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统计表

统计表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统计表

微信扫码分享

统计表(精选14篇)

统计表 篇1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只有合计.在复式的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

  教学难点 

  掌握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00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如果要使这个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统计表 篇2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只有合计.在复式的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

  教学难点

  掌握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00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如果要使这个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统计表 篇3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只有合计.在复式的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

  教学难点 

  掌握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00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如果要使这个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统计表 篇4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只有合计.在复式的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

  教学难点 

  掌握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00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如果要使这个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统计表 篇5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只有合计.在复式的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

  教学难点

  掌握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00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如果要使这个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统计表 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3.会对统计表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这些统计表所说明的问题。

  4.渗透统计思想,结合统计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出示六年级师生为灾区儿童捐款的数据。

  问:(1)你们看看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据: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说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如果列成表,这个问题就可以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板书:简明生动)

  (3)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制表知识把六年级为灾区人民捐款情况简明生动地表达清楚呢?

  (学生分小组制表。)

  (4)汇报各小组制表情况。(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统计表投影出来。)

  投影出示:

  讨论:(1)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

  (2)请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级的百分比大,还需将表怎么修改?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制表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东风机床厂1993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想一想怎样算出表中空缺的数据。

  (1)把你的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内,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车间生产台数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统计表。

  (3)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再加一栏百分数。)

  ①一、二车间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

  ②第二车间的产量是第一车间产量的百分之几?

  ③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百分之几?

  2.做一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男生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单位:分)

  100 93 69 99 89 76 81 100 88 65

  91 87 92 81 87 93 78 85 78 77

  根据上面的成绩填写下表,再算出这班男生考试的平均分数和及格率。

  参加考试人数:__________;总分数:___________;

  平均分数:___________;及格率:___________。

  (1)让学生用画“正”字方法分类整理,然后填入表内。

  (2)根据表后填空回答问题。

  ①怎么求平均分数?具体说出数量关系。

  ②什么叫及格率?怎么求及格率?

  (三)巩固反馈

  1.根据以下数据填统计表。

  人民化肥厂生产情况如下:上半年计划生产15万吨,实际完成15.9万吨,下半年计划生产20万吨,实际完成20.5万吨。

  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上半年、下半年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加起来。

  教师引导分析讨论表后问题。

  (1)“完成计划的百分比”是什么意思?

  (2)如果改成“超产百分之几”怎么理解?怎么计算?数量关系是什么?

  (3)“总计”一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王庄小学六年级学生体育达标情况如下:

  六(1) 50人 达标48人

  六(2)45人 达标42人

  六(3) 48人 达标45人

  六(4) 46人 达标45人

  (1)算出各班达标率和全年级学生达标率。

  (2)哪个班达标率最高?哪个班达标率最低?达标率最高的班和最低的班相差百分之几?

  (3)哪几个班达标率比年级达标率高?把它制成统计表,要有“合计”。

  3.改革开放20年来上海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如下:

  (1)将它制成复式统计表,并分别算出职工工资和农民纯收入从1978年~1997年增长的幅度。

  (2)比较一下1997年每人年收入是1978年每人年收入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什么知识?统计表有什么优点?(简明、生动、用数字说明问题。)正因为统计表有这样的优点,所以在统计工作中为表明数量关系往往利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五)布置作业 

  1.让学生调查本年级各班男生、女生人数并制成统计表。(注意写合计、总计。)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交通路口调查10分钟内机动车通过路口情况,作好记录,并制成统计表。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数量的百分数,使学生知道百分数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的情况引入新课,学生易于接受。在巩固练习反馈中又增加了改革开放20年上海职工、农民收入情况练习制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一些国情教育。

  板书设计 

统计表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59页的例题、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认识编制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会如何填写一个。现在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填写的方法和步骤。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随之在黑板上做简单的板书。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例题的。

  教师:这里有一张,这是1995年一1997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人与村办企业收入的。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张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横着的项目增加了一栏。

  学生:增加了含有百分数的数据。

  教师:对I在这张中,增加了一栏,这一栏里都是含有百分数的数据。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叫做含有百分数的。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现在我们先计算出有关的数据,把这张填写完整: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数,把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可提醒学生: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填写合计这一行的含百分数的数据时,教师可提问:

  这个数据应该怎样计算呢?

