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微信扫码分享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精选7篇)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篇1

  课题 1:用字母表示数学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p44-p48例题及练习)。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掌握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或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方法。2、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有关的问题。3、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一、想一想我们班的小王同学比小张同学大1岁。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小张 小王10岁 10+111岁 11+112岁 12+1如果用字母“a”来表示小张的岁数,小王的岁数就是多少呢?(a+1(岁)) 怎么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二、探究新知1、用一些符号和字母用来表示数:【例1】○+○+○=12 ×5=15○=__4____ =__3__ 2 4 6 10 12 =_____8___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像 ○、□或、这些符号和字母来表述数。那么,现在知道了如果用字母“a”来表示小张的岁数,小王的岁数就是a+1(岁)。即,我们用一个式子就知道了任何一年小王的年龄。非常简便。【例2】 整数和小数的乘法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大家回忆它们都有什么运算定律?总结:乘法的交换率,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率。对于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怎么表示呢? 【归纳】:乘法交换率: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在式子中,可以写成或。    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率:;【小知识】 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常用字母标示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质量单位千米平方千米吨米平方米千克分米平方分米 克厘米平方厘米 毫米平方毫米 下面我们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例3】 用表示面积;用表示周长;      正方形    长方形对于正方形面积:; 周长:    同样道理:或者写成;或者。利用上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做计算题【例4】 若在例3中的,那么解:利用公式:。三、巩固练习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各式。        2.课后练习十的第三题。 课题 2:解简易方程学习内容: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p53—70做一做及练习)。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一、想一想当我们用天平称重量时,在天平的左面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面放置砝码。当天平两边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现在在天平左面放一个50克的砝码,右面放标有20、30的木块.天平平衡,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就是:20+30=50,这是一个等式。如果只知道一个木块的质量是20克,另一个不知道,我们设另一个木块的质量是一个未知数,那么天平平衡时说明20+=50。下面比较一下20+30=50;与20+=50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简易方程。二、探究新知继续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首先,他们都是等式,因为都有等号;但是第二个式子中有一个未知数。我们知道当时,第二个等式成立。再如:3个篮球的总价是234元,每个篮球的价钱是元,怎样表示每个篮球的价钱?答案为3=234。像20+=50,3=234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例1】下面哪些式子时方程1. 35+65=100 2. 3. 4. 5. 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我们要从方程的定义出发,首先要含有未知数,其次要是等式,即,含有等号,二者缺一不可。不能是不等号,例如大于号或者小于号或者是不等号。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只有第4个是方程。其它的都不符合定义形式。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了,下面我们就学习如何解方程.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答案: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比如:是20+=50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等于多少时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因此方程的解是解方程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2】 解方程题中的未知数相当于被减数,以前学习我们知道被减数等于减数十差 解方程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16十8(与原来学过的求的思路相同) =24检验:把=24代人原方程左边=24一8=16,右边=16左边=右边所以=24是原方程的解。总结有关的格式要求:(1)做题时要先写上“解”字。(2)各行的等号要对齐,并且不能连等。解方程时,除了要求写检验以外,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例3】列方程并解答 解: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已经知道了三瓶墨水的价格是8.4元,求一瓶的价格是多少元? 则列方程: 解:检验:把代人原方程左边=,右边=8.4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总结】:解方程根据的原理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如果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减去同一个数、乘以同一个数、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以上是较简单的列方程以及解方程的问题,但是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问题往往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例5】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图画纸?【分析】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应用题。解应用题的步骤如下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那么我们分部来分析和解答:要求可以买几张图画纸,需要求出(剩下多少钱),要求剩下多少钱先要求出(买了4支铅笔花去多少钱)。0.6×4表示(买4支铅笔花去的钱)。3.2-0.6×4表示(剩下的钱),(3.2-0.6×4)÷0.2表示(可以买的图画纸的张数)。但是这是利用列等式来解题的。下面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此题。解:设可以买张图画纸。     解方程: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得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则检验:把带入到原方程左面=;右面=;左面=右面;所以是原方程的解。【例6】解方程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得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检验(略)。三、巩固练习解方程 1. 2. 3. 练习十三第2、4、5题;练习十四的1—4题。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通过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所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节教材的四部分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解方程”的发展。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一些。例如,已知父亲年龄比儿子大30岁,用a表示儿子岁数,那么a+30既表示父亲岁数总是比儿子岁数大30的年龄关系,又表示父亲的岁数。这是学生初学时的一个难点。首先,他们要理解父子年龄之间的关系,把用语言叙述的这一关系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次,他们往往不习惯将a+30视为一个量,常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量恰恰是学习列方程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因此,为了保证基础,突破难点,教材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作出了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安排。即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例1),然后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2和例3),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例4)。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

