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义教”第十册教材第六组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复习巩固,为进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选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说讲授目的

  第一课时重要处置处罚内容,因此确定以下目的:

  1、了解良好的爱国工程师詹天助的古迹,引发学生热爱故国,发愤为故国作孝敬的头脑情感。

  2、捉住重点文句明白寄义深刻的句子,领会头脑情感。

  3、学习生字新词。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三、说讲授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助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通过详细的事例领会詹天助是一位“良好的爱国工程师”。

  2、弄懂詹天助能乐成地修筑京张铁路的缘故原由。

  四、说编者意图

  1、运用曩昔学过的要领,继承造就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踏实的底子。

  2、对学生举行学科学、爱科学和爱国主义教诲。

  3、通过学习“开凿隧道”和计划“人”字形线路,领会詹天助的良好才气,造就学生的创新精力。

  五、说教法

  《大纲》提出:“在阅读讲授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笔墨准确明白课文的重要内容,领会头脑情感,进步了解,受到头脑教诲。”因此老师应凭据课本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进步讲堂讲授服从。

  1、从团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然后围绕中央(良好、爱国)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详细环境和事例中自悟得意。

  2、处置处罚“詹天助在什么环境下担当使命”这一内容时,接纳以读代讲法;处置处罚“勘察线路”这一内容时接纳抓重点文句,明白内容,领会头脑情感的要领;处置处罚开凿隧道“计划‘人’字形线路”的内容时,接纳学生自学、讨论的要领。

  六、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简介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有关詹天佑的哪些内容。

  2、读边画出受感动的地方。

  3、检查。

  (三)讲研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讲了什么。

  2、分别说一说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3、出示幻灯:“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这句话和“这是一条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比较有什么不同?

  (2)从“第一条”、“完全”、“我国”等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学习“当时”的情况部分。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受到帝国义阻挠和要挟?(2)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2、教师引读,初步理解内容。

  3、出示幻灯:“消息一传出,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1)带点的词说明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一读。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为什么?出示幻灯:“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再读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学习“勘测线路”这部分内容。

  1、默读本段内容,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说说句子的意思。

  3、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4、检查。(1)交流。(2)投影:a.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员之口。”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失掉信心。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两个句子的认识。

  5、朗读。

  6、总结学法。

  自学5、6自然段,思索以下题目:1、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詹天助接纳了哪两种差另外要领?2、詹天助是怎样办理火车爬陡坡的题目标?3、学生自学,讨论,画表示图。4、查抄。读末了一个自然段,思索:1、京张铁路提前峻工的缘故原由是什么?2、外宾看到这项巨大工程时会怎样惊叹?3、再读,领会。

  (四)说说自己的感触。

  (五)作业:归纳综合中央头脑,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详细事例表达的。

  八、说板书

  围绕中央,捉住重点,突破难点,办事学生。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重点,我把它落实在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二、说教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同学都讲到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2、其实,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就请你好好读读课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生自渎课文)

  2、教学“栽花赏花”

  1、指名读2、3小节,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

  重点抓住“顾不上”、“一直”等词语重点体会高尔基儿子的懂事,相机引出填空:

  儿子从苏联赶到,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来到爸爸身边后,他顾不上,一直忙着。然后自然而然地进行想象这该是一幅怎样忙碌的劳动场面啊,逐一出示:他忙得,但他,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这样的句式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来体现“给”为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不亚于“拿”。

  过渡:转眼间,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出示图片)你们瞧,多美啊!你会

  怎么形容它呢?让学生看着图描述,相机引导,还仿佛闻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小结:这原本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到处充溢着芳香,引来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节)指导朗读。

  3、(出示花朵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导学生说话,使这些美丽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继而又提出: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儿像什么?这样对比式的提问,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时,高尔基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儿子对自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通过“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想到,因为。”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对爸爸浓浓的爱。

  指导朗读

  3、教学“写信教子”

  自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理解“美好的东西”。

  师: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多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自己读读这封信。(生自读信)

  高尔基的信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真能读懂吗?(生再读信,同桌讨论)

  生交流,重点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第一个指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情感:如对别人的一些关爱,付出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举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给学生以充分读、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突破文章的难点找到了借力点,让学生有感而发。

  朗读记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封信,把父亲的谆谆教导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4、拓展延伸

  你们读懂了高尔基的信,他的儿子也读懂了父亲写给他的信,他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他会说写什么呢?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呢?

  2、生交流,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些。

  设计这个环节,为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做了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写些什么?

