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拱手江河 点赞 分享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20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自学内容: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亲,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父亲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

  一、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艰难的事,只要去做就能闯过去。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急得吐血。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可以看出“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小说始末。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在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又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的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结论: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的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飘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的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年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起爸爸妈妈,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象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至。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巩固训练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内容。

  一、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并展开讨论。

  2、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境?这预示着什么?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历中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只是自顾自的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的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很害怕变成大人?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你的体会?

  2、你有没有我类似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三、拓展延伸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有些甚至会铭记一生。老师首先应该从记忆宝库中提取,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让本课成为情感交流课,认识加深课,思想反思课。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一、伏笔的讲解;二、两条线索的简介。选取重点段落加深学生对于文意的理解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应该整理发扬。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3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湖北黄冈蕲春县毓华中学 邓瑞元

  一、教材把握与目标确定

  本文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长大、懂事,却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毕业时“我”成了优秀学生;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安静”。这何尝不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所结出的硕大果实呢?全文充满了“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养的极好材料。

  从艺术上看,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欣赏:一是双线并行,交相辉映。文章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贯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线对主线进行烘托、映衬,推动情节的展开,使“我”和“爸爸”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二是题目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三是前后照应,恰当埋下伏笔。对爸爸的病危、濒死,多次运用伏笔进行暗示,把即将丧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极致。

  基于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和“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学拟从内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进而通过感悟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达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而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为:

  1、 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提高对成长过程中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的认识。

  3、 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语言的含义,培养自主探究和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从网上查找《城南旧事》或找《城南旧事》影碟进行观看。

  (3)、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二、教学环节与策略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学生谈《城南旧事》看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师作简要概括总结。(将《城南旧事》简介、作者简介配上相关图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阅读。)

  (二)、导入  

  (1)、媒体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创设情境。

  (2)、导语 :母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轻柔,让人夸赞和难忘,而父爱是“平静的水波深处的激流”,同样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背影》中的父亲如此,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父亲也是如此。

  (三)、整体感悟

  (1)、标题初探

  屏幕出示问题:你在没有读文之前,看到标题产生了哪些感想与疑问?

  (此环节只要求学生有疑并存疑,以激发对文章感悟的动机。教师只在积极思考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2)、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通读全文,读后交流自己疑问解决的情况,并且提出新的问题。(学生交流后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视具体情况告诉他们随着下面的学习,一部分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领会,课堂上没有领悟到的问题在课后再予以解决。)

  (3)、引导感知

  快速朗读全文,投影出示引导问题

  ①、 谈谈你对文中爸爸的印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②、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我”长大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相关内容作些具体分析。

  提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①:先读出与爸爸有关的事,逐个分析,再归纳起来。师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赖床不起时,爸爸打“我”。“我”上学去,爸爸给“我”送衣服、送钱。分析: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由此示例引导,其他方面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总结出重感情、特别爱花。

  问题②提示点拨:

  先思考:“爸爸”与“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再思考这些事与“我”的成长有哪些联系?最后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找几个人一组共同讨论完成。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作归纳总结。(“我”长大了,是爸爸严厉背后的爱的结果)

  (4)、体验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认识父亲”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通过上述探究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引: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严中有爱的父亲,得到了不少的教益,这只是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何不来欣赏一番呢?请大家自己先谈谈对文章写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让大家学习学习。

  (二)、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问题,自由读文,进行探究

  ①、 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 文章既写了眼前的事,又写了过去的事,文中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③、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不久于人世的?

  讨论点拨:问题①,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的花仅仅是指花吗?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花?细细思考一下它们的作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探究结果:标题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了爸爸离开人世,语带双关。“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问题②共同读出眼前的事和回忆的内容进行分析。示例引导:

  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内容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明确(投影出示具体内容)。

  问题③提示:运用伏笔的方法进行暗示。

  (2)、语句品析

  ①、细读“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联系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读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说说它的含义。

  (3)、回顾课前疑问的领悟情况,讨论解决尚未明白的问题

  (4)、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谈谈体会,把自己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课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上进行总结。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长中的师长”为话题,完成一篇小作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4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后会有收获。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①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啊!

  ②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③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题:

  1、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句子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2、划线句子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3、“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这句话中的“也”照应了上文中的哪些内容?(2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英子的爸爸要英子单独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2分)

  5、文中③处写“我”希望爸爸“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我”为什么这样想?(2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答案:

  1. 害怕长大。

  2. 承上启下(过渡)。

  3. 照应前文宋妈、兰姨娘、蹲在草丛里的人都曾说过“我”“长大了”。

  4.想磨练英子的胆量,让她早点儿成熟起来。(想历练英子,使之变得更坚强。)

  5.表明此时英子眼中的蒲公英是很美的,烘托出英子克服困难(变得坚强)后的快乐心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 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 体会文章中的“父亲”这一形象。

  3 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亲情和友情。

  4 理解文章中的“花”这一形象。

  5 体会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任务:1 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学常识。

  2 深入理解“父亲”和“花”这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3 让学生具体体会一下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感情。

  二 教学重点:1 通过对“父亲”和“花”这两个形象的讨论,体会文章中父亲与“我”的情感。

  2 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三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包含着浓浓亲情的文章,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来体会,共同来学习。那么在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从你们懂事起到现在,你们有没有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亲,想一想疼你爱你的亲人甚至是用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呢?(有)(没有)