  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然后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而且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国内部分地区的先行实验来看,等式基本性质所反映的数学事实,比较浅显,小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只要处理得当,把它作为解简易方程的依据也是可行的。

  (3)调整简易方程的内容,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认知基础之后,一个相应的措施就是调整简易方程的基本内容,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这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学习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其算理解释比较麻烦。至于形如a÷x=b的方程,本质上是分式方程,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需要先去分母,同样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事实上,回避这两种类型的简易方程,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总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这也体现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常常可以化逆向思维为顺向思维的优势。

  内容调整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了,比如,解形如x+a=b与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加上)a,得x=b-a与x=b+a。解形如ax=b与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除以(乘上)a,得x=b÷a与x=ab。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

  (4)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

  过去,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现在恢复计算与应用的天然联系,体现在本单元中,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的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第1节中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又如第2节中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地球表面、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构成等等。教学时,应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特别需要也比较适合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就书写习惯来说,无论是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还是解方程的书写,都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从解数学题的检验来看,解方程的检验,方法易学,操作简便,而且最容易显示检验的成效,因而是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一个重要契机。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把握。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篇3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 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 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a2表示什么?2a表示什么?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口答结果:3的平方    5的平方    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一)

  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2           c=4a

  课后小记: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代数知识。这一单元学生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初中代数知识的学习。因此,我将其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反馈出学生c与s不分。为此,我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摸图形的周长时就要用手沿边画一周,所以是c;摸面积是时就要用手把物体的表面全部都摸到,所以是s。通过这种动作形象记忆法,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区别这两个字母的含义。

  今天十分紧张的在一节课内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但从作业反馈来看却差强人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省略乘号写出各式子问题较大。如b×1应该简写成b,而学生却常常会写成1b,没想到1乘任何数还得原数;应该简写成x2,可学生却往往习惯于只省略乘号写成;(a+b)×2应该简写为2(a+b),而学生却常常会写成(a+b)2,忘记将数字放在字母的前面。

  2、作业格式错误。部分学生求图形周长和面积时列式结果均正确,但却不喜欢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公式求值的格式。看来,这中间还需要一段适应调整的过程。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篇4

  2.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要求:

  1.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2.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欢迎来到水果超市

  梨 每袋3元 苹果 每袋2元 樱桃 每袋5元 葡萄 每串x元 菠萝 每只4元 香蕉 每把y元

  如果拿10元钱购买2~3个品种的水果,所需的钱数与10元钱比较,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1.示范购买情况,用算式表示。

  2.要求:把你想买的水果的总价与10元钱进行比较,怎样用式子来表示,比比谁列的式子多?

  注意引导:5x2=10 2x+4=10 3x<10 4x+2>10 2y+5=10 x+3<10……

  二、新课展开

  1.分类比较,进行讨论

  (1)提问:把上面的式子分成两类,你准备按什么样的标准分?

  a. 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b.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

  (2)如果我们继续结合这两种结果作进一步的分类,你们还会分吗?指名板演

  2.探索交流,引导概括

  问:你们发现这一类的式子有什么特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课题

  (2)在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些词很重要?

  3.你能试着写出一个方程吗?

  三、比较辨析,深化概念

  1.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课本第54页做一做 说明为什么?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

  问:通过以上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个哪些新的认识?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四、回归生活,应用概念

  1.课本第62页第1、2题

  2.用方程表示以下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共重50千克,吃了3x千克,还剩30千克。

  (2)赵华家距离学校240米,她从家到学校走了3x分钟,每分钟行60米。

  (3)新建的安丰实验小学,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5栋教学楼建筑面积一共是32500平方米,平均每栋为25000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为m平方米。

  五、全课总结

  课后小记:通过让学生进行的自我探索,使学生掌握方程的特征,并且会分辨方程,这样的教学方法好像学生更加的接受一些,作业情况很好。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利用直观的演示使学生们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

  3.通过学习,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从天平平衡的原理推知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天平图,你们认识吗?用过吗?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55页第一幅图

  (1)观察天平图:左边茶壶,右边2个茶杯,保持平衡。问:你有什么发现?