  5、总结

  从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这份浓浓的父子亲情,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相机板书)

  赠送名言,再次点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6、说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继续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嫦娥奔月》一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力大神勇、为民造福的后羿,心地善良、机智勇敢、舍己为民的嫦娥,以及奸诈贪婪的逢蒙。李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以文本为载体,通过读、品、划、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讲究神话故事的美,突出人物(嫦娥)心灵美。

  一、设计巧妙,由景到人感悟美

  教学中如何以点为载体,贯穿整个文本的学习,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共生,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而难得其解的。在教学中, 老师一开始出示了美丽的“嫦娥奔月”图,并让学生描述画面,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感悟美的意向,再出示描写“嫦娥奔月”的第六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画面之美。再以一个中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嫦娥的善良机智,找出有关语句,用线画下来”来辐射全文,让学生通过品悟体现嫦娥心地善良的典型事例,即嫦娥接济乡亲和为救百姓吞仙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进行交流,进一步感受嫦娥人性的美。

  二、创设情境,揣摩人心体会美

  课堂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 老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在文本的“空白”处为学生构建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老师在人物行为的空白处构建想象的空间。比如, 老师在讲解“周旋”这个词语时,让学生来想象逢蒙会有哪些表现。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逢蒙的动作、行为,既理解了生字词的意思,又体会了人物的性格,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她还引导学生想象逢蒙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这是在人物语言的空白处构建想象的空间。

  再提几点建议:

  一、感悟文本莫忘品词

  在理解词语时可以采用表演悟词,移情悟词等方法。其实在教学中, 老师已经采用了这些方法,两个情境的创设就是分别体现了“接济”和“周旋”的意思,如果再适时点一点,学生的印象就更为深刻。再如教学“嫦娥奔月”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画面的美,由此引出“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嫦娥奔月的姿态美和月夜的景色美,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意境美体会更为深刻,朗读也就自然到位了。

  二、为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可以将写话训练引入课堂

  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嫦娥心中的想法固然很好,可以写一写她飞升过程中对丈夫、亲人、乡亲的话,这是对人物品质理解的再一次升华。本文的体裁是神话,而且故事内容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来复述。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板书那几组词语进行。复述要求是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评:以上标题似可不必,用了此标题,反而与下面的内容显得有些不十分统一,因为下面的内容,除说了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外,还有文章的出处和中心等。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

  评:这里先介绍教材出处

  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

  接着述说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结构和重点

  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

  然后分析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

  再说所授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课文。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础的内容,以上李华老师说教材的部分,内容全面系统、理解正确、到位,显示了说课者理解教材的深刻性和透彻性,也为下面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评:这里的教学目标已无必要重现,完全可以省略。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说课者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此处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并能联系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

  评:教学的重、难点定得准,是教材、教学的客观反映,说课时如能结合说说确定重、难点的理由和依据,当有更好的效果。

  评:从理论上讲,说教材不但要说出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特色和重、难点以外,还应概括说说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教学的中心详讲或再作进一步的发挥,哪一部分内容将简略处理,以及这样做的理由,这里大概也是出于说课时间偏短的限制,略去了。不过从总体上讲,以上说教材的这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说教学设想(学法与教法渗透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评:什么是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指的即是怎样教的计划。在分析完教材,说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及重点、难点以后,转入说怎样教的计划,是顺理成章的,至于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是可以的,而问题是即使不在教材分析后,不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在说完教学过程以后,也还需要再概括地点一点。但这里的说课,未能这样,这就使得说课中的说理成分有些被削弱了。

  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评:李老师这一块内容,显然是在向

  听者介绍自己将如何处理教材,以及为什么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和这样处理的作用。观点明确,理由充足,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因为没有说“怎样处理”的具体内容。如“合理设计教学程序”,那么,具体的教学程序是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法?所以有些空洞了。好一点的做法是谈及这部分内容时,举若干例子,还可以用“至于具体的怎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请大家注意我的课堂教学,在此因时间关系,暂不展开”的话作个弥补性的交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伊始,我就采用边看图,边配乐介绍的方法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下看瓜的情景。导情入境,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评:一般说来,从这里开始,说课者应使用教学语言为主,需直接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间接介绍教学活动,可以这样说:“我的第xx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边看课文挂图,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一轮金黄的圆月……(详见教案)。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评:这个教学环节与教案中的不符,教案中的第xx个教学环节是“简介作者及出处”。说课应与课堂教学相统一,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大的教学链,更应该一致。