  是不是把3年的百分数加起来就得到了呢?

  要使学生明确: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算3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3年总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比:等学生填完表.教师提问。

  教师:从这张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东山村的什么情况?

  请几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在这张中,不仅可以看出在199;年至1997年中每一年的全村总收入是多少,其中村办企业收入是多少,而且还可以看出每年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百分之几。

  然后教师再指名提问: 

  1996年全村总收入比1995年增加多少万元?

  1997年全村总收入比1996年增加多少万元?

  1996年村办企业收人比1995年增加多少万元?

  1997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6年增加多少万元?

  1997年这个村其他收入(即粮食、副业等收入)比1996年增加多少万元?

  1996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比1995年的百分数增加多少?

  1997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比1996年的百分数增加多少?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3年来,在全村的收入中,村办企业的收入增长幅度比较大。村办企业的收人在全村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逐年增加,才引起总收入的较快增长。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59页,自己完成中的计算和填空。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的题目。

  请一位同学读题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编制。指名让学生一步步说编制的步骤,随之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头,填上数据,形成下面的未填写完的: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

  年  月制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合计”和各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再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把数据填写进中,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仍要注意学生在填写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时是怎样计算百分数的。对于不明确的学生,教师仍要提醒: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算三户农民1997年收入的合计数比1996年收入的合计数增长了多少,这个增长数占1996年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之几。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2题。

统计表 篇8

  一、创设情境,引发需求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东关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随机问:你们参加了哪些活动),这些的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师:(在图片下方出示相关数据)。这是五(1)班的社团活动情况。老师需要统计航模小组的情况上报学校,你会统计啊?汇报数据。

  继续统计书法小组呢?

  生:只要把标题换一下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4张统计表,提出要求:请你把相应的社团小组的人数填在你的统计表里吗?4 人小组合作,每人统计一个小组。再汇报。

  师:刚才每张统计表只反映了一个组的男女生情况,这样的统计表我们称为 “单式统计表”(板书)。

  有了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想到答案就举手,看谁反应快。

  航模小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够快)民乐小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这4个组,哪个组的总人数最多呢?

  追问:为什么反应没有刚才快?

  师:再出一题,四个小组,男生总人数多,还是女生总人数多?

  为什么反应更慢了。为什么后面两题得出结论没有前面快呢?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迟疑了一会儿回答)

  让学生充分说—说:因为要先看第一张统计表,再看第二张统计表,一张表一张表地看。

  生:这样来回看几张统计表很不方便,而且容易看错。

  不仅4张表格都要看一看,还要算一算。

  二、 合作探索, 突破瓶颈

  师: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能够比较起来既简洁又清楚呢?

  生:最好把这些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其他同学点头称是)

  师: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社团小组的男、女生人数, 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方便。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 分析、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师:怎样合并?这样合并行吗?(出示靠在一起的图)左顾右盼不方便,能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谁还有更好的方法?小组同学利用手中的表格进行尝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张统计表( 每张统计表正好制作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纸贴在黑板上可移动,便于下面的“拼接”) 。

  这样合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手势)如果比较哪一组男生最多,哪一组女生最少?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不过这样合并还可以再简洁一点。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修改呢?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小组的结果:你能看得懂吗?

  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呢?

  【新表】

  现在来看合并后的这张表,是不是清楚多了。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行第一列,你有什么要说的?