  (2)假设一把茶壶重a克,一个茶杯重b克,可以用怎样一个等式来描述?板书:a=2b

  (3)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各放一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这个天平,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板书:a+b=2b+b

  (4)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呢?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板书:a+2b=2b+2b

  (5)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把茶壶呢?也用一个等式表示。板书:a+a=2b+a

  (6)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学教材第55页第二幅图

  (1)观察第一个天平,你发现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母等式表示吗?

  (2)如果天平左右两边都拿掉一个花瓶,天平有什么变化?你能用一个字母等式表示吗?

  3.小结:根据刚才的两个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或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

  4.教学教材第56页第三幅图

  (1)根据图,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能用含字母的等式表示吗?

  (2)如果天平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会有什么变化?能用字母等式表示吗?

  (3)如果天平两边物品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5倍,……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

  5.教学教材第56页第四幅图

  (1)观察一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你能用一个字母等式表示吗?

  (2)如果把两边的重量都平均分成2份,你发现什么?能用字母等式表示吗?

  6.小结:根据这两个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2页第3题

  教学小记:在教学中,我特意寻找了一个本节内容的课件资料,但是课堂上的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好,一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特别的激动但是在一个规律学习完后的总结时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热热闹闹的在看着课件的内容,这也可能跟最近正在进行的运动会的准备活动以及上课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另一个班上课时我稍微改变了一下课件的出示内容,并且对出示的内容都要求学生用语言说出来,效果明显优于前一个班级。

  第三课时 解简易方程(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 4x=36+17 234÷a>43 x+84 3x+4y=8 48÷a=9x3

  2.回忆:什么是方程?

  3.出示课本第57页情景:

  (1)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 100+x=250

  (2)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a. 250-100=150 b.同时减去100

  (3)x=150,就叫100+x=250这个方程的解。刚才你们去求x=150的这个过程就叫解方程。

  (4)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教师适当做解释。

  (5)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为什么?

  (6)独立完成教材第63页第4题,集体评议。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

  (1)你会用方程表示这张图的数量关系吗? x+3=9

  (2)怎么解这个方程呢?说说自己的方法及依据。

  (3)用天平演示: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

  (4)怎样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而保持方程左右相等呢?

  (5)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的数?

  (6)解方程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板书:x+3=9

  解:x+3-3=9-3

  x=6

  (7)怎样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把x=6代入方程之中看看左右两边的答案是不是相等)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8)讲解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这种思考方法以后到中学解更复杂的方程时一直有用。)

  2.补充练习

  解方程: x+3.2=4.6 x-1.8=4 x-2=15

  课后小记:由于课本上对等式不变的规律是通过四张图片演示的,并没有准确的语言,因而对那些接受能力稍弱的孩子,理解起今天的课程内容就有些困难了。作业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方程的左边加上了一个数,方程的右边却是减去了这个相同的数。所以对课本上总结出来的定义或是规律,一定要要求学生会说,会背,达到熟练的程度。

  第四课时 解简易方程(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ax=b或x÷a=b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ax=b或x÷a=b这类型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解方程:x-4.8=9.3 x+0.3=1.8 3+x=5.4

  说说根据什么?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解方程 3x=18

  (1)利用天平演示:已知3个x等于18,要求一个x等于多少?

  (2)怎样变换能使方程保持相等,又能得出x等于多少?

  (3)独立思考。完成教材第59页例2中的填空,并自己验算。

  (4)集体交流: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再汇报填空结果与验算过程。

  (5)独立练习: 5x=1.5

  2.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练习:x-3=9 x÷3=18

  3.你会解方程了吗?和同学讨论一下,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4. 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说说哪几题是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哪几题是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3页第5题 x÷1.1=3 x-1.5=4 x-6=7.6 0.2x=6 x÷5=15

  2.教材第63页第6题: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3.教材第63页第7题:独立完成

  提问:你是怎么样判断圈出的字母表示的值是最大的?

