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 篇1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及描述事物的方法,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上下”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及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能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一、创设情境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统一。

  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打开智慧门”通过让学生猜测通向宝藏的大门,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通过引导观察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三种交通工具“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互动合作,独立操作,给学生更多体验、展示的机会。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五官的位置、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同位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涂色纸、学习用品、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闯关夺宝”的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第二个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通过让学生猜测通向宝藏的大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门的位置时逐步体会到:

  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观察“南京长江大桥”主题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三种交通工具的位置。由

  于理解“上下”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和小结,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如:汽车在大桥的上面,轮船在大桥的下面,火车在大桥的中间,学生通过同一参照物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上面,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1、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用“上下”描述五官位置、教室物品摆放,在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及位置的相对性。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摆一摆,感受数学有趣。

  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数学大本,文具盒和字典。

  第一层:让学生先按老师的要求摆学习用品:数学大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字典放在数学书的上面,铅笔盒放在字典的上面。

  第二层:再让学生作为“小小设计师”,给全班同学或同位重新设计物体摆放的位置,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摆后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相互提问:数学大本的上面都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都有什么?谁在数学书的上面,铅笔盒的下面?谁在铅笔盒的下面,数学大本的上面?通过摆、问、答,说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这样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借助这一情境,让学生养成整齐摆放物体的行为习惯。

  3、“涂位置”, 这道有一定梯度的题目,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尤其是第2个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第一句话只能确定物体的大概位置,通过第2句话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第四环节:总结新知,体会快乐。

  课前将奖励学生的奖品粘贴在学生桌面的下面或椅面的下面。学生闯关成功后,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自己寻找宝物“宝物就在同学们的桌子的下面或椅子的下面” ,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最珍贵的宝物是收获的知识,并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情境中体会“数学好玩”,让学生在操作中促空间观念的初步形成,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1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在本课的学习中,对“参照物”的认识和感受十分重要,是以后学习“位置”的基础。本课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和学习较复杂的确定位置的内容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有关“上、下”的感性经验,能够有意识的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但是语言不够准确,如“汽车在上面”,没有较准确的说出被观察物体的位置。学生对“参照物”的作用体验不深,如学生描述“汽车在大桥的上面”与“汽车在上面”两句比较,学生不能判断出哪一句更准确,显然对“参照物”的作用不明确。此外,学生对“上、下”的相对性认识也不够。【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统一情境的创设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的达成。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打开智慧门”通过“在上面”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通过说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上、下”位置及体会位置的相对性。通过“画一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有用。2、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对于“上、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语言不够准确,如“汽车在上面”,通过“打开智慧门”教师教学中得引导,让学生逐步发现参照物的重要性,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如说南京长江大桥图,先让学生自由说图,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体会参照物及“上、下”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创设“涂一涂”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上、下”位置的理解。【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涂色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玩过闯关游戏吗?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闯关夺宝的游戏,愿意吗?大家只有开动脑筋,闯过一个个关卡才能得到宝物,有信心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游戏的大情境将新授、练习等环节串联起来,并在创设的每一个关卡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二、闯关新授1、开启智慧门出示课件:

