形,但是这4个图形的什么不一样呢?

  师:那他们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先来观察第一行。

  师: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学生说一个,我依次贴在黑板上)

  师:那从第一行到第二行图形位置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学生到黑板上摆)

  当学生摆完后,课件出示,问:这样就好了吗?(还要往前移一格)

  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演示的呢?

  师:第三行的图形又是怎么变化得来的呢?(请学生来移一移)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说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三、说重点

  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

  四、说难点

  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至3种规律。

  五、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六、说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动手操作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尝试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至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至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7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作为重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我来谈谈我对教法、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我来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们做游戏,5位女生排成一队,在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让学生们数一数男、女生的人数。接着提问:照这样排,6个男生中间可以站几个女生?7个呢?20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那些物体?哪两个物体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别出示夹子和手帕图,蘑菇和兔子图,篱笆和木桩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小棒和小圆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们举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

  接着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的第2、3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屏幕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然后通过做游戏。发现新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最后来谈谈我对教学本节内容的板书预设)

  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夹子手帕

  蘑菇兔子

  篱笆木桩

  两端中间

  多1少1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预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8

  一、 对号入座。(30分)

  1、 ……照这样排下去,第26图形是( )。

  2、有一列数按“654321654321……”排列着,则第34个数字应是( )。

  3、王兵在家练习硬笔书法时,写“我们爱科学我们爱科学……”依次写下去,那么第23个字应是( )。

  4、北京奥运北京奥运北京奥运……,根据排列规律,第43个字是( ),第84个字是( ),第105个字是( ),第122个字是( )。

  5、一组图形按这样的规律排列: ι……

  如果共有26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如果共有28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如果共有33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如果共有45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6、上体育课,男生排成一排,按照一至二报数。这排男生共有25人,第10位同学报( ),最后一位同学报( )。其中共有( )名同学报“一”,共有( )名同学报“二”。

  7、2006年3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3月份上了( )天课,休息了( )天。

  8、每两朵红花之间有3多黄花,那么从左往右数第41朵花是( )花,其中红花有( )朵,黄花有( )朵。

  9、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1棵柳树、3棵桃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棵柳树,( )棵桃树。

  10、3×3=9,3×3×3=27,27的个位数字是7,3×3×3×3=81,81的个位数字是1,3×3×3×3的个位数字是( );把12个3连乘,那么这个积的个位数字是( );把21个3连乘,那么这个积的个位数字是( );把2007个3连乘,那么这个积的个位数字是( )。

  二、 解决问题。(20分)

  1、 元旦要到了,教室里要按红、黄、蓝、绿的规律挂彩灯,一共要挂三十四盏灯。四种颜色的彩灯各需多少盏?

  2、 今天是星期四,妈妈过49天要去喝喜酒,你知道那天是星期几,妈妈周六、周日休息,到那天,她要请假吗?

  3、 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共90个。如果按3个红珠,2个白珠,1个黑珠的顺序进行排列。黑色的珠子共有几个?第68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4、1998年2月1日是星期日,2006年的2月1日是星期几?2008年2月1日呢?

  5、6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在做游戏。从小刚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每人依次说出1个字,共同念儿歌《大老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只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谁说到最后一个字“五”,就要被淘汰。然后剩下的人再按照这个规则进行,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胜利者。谁将会第一个被淘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9

  五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

  “寓教于乐”是自古以来倍受推重的教学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课堂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为学生的精神提供源头活水。  

  1.游戏之乐  

  游戏是课堂学习的强心剂。什么样的游戏,在哪一环节设计游戏,会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呢?在本节课的开始,“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紧扣规律开展,有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规律这一内容以强势效果推进学生的视界,这样的游戏有的放矢,一石二鸟。最后的数数游戏又一次让学生感悟到规律,但这儿的游戏不是简单的重复,此次的着力点重在运用规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2.尊重之乐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欲望。学生的这种欲望实现之后,表现得很主动。在盆花问题呈现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让他们在信任与尊重中开始活动;在彩灯问题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又一次被尊重;“你来提问,我来答”这一环节,学生俨然成了一名小老师,被尊重的喜悦溢于言表,积极性又一次高涨。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尊重,思维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层面表现得“深而全”。在提问环节,学生提出“从左起第1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常规问题,又提出了“从右起第2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反向问题。这实则是学生思维概括化和条理化的表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与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有关。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主体性得到发挥,参与度自然提升。  