  请看课文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有关作家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的一些资料课后会印发给大家,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仔细的阅读,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你们理解这篇课文很有帮助。

  (二) 讨论: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10——15分钟)

  (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互相交换预习作业 ,给五分钟时间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发言。)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

  他时时盼望着自己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

  他也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总结:由此可见,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又是一个能够对我严格要求的好父亲。这样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很幸福的!其实,你们都有这样一位非常慈祥非常爱你们的父亲,我们的生活缺少的不是幸福,缺少的只是发现,只是我们对生活的细心的观察。那么作者林海音是如何将她的这种发现,这份通过细心观察而获得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呢?(提问)——回忆

  (三) 回忆:请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提问)(5分钟)

  1 回忆了医院探病的情形。

  2 回忆了六年前迟到情形。

  3 回忆了爸爸爱花的情形。

  4 回忆了闯练汇款的情形。

  5 回忆了满院落花的情形。

  总结:这篇文章作者在表达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对父亲的深情是通过这些回忆的简单的罗列(罗列,就是不加分析的一一列举出来)吗?不是的。有没有一种记流水帐的感觉?没有。它是贯穿着作者起伏的思潮(思绪的潮流),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这样子就使得文章更显生动,使得作者的这些回忆具有更大的感情力量:作者首先用衣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父亲的情形;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了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了爸爸爱花的情形;还回忆起了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的正金银行去给在日本的叔叔汇款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的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这样的回忆过程,内容丰富,但不显得繁琐,不显得零乱。这是一种作文的重要方法,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够仔细的反复地阅读文章,这的确是一篇好文章!

  (四)提问:花对这篇文章的构思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钟)

  那么,在作者的回忆过程中,贯穿着一件什么事物呢?这件东西可是对整篇文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花)

  1 文章一开始,通过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父亲时的情形。

  2 通过回忆探病时父亲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我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而这时,礼堂里的钟声又让她想到了爸爸不会来了,“我”的思潮起了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回忆起了爸爸爱花的情形。

  3 最后写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听到老高的话,使她清醒地意识到父亲已经离开了自己,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也使得其与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花相互呼应。

  (五)体会文章中的细腻和巧妙之处

  不仅在“花”这一形象上,作者运用得如此的巧妙,如此细腻,在文章的其他地方,都体现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构思。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些地方你认为作者写得最精彩,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共同讨论一下这个题目。现在我这里仅举其中一例:文章中对父亲的病情,作者一直是用很委婉、很含蓄的言语来表达,它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的病已经很重了,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含蓄的?(含蓄:语意隐含不露。)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文章中对父亲的病情写得含蓄的地方。(约留两分钟的时间)

  1 (P13)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伏笔,最后的感叹号“!”表明了妈妈的语重心长。也为文章设置了悬念:爸爸到底病得怎样了,为什么不能来看她上台?它所起的作用呢,就是让读者有一种继续往下看的欲望,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文章能吸引人”。

  2 (P13)“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喉咙肿胀着”说明了父亲的病已经不轻了。

  3 (P14)“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同样是一处伏笔,是父亲要让自己的女儿做好思想准备,同时也是父亲临终前的忠告,这里体现了父亲的那种伟大无私的关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给自己的儿女以深深的教诲;这里更体现出了父亲在即将离去前的那种挂念和不舍。

  4 (P17)“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外面的天有点阴”,这已经是一个不详的征兆,将情与景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情景交融。“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了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5 (P20)“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这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当时的一种预感,。而之后进了家门,看到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还有石榴树上的小石榴也掉下了几颗。

  这些都是以花喻人,将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6 (P21)“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到了这里,我们知道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这一群他所关爱的儿女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和遗憾啊!作者也终于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时,体会到了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六)作业 :

  1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理由。

  2 从对课文中父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父爱。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了解作者及《城南旧事》。

  2.学习领会文中插叙部分对表现父亲性格的作用。

  3.学会勇敢地直面人生。

  二、教学重点的确定:插叙部分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的确定:讨论作者是如何把现实与回忆有机结合起来的?

  四、教学疑点: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迟到的经历吗?对此,你的父母是怎么看待呢?鲁迅因为迟到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警示自己。中国台湾作家林海音也记录过一次迟到的过程:因为赖床被父亲用鸡毛掸子打了一顿,之后每天早晨都是等待校工开门的学生之一。今天我们随着林海音一起感受《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值得掌握的字词,添加到课堂笔记本中;再试着找出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

  生:叮嘱   骊歌  花圃  鸡毛掸子   咻咻   玉簪花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注意字音。

  生:一个是回忆,一个是眼前。

  生:一个是参加毕业典礼,另一个是回忆爸爸爱花,中间还交代了“我”挨打的事情。

  (三)师生互动,探讨研究

  1.师:读后,文中的爸爸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严厉,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

  生:有爱心。爸爸让“我”寄钱给陈叔叔。

  生:爸爸爱花。

  生:爸爸告诉“我”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对待生活,我们要学会勇敢。要像雏鹰学飞一样经受困难的挑战,才能翱翔于天空。

  2.师:同学们,你能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爸爸爱花吗?读课文把它画出来。

  生:第一段有,“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生:18页有。“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生:“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生:“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

  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生:还有,课文结尾写到:“爸爸的花儿落了。”

  3.师:爸爸这么爱花,那么文中的花仅仅是指夹竹桃吗?