  生:我感觉小组名称的上面不应该是“性别”,而应该是“组别”。

  生:但如果横向看的话仍然应该是“性别”。

  师:言之有理。这个“表头”很重要,它既要说明横栏内容,又要体现纵列内容,还得反映表格中的数据,所以我们一般把表头分成3部分。分别介绍:横栏表示性别……?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还得有统计时间。的确一般在统计表完成填写后都要标上统计时间。时间是指制表的时间而不是数据产生的时间。

  师:还有补充吗?(学生摇头)

  现在从表格中我们能看出4个小组的男生总计有多少人和女生有多少人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如果我们想从表格中一眼看出来的话,可以在表格中增加一行把算得的数据填进去。

  师:(ppt出:)

  想一想,这里的“总计”与第一行“合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合计的是每个小组男女生人数的和,总计的是4个小组男生总数,女生总数,还有总人数。

  师:“总计”与“合计”交叉的那一格里是什么数?      生:总人数。

  你觉得这里的总计人数可以根据哪些数据来填写?

  可以用男生总人数加上女生总人数;也可以用4个小组的总人数来算。

  (出示空表)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填写这张统计表,应该先填哪些数据?

  生:先填已经知道的数据。4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再填合计人数最后填总计人数。

  交流出示完整的:东关小学五(1)班社团活动人数统计表

  师:“18”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意思?“14”呢?总计“39人”如何得到?

  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生:能一眼看出哪一组的人数最多,不用一会儿看这一张,一会儿看那一张了。

  生:画起来比较方便,原来要画4张统计表,现在只要画1张了。

  生:看到的信息更多了。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很快解答刚才的问题啊?还知道什么呢?(生成的信息重点讲)

  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一个社团小组的男生和女生人数,而现在这张新的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便于总体分析,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师板书)

  对于同样的统计内容,复式统计表还可以制作成这个样式:你还能看明白吗?有什么变化?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纸张的大小、方向。

  4.变化。

  如果有10个社团小组,制作成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哪一种样式更合适?为什么呢?

  三、变式练习,举一反三

  1、师:介绍奥运会?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选手在近几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出示:信息。

  第 25 届:金牌 16 枚,银牌 22 枚,铜牌 16 枚;

  第 26 届:金牌 16 枚,银牌 22 枚,铜牌 12 枚;

  第 27 届:金牌 28 枚,银牌 16 枚,铜牌 15 枚;

  第 28 届:金牌 32 枚,银牌 17 枚,铜牌 14 枚。

  你能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吗?

  出示: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统计表

  谁来说一说这张统计表填写的顺序?

  学生填写并交流:反馈错误情况:

  1、原始数据填错——提醒要细心;

  2、算错——怎么错的;

  3、单位多写了——表头中就有,不需要

  出示正确的: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啊?(提问:这几届一共获得多少枚奖牌?金牌?)

  在29届奥运会上我国奥运选手奋勇拼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出示:29届结果: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

  我们把29届的内容加进去以后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要充分说一说,有条理)

  2、2005中日儿童身高比较统计表

  比一比,1937年中日儿童的身高,哪个高?1955年呢?1965年呢?

  据资料介绍,日本年轻一代的身高已略高于我国。2005年统计的全球男子(20岁-25岁)平均身高中日本排名第29位(170.7厘米),中国排名第32位(169.7厘米)。发现营养和运动。

  你想对我国儿童的现状提什么建议?

  师:观察这张统计表,它与前面的复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没有“合计”和“总计”)猜猜这是为什么?平均身高不可以相加!

  小结:统计表的设计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制作。

  3、这是我国与美国、俄罗斯近三届奥运金牌的统计表。可是有些数据不小心被小虫子蛀坏了。你能根据已有数据把它补全吗?

  中国28、32、51,美国:40、35、36   俄罗斯32、27、23

  四、 总结交流, 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师:关于复式统计表你曾经在哪里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其实今天我们学的只是最为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人们要作出分析、比较的时候,总会用上各种复式统计表。让我们做一个数学的有心人吧!

统计表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以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陆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小黑板出示: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组的男生最多,组的女生最少。

  学生回答后,师:可是刚才这位同学在回答中,你有没有发现:在这4张统计表里我们能直接知道这些数据吗?(不能)这是什么原因?