  3.成功之乐  

  成功帮助树立信心,成功可以持续热情。在探究学习中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探究之乐呢?在本节课上,我针对我班学生可能存在有序表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做了适当的调整,在观察场景,感知规律的环节,我细化问题,让学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难度,更易于体验成功。另外,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计算法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结合算式说想法,突出了“以几个为一组”及“最后一盆是第几组第几个”的问题,让学生有序思考,按步骤表述想法,并做好听他人说与完善己说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这一难题。

  另外,教师肯定性评价,表扬性话语和奖励性的做法对学生的情感都有积极性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振奋信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只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提供了场景图,包含了abab……,abcabc……,aabbaabb……这样的排列规律,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后运用找到的规律确定具体位置的物体是什么,如盆花、彩灯、彩旗;第二个例题让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分别计算队伍中白兔与灰兔的只数,即对例一技能的应用。两个题目给出数据均比较简单。本学期我教的这个班,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差距,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我做了一些思考和设计。

  1、由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激“趣”。

  我将学习的课题改为《探索周期》,上课前先开门见山的引出生活中的实例,如:每60分钟一小时,每24小时一天,每7天一周……引导学生观察。通过一系列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周期”的概念,再让学生在实例中迅速的发现周期,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解“周期”的概念,同时初步渗透了无限、循环的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个环节也有利于让学生发现数学的“有趣”,产生“兴趣”。

  2、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合理择“法”。

  学生学习首先要得到全面发展,在兼顾全体,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终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1)自主探索是基础

  课标中指出要让数学学习充满挑战性,结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经验的了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在学生理解了“周期”后就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顺流而下,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解决问题:

  “观察1÷7=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数部分的第100位上是几吗?”

  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试想如果此时就让他们小组交流,势必使那些已经掌握方法的学生和盘托出,那些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自主思考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我们需要走近学生,这不是简单的巡视,摆个样子,此刻正是了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预设的一个补充,让教师发现学生的方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思路中的精彩,更可以发现自己的遗漏。

  (2)适时追问切重点

  对于汇报中出现的“100÷6=16……4”,我也是让学生先解释、评价,再逐渐引导学生体会要写成“100÷6=16(组)……4(个)”的重要性,发言中我追问“这里的4除了表示还剩4个,还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这剩下的4个,其实是第17组的前4个数字”,而学生也在这层层递进的思考中更准确的说出了“小数部分的第100位即小数部分的第100个数字是第17组的第4个”,至此为止学生的理解已经完全到位了。

  3、在巩固拓展中提升能力,感受生活。

  (1)巧设障碍,建构知识

  练习中,为了让孩子们活用方法,我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些图形如下图排列△○○□○○□……,你知道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与前面的题目不同的是,第一个图形并不在周期的范围之内,有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学生却忽略了,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孩子们再一次认识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周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使学生不断思考、层层推进中建构数学知识。

  (2)丰富算法,沟通知识

  在例题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后续练习:“1÷7=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数部分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吗?”学生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很快列出了算式(1+4+2+8+5+7)16+(1+4+2+8),并且清楚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有学生举手了,说出了不同的方法(1+4+2+8+5+7)17-(5+7),有的学生立刻看明白了,有的学生不太明白,我没有做出即时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先算一算,比一比两个算式的答案,孩子们发现结果相同后,再进行了思考,有孩子举手想发言了:“最后剩下的4个数字是第17组的前4个数字,我们可以先计算完整的17组数字,再去掉多算的两个,结果不变”,说得真好。其实这种方法中包含着运算律的合理使用,往更深的角度去想,这就是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孩子自发的数学思考,很有价值。