  生:不是。爸爸身体好时,花也旺,爸爸身体不好时,花却“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

  师:嗯,回答得好!掌声鼓励!花不仅指夹竹桃,还有象征意义。谁能说一下课文标题的内涵吗?可以讨论再做回答。

  生:标题是说爸爸的夹竹桃花散落了。

  生:和爸爸去世有关。

  师:有道理。文章标题明指夹竹桃花散落了,还象征爱花的爸爸去世了,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作者用双关语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4.文章没有直说爸爸生病和去世,但我们却能明确地感知到,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生:课文21页厨子老高对“我”说:“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过去,你爸爸已经----”

  生:“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生:课文17页,“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生:课文第二段写到,“爸爸病到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生;课文14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是大了,是不是?”

  生:课文20页,毕业典礼一结束,“我”就急着往家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生:------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课文中还有一处伏笔,写父亲去世带给“我”无尽的伤痛。把课文翻到20页,“他们在玩沙子,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这里以花来比喻父亲,把即将失去父亲的心理伤痛写得淋漓尽致。

  师:其实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看出殡时,最让人心痛的是声音嘶哑,呜咽啼哭几乎不出声的,反而让人心酸落泪,因为这是痛彻心脾的伤痛。

  (四)师小结:文章从衣襟上的一朵夹竹桃花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在经历丧父之后,终于体会到自己的长大。文章情感哀婉,感人至深。

  (五)能力拓展

  1.课后把文中父亲的话找出来,分析父亲的性格特征,感悟林海音的思想感情。

  2.课后认真读“赖床”事件,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受。

  (六)友情链接:《城南旧事》的故事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7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导入  

  (1)可以用深情的语言为学生讲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买楠"的片断,以创设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教儿子一步步脱险的经历导人。

  (3)还可用以下话语导人: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2、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

  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

  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到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气是在暗示妈妈对刽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4、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作业 。

  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1、检查作业 i

  2、运研读与赏析(下)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i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

  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

  再是小孩子。

  3、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4、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z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5、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6、信息反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能用概括的语言清楚地复述课文。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含蓄、抒情的语言美。

  三.  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感情,体会父爱的严厉、深沉和执着。

  教学重点

  一.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几个精彩片段,感受文章蕴涵的人间真情。

  课前预习

  一.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二.   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以电影《城南旧事》为蓝本,做一课件简介小说《城南旧事》,便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表现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疼爱你关心你的人?自然多数人的回答是妈妈。的确,妈妈无私、细腻、宽容的爱一直环绕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最大的温暖和幸福,伴着母爱我们一天天快乐地成长。可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有一个人他象妈妈一样,每一天都在为我们辛勤地付出。对了,他就是爸爸。当我们讴歌母爱时,也应该为父亲献上一曲赞美的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去看一看发生在许多年前北京城南的故事。

  放自制课件《城南旧事》,进入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简介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中国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中国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中国台湾有名的纯文学作家。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推她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原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是作者对童年的一段亲切回忆。

  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

  听写词语: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玉簪花

  (全体同学参加。)

  从以上词语中任选三个造一个句子,要求:内容明白,用词得当。

  (选一组同学轮流口头作业 。)

  2.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和线索。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两条线索并行发展:其一是主人公英子的成长。从一个少不更事,偶尔偷懒的小姑娘成长为勤奋优秀的毕业生,面临父亲去世这样的人生大事能沉着、镇定地面对;其一是爸爸象养花一样精心培育“我”成长。严厉的父亲身上蕴藏着深沉的爱子之情和殷切的期待之心。

  两条线索交汇在英子的成长这一点上,自然巧妙,全文浑然一体,周密严谨。

  3.     思考几个问题。

  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怎样的内涵?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爸爸种的花儿落了;一方面暗含爱花儿的爸爸去世了之意。

  爱花儿的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爸爸是“我”的人生导师,教育鼓励“我”茁壮成长。爸爸对“我”的疼爱关心以他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他用鞭子狠狠地抽“我”;又在大雨滂沱中给“我”送伞;逼“我”去做仿佛是“我”做不到的事——去银行汇款,这些都是爸爸对“我”的关心和疼爱。其实爸爸就象养他的花儿一样地在精心哺育“我” 成长。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外表严厉而内心慈祥的爸爸,“我”才能闯过一个个难关,茁壮成长。

  第二课时

  课文赏析

  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本文是作者回忆童年之作,字里行间真情洋溢,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

  2.细细品读,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讲有哪几种?结合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文中表现的感情具体涉及这几种: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 、主仆情。

  精彩语段一: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精彩语段二: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精彩语段三: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感受多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如此丰富、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

  借助“花儿”来表现。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悲痛。

  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见前面所列精彩语段一、二。

  正因为借助上述种种手段来表现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真情,感情表露含蓄深沉,分外动人。

  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口头作一现场片段作文:《挨打之后┅┅》

  布置作业 

  背诵两个文中的精彩语段。

  整理并誊写片段作文《挨打之后┅┅》,要求两百五十字以上。

  (深圳市华富中学    邢丹丹)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9

  一、设计思路:

  本课出自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所以这篇文章相对于本单元其他文章来说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呢?我的构想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然而这样做固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会不会导致失去学习重点,使教学失去层次感呢?在这样的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该如何体现?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选取一些巧妙的切入点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然后还要在该住手时则住手,适时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研究课文的关键和重点。下面是我上这节课的过程及几点体会。

  二、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开始放《送别》的曲子,用来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融的淡淡的忧伤。这是课文中提到的毕业时唱的郦歌,古道、芳草、垂柳、夕阳、浮荡的晚风、呜咽的清笛,歌声中融入了送别时静静的无奈与忧伤,往事似乎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有了它作铺垫,不用老师再精心设计什么导语,学生早已融入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不过我还是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我在听音乐时回想起来的童年的一个故事,呵呵,在那样的氛围里讲逝去的童年,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把学生导进课文之后,在音乐中让他们静静地读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可以提一个问题: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应的段落作一下标记。

  学生回答得很踊跃,“我”和父亲的故事: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C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这个环节进行完之后本来想加一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下本文结构的严谨自然,后来又去掉了,因为对于插叙的用法及作用学生应该早掌握了,不如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并主动质疑。于是接下来就开始进入内容赏析了: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事件,自己先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再与大家一起分享,读给大家听,并说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感动。

  朗读首先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训练。同时朗读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真正的情感交流。所以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对课文的朗读都是讲课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与学生一起进步,不能以自己读得不好为由为自己开脱。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质疑了: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面你能不能再从这些事件中找一两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啊?

  学生先自己考虑几分钟,然后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拿到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问题一:爸爸为了不让我赖床而狠狠打了我,可是后来却为什么又去学校为我送棉衣?

  学生:爸爸打我是对我严格要求,是一种严爱,而去送棉衣也是因为爸爸关心我、爱我。

  问题二:我得知爸爸去世后为什么能那么镇定安静?

  学生一:因为老高的话让我意识到我是家里的老大。

  学生二:还因为在这之前爸爸已经多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了,还有开头爸爸对我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非常深入。刚才同学说“我”长大了,大家能说说除了课文结尾外,还有哪个地方能看出“我”正在一步步长大啊?

  学生一:自从爸爸打了我,我以后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在毕业时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呢。这就证明我长大了。

  学生二:还有,爸爸为了煅炼我让我自己去银行寄钱,尽管很害怕,但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也有过这样一回经历,我爸爸也让我自己去寄过一回钱,像作者写的一样,我一开始也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做,寄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原来看起来很难的事要真做起来也不一定很难。

  师:这位同学和作者产生了共鸣。看文章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候也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时候,这位同学体会了一次真正的幸福,祝贺你!(学生们大笑,并鼓掌。)

  问题三:我长大了,那结尾直接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很多双手举了起来:

  学生一: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说爸爸去世了,通过爸爸去世这件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质疑者不太满意地摇了摇头。

  学生二: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就是爸爸结的果子,所以我长大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质疑者说你的比喻很形象,我很满意。(这个问题及答案让我对学生的能力刮目相看)

  问题四: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到爸爸爱花这个情节?

  学生一:从这个情节中就能看出爸爸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学生二:我觉得爸爸爱花其实是爸爸爱女儿的象征,因为后文邻居说他是因为爱花才生了四个女儿。 

  学生三:我觉得“我”就是爸爸种的一棵花,爸爸很细心地培养“我”,让我一天天长大,花落了,可是却结出了果实,爸爸去世了,我却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

  学生四:我觉得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同学们都等着他继续说,他的思路却有些梳理不清了,看来理理顺序还是有必要的,于是我让所有的同学都帮他考虑考虑对爸爸爱花的描写是如何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

  学生四:参加毕业典礼时“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而 爸爸没有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平时爸爸最喜爱花,可院里的花今年还没有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石榴也掉了好几个,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

  同学们说得真的太好了,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非常深入,在这里就势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标题的含义,从而结束这次与作者的交流。

  小结: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恶耗。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用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长的过程。

  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你能否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留3—5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最后的作业是构思一篇文章,像作者一样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写一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再为文章起一个内涵丰富的标题。

  三、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老师想的最多的都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什么。这篇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最好能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

  “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又是另一个过程的起点。”所以一定要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不要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不敢放手,其实学生正是在经常的质疑中不断成长、成熟起来的,而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与碰撞,对老师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先生就永远无法体会成功的快乐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0

  作为初一语文教师,你还在担心不知道周末写教学反思吗?下面以初一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范文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初一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次,上课时老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第一次破例花钱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文章的两条线索: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

  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辅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作文说好,如果前面先做好铺垫,也许效果好些,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一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二

  如果教师把课堂当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么课堂上就不会有灵动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你的课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独角戏.在本文中,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是相当简单的,重要的是文章两条线索。所以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在课堂上,我利用时间的不同,来了解正在进行的事情是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运用的插叙的写作顺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重点。

  此外,本文中最精彩的一个亮点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英子在毕业典礼中的想法:我们是多么喜欢长大,但是我们又是多么的害怕?这是作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个拓展延伸思维题。学生面对此问题,会有诸多的回答,但是却未必是积极的想法。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长大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学完本课后,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爱的伟大。所以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感动:

  一生说:我想长大,那样我就可以能够替自己的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父母为我们辛苦了一生,我要好好的孝敬他们。我也要自己好好的工作,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一生说:虽然长大后不会快乐,但是我们也必须长大。既然这是一个自然规律,那么我们何必不去勇敢的面对长大,只要我们在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下,锻炼了成长的本领,又何必畏惧长大呢?