  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应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

  问:那谁能出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些?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二、展开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表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提问:同学们怎样从表中反映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多少人,其中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再添总计一栏,添在最下面。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2.讲述“表头”的含义。教师指着第一行第一列这一格讲述:这是统计表的表头。

  提问:表头被分成几个部分?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表头中的三部分分别与统计表中的哪部分有关系呢?(“性别”表示横栏内容,“组别”表示纵栏内容,“人数”表示表中的数据)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统计表中相应的区域覆盖颜色。

  4.学生填写统计表

  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那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5.分析表格

  (1)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问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学生观察后口答。

  如果下个学期青云小学只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你觉得会开设哪两个兴趣小组吗?说说你的理由(航模、美术比较受喜欢)。

  (2)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

  教师随机揭示: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尼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在奥运会期间,很多人都非常关注出行问题。现在你们就一起随老师去参观一下我国几个民用机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题目)

  先让学生说说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在书上填表(提醒学生可用计算器计算)后,指一名把填写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上,集体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正确率。

  提问:为什么表中没有“合计”、“总计”?

  师指出:统计表需不需要“合计”或“总计”,这要根据实际情况。

  3.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课前调查学生家中的电话数量。)

  实物投影调查统计表,揭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词语的意思。

  (1)课前分小组调查同学家中的电话数量情况。

  (2)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家中的电话数量情况,其余同学各自在书上记录。

  (3)各自完成统计表。填完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表格,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其实今天我们学的只是最为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人们要作出分析、比较的时候,总会用上各种复式统计表。如学校各年级男女人数统计表、奥运会各国奖牌统计表、天气情况统计表、银行利率调整表、校运会各班分数表等等,做一个数学的有心人吧!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表的操作干扰学习重点。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表的需要越来越少。而且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并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便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统计方法。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如何设计。学生已有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我再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起设计出复式统计表。在设计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感知“表头”的设计。

  在认识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数据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说出不同格子所表示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先看横栏,再看竖栏。为下面在统计表中填写数据打下基础。

  我在整个新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表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统计表 篇10

  一、教学构思

  课改以来如何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已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一直在为学生能将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努力。本课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学习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开拓知识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开放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体验自主、成功的愉悦。

  本节课是将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小管家”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七课《美化我的统计表》进行整合,并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呈现,主要学习如何美化统计表。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能在自己的电子统计表中插入行和列。

  2知道利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的方法使自己的统计表更漂亮。

  3能对表格进行底纹设置。

  能力培养:1、让生知道自己家里一个星期要花多少钱,把钱花在哪儿,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理财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家长干好家务。

  2、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1、利用所学的数学、信息技术及生活知识去解决家庭一周开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X。

  2、教育学生要合理用钱,改掉浪费的坏毛病,并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体会父、母的开支意图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美化统计表。

  教学难点: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比较活跃了,对计算机的操作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节课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在本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为了对“家庭的开支记录”统计出数据,将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来完善和美化自己的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

  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课题根据喜好分了组,并制作填写了家庭一周开支记录表,所以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将课前准备进行展示,然后出示增加了总计的新统计表让学生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在这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不同,知道了统计表应该还有总计和小计,很自然引入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插入列和行。

  2、 自主协作探究

  (1)动手实践,在表格中插入列和行

  老师在这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小博士”提示,试试自己能不能在表格右边加入“总计”一列,在下面插入“小计”一行。这样学生就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还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提出来,比如插入的行或者列位置不对怎么办等,让学生帮助解答,体现了一种协作学习的方式。

  (2)美化表格

  首先展示几个美化好的统计表,让学生明白普通的统计表也可以制作得这么丰富多彩,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接着学生就通过老师给的提示,自主实践,掌握美化表格的方法。