  (3)融入生活,运用知识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练习中既有“发展的南京迎青奥,发展的南京迎青奥……,你知道这样一直写下去,第2014个字是什么吗?”这样不复杂但亲切有趣的练习,也有综合性比较强的拓展练习“今年的六月一日是星期二,那么2011年的元旦是星期几呢?”解决拓展题的时候难点已经不仅仅是找到周期,而在于合理的表示周期和计算出从头到尾的总天数。[二、三、四、五、六、日、一]七天为一周期,合理准确的算出从六月一日到十二月一日共多少天就可以根据余数解决这个问题,这其实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课标中要求要求达到的“灵活运用”。

  一课上完,在完成教学基础目标的同时,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提升。教师也随着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断提升着自己。很有研究的味道的,我想这也就是“教学相长”的意义所在吧。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 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 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 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 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小百科: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谓整齐而有规则。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

  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

  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找规律),并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会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如何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附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会的学生跟着哼唱。轻松课前的气氛。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刚刚的歌曲熟悉吗?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个卡通形象?(让学生说)老师最喜欢喜羊羊,因为它聪明又乖巧(课件出示喜羊羊图片)那请你猜一猜,下一个会出现谁?第三个呢?接着猜。第四呢?第五个呢?第六个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真聪明,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从最近受学生欢迎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进入了课堂,并且开始初步探索他们感兴趣的卡通形象的排列规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

  师:请你先闭上眼睛,老师带你去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地方你们认识吗?对了,我们来到了喜羊羊他们生活的地方——青青草原。来到了这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青青草原被装扮的好漂亮啊!

  师:恩,的确,草原上盆花似锦,彩灯高挂,彩旗招展,好美呀。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上其实也蕴含着数学的许多奥妙。老师截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大,请大家仔细观察。

  1.(出示教材例1主题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物体?

  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恩,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那这些物体的摆放有规律吗?谁来说一下盆花的摆放有什么规律?

  生:一盆蓝花,一盆红花。师:恩,你真聪明。也就是说几盆为一组呢?

  生:两盆花为一组。

  师:恩,你讲的真棒!那我们可以在图中这样表示出来。(教师电脑演示)

  师:那彩灯、彩旗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你能照着样子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吗?(学生自己圈一下,体会每组有几盏彩灯?每组有几面彩旗?)

  3、汇报结果。

  师:那谁来说说看彩灯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应该是几盏为一组?每组的几盏灯分别按怎么样的顺序排列的呢?

  生:3盏灯为一组,每组的三盏灯分别是按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那彩旗呢?谁来说?

  生:每四面为一组,分别是红色、红色、黄色、黄色。

  师;恩。说的非常棒。

  师:其实啊,像这里的盆花、彩灯、彩旗它们都是每几个为一组,一组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板书:依次重复排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选择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把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生活的草原结合起来,把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来。其实要让学生说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注意了这么一点:特别是在交流时,应该在学生自由汇报的基础上,老师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为下面的计算法解题策略作一个铺垫。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那首先我们来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

  看到几盆花?

  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谁来猜一猜。(请几个

  学生猜一猜)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先把你的解决过程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你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开始。

  3.全班交流。

  引导:谁愿意把你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适时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生1:画图的策略:o ● o ● o ● o ● o ● o ● o ● o(o表示蓝花,

  ●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15个,正好是蓝花。)

  生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l、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像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把它叫做推想的方法。

  生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 (每2盆花为一组)。7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有这样的7组)。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是指接下来一组的第一盆,与每组的第一盆颜色相同)。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研究观察物体排列规律以及自主的探索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我在设计时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并没有急于的进行优化策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自己优化、选择合适的策略。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师:我们再来看看彩灯,用你喜欢的方法思考:“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余数2呢?表示什么意思呢?(接下来一组的第二盏是紫色的灯。)

  师:那根据第17盏灯是什么颜色很快的说出18盏灯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恩!真棒!你是怎么想的呢?那你们会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试试看。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表扬学生。

  除数为什么是3?(每三盏灯为一组)那这里没有余数怎么办呢?也就是说这个物体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呢?

  如果没有余数呢?(强调: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相同;如果没有余数,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一个物体相同)

  (3)重点比较:通过两题的解答,你认为用哪种方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更简便?(计算的方法最简便。)

  师:是的,用计算的方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既快又准确。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答。

  (1)师:这里还有彩旗,请大家用计算的方法,求求看。

  (2)总结提炼:这些题为什么都要除以4?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设计意图:在提倡运用多种策略解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实现策略优化,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看活动图片:练一练第1题。

  (1)引语:跨过草原,让我们一起进入羊村,来到羊羊学校,看看小羊们都在干些什么吧!