  一生说:其实快乐是自己创造的,我们现在的快乐只是衣食无忧。但是一个人,只有长大了,你才能经历人生中的许多精彩,而且是自己创造的精彩,如果你永远是一个孩子,你不是枉来这一生吗?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只要你心中童心未泯,又何愁没有快乐呢?

  ……

  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到了通过这篇课文,他们在和英子一同长大了,虽然他们的言行不一,但是毕竟是一个孩子,自制力是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胜过任何的教育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文章中对学生教育的切入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学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教育的花朵就会长开不谢!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课后心得: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2

  【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品读课。首先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知晓背景、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说起来,分析人物、感受成长;接着让学生品起来,探究技法、习得语感;最后让学生记下来,积累心得。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耳听、嘴说、脑思、手写的“活动”中,力求体现余映潮先生“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思想,力求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教学过程】

  预习任务:1.通读,正音解词;2.诵读,初解文意。

  教学板块之一:听一段故事

  一.激情导入:

  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大屏幕展示:

  听一段故事——《城南旧事》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省略的内容见《教师教学用书》)

  二.进入课文

  1.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大屏幕展示:

  速读课文,概括提炼: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明确(接上,大屏幕展示):

  学法指导:本环节有一定难度,如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以完成,可以作如下提示——

  2.深入情节,理清思路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挈全文,请看课后习题一,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学生很容易完成)

  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大屏幕展示: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爸爸去世。

  教学板块之二:说一些感受

  一.说一说爸爸(大屏幕展示)

  1.探究人物形象——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3—34、39—53段,力求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依据,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教师相机点拨。最后大屏幕展示:

  2.述说自身感受——用“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课堂练习)

  二.说一说英子(大屏幕展示)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明确: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2.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三、归纳主题: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教学板块之三:品一处妙笔

  林海音,这位六十年代就斐声中国台湾文坛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下面我们通过品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其魅力。

  请同学们以“人人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析文章妙要。

  学生活动,教师相机点拨。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3

  (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山东济南济微中学宗艳霞

  一、设计思路:

  本课出自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所以这篇文章相对于本单元其他文章来说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呢?我的构想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然而这样做固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会不会导致失去学习重点,使教学失去层次感呢?在这样的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该如何体现?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选取一些巧妙的切入点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然后还要在该住手时则住手,适时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研究课文的关键和重点。下面是我上这节课的过程及几点体会。

  二、教学过程 :

  上课前我开始放《送别》的曲子,用来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融的淡淡的忧伤。这是课文中提到的毕业时唱的郦歌,古道、芳草、垂柳、夕阳、浮荡的晚风、呜咽的清笛,歌声中融入了送别时静静的无奈与忧伤,往事似乎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有了它作铺垫,不用老师再精心设计什么导语 ,学生早已融入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不过我还是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我在听音乐时回想起来的童年的一个故事,呵呵,在那样的氛围里讲逝去的童年,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把学生导进课文之后,在音乐中让他们静静地读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可以提一个问题: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应的段落作一下标记。

  学生回答得很踊跃,“我”和父亲的故事: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C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这个环节进行完之后本来想加一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下本文结构的严谨自然,后来又去掉了,因为对于插叙的用法及作用学生应该早掌握了,不如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并主动质疑。于是接下来就开始进入内容赏析了: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事件,自己先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再与大家一起分享,读给大家听,并说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感动。

  朗读首先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训练。同时朗读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真正的情感交流。所以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对课文的朗读都是讲课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与学生一起进步,不能以自己读得不好为由为自己开脱。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质疑了: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面你能不能再从这些事件中找一两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啊?

  学生先自己考虑几分钟,然后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拿到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问题一:爸爸为了不让我赖床而狠狠打了我,可是后来却为什么又去学校为我送棉衣?

  学生:爸爸打我是对我严格要求,是一种严爱,而去送棉衣也是因为爸爸关心我、爱我。

  问题二:我得知爸爸去世后为什么能那么镇定安静?

  学生一:因为老高的话让我意识到我是家里的老大。

  学生二:还因为在这之前爸爸已经多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了,还有开头爸爸对我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非常深入。刚才同学说“我”长大了,大家能说说除了课文结尾外,还有哪个地方能看出“我”正在一步步长大啊?

  学生一:自从爸爸打了我,我以后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在毕业时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呢。这就证明我长大了。

  学生二:还有,爸爸为了煅炼我让我自己去银行寄钱,尽管很害怕,但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也有过这样一回经历,我爸爸也让我自己去寄过一回钱,像作者写的一样,我一开始也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做,寄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原来看起来很难的事要真做起来也不一定很难。

  师:这位同学和作者产生了共鸣。看文章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候也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时候,这位同学体会了一次真正的幸福,祝贺你!(学生们大笑,并鼓掌。)

  问题三:我长大了,那结尾直接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很多双手举了起来:

  学生一: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说爸爸去世了,通过爸爸去世这件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质疑者不太满意地摇了摇头。

  学生二: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就是爸爸结的果子,所以我长大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质疑者说你的比喻很形象,我很满意。(这个问题及答案让我对学生的能力刮目相看)

  问题四: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到爸爸爱花这个情节?