  现在同学们看到的这些门只有一个是通向宝藏的,你认为是哪扇门啊?【设计意图】学生的语言一般不完整,不能主动说出参照物,如“小羊的那扇门”。当学生这样说时,教师表示不清楚是哪扇门,引导学生说清“在谁的上面”,体会位置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回答的答案比较多)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答案,到底要打开谁上面的门啊,看看我们的通关提示,现在你知道是哪扇门了吗? 看来把话说完整,讲清在谁的上面真的很重要,否则就找不到正确位置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发言,逐步规范学生可以用“在谁的上面”描述门的位置。通过看通关提示,学生轻易就能找到门的位置,进一步体会参照物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修改理由】去掉第二稿中第一幅图中“在上面”的通关提示。原本想通过“在上面”“在长颈鹿的上面”的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体会参照物的重要性。但通过试讲后,发现孩子们并不关注“在上面”这句话,而且老师读出这句话后,反而给学生模糊、错误的印象,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表达.该问题的实际意义不大,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设计的冲突之前就产生并且解决,因此将该问题去掉,改为“这些门只有一个是通向宝藏的,你猜一猜是哪扇门啊?”这样学生在猜得过程中,为了让同伴听清自己的发言,自己就完善自己的语言,从而体会出参照物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2、第一关:说对位置才能通过!出示教材p1的主题图。 这是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它主要有三条交通公道,你都看到哪些交通工具?你能说说各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吗?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以下3点:1、同一参照物:如:汽车在大桥的上面,轮船在大桥的下面,火车在大桥的中间。2、不同参照物(1)2个物体位置: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2)“上、下”相对性:如: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在轮船的上面。教师提问:我们在描述火车位置的时候,一会儿用“上面”,一会儿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看来,因为比的参照物不同,火车相对于汽车在下面,相对于轮船在上面,他们的位置是相对的。【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第一环节“智慧门”的学习基础,已经具有用完整语言描述交通工具位置的能力。让学生自由说图,学生不仅仅可以以火车、汽车、轮船为参照物,互说位置,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充分利用图中所有物体,如:江面、白云……说出交通工具的位置。只要学生描述的准确、观察的有序教师就给予学生肯定,不给学生设计发言的框框,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观察还是很有深度的,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中体会“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教师通过对学生发言的提炼、总结,使学生深化对参照物、“上、下”位置及相对性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设计了一层层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逐步体会“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使学生的认知有深度、有层次。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在教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用“上、下”说交通工具的位置说的很好,虽然学生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但学生会不自觉的应用,因此第三稿中将此环节设计为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提炼、小结,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参照物” “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再通过后面的练习逐步深化学生认识。如果给学生架设问题框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要求说出交通工具的位置,这样势必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反复说图练习,使该图承受太大的教学压力,教师引导的累,学生理解的累,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3、第二关,画对了,才能通过!(简笔画出示一个缺少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脸部轮廓)今天老师带来个新朋友,你觉得他漂亮吗?你想先给他补上什么,能用“上、下”说清它的位置,让我们把这个小孩的五官补充完整吗?学生描述位置,教师画在黑板上。说说鼻子的位置?(鼻子在眼睛的下面,嘴巴的上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画五官“的情境,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体会数学好玩;二是通过画五官这个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理解,通过画鼻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并使学生意识的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有用。生活中除了五官可以用“上、下”说清它们的位置,还有很多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上、下”来说明,看看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室,你能用“上、下”来说清哪些物体的位置?生活中用到“上、下”说清位置的地方真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生活图片(课件),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上课教室中物体的位置,一是通过说位置,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的理解。二是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数学就在你身边。4、第三关,摆对了,才能通过! (1)    学生摆后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教师提问:《数学课堂作业》的上面都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提个问题吗?学生互相提问、回答。(2)    让一位学生设计摆放顺序,其余学生按照要求摆放。教师提问:x的上面,y的下面是谁?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学生互相提问、回答。(3)同位两个互相设计、操作,提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说学具的位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上、下”位置及相对性的理解,尤其是通过对“x的上面都有什么”“x的上面,y的下面是谁”这些问题的回答,使学生认识到“上、下”的位置关系不仅仅是“上、下”紧相邻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数学课堂作业》的上面有数学书、字典、铅笔盒,3种物品”,开拓学生思维,为后面的涂色练习做准备。采用“教师引领——学生引领——同位合作”,逐步展开练习。【修改原因】在第二次备课中,只摆了3种物品,学生练习的梯度比较小,对后面的练习承接作用不大。第三稿中,将原来的3种物品改成4种,学生的练习有了梯度、层次,而且,学生在互相提问中体会到“上、下”的位置关系不仅仅是“上、下”紧相邻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如:“数学书、字典、铅笔盒都在《数学课堂作业》的上面”,拓展学生思路,为下一步涂颜色奠定基础。5、 第四关:涂准确,就能通关! (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看来这个问题没有难住大家,再来一个怕不怕,大家一定要把题读完整、想仔细,再动笔涂颜色。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 篇3

  本课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实录:

  本课说课稿:

  刘爽:

  本次研修中,专家提出《课标》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双基”扩展为“四基”,针对《位置----上、下》一课,大家谈谈在落实“四基”目标时哪些做法比较好?哪些部分还需要改进?