  3、交流展示,共同评价

  学生先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并选出一张统计表向全班进行展示。这样即有小组的评价,又有学生相互的评价。然后将好的作品打后张贴在微机室里进行展示,这样能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4、拓展延伸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出每周要花这么多的钱,有怎样的想法。在这里教育了学生要合理用钱,改掉浪费的坏习惯,并引出了下节课的内容。

统计表 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和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的。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复式条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部分必备的知识基础。

  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四幅图完成单式统计表,由比较四个表中数据的不便引入复式统计表。但这四组情景图中的数据都是10以内的数,如 比较四组男生人数:8、3、3、4,五年级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合并统计表的 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增加了两幅情景图:朗诵兴趣小组男生5人、女生9人;长跑兴趣小组男生8人、女生3人。从而真正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教材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填写数据,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二十的习题的呈现方式稍有变化,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3.教学目的: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⑴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⑶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5.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张表(配合例1教学的6张单式统计表和一张复式统计表)。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统计方法,体会统计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充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生活情景,产生学习需求

  ⑴ 课件出示同学们活动的六个场景(航模、民乐、书法、美术、朗诵、长跑),定格为六幅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⑵ 引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数据填到六张单式统计表中,填好后提醒学生简单核对,以免出错。

  ⑶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多?共有多少人?

  ⑷ 对六个不同小组的人数进行比较显得很不方便,因此学生会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要。揭示课题。

  【设计理念:新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由比较六组数据的不便,真正从内心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求。引导学生填表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经历合并过程,初步认识结构

  ⑴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把六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要反映那几个  方面的情况?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合并后的统计表要能反映每组男女生人数、各小组总人数、六组男生总人数与女生总人数、六组总人数。为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作一定的准备。

  ⑵ 出示未填数据的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表中各栏目是什么意思?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表头。

  ⑶ 先带领学生填写航模兴趣小组的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完成表格。

  ⑷ 作业交流,重点指导:“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验算、核实数据、填表日期。

  ⑸ 与单式统计表比较,使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六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设计理念:使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过渡到复式统计表的统计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填写、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也是学生统计方法的一次飞跃。】

  3.应用巩固新知,内化统计方法

  ⑴ 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体会这道题与例题的变化是:将横着排列的数据填到数着排列的表中。引导学生交流:合计与总计的计算方法。根据表中数据预测: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的各项奖牌可能是多少?使学生体会统计的预测作用。

  ⑵ 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张复式统计表为什么没有“合计”“总计”栏?使学生明白:统计栏目设计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以后还会遇到其他形式的复式统计表。

  ⑶ 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先让学生简单说说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一、二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再汇总,完成统计表。说说在活动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可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填写与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课外拓展练习,升华统计方法

  统计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并写一篇数学日记,谈谈活动体会。

  【设计理念: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引导总结全课,反思学习得失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理念: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