  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入手,抓住“他们只仅仅相处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三十年了,闰土留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为疑点,引发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中心。

  评:对照教案,这里还有“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和“检查自学情况”两个教学过程没有说,这似乎不妥,因为第一,它使说课与课堂教学变得不统一;第二,如果没有了这个环节,那么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又如何去落实?切勿以为只要课堂教学中有,说课时就可说可不说,要清楚严格意义上的说课评价是就说课评说课,而不是根据课堂教学来评说课。

  (三)紧扣中心,重点探究,读中悟情。

  评:从这里开始,这份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就有较大差异了。这就牵涉到如何认识教案与说课稿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上课前说的课来说,教案是说课的基础、凭借和原始材料。其中的教学过程,虽然不要求一一照搬,但原则上应当一致,这是由“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际服务”的说课基本要求决定的。如果不顾及这条要求,就会割裂说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削弱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响说课对于改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所以,对说课稿与教案不统一的现象,拟引起重视、(李华老师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有些仅是叙述方式的不同,所以,还不是大问题。这里只是为了借此展开来说说这个问题,所以多说了几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句话既是文章的内容的枢钮,又是“我”情感的枢钮,教学中,我把它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这部分的教学我是分两个层面展开的:

  1.抓中心句,以读为本,学习四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

  找出中心句后,我从“稀奇”一词入手,让学生速读课文,归纳四件稀奇事,再理出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接着围绕“这件事件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品析词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评:阐明“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和作用,简洁、概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学习其它三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

  再具

  体说“怎样教”

  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体现了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评:这一段述说“怎样教”的途径、方法、手段,接着陈述“怎样教”,最后再说明这样教的好处和理论根据,说得清楚、明白、具体,符合说课的思路和说课的逻辑性要求。

  2.紧扣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评:这一段,注重学情的分析,并从学情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将说学情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评:李老师的这份说课稿,很有特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表述简洁流畅,说课有观点、有理论,教学实践也比较具体,要不是说课时间限制(也只有6分钟),如果能把板书、练习等一些基本内容再补充进去,理论开掘再深一些的话,这份说课稿就会更精彩一些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尊敬的教研员、基地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由我代表学校备课组在这里发言,就我们对《黃果树瀑布》这一课的教材解读的过程和大家交流与探讨。我发言的题目是《一课、一议、一思 、一得》。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母语教育研究”分课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我校侧重于“阅读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解读”、“阅读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解读”。明晰了研究侧重点,《黃果树瀑布》这一课的教材研读开始了。

  在备课中我们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 、一得”的集体备课活动。

  首先,备课组成员自主研读教材,授课教师独立撰写教学设计。

  其次,备课组成员“群议”教学设计,形成二次教学设计。

  接着,授课教师用二次教学设计进行试讲,进行教后反思。备课组成员观课、辩课,反思教学设计。形成定稿。

  最后,授课者二次执教,收获集体备课智慧。实现“一课一得”。

  重视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成为我们备课的鲜明特点。经过这样的集体研讨,我们形成共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三、教学环节要简化──简化而不失实在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一、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黄果树瀑布》的教材解读如下:《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总课题组安排的第一课时教学特点,特定以下教学目标:1. 读准一、二类生字的字音,指导书写一类字“醉”。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3.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教学重难点是:1. 紧扣课后习题4,通过品词析句等方式感悟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的壮美。2. 学习作者巧用比喻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策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老师也收集一些录象资料,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

  2.从关键词句入手,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贯穿整节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3.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悟。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阅读

  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轻声读课文,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写批注。

  (三)交流感悟

  读出表现“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陶行知先生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也不失为此次解读教材活动的另一大收获。

  下面对我对执教的《黄果树的瀑布》进行教后反思。

  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读为主线,多形式、多层次朗读。

  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徐永年说过:“阅读教学是要读,宁愿让学生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读,也不要多分析,多讲一句。” 所以,这节课中我让“读”唱主角。作为第一课时,我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读书,纵观整节课,两次通读全文,一次默读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读、回读。特别是精读环节。以课后习题4为统领,让学生先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再说说感受,最后把感受带到文中反复体会、朗读、诵读,用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2.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明确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所以课堂上老师告诉学生,用笔画画书中的关键词句,在旁边做上批注,而圈点批注使语文课充满了源头活水般纯正的味道 ,它的的好处就在于: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