  学生一:从这个情节中就能看出爸爸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学生二:我觉得爸爸爱花其实是爸爸爱女儿的象征,因为后文邻居说他是因为爱花才生了四个女儿。

  学生三:我觉得“我”就是爸爸种的一棵花,爸爸很细心地培养“我”,让我一天天长大,花落了,可是却结出了果实,爸爸去世了,我却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

  学生四:我觉得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同学们都等着他继续说,他的思路却有些梳理不清了,看来理理顺序还是有必要的,于是我让所有的同学都帮他考虑考虑对爸爸爱花的描写是如何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

  学生四:参加毕业典礼时“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而 爸爸没有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平时爸爸最喜爱花,可院里的花今年还没有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石榴也掉了好几个,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

  同学们说得真的太好了,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非常深入,在这里就势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标题的含义,从而结束这次与作者的交流。

  小结: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恶耗。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用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长的过程。

  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你能否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留3—5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最后的作业 是构思一篇文章,像作者一样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写一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再为文章起一个内涵丰富的标题。

  三、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老师想的最多的都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什么。这篇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最好能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

  “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又是另一个过程的起点。”所以一定要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不要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不敢放手,其实学生正是在经常的质疑中不断成长、成熟起来的,而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与碰撞,对老师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先生就永远无法体会成功的快乐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4

  [学生分析]

  初一下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什么叫成长,这是学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成长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由崇拜到怀疑,甚至表现出与父母的对立。而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应该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以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小说的形式以及写作的方法。本文选自《城南旧事》,记叙的是20年代的老北京的故事,可推荐学生阅读全书,增加他们知识的积累,了解过去的时代。

  [教法建议]

  80年代,一部《城南旧事》让中国人记住了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却无法理解当时的那个故事,建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这篇小说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成长的体验,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感受能快激起学生的共鸣。体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学时不必拘泥与课文分析这分析那,宜通过反复朗读让课文的情、理自然注入学生的心田,在引导学生以“长大的感受”为契合点衔接课内外,从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从而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学习记叙中的插叙手法,理解“爸爸”的形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中国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1983年,《城南旧事》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那份美丽、感人的乡愁和情思打动了大陆的每一位观众,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陆家喻户晓。

  2.学生讨论:你觉的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为体会文章的情感作准备)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

  2.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归纳,由什么回忆了哪些往事?讨论并归纳。

  a.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b.回忆与爸爸对话中,爸爸说“不要迟到”——六年前的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再不迟到的情形。

  c.田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

  d.韩主任讲话——你多么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寄钱?

  教师总结: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学生快速浏览、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a.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

  b.从未迟到过

  c.得到了“闯练”,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

  d.父亲去世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是小孩子。

  4.讨论爸爸的形象: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鼓励孩子坚强,鼓励孩子“闯练”

  很重感情。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每一件事就是浇花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学生再次阅读全文,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练习二。

  (二)导入:直接进入正课

  (三)正课:

  1.学生朗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在这学校里啦”。

  2.质疑:我“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是什么?

  讨论归纳:愁:起晚了,会迟到、罚站

  怕:难为情、害羞

  3.质疑:爸爸对“我”是既严厉,又充满了爱心,体现在哪里?讨论归纳:严厉:不许小孩乘车见我不起床打我爱:送夹袄和铜板

  拓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爱”有时就是用这样矛盾的方式在表现的,要认识到带着严厉面具的爱而不要误会!

  4.朗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质疑:“我”为什么要急着赶回家?讨论归纳:预感,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6.文中类似三伏笔还有哪些?

  讨论归纳:1、去医院时,爸爸说:“没有爸爸”(11段)

  2、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32段)

  3、夹竹桃与小石榴落了(55,56段)

  7.我深爱着爸爸,为什么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反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讨论: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所以我能意识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深意?

  讨论: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9.文章多处写到花有什么作用?

  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

  10.文章除了“花”这条线索外,还有另一条线索?

  毕业典礼

  11.教师总结:本文的原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意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衰而不伤。

  三、教学反馈

  作文《长大的感觉真》

  四、教学反思

  [案例推荐]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换位改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性情质朴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课文作换位改写。

  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

  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毕业典礼、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

  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提示:是沿用倒叙?是叙议结洽?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或是父女情?

  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

  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我的爱,你可能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令人羡慕的英子》(同学)、《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写、交流、互评。

  (湖北杨红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1)

  [练习题库]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生词注音

  肿胀叮嘱骊歌廊檐徘徊抽屉

  2..填空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一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意双关,一是实指,二是。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衰而不伤。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的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我”究竟怕赶不上什么事情呀?是谁在“催着自己”呀?

  2.“我”进了家门,看见院里的夹竹桃是怎样的景象?(摘取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反复写夹竹桃?