  课后小记:经过这几天对知识的运用和沉淀,今天上这节课的时候轻松了很多,学生能马上对出示的例题做出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的想法,进而分析方法的不可行性,确定应该采用把两边同时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的方法,学生的作业情况比较好。

  第五课时 解方程应用题(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李强原来的跳高成绩是1.05米,现在达到了1.12米,李强的跳高成绩提高了多少米?

  2.解方程: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新授

  1.介绍洪泽湖引出例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

  2.出示例3:

  (1)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水位”。

  (2)你能说说这三个数量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

  板书: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

  (3)你会求出警戒水位是多少米吗?

  (4)独立完成,并且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汇报方法:算术法 方程

  (6)讲解用方程解的方法:可先设未知的警戒水位为x米,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板书方程:x+0.64=14.14 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14.14-x=0.64 肯定正确,但方程不易解。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14.14-0.64=x 与算术法比较,相似。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7)独立解方程并且验算。

  3.独立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先说数量关系,再用方程解答。体醒:别忘了检验。

  三、练习

  1.独立完成,用方程解。课本第64页第8题: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长6299km,比黄河长835km,黄河长多少km?

  2. 补充练习:少年宫舞蹈队有24人,比合唱队少34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四、小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列方程解题与算术方法比有什么优点?

  课后小记:本节课中学生主要对等量关系的寻找相当的困难,利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学生才能总结出等量关系,但是很不确定。这让我体会到:原来在低中段的教学中忽视的对等量关系的寻找训练是很不应该的,现在教到了高年级,感觉在这里就很困难了。如果还能从头教起的话,对题中的一些对以后教学很重要的数量名称(单位一量)一定要有所渗透才行。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篇5

  3.稍复杂的方程

  第一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1。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解方程。

  x-2.5=10 0. 4x=12 3.2+x=40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

  (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图中的哪些信息是解决“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个问题所需要的?

  三、探究新知:

  1.师: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就必须了解黑色皮的块数和白色皮的块数有什么等量关系?

  老师可以用线路图表示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2.请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3.师:大家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课题)

  4.探究求解过程。

  1)生:我们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可以怎么解呢?

  2)强调: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3)最后求出 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

  4)2x-20=4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

  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同学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

  (生答完特点后,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 解方程;

  ④ 检验并写答语。)

  四、巩固拓展:

  1.p66 第1题 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x9=29

  2.p66第2题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p66 3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黑色皮块数x2-4=白色皮块数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课后小记:这节课由于有了前面的几节课对等量关系的训练,在根据老师出示的线段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列出了方程,方程的求解过程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反复的请学生说,达到都会的结果。

  第二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练习十三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使学生会列方程并解较复杂的方程。

  2.使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好处。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解方程:3x-10.2=1.8 5x+63=93 6x+15x7=141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复习题: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每千克梨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① 独立列式计算:2.4x2+2.8x3=13.2(元)

  ② 说出等量关系: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改题目为: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共付13.2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① 独立列方程解答。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2.8x3=13.2

  ② 说出利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3)继续改题目为:把梨的数量由3kg改成2kg

  ① 审题后提问:可以怎么用方程解?

  ② 除了2x+2.8x2=13.2外,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利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由:(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x2=总钱数

  (2.8+x)x2=13.2

  ③ 讨论:这样的方程可以怎么解?利用原来学习的知识可以把题中的哪一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先算?

  ④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三、巩固练习

  解下列方程:2(x-2.6)=8 8(x-6.2)=41.6 5(x+1.5)=17.5 (x-3)÷2=7.5

  课后小记:利用这样的层层递进的方式,把例题中的难点逐个减弱,在教学例题的解法时,很多的孩子把例题的方程转化成了第一种方程(即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也不是不可行的办法,再表扬这些孩子的同时,我提出如果根据现在的方程,不变化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呢?只有一位学生声音小小的说道:“那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看成整体!”马上就突破了这道题的难点地方,从作业的总体情况看来,还比较不错,但是对计算完的结果的检验有些学生还是仍旧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需多加督促。

  第三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3。练习十三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类比学习能力,会根据题意选择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学校科技组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设女同学有x人,男同学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男生比女生多( )人

  追问:如果这里设男生为x人,女生有多少人,该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对比两种不同的设法,你觉得设哪个量为x,另一个量比较容易表示?