  (2)出示喜羊羊,瞧,喜羊羊正在勤奋刻苦,研究黑白棋子呢!看,他摆的棋子有规律吗?请你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发现的规律。指名说说规律。(每三颗为一组,两颗白子,一颗黑子)

  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口头汇报,并说说怎样想的)

  (3)第100枚呢?(学生动手做一做,指名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1)引语:美羊羊的手工制作多棒呀,她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条彩色手链呢,瞧,多漂亮呀!如果按照这个顺序串下去,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

  (2)学生口答。

  3.画图形:

  练一练第3题。

  师:出示戴着眼镜的慢羊羊结合想想做做3,同学们,聪明的你能出色的完成慢羊羊村长交给你的这个任务吗?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看来啊同学们还学得真棒,慢羊羊难不倒我们。准备奖励我们一下。可是懒羊羊不服气了,这有什么难的,我还会自己设计按规律摆放的图形了!出示思考题,学生思考。你觉得懒羊羊摆放的图形有规律吗?如果按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

  (2)学生讨论,反馈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指导。小结:所以我们在找规律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清是从哪一个图形开始找起的。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主要是基础性练习,同时也有开放性、拓展性练习,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最后一题拓展,更加强调了有时物体摆放的规律并不一定要从第一个找起,有时是从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开始才有规律的。所以找规律一定要仔细、认真。

  六、全课小结,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

  1.同学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在那么多解决找规律问题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

  2.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大自然中也蕴藏着很多的有规律的现象……

  欣赏大自然的规律。(草原上春夏秋冬,月圆月缺的变化……)

  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的交替变化)

  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小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通过对自然规律、生活中规律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老师给你们留了个作业:

  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并把规律圈出来。然后求出第28个是什么图形。发送邮箱:。

  板书设计:

  找规律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欣赏图片:听音乐欣赏日出、日落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图片。

  【评析:课前,教师通过生动的画面配以悠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日出东方日落西山、四季的交替等自然现象,使学生直观感知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巧妙铺垫】

  一、观察情境图,找规律

  1、情境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元旦快到了,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请看:公园里摆放了(盆花),插上了(彩旗)。

  2、观察规律

  ⑴初步感受物体的排列规律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

  生1:它们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生2:盆花是按照蓝、红、蓝、红这样排列下去的。

  生3:彩旗是按照红、黄、绿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盆花和彩旗的排列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⑵通过两种物体的对比,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盆花和彩旗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

  生:盆花是2个2个循环下去的,彩旗是3个3个循环下去的。

  师:“循环”这个词很形象。按照你的想法老师这样表示可以吗?(课件演示分组情况)

  生:可以。

  师:我们说盆花是以每2盆为一组依次排列的,那彩旗呢?

  生:彩旗是每3面为一组排列的。

  师:真好!图中盆花和彩旗都只显示了4组,照这样摆下去,你能想象出盆花的第5组是怎样的吗?

  生:第5组应该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样排下去,后面每一组都和第一组一样,只要看第一组就行了。

  师:那第6组呢?

  生:也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

  师:再接下来呢?

  生:还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

  师:再来看彩旗,它的第5组是?

  生:它的第5组是红、黄、绿。

  师:那第10组的第1面呢?

  生:是红色。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每一组的第1面都是红色的。

  师:第20组的第2面呢?(黄色)

  师:第100组的第3面呢?(绿色)

  师:反应可真快。现在你们能知道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每一组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像这样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它称为周期现象,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找规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生活场景展开教学,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次说出盆花和彩旗是怎样摆放的,这是对规律的初步感知。通过对比两种物体的排列,提升对规律的认识,即:周期现象表现为每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教师还精心设计问题,对看不见的排列情况进行判断,如:第5组是怎样排列的?第20组的第2面?第100组的第3面呢?“逼”着学生根据看到的规律,对现象后续发展进行预测,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体会。】