  3、文末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文章表达了“我”对爸爸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阅读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5、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6、根据文章,给自己拟一道题目,并作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zhǒngzhàngdīngzhúlígēlángyánpáihuáichōuti

  《城南旧事》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二、阅读理解

  1、(怕赶不上让爸爸最后看我一眼,是我的预感催促着自己,是我的那颗心催促着自己。

  2.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反复写夹竹桃是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

  3.“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热爱、感激、怀念。

  三、拓展阅读

  1.清妙2.气质、气韵

  3.交代野兰生长的环境,烘托野兰的气韵,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

  4.c

  5.人应该像野兰一样,保持自己的真性情,维持自己的品格,不低俗迎合别人。

  6.略

  [资料链接]

  《城南旧事》。

  《长大的感觉真好》(任真妮(见《作文通讯》XX年第7期)。

  [名师点评]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能用概括的语言清楚地复述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含蓄、抒情的语言美。

  3、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感情,体会父爱的严厉、深沉和执着。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几个精彩片段,感受文章蕴涵的人间真情。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以电影《城南旧事》为蓝本,做一课件简介小说《城南旧事》,便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表现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疼爱你关心你的人?自然多数人的回答是妈妈。的确,妈妈无私、细腻、宽容的爱一直环绕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最大的温暖和幸福,伴着母爱我们一天天快乐地成长。可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有一个人他象妈妈一样,每一天都在为我们辛勤地付出。对了,他就是爸爸。当我们讴歌母爱时,也应该为父亲献上一曲赞美的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去看一看发生在许多年前北京城南的故事。

  (播放自制课件《城南旧事》,进入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简介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中国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中国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中国台湾有名的纯文学作家。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推她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原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是作者对童年的一段亲切回忆。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 听写词语: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玉簪花

  (全体同学参加)

  ⑵ 从以上词语中任选三个造一个句子,要求:内容明白,用词得当。

  (选一组同学轮流口头作业)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和线索: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两条线索并行发展:

  一是主人公英子的成长。从一个少不更事,偶尔偷懒的小姑娘成长为勤奋优秀的毕业生,面临父亲去世这样的人生大事能沉着、镇定地面对。

  一是爸爸象养花一样精心培育“我”成长。严厉的父亲身上蕴藏着深沉的爱子之情和殷切的期待之心。

  两条线索交汇在英子的成长这一点上,自然巧妙,全文浑然一体,周密严谨。

  3、思考几个问题:

  ⑴ 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怎样的内涵?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爸爸种的花儿落了;一方面暗含爱花儿的爸爸去世了之意。

  ⑵ 爱花儿的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爸爸是“我”的人生导师,教育鼓励“我”茁壮成长。爸爸对“我”的疼爱关心以他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他用鞭子狠狠地抽“我”;又在大雨滂沱中给“我”送伞;逼“我”去做仿佛是“我”做不到的事──去银行汇款,这些都是爸爸对“我”的关心和疼爱。其实爸爸就象养他的花儿一样地在精心哺育“

  我”成长。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外表严厉而内心慈祥的爸爸,“我”才能闯过一个个难关,茁壮成长。

  第二课时

  一、课文赏析

  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本文是作者回忆童年之作,字里行间真情洋溢,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

  2、细细品读,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讲有哪几种?结合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文中表现的感情具体涉及这几种: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主仆情。

  精彩语段一: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精彩语段二: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

  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精彩语段三: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感受多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如此丰富、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⑴ 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

  ⑵ 借助“花儿”来表现。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⑶ 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悲痛。

  ⑷ 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见前面所列精彩语段一、二。

  正因为借助上述种种手段来表现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真情,感情表露含蓄深沉,分外动人。

  二、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口头作一现场片段作文:《挨打之后……》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两个文中的精彩语段。

  2、整理并誊写片段作文《挨打之后……》,要求两百五十字以上。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 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听写: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 花 (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 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学生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部分(指名 回 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学生注意揣 摩下列语言的含义:

  A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 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 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 爸爸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D 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摘要板书)

  A 殷切的希望 B严格的要求 C温暖的关怀 D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 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板书;成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 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B再也没有迟到C能做许多事D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学生在 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给学生朗读同是表现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 贝克所著),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三、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四、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参考题目:

  A 成长是首歌 B 阅读父亲  

  C 父爱的光辉 D 我不想(渴望)长大

  板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 “父爱如山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启示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A殷切的希望 1 1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B严格的要求 2 2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C温暖的关怀 3 3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D热忱的鼓励 4 4

  教后小结: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 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及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学生叙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不足之处:在进入““成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及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出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课文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2、教材的重点难点: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小英子。但节选部分主要是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显然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显的很重要。本文的难点在于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二、目标分析:

  1、新课标目标的确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作者插叙的写法,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朗读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情感价值观 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意图,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

  3、教法学法:我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诵读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 用讲故事的方法,说说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

  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漫谈“父爱”引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掌握生字词,课堂中通过朗读进一步巩固。对于小说通过寻找线索从而梳理作品的结构非常有效,本文用“爱花,是爸爸的秉性”作为线索窜联全文。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把握分析小说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初步迁移到课外。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父亲》“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啊,人生在世,我们夸耀最多的母爱,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亲唱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字词,明确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期间播放《送别》的曲子。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完整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

  (三)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题目:a文中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b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c“花儿”在文中起说明作用?

  让学生或三人或两人一组,讨论交流以上题目,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爸爸喜爱花的较多,也可能是个严厉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爱心的人。在引导学生交流完第一个题目后,过渡到第二个题目:文中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幸福的,其实我们都有一位非常爱我们的父亲,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那作者是如何发现并表达的呢?