  3.目标简明,扎实有效。

  都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越是集中目标,就越容易抓住课堂的重点;越是目标简明的课,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实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明白、轻松起来。

  这节课,我引领学生紧紧围绕“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特点”品词析句、诵读感悟。集中教学力量,抓住教学主线,把文字、文章中所蕴涵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最大的收益和进步。正所谓“教的越少,学得越多”。

  不足之处:

  教学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因为对学生不够熟悉,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是很好,课堂的生成还可更好些。

  最后,和同行们分享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中《仰望星空》中的一节,和大家共勉:

  我们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们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们期待着专家同行们的指正,让我们思考的涓涓细流,汇成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谢谢!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这种读书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五、说课前准备

  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七、说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退化”“经验”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 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情以及教法和学法。

  二、学情分析

  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够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课文一、二段,“谁来说一说,你都了解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鲸虽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却是哺乳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板书设计:

  22 鲸

  体 形: 大 (图1)

  进化过程

  种 类 :须鲸 齿鲸(图2)

  生活习性:睡觉 (图3)

  呼吸

  胎生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

  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

  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

  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龙兴中心小校的。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新型玻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新型玻璃》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第三课。上承《爬山虎的脚》,下《20xx年的一天》。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主要是让学生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内容的知识点。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说明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自主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善于发表个人意见。易被课文的开篇所吸引,对神奇的玻璃产生好奇感。课文前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学生易于理解。读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渴望了解更多的新型玻璃、新型事物,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被激发起来。但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因此,对各种新型玻璃的制作原理缺乏了解。

  三、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a、把课文内容读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b、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进行说话训练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a、通过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

  b、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

  教学时,要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的语句,然后抓关键词、句、段,读懂内容。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读课文内容,收集有关各种新型玻璃的制作原理、写推销词。

  教师:查阅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六、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改革观念的光照下,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改变“空洞说教”和“硬灌”的局面,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认识,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课题

  引导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法:教学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牵引法: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收获和运用

  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自学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自我评价法等方法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七、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课文的编排体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三维目标的实现,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开展销会,让生当推销员,推销产品

  兴趣是学生的动机之一,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性,就会主动的参与学生的活动,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举办一次新型玻璃的展销会,你们就是展销会的推销员,推销产品,利用情境导入,可以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凝聚在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上便于推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交流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采用:读、想、勾画,收集资料来学习,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把自己所学到的在小组内交流,做到共同学习、资源共享,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促进参与——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质疑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体验,变被动为主动探究学习,把师生间的单向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使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在对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让生提出疑问,借助小组的力量,讨论、合作交流、释疑,最后由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总结。

  在此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乐,得到收获,学会相互接纳,倾听、分享、互助,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使他们把自己的差异变成合作探究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发挥潜能,勇于设计创新——给幼儿园装修提建议,巩固知识

  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去表达,交流,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体现语文知识能力和迁移,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让学生为“新修幼儿园装修”给装修公司提建议,选用哪些玻璃。在此活动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运用。

  当学生汇报交流后,我用这样的语言进行小结: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人类!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造福人类!努力吧!孩子们,你们一定做得到!再次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五)、生活实践

  根据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自己设计玻璃房子,玻璃桥或其它东西,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对科技产生浓厚兴趣,使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课后作业

  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我布置的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写一份自己设计的产品推销词;产品推销形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社会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来源于学生,突出本课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27 新型玻璃

  学什么 怎样学

  名称 读课文(想、勾、画、圈一圈)

  特点 收集资料

  作用 讨论交流

  以上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谢谢!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

  (6)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难点: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说教学策略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采用“启发式”、“导读法”和“实物演示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旧课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

  (1)请一位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

  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十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神机妙算)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个词语提出什么问题?

  2、导之以读

  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

  生(先读):“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

  师(插问):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在算?

  生(接读):“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

  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

  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

  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样。”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及了。”

  3、导之以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出示两道思考题,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思考题(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思考题(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

  思考题(一):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说明了诸葛亮懂得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指读有关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再指导学生摘录句子中的“大雾漫天”,最后启发学生明白: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大雾漫天”,是因为他懂天文。

  思考题(二):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曹操说的话体现了他是个怎样的人?

  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听鲁肃和诸葛亮的谈话录音,再让学生摘录句子中的“不敢出兵”,从曹操说的话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用兵谨慎、多疑的人。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为他深知人心。

  4、导之以练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

  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种妙法,划出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四种妙法的理解。

  5、导之以说

  思考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种妙法,妙在什么地方?说明了什么?