  亮点做法:

  林玥媛: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即增加“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张老师的课堂注重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如大桥图的层层递进引出学生对物体位置的认知规律,是为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

  朱小芊:

  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打开智慧门”通过“在上面”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通过说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上、下”位置及体会位置的相对性。通过“画一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有用。

  贝幼伟:

  数学教学不仅是结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

  张老师在本节课中就很好的处理好了这一问题,在教学过中,先出示卡通图,紧接着,再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自由发挥,说出每一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每一种图示,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说,两种或三种物体的上下关系。经历了学习的过程,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越璇:

  课上教师通过让学生玩闯关活动的设计,并在活动中不断地渗透准确的表达位置语言,没有死板的告诉学生你该这么说,而是通过情景,体现出参照物的作用。这是体现《四基》的亮点所在。

  许倩倩:

  本节课的设计中“大桥图”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点,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上下”描述交通工具的位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首先借助单一参照物描述物体的位置,如这些交通工具都在火车的哪里?其次让学生用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如火车在汽车的下面,汽车在火车的上面。再次是三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借助不同参照物的描述说清某一物体的位置,如火车在轮船的上面,在汽车的下面。

  王丽华: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课堂上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各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说说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光来娣:

  本节课张老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在第三关摆学习用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生生设计、生生提问和回答,让学生在操作、交流、发言中得到启发。

  李铁成:

  在具体的大桥图中,学生体验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及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目标。

  建议:

  刘爽:

  本课内容非常简单,知识目标的落实是非常容易的,在这节课上,老师要注意学生有序观察的意识、倾听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这些都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教师在关注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如,在“摆一摆”环节中,教师有意利用教师的提问,引领学生的提问“谁在数学大本的上面,语文书的下面?”但是学生却没有这样提问的,只是问道“书的上面或下面是什么?”这个环节,教师应及时利用评价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这样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落实“四基”。

  刘爽:

  在“情境设计与目标达成”方面,亮点做法有哪些?还有哪些建议?

  亮点做法:

  李富成:

  整堂课中,教师每一个的教学环节,都是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卡通图来展现给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上、下空间观念。例如在寻宝一环节中,孩子在寻找到宝物的同时,又复习了上、下的知识点,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

  林玥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充分运用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如对大桥图的引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观察物体的位置,从学生不会说到逐渐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从对于参照物没有概念任意说,到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从以一个参照物到对多个参照物的位置描述,学生初步感应出位置相对性在本节课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物体位置认知的数学经验。另,在生活情境图的引入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来讲述生活中有哪些位置,如何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位置以及通过教师语言来寻找宝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最后的寻宝环节,更是让学生兴趣盎然,充分感受数学活动与本节课教学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寓教于乐的数学活动经验。

  朱小芊:

  教师能充分借助闯关夺宝的游戏,通过知识的层层推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有实效,当然,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外在“活动”,更重要的“思维”的活动。

  贝幼伟:

  教师在出示主题图教学环节上,创造性性的使用教材,不仅让学生说明了三种交通工具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还让学生说明了大桥、蓝天、白云、河水与三种交通工具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学的轻松。

  越璇:

  通过一个个的闯关,加上我老师和学生亲近的语言和表情交流,能够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能够是学生深刻的掌握,知识的重点。

  许倩倩:

  新的教案的修整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闯关夺宝的游戏情境,将游戏情境与教学目标有机融合,让孩子在每一闯关活动中都能有不同的收获。如找入口,让孩子体会参照物的重要性。大桥图,让学生体验借助相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位置,借助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位置。操作整理学习用具的过程中,让学生既能用上下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在生生互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涂色活动的两个分层练习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活学活用。张老师这节课借助闯关夺宝的游戏情景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的课堂氛围是在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而且各关的设计不是简单、重复的过程,从新授、到练习都有层次递进性。在摆学习用品这一环节采用了学生设计操作、生生提问的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投入其中。