  学生能找出哪是现实的,哪是回忆的。回答出回忆的事情有:

  去医院探病 六年前迟到挨打 爸爸爱花 创练汇款 满院落花

  然后结合学生写作,指导写作技巧。

  关于花儿在文中的作用这点,让学生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地方,讨论明确花儿的线索作用,进一步结合题目理解。

  设计说明: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朗读体味: 指导同学们重点读爸爸逼我上学以及毕业典礼我急忙回家两部分,再次播放《送别》曲子,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

  (五)体验反思

  进一步提问:你有没有类似赖在床上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六)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妈妈好。但今天的文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父亲,感受了那深沉的爱,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设计说明:布置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学中把读落实到写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效果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在知道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时候,要从具体事情的叙述中,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感知,不能管中窥豹。对题目的理解学生也会有疑惑,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插叙和伏笔的巧妙运用,理解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体会父亲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作者的成长中得到其实,让他们能更深刻的认识生活、体味生活、理解亲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8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⑴ 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⑵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

  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

  (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 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听写: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⑴ 花(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⑵ 毕业典礼。

  五、理清课文脉络

  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学生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部分(指名回答)。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

  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学生注意揣摩下列语言的含义:

  ⑴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⑵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⑴ 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⑵ 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⑶ 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⑷ 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⑴ 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⑵ 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⑶ 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⑷ 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摘要板书)

  a、殷切的希望  b、严格的要求

  c、温暖的关怀  d、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

  (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

  (板书;成长的足迹)

  (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  b、再也没有迟到

  c、能做许多事        d、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吗?

  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学生在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

  给学生朗读同是表现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 贝克所著),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三、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

  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四、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

  参考题目:

  a、成长是首歌

  b、阅读父亲

  c、父爱的光辉

  d、我不想(渴望)长大

  【教后小结】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父爱如山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启示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a、殷切的希望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b、严格的要求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c、温暖的关怀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d、热忱的鼓励

  【教后小结】

  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及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学生叙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不足之处:在进入“成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及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9

  一、说教材

  本课出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课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课文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二、说目标

  新课标目标的确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体会人间真情。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本课中贯穿自主互助的教学方法;新课标还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我加强朗读教学。

  四、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波澜起伏、情感动人的特点,我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诵读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啊,人生在世,我们夸耀最多的母爱,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亲唱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字词,明确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期间播放《送别》的曲子。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完整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

  (三) 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题目:a文中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b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c“花儿”在文中起说明作用?

  让学生或三人或两人一组,讨论交流以上题目,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爸爸喜爱花的较多,也可能是个严厉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爱心的人。在引导学生交流完第一个题目后,过渡到第二个题目:文中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幸福的,其实我们都有一位非常爱我们的父亲,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那作者是如何发现并表达的呢?

  学生能找出哪是现实的,哪是回忆的。回答出回忆的事情有:

  去医院探病

  六年前迟到挨打

  爸爸爱花

  创练汇款

  满院落花

  然后结合学生写作,指导写作技巧。

  关于花儿在文中的作用这点,让学生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地方,讨论明确花儿的线索作用,进一步结合题目理解。

  设计说明: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 朗读体味

  指导同学们重点读爸爸逼我上学以及毕业典礼我急忙回家两部分,再次播放《送别》曲子,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

  (五) 体验反思

  进一步提问:你有没有类似赖在床上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六) 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妈妈好。但今天的文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父亲,感受了那深沉的爱,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设计说明: 布置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学中把读落实到写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生字、识记感受最深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过渡自然的技巧,并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     学会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顺序,记叙的事件。

  〖教学难点〗   记叙的事件。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 电脑。

  〖教学过程〗

  一、回忆爸爸

  1、爸爸对“我”的严格管教:

  不允许“我”上学迟到、不许浪费。记叙一件具体的事。严厉中带着慈爱。这个事件的描写记叙很真实;没有母亲的和风细雨的商量。也不容讨价还价,只有遵从;父亲也能体量孩子的难处,并不到学校张扬出去,怕她冷,给她送衣服,送钱可能是让孩子坐车回家。

  2、爸爸爱花,也暗示爸爸得病的原因:

  原因: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爸爸急得吐了血。

  爸爸爱花:更热爱生活。

  3、爸爸培养“我”的自立能力:

  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去银行邮钱。

  4、爸爸病逝:

  爸爸对“我”的教育、培养使“我”成熟起来,并能力勇敢地面对厄运,挑起生活的重担。

  二、过渡自然

  找出过渡句: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为后文爸爸锻练“我”的自制力埋下伏笔。)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引出爸爸严格要求“我”,不允许“我”迟到旷课的事。)

  3、胸前戴着的夹竹桃。

  (引出对爸爸的回忆,交待爸爸生病。)

  4、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引出爸爸要“我”去邮钱的事。)

  过渡自然是本文的优点之一,要注意学习。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回忆爸爸:

  1、对“我”严格的管教,记一件典型的事例。

  2、爸爸爱花,也暗示爸爸得病的原因。

  3、爸爸培养“我”的自立能力。

  4、爸爸去逝,我长大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目标:讨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确立论点、注意表达。

  〖教学方法〗 讨论、演讲。

  〖板书设计〗

  成长的苦与乐。

  【课后记】

  希望长大的原因:能够自立、没有太多的约束、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事。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去品味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体会创造的苦与乐。

  不希望长大的原因:怕失去童年的无忧无虑的欢乐,怕去承担责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