  (2)妈妈的年龄是孩子年龄的2.5倍,设孩子年龄为x岁,妈妈年龄为( )岁,妈妈和孩子一共( )岁,妈妈比孩子大( )岁

  (3)2.5x+x=( )x 2.5x-x=( )x 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口答:根据下面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预设:(1)海洋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2)海洋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学生算出:1.5+1.5x2.4=5.1(亿平方千米) 说说运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1)这题存在什么等量关系?

  (2)讨论:题中有几个未知量?你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设未知数?设谁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怎样列方程?

  (3)小结: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的量就是几x表示。

  (4)怎样解这个方程?试试吧!为什么这样解?(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提问:我们做的对吗?怎样检验?(代入方程)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67页6、7题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含两个未知数的问题,你认为解答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小记:上完课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对等量关系的分析很是欠缺,基本是处于混沌的状态。对方程的解法反而没有预想的那样困难。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篇6

  一、教学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2.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作用:

  1.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

  具体的物(3个苹果)----数(3)----字母(用字母a表示3)

  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数(常量)----用一个符号表示可变的、抽象的数(变量)

  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与原通用教材对比,有以下不同点:

  (1)解方程的方法

  原通用教材: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实验教材:利用等式的性质,思路更统一,基本方程的解法可归结为“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除以同一个数(除法时此数不能为0)”。

  (2)方程的类型

  由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验教材删去了a-x=b 、a÷x=b的方程基本类型,增加了a(x±b)=c的类型。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

  原通用教材:先独立学习解方程,再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重难点分散。

  实验教材:为了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程是根据现实素材而列出来的,因此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尤其是在“稍复杂的方程”部分,两者完全融合。

  三、具体内容

  标题例题安排第1节用字母表示数例1用字母表示数例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第2节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意义 等式基本性质一 等式基本性质二解 方 程 方程的解、解方程例1解形如x±a=b的方程例2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例3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例4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稍复杂的方程例1解方程ax±b=c及其应用例2解方程ax+bc=d及其应用 例3解方程ax+bx=c 及其应用1.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

  通过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巩固用符号、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数,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从符号表示逐渐过渡到字母表示,并引出例2。

  例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优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规律,二是叙述方便。在这儿,字母不止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而是表示一般的数。

  (2)两字母相乘的表示法。

  (3)教材上只给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法,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定律。

  “你知道吗?”

  介绍单位名称的字母表示法,今后教材中的单位名称一般用字母表示。

  例3(用字母表示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1)两个过程:用公式表示面积、周长公式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具体到抽象),而根据公式计算某一具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则是一个特殊化的过程(代入求值)。代入求值在这儿要多加训练,后面解方程的验算就是一个代入求值的过程。

  (2)平方的表示,数与字母相乘的表示。

  例4(代数式)

  (1)用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两个含义:数量、数量关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也可以表示爸爸与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渗透函数思想,第1小题是加减法数量关系,第2小题是乘除法关系。

  (3)渗透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定义域)。

  (4)代入求值。

  2.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1)通过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活动引出方程概念,与后面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相一致。

  (2)前面已经有了列代数式的基础,因此天平左边的代数式学生比较容易列出来。

  (3)通过两边物体轻重的直观比较引出不等式及方程。

  (4)根据方程的概念自己写一些方程,范围可以很广,可以包括多元方程,只要符合方程的定义即可。

  天平原理(等式性质)

  (1) 利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在方程中相当于作同解变换):

  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1: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其中第二、四个图蕴含了解方程的思路(即天平的左边只留下一种物体,在解方程时,最终目标是使方程左边只剩下未知数)。

  解方程

  n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1)利用前面天平平衡的素材直接给出现成的方程,因此不涉及到如何列方程。

  (2)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后面要学到的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再给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

  n 解基本的方程

  例1(x+a=b)

  (1)情境相对简单,利用直观即很容易列出方程,因此重点不是列方程而是解方程。

  (2)天平原理的直观演示与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对应。

  (3)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减3”这一问题,目的是使方程一边只剩下未知数。

  (4)验算。就是前面所学的代入求值的过程。

  例2(ax=b)