  这道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掉转船头”既能使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驶回南岸”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

  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明确因果,再布置作业预习第一、二段,以果寻因。

  四、说板书设计

  造箭草船借箭交箭

  神机妙算

  大雾漫天懂天文

  不敢出兵知人心

  驶回南岸

  顺风顺水晓地理

  妒忌(因)叹服(果)

  五、说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所以基于以上原则,我设计以上几种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再根据本课特点,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1

  一、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说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有、在、什、么”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四、重难点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

  五、说教法: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2.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六、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演”。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演,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知识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青蛙进一步产生了解。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青蛙的本领

  1、捉虫能手。2、歌唱家。3、运动健将4、伪装高手

  七、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环节:

  【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设计意图:因为小学一年级最重视字词的教学,所以在上第二课时前先对一类字进行巩固、联系。

  Shén me tiáo jiàn lāmiàn biàn dng

  ( ) ( ) ( ) ( )

  二、我是记忆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回顾。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来游去。

  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给汉字注拼音)

  设计意图:依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一年级把字词放为重点,所以我设计此题:

  蝌蚪游什么

  青蛙鲤鱼变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编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3个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在课本里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2、通过个人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这一点是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合作探究的1、2小题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对本课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把他的生长过程描述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查资料)

  【教师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同时我们又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观察、多发现。

  【课堂检测】

  1、简单写一下小蝌蚪变青蛙是我过程。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长出,又过了几天,最后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2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学习,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活学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敢说、善说,有话可说。

  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这次习作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笔下生花《礼物》,它是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延伸。学生通过本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的学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能够明白好礼物不在于价值高低,而在于是否能表达自己的心意,符合对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习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礼物不分轻重,只要付出真感情的都是好礼物。

  新课标指出: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评价,提高习作的能力。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回顾交流接受或送出礼物的过程,激发学生写礼物的欲望。

  2.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白。

  3.通过互赏互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修改习作,分享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从而培养勇于交流、乐于欣赏、善于发现、精于提问、勤于修改的良好习作态度和敢于想象、说真话、吐真情的习作习惯。

  三、灵活多样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聊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循序渐进法:先说后写,先赏后评,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气氛活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3.分组合作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主动参与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愿意写、有啥写、能够写”,我采取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老师尽量少讲少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互赏互评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提升审美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五、情境互动说程序

  如何达到预定的目标呢,突破重难点呢?我按如下程序进行教学。

  (一)激情导入,揭示文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本册教材编排中也强调“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此,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针对这个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如:有的同学说,礼物不是诱人的礼品,而是浓浓的情意;有的学生说,礼物不分贵贱,而在于是否出自内心,是否是其情感上最需要的。是呀,同学们说得多棒呀!说到礼物,同学们并不陌生每到节日或生日,同学们也一定会收到各种不同的礼物。老师也不例外,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老师也收到了班上同学送的礼物,有漂亮的鲜花、有自制的贺卡、有真挚的祝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礼物,包含着浓浓的情意,使老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首小诗: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礼物”这个话题。这样的情境创设,即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合,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作文课的主题,调动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打开思路,有序练说

  作文是“我手写我心”。为此,我又创设了这样的过渡语:每一份礼物都表达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往往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首先咱们来聊聊你心中的关于礼物的故事。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来谈。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拥有是快乐的,付出更是美好的,你给谁送过什么礼物?我先让学生闭目沉思两分钟,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接下来,指名在班级中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对于这几个问题,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说在我生日时爸爸给我送过玩具;有的学生说在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送我喜欢看的图书;还有的学生说在妈妈生日时我给妈妈送过鲜花等等。为了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礼物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有的礼物看不见,却需要我用心灵去感受,比如:一个鼓励的掌声、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深情的拥抱等等,谁还曾送出过或接受过这样的礼物?“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考试没考好老师告诉我这次没考好别灰心,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使我又鼓起了信心;有的`学生说,我胆子小上课总不敢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我鼓起勇气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为我鼓掌……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说说收到礼物或赠送礼物后的心情如何,并指名在班级中发言。随着学生的交流,孩子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了,为下一步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三)行笔成文,自由习作作文课,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以,我还是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这节课的最终目标。因此,我趁势利导,抓住契机、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写在纸上,并特别强调注意写的时候要把你如何接受礼物或赠送礼物的过程写具体,特别是当时的内心感受写清楚,还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倒叙、插叙的写作方法。并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轻松氛围,保证他们的思路不被打断。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3