  王丽华:

  本节课张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通过闯关引入南京长江大桥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光来娣:

  首先通过创设闯关夺宝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的课堂氛围是在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其次对大桥图的引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观察物体的位置,从学生不会说到逐渐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从对于参照物没有概念任意说,到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从以一个参照物到对多个参照物的位置描述,学生初步感应出位置相对性在本节课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物体位置认知的数学经验。

  李玲:

  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 “打开智慧门” 时通过“在上面”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参照物来确定的,很顺畅的导出新课,学生很自然的跟随情境进入新课的学习。“闯关夺宝”情境创设贯穿教学始终,在经历新授、练习、拓展环节,学生连闯四关后,通过在桌子下面,椅子下面找宝物,又回到本节课的重点,描述宝物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要有参照物。闯关——夺宝,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数学好玩。

  李铁成:

  通过本节课的情景教学,与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充分结合,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图的情境,使得学生学会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再者,通过在大桥图中利用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即能力目标的达成;最后利用简笔画以及生活实际中的有关位置,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有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即情感态度目标。

  孙伟行:

  通过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四基”有效落实到数学活动中去。这节课在数学活动过程这方面做的非常突出,通过“闯关”情境设计,让学生通过猜、说、摆、画、图等活动围绕着“上下”位置展开,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情境的设计都是有其目的性,如“猜”,让学生知道参照物很重要;“说”,可以说是此课的新授环节,它承担的是使学生理解上下位置及其相对性;“摆”、“画”,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涂”,审题要完整,读懂再涂,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整节课通过有效地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建议:

  刘爽:

  本课内容简单,教师在创设有效情境上下了功夫,努力实现情境与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让情境的创设不是“摆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教学内容服务。建议,在“长江大桥图”的处理上,是否考虑换掉此图,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庭实际的物品摆设”或创设“超市情境”让学生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

  越璇:再让学生在回答上多一点自己的想法,孩子的主动探索的意义更加突出了。

  刘爽:

  本课内容简单,那么教师在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方面亮点做法和建议有哪些?

  亮点做法:

  李富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张老师在讲课时,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作品。作品中精美、形象生动的图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举手回答问题。克服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分散的缺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注意力。

  林玥媛: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语言叙述,让学生对于物体的位置描述不局限于只会说,并感受参照物的重要性。

  朱小芊:

  第一、参与问题的提出,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果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知识了无兴趣,就谈不上探究,交流,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所以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张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利用了闯关夺宝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另外,在第三关,摆对了,才能通过的环节中,张老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当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去摆,重点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第二、参与方法的验证和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应该可以从他对他人想法的补充或批评上可以观察到。学生参与课堂,并积极地将他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并与自己的思想碰撞,必然会出现矛盾冲突,怎么办呢,到底谁的对呢,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需要同学之间用各种方法来验证,还要说清自己的理由,这种语言的交流,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好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严谨性。比如:张老师的第四关,图准确,就能通关的环节中, 题目更具有开放性。孩子们在研究谁做的对时,不仅仅是简单的思考,更多的是他们有了对概念的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理解上更严谨周密了。

  贝幼伟:

  张老师在本节课中,从引入开始,始终让学生应用比较、对比、分析等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情景图,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种能力的培养,从本节课中特别好。

  越璇:

  当一个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张老师能够给学生时间思考,组织好语言,鼓励他再继续回答。当堂发给学生小奖励也是给低年级孩子最好的激励和培养。

  许倩倩:

  在摆学习用品这一环节采用了学生设计操作、生生提问的多种活动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王丽华:(1)观察力的培养: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说出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三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如火车在汽车的下面,那么汽车就在火车的上面。火车的上面是汽车,火车的下面是轮船,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3)灵活应用知识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光来娣:

  通过大桥图,让学生自由说交通工具的位置,学生在描述位置的时候,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有序、有规律地去观察事物,两个物体的位置,三个物体的位置等等。张老师通过在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渐用完整的语言去描述事物,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摆一摆的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要求摆教学用具,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摆教学用具的位置,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摆得活动中,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选出最优的摆放顺序,培养学生整理自己文具的好习惯。