  (1)具体过程同例1。“除以几”要求学生根据直观图自行探索。

  (2)x-a=b、x÷a=b这两种类型的解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不出专门例题,在“做一做”中出现。

  (2)解方程的一般性方法、步骤也要求学生自行总结。

  例3(列方程解形如x±a=b的问题)

  (1)结合现实情境。

  (2)先给出算术解法,但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实际已经把“今天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转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谓的逆思考。

  (3)由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是参与运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数设成一个“假设已知数”。

  (4)第二步,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5)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此时数量关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作为“已知数”参与运算的),解方程和验算的过程在这儿不是重点,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问题)

  (1)基本过程同例3,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列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2)渗透环保教育。

  稍复杂的方程

  例1(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

  (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杂的方程。

  (2)结合现实素材(足球上两种颜色皮的块数)引出,这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思考起来比较麻烦

  (3)解方程的过程其实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构成的(y-20=4,2x=24),需要强调把2x看成一个整体。

  (4)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例2(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问题)

  (1)根据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不同的方程。

  (2)两个方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2x+2.8×2=10.4到(2.8+x)×2=10.4实际是运用了初中的“合并同类项”,而从后者到前者实际是“去括号”的过程。

  (3)第一种解法只是在例1的基础上多了一步,可自行解决。

  (4)第二种解法的重点是要把小括号里的看成一个整体,可认为是2y=10.4和2.8+x=5.2的组合。

  (5)教学时,可改变条件,先从2x+2.8×3=13.2引入,再把3千克梨改成2千克梨,再在此基础上列出第二个方程。

  例3(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问题)

  (1)此类问题称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难。

  (2)有两个未知数,但是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因此其中一个未知数可以用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来表示。

  (3)重点是设谁是x,一般为了解方程方便,设倍数关系中的单位量为x。当然,也可任意设,只是解答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能有学生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列出的方程是x+x÷2.4=5.1,只是解方程的方法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4)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乘法分配律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5)求海洋面积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求(地球总面积-陆地面积、陆地面积的2.4倍)。

  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

  4.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篇7

  一、算一算。

  1、2a+a= x-0.4x= 1.5b+b= 5d-2d=

  3.6÷0.4= 2.5×4= 17.8-7.8= 6.6+3.4=

  二、细心填一填。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米2。

  2、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 )元。

  3、李叔叔每分钟骑v米,3分钟骑( )米,t分钟骑( )米。如果每分钟行160m,时间是20分,路程是( )米。

  4、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

  5、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 ( ) 元。

  6、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雪梨每千克b元,那么: ①4a表示( ) ②2b表示( ) ③a-b表示( ) ④5(a+b)表示( )

  7、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 )。当a=2.8cm,h=1.5cm时,s=( )cm2。

  8、比x的3.4倍少1.2的数是( )。

  三、我是公正的裁判员。(判断对错)

  1、2a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 )

  2、50+2x>72,这是一个方程。 ( )

  3、x个4.5相加,和是4.5x 。 ( )

  4、0.32 = 0.9 ( )

  5、ac-bc = (a-b)c ( )

  四、用心选一选。

  1、方程10x = 5的解是( ) a、x=5 b、x=0.5 c、x=0.05

  2、下面各组中,两个式子结果相等的是( ) a、42 和4×4 b、0.12 和0.1×2 c、52 和5+5

  3、与a相邻的两个数是( ) a、9、11 b、a-1、a+1 c、a、a+14、一个长方形,长是20米,宽是b米,它的周长是( ) a、20+2b b、40+b c、40+2b

  五、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 2、

  x 元 x 元 x 元 x 元 4.6kg (x千克 2.5kg )

  184元 ▲

  3、3.5加上x的7倍,和是14,求x。

  六、解方程。

  8x=24 x÷0.5=1.2 6x-4x=20.2

  12(x+3.7)=144 5x-3×11=42

  七、列方程解决问题。

  1、白猫上周钓了128条鱼,白猫钓的比花猫多14条。花猫在上一周钓了多少条鱼?

  2、爷爷今年69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5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几岁?

  3、北京和上海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直快火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相对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李爷爷家养羊284只,其中大羊的只数是小羊只数的3倍。大羊和小羊各有多少只?

   自 * 我 * 评 * 价 *

  ★★★ ★ ★ ★满意□ 比较满意□ 还需努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