  二、自主探究,感受策略

  师:从图中你们能看到几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等会儿全班交流。

  1、画图

  生:我是用黑白两色的圆圈表示盆花,画到第15盆是蓝色。

  师: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画图)老师这儿有圆片,我们用蓝色圆片表示蓝花,用红色圆片表示红花,我们一起把他的画法展示在黑板上。

  数好了哦,你们说停我就停。(教师注意一组一组的摆)

  师:像这样一边数一边摆,摆到第15个就能看出盆花的颜色。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单双数位置

  生:左起第l、3、5……双数盆都是蓝花,第2、4、6……双数盆都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略)

  感谢你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想法,我们可以根据盆花的单双数位置来判断颜色。还有不同方法?请你说。

  3、计算

  生:我是用算式表示的15÷2=7(组)……1(盆)

  师:还可以用计算来判断颜色啊?我很想知道他的想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快说大家听听吧。

  生:15盆花,每2盆为一组,一共有7组,还余下1盆。就是蓝花。

  师:能指着图再说说吗?

  生:15代表有15盆花,每2盆为一组就是除以2,商7就是共有7组,还余下1盆。就是蓝花。

  师:余下1盆就是蓝花。你是看余数做出判断的,对吗?(是的)看余数就能判断你们明白吗?请你说。

  生:商是7说明有7组,余数是1说明第8组只有1盆花,就是第8组的第1盆,所以是蓝色。

  师:还有补充吗?

  生:余下1盆就是第8组的第1盆,每一组的第1盆颜色都相同,所以是蓝色。

  师:我都忍不住给要你们鼓掌(掌声)。谁再来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生:因为盆花排列有规律,每2盆为一组,所以可以用除法。余下1盆,这和每一组的第1盆颜色相同,就知道是蓝色花。

  师:我们通过看图、画图,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想到了用单双数位置判断和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这三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1:我觉得单双数的方法简单。

  生2:我也喜欢单双数的方法。画图麻烦,计算也可以。

  【评析: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不是简单体现在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在面对新的现象或问题时,能主动寻找策略,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的情境图只呈现8盆花,判断第15盆花的颜色问题,得到答案并不难,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目的。教师给足时间,放手让孩子们把想法写下来。在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进行推理,找到了画图、奇数与偶数推理、除法计算等多种方法。尤其,有的同学边画图边思考,“图式”结合,发现了用除法计算的通法,在板书时,教师有意将算式写在圆片图的下方,在说想法时,教师也让孩子指着图说,使学生体会到画图策略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三、自主解决,优化策略。

  1、解决彩旗问题

  师: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彩旗上,彩旗的问题可没有那么简单了。

  请学生读题: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面,第18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能解决吗?(能)那就试试吧!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板演?

  生1:17÷3=5(组)……2(面)有17面彩旗,每3面为一组,一共有5组还余2面,就看第一组的第2面,是黄色。

  师:注意了!他是直接看第一组,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每一组都是一样的。

  师:看第一组更简单,你们真会思考!第18面彩旗呢?

  生1:18÷3=6(组)正好摆了6组。所以是绿色。

  生2:第18面彩旗是第6组的最后一面,和每组最后一面的彩旗颜色相同。

  生3:没有余数,也可以看成余数是3,最后一面就和第一组的最后一面相同。

  师:很会想象!这两位同学都是是采用计算的方法,其他同学呢?

  生1:我是用计算方法。

  生2:我用画图的方法。

  师:如果我想知道左起第100面彩旗的颜色呢,你打算怎么办?

  生2:计算,因为画图太麻烦了。

  师:单双数位置的方法怎么没有用?

  生:不能用。那只适合每2个为一组的情况。

  师:同学们觉得当数字大时,用画图比较麻烦。单双数位置判断又只适合每2个为一组,只有计算的方法是比较通用的,看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地选择方法。

  【评析:本环节教师突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二是方法的优化。值得一提的是,该教师大胆放手,尊重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她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解决问题,再通过比较,重点放在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上,在说算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提升思维层次,从知道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只要看余数就能做出判断→看余数判断时只要对照第一组的排列。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孩子们思维的发展,给我们展现了数学课堂的过程美和简洁美。】

  2、解决彩灯问题。

  师:为了增加夜晚的照明,公园里准备再安装一排彩灯。彩灯也是按照周期规律排列的。

  (出示两红一绿的灯笼)师:瞧!多漂亮啊。你知道第四盏彩灯会是什么颜色?