  《推敲》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首先看课题,推和敲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做做这两个动作,这两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连在一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义:人们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贾岛和韩愈,还有一个未出面的李凝。

  引导学生构建一个阅读话题: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贾岛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课文。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贾岛韩愈的资料,“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此处还可以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故事的开端,写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郊外”说明李凝的家离长安城较远、“拜访”是访问的意思,但包含了对被访问者的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此处的“拜访”可以看出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和“访问”做比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长时间,“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看出他不熟悉这条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由此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摸”可不可以换成“找”,为什么?“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丽景色使贾岛触景生情,写下《题李凝幽居》。同时,这句话写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静,和诗题中的幽居呼应,这句话也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所描绘的情境,可以结合课文50页的插图来理解。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柔美、和谐。穿着僧衣悄悄地敲门的正是贾岛。门前有颗树,树上栖居着正在沉睡着的小鸟,山上万籁俱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小鸟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均可以看出贾岛很尊重朋友。

  故事的发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写贾岛在途中斟酌诗句。“即兴”可以结合上文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过程来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此处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妥帖”可以换成“合适、恰当”联系“不够妥帖”和“更恰当些”可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追求准确、传神、完美的创作态度。“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句话是课文49页插图的内容,“吟哦”是吟咏的意思,也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演示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动作”的情景,感受贾岛为了斟酌字句已经完全沉浸到诗的意境中,简直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后面一句话些行人的反映,更衬托出贾岛的一丝不苟。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贾岛的行为好笑吗?为什么?”由此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

  贾岛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这段写到了韩愈,对韩愈做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仪仗队,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场面,很壮观,人也很多,通过“簇拥”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而这时韩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时仪仗队是何等微风,何等声势,通过“行人车辆纷纷避让”可以看出来。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

  误入仪仗队的贾岛请求宽恕,韩愈和她一起斟酌诗句。五六自然段是贾岛和韩愈的对话。第五自然段韩愈的问话含有责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贾岛的回答,“无意间”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冲撞,“大驾、您”可以看出贾岛对韩愈非常尊敬,“求您宽恕”可以看出贾岛的态度非常诚恳。第七自然段写韩愈和贾岛一起思考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因为“韩愈是很有名的诗人”,所以会“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后面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最后让学生交流感悟通过学习你认为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加深理解。

  作业布置:

  让学生修改自己近期写的一篇文章,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踏实的学习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扞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二、说教法:

  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无所知。教师把远程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和学生实际,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适当选用:利用图片、数字等资料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大量系统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四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会怎样介绍爸爸?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从重点语句(如“失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语句以及“对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体验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特别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和“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等语句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

  (一)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听师解说,初步形成一种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也为课文的重点语句的理解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等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从而维和的信念更为坚定,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见教学步骤),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取舍、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板书,使板书提纲列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5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报告了海伦在萨勒老师的引导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议的艰苦终于学会了语言,唤起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字里行间满盈了爱的温馨,是一篇对学生举行爱心教诲的好课本。

  二、讲授目的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了解海伦遭遇的不幸,走近海伦。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对亲人,对残疾人,对社会的强烈的爱心。

  三、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容易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体会文本的情感,一个很好的途径便是“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情感价值的正确导向,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赏析,使它们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思路

  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引导学生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精美感人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多层次的朗读,走近海伦,感受她的生活态度,感受她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的体验,把语文学习转化为积极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读题导入,激发情趣。

  由于第四节课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课题的方式,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并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时期海伦的图片,以深化学生的感知。

  2、精读感悟,体会不屈。

  高年级的课文比较长,不可能每句话每个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过细细品读重点语句,引导感悟文所蕴含的内涵,学生说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以达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感受成功,奉献爱心。

  这一块主要通过教师简介和学生朗读名言来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爱心和责任心。

  4、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伦精神其实同学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己经积累得够多了,但怎样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精神,把他们联系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5、布置作业,课外积累。

  对于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孩子们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们更是知之甚少,学完这篇课文孩子门对于海伦及她的家庭老师还不是太相识,对她们的生活领会得还不是太深,以是为了让孩子对海伦和沙利文两位人物相识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课外读一读海伦的书,像《如果给我三天灼烁》、《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都非常值得孩子们一读,通过学习课文,再读一读这些册本,我想,对孩子心灵的触动肯定会更大。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生命线。为了突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使本节课教学有一条明晰的流线,我特设计了如下板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