  李铁成: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利用了闯关夺宝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另外,在第三关,摆对了,才能通过的环节中,张老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当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去摆,重点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李玲: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孙伟行:

  1、在说交通工具位置时,因为学生对“上下”位置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张老师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说一说,然后通过评价和提问引导学生,使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上下位置不同”这一难点,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

  2、让学生找身边物体上下位置,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摆一摆,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刘爽:

  本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建议:

  李富成:

  在教学开始时,精美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全部在思考上、下这一位置关系呢,有待思考。

  林玥媛:

  建议主题图的引导更加鲜明,不局限于大桥图,可以通过多个主题图加深对层次的认识,使得学生在主题图的变换中,不仅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更能够冲击学生认知,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朱小芊:

  学会多方位总结,提高“自主总结”时的参与度。

  自主总结环节,如果只停留在说说课题、读读板书上,这样的总结不但起不到“结”的作用,而且只是流于形式。为了让自主总结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自主总结环节时,教给学生要学会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总结:1、本节课的学会了哪些知识?要求一条一条地说,可以看着板书说。2、用什么方法学会了这些知识?

  贝幼伟:

  最后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二张作业纸,结果让学生在一张上完成了作业,若分开做效果会更好。

  越璇:

  本节课的设计是闯关“找宝物”但是,学生在课堂上体会是:只闯了关,找到“宝物”的意境不浓,对于整节课来说有点虎头蛇尾。我觉得在课件的设计上,应突出“闯”和“找”的过程,更该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宝物”的惊喜!最后闯关结束,课件应该出现神秘的“宝物”闪亮现身!“宝物”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动物,卡通,或者是奢望的玩具(动画演示就可以),这样可以获得让学生惊呼的效果!

  许倩倩:

  当老师问到数学大本的上面都有什么?学生回答:数学书、字典、铅笔盒……老师这时候只关注并评价了学生说了三样,说的够多,但是没有关注到孩子语言的完整性。学生没有将话说完整,老师如果从开始能及时订正:铅笔盒的上面有数学书、字典……是不是更好些。那样后面的孩子在问题回答的完整性上就都会注意了。不会下一个孩子提问:字典的下面有什么?生答道:数学书、数学大本。

  所以说一年级的教学教师有意识的关注到孩子语言的完整性,对于学生的接老师问题的“话吧”及时进行纠正,给孩子培养一个简练、完整的数学语言习惯非常重要。

  王丽华:

  建议:1.如果大桥图设计成动态的再定格观察三种交通工具学生会更感兴趣。

  2.可以让学生再观察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充分利用主题图。也能更好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韩明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再多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在后面的“摆一摆”环节,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数学课外作业的上面有什么”,学生直接回答“数学书、字典和铅笔盒”,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后面还有几个孩子的语言不够完整,也需要再注意 。

  光来娣:要注重引导学生发言要完整,在画一画中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去画。

  李铁成:

  建议新授一环节中应强调两个物体的绝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首先要确立参照物,为今后学习位置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倩:

  感谢各位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和提出的建议,经历这次磨课,我感受到大家对我的帮助,我自己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学会放手、学会引导、学会观察、学会等待,磨课过程虽然有时感觉疲惫,但是收获的太多了,我相信,我的课堂会发生变化,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化。再次感谢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三、刘爽老师总结:

  今天的评课议课会非常成功。首先感谢群组内每位老师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的付出。在磨课中,大家针对这节课从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教学方法策略的选定、如何实现我们磨课研究问题、观课维度的确定等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我感受到久违了得各抒己见、思维碰撞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为了意见的不同而争论,有时为想出一个好的教学策略而相视大笑,还有我们在观课时,老师们专注的眼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的评课,老师们的发言很中肯,没有高唱赞歌、也没有说一些空的话,老师们的意见都具有操作性,相信这次评课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新的提高和变化。最后,再次感谢大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位置--上下》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