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精选3篇)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设疑导入

  1、复习铺垫。

  (1)求各园的面积:

  a、半径3厘米   b、直径为4厘米    c、周长为62.8厘米

  (2)什么叫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导入新课。

  1、出示(光盘资源)几组圆柱体实物图(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激趣后让学生思考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2、指名说说自己想法。教师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一)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1 、教师演示(远程资源动画演示“圆柱体的体积”):

  (1)屏幕上呈现一个圆柱体变为一个长方体(圆柱与长方体等底等高)的动画。提问:变化过程中,圆柱的什么变了(截面)?什么没有变(高、体积)?

  (2)将圆柱的底面、长方体的底面闪烁后移出来。提问:你学过将圆变成长方形吗?

  (3)再次出示圆柱形物体,动画演示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让学生取出圆柱体学具拼成近似长方体。

  2、学生利用学具独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思考并讨论。

  (1)    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近似的长方体)

  (2)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①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②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何关系?③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交流。

  3、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或更多,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长方体形状会怎样?

  4、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利用远程资源动画演示推导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因为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

  所以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           ↓     ↓

  v     =    s     h

  5、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后交流。

  (1)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分别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二)、练一练   

  1、学生完成20页的[做一做]。

  2、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请学生自学并填写第44页第一自然段的空白部分)

  (三)教学例6

  1、引导学生默读题目,看题目告诉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想一想你将如何计算?

  2、指名说解题思路,讨论并归纳解题方法。

  3、学生独立按讨论的方法完成例6。

  4、教师评讲、总结方法。

  三、练习巩固  应用拓展

  (一)巩固练习

  1、完成第21页的“练习三”第1、2题。(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练习,完成后及时反馈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加以评讲。)

  2、学生判断。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2)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成正比例。(       )

  (3)圆柱的体积和容积实际是一样的。(       )

  (二)、拓展训练(课件出示拓展延伸题,学生课外练习)

  一个圆柱形量桶,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篇2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

  教师拿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准备投入烧杯中。

  师:同学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将圆柱形的物体投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上升一些。

  生:圆柱形的物体挤掉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生:圆柱体占有一定空间。

  师:我们通常把这个空间叫体积。

  生:我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

  师:同学们发现得都很精彩,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圆柱的体积。

  生: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圆柱的体积。

  二、比较大小、创设求圆柱体积的情景。

  教师又拿出一个圆柱。(底面略小而高长一些,体积相差不多)

  师:这两个圆柱的体积,哪个比较大一些?

  生: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他们都是猜的。第一个圆柱它虽然高一些,但底面积小一些;第二个圆柱虽然底面大一些,它是的高少了一些。无法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组讨论)

  生:准备半杯水,将第一具圆柱浸没水中,作好标志,再把第二个圆柱浸没水中,作个标志,哪个水面上升的高一些,哪个圆柱的体积就比较大。

  师:这个方法好。如果要准确地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讨论)

  生:要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后就好解决了。

  三、大胆猜想,感知圆柱体积公式。

  师: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圆柱的高有关,一个圆柱它的高增加,它的体积也会变大些。

  生:和圆柱的底面大小有关,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增加,它的体积也会变大些。

  师:很好!大胆地推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应如何计算?(小组讨论)

  生:我猜想用圆柱的底面积乘以它的高就可以求出体积。

  师:你同意他的猜想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小组觉得他的想法很有道理,因为圆柱体可以看作是有很多个相同的圆叠加起来的。

  生:我们小组也觉得的有道理,因为以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是底面积乘以高。

  四、小心求证,论证圆柱体积公式。

  师:同学们都很会大胆猜想,但还要小心地论证猜想的科学性。

  教师拿出一具圆柱体体积教具,把它藏在衣服里,只露出一具底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圆形。

  师:你还记得圆面积转化什么图形的面积来求它的公式的吗?

  生:把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把整个圆柱拿出来,问:怎么求这个圆柱的体积呢?(小组讨论)

  生:可以把这个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会求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体积。

  师: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转化的。

  生上台操作展示。生:我们把圆柱平均分成16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所以,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求。

  师:你同意吗?照这样做一遍,然后说一说如何求圆柱的体积。

  教师课件出示将圆柱分成32份和64份后拼成长方体的过程。然后总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体。

  最后学生自主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篇3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材第19页,例5),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认识了圆柱并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应用广泛,又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并且立体图形的截拼是首次见面,把圆柱截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课标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一点点的实践体会。

  【教学片断】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

  教师拿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准备投入烧杯中。

  师:同学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将圆柱形的物体投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上升一些。圆柱形的物体挤掉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师:我们通常把这个空间叫体积。

  生:我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

  师:同学们发现得都很精彩,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圆柱的体积。

  生: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圆柱的体积。

  二、比较大小、创设求圆柱体积的情景。

  教师又拿出一个圆柱。(底面略小而高长一些,体积相差不多)

  师:这两个圆柱的体积,哪个比较大一些?

  生: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他们都是猜的。第一个圆柱它虽然高一些,但底面积小一些;第二个圆柱虽然底面大一些,它是的高少了一些。无法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组讨论)

  生:准备半杯水,将第一具圆柱浸没水中,作好标志,再把第二个圆柱浸没水中,作个标志,哪个水面上升的高一些,哪个圆柱的体积就比较大。

  生:要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后就好解决了。

  三、大胆猜想,感知圆柱体积公式。

  师: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圆柱的高有关,一个圆柱它的高增加,它的体积也会变大些。

  生:和圆柱的底面大小有关,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增加,它的体积也会变大些。

  师:很好!大胆地推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应如何计算?(小组讨论)

  生:我猜想用圆柱的底面积乘以它的高就可以求出体积。

  师:你同意他的猜想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小心求证,论证圆柱体积公式。

  师:同学们都很会大胆猜想,但还要小心地论证猜想的科学性。

  教师拿出一具圆柱体体积教具,把它藏在衣服里,只露出一具底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圆形。

  师:你还记得圆面积转化什么图形的面积来求它的公式的吗?

  生:把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把整个圆柱拿出来,问:怎么求这个圆柱的体积呢?(小组讨论)

  生:可以把这个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会求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体积。

  师: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转化的。

  生上台操作展示。生:我们把圆柱平均分成16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所以,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求。

  师:你同意吗?照这样做一遍,然后说一说如何求圆柱的体积。

  最后学生自主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片段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过程是:"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充分地相信尊重学生,鼓励其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

  1、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并认真倾听。本节课中多处合理地开发了学生的课程资源:一是在感知体积的概念时,教师通过做圆柱放入水的实验,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用生活经验感知体积的存在;二是在猜想体积公式时,学生一般的经验是如果一个圆柱高(底面)不变,底面(高)越大体积越大,学生自然地就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想到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底面和高有密切的联系;三是在体积公式猜想时。猜想方法的多样化就体现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有的学生联系实践生活联想,把圆柱看作是有很多个相等的圆叠加起来的;有的学生联系旧知识来推想,因为长文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都是底面积乘高。学生是学生真正的主人,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平时的各种知识积累,这种知识的积累可以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生活中的经验或经历,这些都是课程资源,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了这些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有意义的过程。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本节课沿着“猜想-验证”的学习流程进行,给学生提供较充分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数学推理能力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有力地促使了学习改善学习方式。本课中学生“以旧推新”-大胆地进行数学的猜想;“以新转旧”-积极把新知识转化为已能解决的旧问题;“新旧交融”-合理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行的,是让学生在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出自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