  生1:红色。

  生2:绿色。

  生3:不知道接下来是不是按照这样排列下去。所以无法确定颜色。

  师:说得很有道理,接着看:(出现两红两绿的灯笼两组)

  师:照这样摆下去你能看出接下来彩灯的颜色吗?

  生:红、红、绿、绿。

  师:这一次你们的意见怎么这么统一?

  生:因为已经能看到规律了。彩灯可以看成每4个为一组,按照两红两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从图中我们只能看到12盏彩灯,照这样排下去,你想知道左起第几盏彩灯的颜色呢?(第21盏?第58盏?……)

  你们想知道左起第多少盏彩灯的颜色呢?请你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用彩笔写在上面。(将红、绿颜色的灯笼图贴在黑板上)你们可以根据判断出的彩灯颜色将算式贴在相应颜色的彩灯下面。

  师: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很强,我已经检查了,结果都是正确的。怎么才能知道你们判断出的彩灯颜色是否正确呢?同位先议议。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3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8月8号在我们北京举办了什么?为了弘扬奥运精神,动物王国也要举行运动会了!为了布置会场,小鹿和大象分别设计了两个方案,你们看,(课件出示)你觉得谁的设计方案显得更加整齐、有序?确实,小鹿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有关规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找找这里究竟有着怎样的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每个学生都了解并且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由奥运会引入到动物王国的运动会,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通过两个方案的对比,使学生们感受到有规律的排列确实要比杂乱无章的排列要有美感。】

  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鹿的设计方案,然后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这里哪些物品的排放是有规律的?它们有着怎样的规律?大家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盆花彩灯彩旗)。

  这些物体在排列上有哪些规律?(通过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展示物体的分组)。

  大家在仔细比较一下,这些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依次重复)。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图进行观察,初步感知彩旗、灯笼和花盆的摆放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而且都是有着依次重复排列的规律,为后面学习并运用规律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来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

  2.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谁来猜一猜。(请几个学生猜一猜)他说的你们同意吗?那你有办法来验证吗?你能自己解决吗?把你的解决过程在纸上表示出来。下面请大家把自己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适时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1)画图的策略:o●o●o●o●o●o●o●o(o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好,我们再一起来画一画。1、2、3……14、15。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课件演示)

  (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l、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课件随着学生说演示)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表示什么意思呢?

  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追问,是第几组的第几盆?你看不见第七组的第一盆,看哪里?对了,因为每一组的第一盆都是蓝色的,所以第七组的第一盆也是蓝色的。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鼓励学生汇报多种解法,以发展求异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大家再仔细回顾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你们都理解了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彩灯的问题。

  (1)展示学生的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分组)你是根据算式中的哪部分判断的?余数2表示的是第几组的第几盏?你看得见吗?看不见!你你是看哪里做出判断的?大家有没有听明白他的方法?下面来一道抢答题,准备好!(课件出示“第18盏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算式,追问:这里没有余数怎么做出判断呢?第18盏彩灯是第几组的第几盏呢?(强调: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相同;如果没有余数,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一个物体相同)

  (3)重点比较:通过两题的解答,你认为用哪种方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更为合适?为什么?

  2.下面就请大家运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彩旗的问题。(课件出示彩旗图和问题。)

  提炼:这道题为什么都要除以4?余数1是第几组的第几面?我们看哪里做出判断?

  【设计意图:在提倡运用多种策略解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实现策略优化,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小结:

  我们刚才解决了盆花、彩灯、彩旗中有关规律的问题,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规律?像这种具有依次重复排列的规律就是周期现象!(板书:周期)解决这类问题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根据什么来确定除数?要先进行分组,根据什么来分组?最后又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如果没有余数又怎么判断?

