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精选3篇)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一)

  教学内容:p/2-3(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二、指导提问

  出示书本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教师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小组汇报:

  如果学生还难于发现问题可出示例3、例4的情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归纳概括

  师: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含两级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含两级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7页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5-9题。

  教材简析:主题图“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  

  (1)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下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提出“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的问题。由于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教材中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通过计算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无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

  1、口算。

  27÷3 7=        36÷9=          25÷5 8=       

  45+ 8–23=     63÷7 8=        24 – 8 +10=    

  28÷4 7=       35+24 –12=       48 ÷89=  

  2、说说运算顺序。  

  ㈡教学新授

  1、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独立尝试解答,2生板演。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汇报反馈:

  ⑴24+24+24÷2    师:你是怎么想的?

  =24+24+12       生: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      =48+12              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  

  =60(元)           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⑵242+24÷2    问:242表示什么?24÷2又在求什么?  

  =48+12  

  =60(元)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师: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小结运算顺序并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4、试一试: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⑴学生提问,口答列式。

  ⑵选取两题,列综合算式解决。(其中一题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⑶同桌交流,集体分析。

  5、练习。

  ⑴书上做一做第1题。

  ⑵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花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㈢巩固练习  

  1、计算。   

  203-135÷9         28+1208  

  97-126+43        264-125÷5  

  2、解决问题:⑴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 200米 。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 70米 。他们滑雪行了多少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⑵某县城到省城的公路长 160千米 。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 80千米 /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 40千米 /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能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⑶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茺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⑷李伯伯这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养鸡和鸭多少只?

  ㈣课外练习:《作业本》第2页。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堂作业本p1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只含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计算法则的教学,而是此类应用题的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会清楚地表达不同的思路。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关键: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四)教材编排

  1、具体安排如下: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一相应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上的主题图。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1、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3、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4、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1、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1)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五)布置作业

  1、根据算式35+24-12和45-32+39各编一道应用题。

  2、练习一第2、4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72-44=28(人)            72-44+85=113(人)

  28+85=113(人)

  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一相应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         105-58+46

  (二)展开新课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分步列式:987÷3=329              综合列式:987÷36 

  3296=1974                     =3296

  =1974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五)布置作业

  1、根据28÷47和36÷9两道算式各编一道应用题。

  2、练习一第1、3题。

  附书设计:                乘除混合运算

  987÷3=329(人)        987÷36 

  3296=1974(人)     =3296

  =1974(人)

  答:6天一共接待1974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相应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人数

  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这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这些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56÷75

  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四)布置作业:

  1、第7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一第6-9题。

  3、提高题:练习一第10和思考题。

  附板书设计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51+16-18            67-29+15

  515-12÷3           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出示: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

  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180÷30+270÷30          (270+180)÷30

  =6+9                     =450÷30

  =15(名)                 =15(名)

  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例5、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  教学新知

  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         (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

  =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

  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

  没有括号的算式    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四  则  运  算        

  (加法、减法、     

  乘法、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

  (二)及时练习  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40÷(20-5)          (370-15)(8+14)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练习二第9题: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

  (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

  (6+4-2)3     64÷(3-2)   

  4、练习二第10题: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  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第4-8题。

  附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42+6(12-4)   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6、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教学重难点: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

  (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     23+0=23      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举例说明:5-5=0    60-60=0      8-0=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举例说明:30=0     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

  (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

  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

  (1)看清游戏要求,

  (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练习题二第11题: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习题二第12-14题和思考题。

  附板书设计: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