  例1p106页的复式统计表(增加两组)。

统计表 篇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后,师:刚才第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个(或第二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2)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那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统计表 篇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与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为了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五年级开设了12个兴趣小组,课前,老师了解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4个兴趣小组,它们分别是英语小组、电脑小组、书法小组和美术小组。(课件出示情景图)师:我们怎样来统计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呢?你有什么方法?生:轮流报数,画“正”字记录。生:报小组名称,男生、女生分别举手,数出人数,作好记录。生:按小组名称把大家分成4个小组,每一组的组长数一数,并把人数记录下来。师:你认为这几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生:分组统计。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组统计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请大家听清楚要求,参加英语小组的同学请到这个角上集合(师指定位置),参加电脑小组的同学请到这个角上集合(师指定位置),参加书法小组的同学请到这个角上集合(师指定位置),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请到这个角上集合(师指定位置),4个兴趣小组都没参加的同学就请坐在原位上,请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记好本组的男、女生人数。好,开始。生活动。师:统计好了吗?(好了)  请大家回到座位上。请4个小组的组长分别来汇报一下你们统计的人数。生回答,师输入。(出示课件)你能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写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能)那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在作业纸上完成。学生独立填写。(巡视找一名快的同学在电脑上板演)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张统计表,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师:从这4张统计表里你能知道些什么?(生:……)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4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师:在这4张统计表里我们能直接知道这些数据吗?(不能)是呀,要想知道这些数据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经历统计的过程,也就是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在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对最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人数进行统计,让学生探索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举手点人数” 、 “分组数人数”、 “轮流报人数”……尊重学生,采取多数学生同意的方法,成功地完成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学生用的简单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引发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二、认识复式统计表:1、师:请大家想一想,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呢?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学生交流。师:谁愿意来说说?(全班交流)2、师: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这张表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应该设计成几行几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生:……)【为了合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里设计让学生说说统计表里要统计哪些内容,这张表是个什么样子,应该设计成几行几列,是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为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作准备。】3、师:每一组同学想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们想的合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4张统计表可以怎样合并。请大家看大屏幕。4、电脑演示合并过程。师(指英语小组):这是英语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点击,统计表下移),(指电脑小组)这是电脑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我们把它们合并在一起,(课件展示合并)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性别这一栏内容重复了。(课件闪动显示)师:所以我们把重复的这一栏去掉。(课件显示)师: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栏都是人数,我们能分得清是哪个组的吗?(不能)师:为了能分清这是哪个组的人数,我们在这里写上小组的名称。(课件显示)师:横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男女生人数)    竖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各组的名称)(指表头)那这里还用性别表示合适吗?(不合适)师:为了能让大家清楚的看出表中统计的内容,我们要在统计表的最上方这一格设计好表头。表头是这样设计的(师板书),我们先把它分成3部分,第一部分表示横栏类别,横栏表示的是男女生人数,也就是性别(板书),第二部分表示竖栏类别,竖栏表示的是各组的名称,也就是组别(板书),第三部分表示表中数据,也就是人数(板书)。(课件显示)设计好表头,大家就可以清楚的看出表中统计的内容了。师:现在我们把书法小组和美术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合并过来。(课件显示)师:为了能看出4个小组的总人数,制表时我们还增加了总计一栏(课件显示),通常我们把总计和合计放在表格的最上面和最左面。师: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还需要加上标题和制表日期。(课件出示)【通过电脑演示,学生清楚直观地感受到4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4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5、师:刚才我们把这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并成了一张统计表,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6、师:你能试着填写这张统计表吗?学生尝试填写,师巡视,让一名快的同学到电脑上板演。师:同学们做好了?(做好了)那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生小组交流)师:同学,请你来介绍一下好吗?(生介绍)师:谁来说说“合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各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相加)总计数呢?(生:……)还可以怎样计算?(生:……)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7、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统计表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师:从统计表里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刚刚开始的几位同学想知道的信息,在这张统计表里能知道吗?师:如果我们班再转进1名女生,你认为她最不可能参加哪个兴趣小组?你是怎么想的?【师生共同探索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表头,并完成复式统计表设计活动。学生通过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了解了多种信息,作出了简单情况的预测,感受了统计的意义与作用,同时也接受了统计思想的教育。】8、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复式统计表,从复式统计表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练一练”。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信息需要用复式统计表来统计。出示练一练数据,请学生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1)尝试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2)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3)分析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些什么,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五、课外实践题: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哪门学科,整理后填入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五年级(    )班同学最喜欢的学科情况统计表                                     _______年______月

  人 数  科目 组 别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体育 艺术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学生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学科情况",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设想】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时,不能把统计表看作是一个静态的结果来填写与分析,而是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学习、探索与经历。新课开始,让学生统计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人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这是十分重要的统计态度。教学复式统计表时,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电脑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试着填写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学生独立填写后,再组织交流。再与前面的单式统计表作比较,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最后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统计表 篇14

  篇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 件数 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 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xx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52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xx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xx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说课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统计表》,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后而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是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学会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

  第一、教师引入谈话,复习旧知识,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教师出示例题,学生齐读,思考: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已有统计表,小组内展开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在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后,让学生看统计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进行达标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拓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统计表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