  你们都理解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六、巩固练习

  (1)你们看,小红正在串珠子(课件出示图片),她串的珠子有规律吗?有什么样的规律?你能解答这里的问题吗?(出示问题)

  (2)(课件出示下棋图)这两位同学正在下棋子,他们下的棋子有规律吗?为什么没有规律?对了,这里没有依次重复!(课件演示继续下棋)现在有规律吗?你能确定第21枚棋子是什么颜色吗?

  (3)画图形:练一练第3题。学生完成后追问:这里都是求第32个图形,为什么答案却不一样呢?因为它们的规律不一样!

  (4)(出示十二生肖图)你们看,这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谁?后面依次是什么?猪已经排在最后一位了,那猪年的下一年会是什么年?(课件展示十二生肖轮回图)十二生肖就是这样依次轮回排列!出示问题:1、你今年几岁?属什么?2、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是相同属相?

  (5)(出示八个排列无序的图形)问:这些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吗?你能移动其中的一个图形是它变得有规律吗?(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主要是基础性练习,同时也有开放性、拓展性练习,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七、总结

  课上到这里,你有了哪些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找规律的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

  2.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规律吗?

  3.周期现象的欣赏

  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知识,这种有规律的现象更是无处不在!看(课件演示),板报的花边精巧别致,敦煌的壁画张扬民族风情,连建筑物的护栏,还有广场的绿地也都呈现出规律带给我们的和谐美感!日出,日落,带给人们时间上的变化,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日复一日!春天,破茧而出的精灵;夏天,清凉休闲的海滩;秋天,黄金点染的枝头;冬天,银装素裹的世界!四季就这样不断地更替,我们却永远都不用担心,寒冷的冬天来了,温暖的春天也不会太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小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通过对自然规律、生活中规律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下课!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

  3、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AB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ABB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篇1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能够观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知识点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学难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说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探索,进一步认识规律

  3、联系生活,发现规律

  4、动手操作,摆出规律,巩固发展

  5、教学总结

  四、说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学生在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比较法;

  2、讨论交流法;

  3、练习法;

  4、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老师来变个魔术,猜猜老师今天会变什么?学生说(……)说完后,教师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红花,又问:猜猜老师还会变出会什么?(生猜……)接着教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紫花,接着让学生猜猜老师下面一朵是什么花?学生说,老师出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继续让学生猜下一朵是什么,接着把花全部拉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花是怎么排的(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

  师:看来规律能告诉我们接下来的花的颜色。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这部分设计是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没有规律的东西,学生猜不准,接着让学生猜有顺序的花朵(即有规律),学生一片高兴,这样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对比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新授

  师: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呀?(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有一个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布置教室,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布置得漂亮吗?

  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一说天花板上有什么?是怎么排列的?

  1、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小花是怎样放的?灯笼是怎样放的?小旗是怎样放的?同学们站得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来研究它的规律呢?

  生1:红旗按红黄、红黄这样排列的。花是按绿紫、绿紫排列的

  师:他是从

  生:颜色上观察的。

  生2:他们都是一种一个的。

  师:哦,你是从数量上来观察的,也就是对吗?

  (教师边说边板书:)

  2、小结: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这组图形不仅在形状、颜色上有规律,而且在数量上也是有规律的。

  3、讲解例1,课件出示例1,后面一个应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能猜猜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吗?请在你的书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4、师小结:像这样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这样的称为一组,像这样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我们就把它称为有规律。

  让学生练习说“红旗是一面红一面黄重复排列,花是一朵绿一朵紫重复排列……”

  5、闯关游戏

  (小朋友们真聪明)

  师:你能应用你刚才学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闯关游戏吗?看看谁闯关又快又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红苹果。

  (1)第一关,摆一摆

  课件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为一组,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

  (2)第二关:涂一涂

  课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并说一说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应该怎样来涂?

  (3)第三关,猜一猜

  课件出示做一做,

  把题目改成,猜一猜是什么颜色的?

  先让学生猜,再独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数学

  (1)先小组讨论再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比如说:我们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图案。

  (2)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摆放的,请看(播放动画)

  7、小结

  师:小朋友们,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吗?

  8、拓展练习

  师:小朋友,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你的作品吗?

  用准备好的圆片按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可以摆成条形的,也可以摆成正方形的。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边展示边说:我设计的是图案按一个x一个x依次重复排列。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称为有规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