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反比例的意义

反比例的意义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反比例的意义

微信扫码分享

反比例的意义(精选12篇)

反比例的意义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练习六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题:

  (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⑨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①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二、导入  新课

  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让学生观察这个表,然后每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所需的加工时间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然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

  10  ×  60  =600。

  30  ×  20  =600。

  40  ×  15  =600,

  “这个积600。实际上是什么?”在“加工时间”后面板书:零件总数

  “积一定,就说明零件总数怎样?”在零件总数后面板书:(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我门可以看出。表中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所需的加工时间是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3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都等于600,即总是一定的:我们把这种关系写成式子就是:每小时加工数×加工的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2.教学例5。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先填写下表。

  (1)理解题意,填写装订本数。

  “谁能说说表中第一栏数据的意思?”(用600页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练习本15页,可以装订40本。)

  “这40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用600÷15)

  “如果每本练习本是20页,你能计算出可以装订多少这样的练习本吗?如果每本是25页呢?……请你把计算出来的本数填在教科书第23页的表中。”教师把学生报出的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2)观察分析表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哪两种量?”(板书: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

  “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每本的页数        装订的本数

  15                       40

  20                       30

  25                       24

  一’然后让学生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1.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导入  新课

  教师:我们在前两节课分别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初步学会判断

  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发现有些同学判断时还不够准确。这节课我

  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三、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的两个表:

  表1                                                   表2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表,然后根据两个表所提的问题,分别在教科书上填空。订正时。指名说出自己是怎样填的,教师板书:

  在表l中:                                          在表2中:

  相关联的量是路程和时间.            路程随着相关联的量是速度   路程随 时间变化,速度是                 和时间,速度随着时间变化

  一定。因此,路程和时间                  ,路程是一定的。因此,速

  成正比例关系。                                  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然后提问:

  (1)从表1,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从表2,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教师: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                                        =速度                 

  教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2.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师:结合上面两个例子,比较——下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试试看。组织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填,并说一说为什么。

  2.做练习七的第1—2题。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订正。

  五、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比例的意义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2.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幻灯)

  一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页数如下表:

  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量?

  (2)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表内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填空。(小黑板(一))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__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_关系。

  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 )。

  (2)水稻产量一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 )。

  (3)一堆货物一定,运出的和剩下的( )。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

  (5)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

  可选其中一、二题,说一说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得很好。你们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什么时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4。(小黑板(二))

  例4 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如下表:

  (1)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幻灯出示)

  ①表中有哪种量?

  ②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③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吗?

  ④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⑤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以上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发言。

反比例的意义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4页例4~例6,“练一练”,练习八第4—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5。

  出示例5。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例4的方法,自己学习例5,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学生口答从表里发现了些什么,再提问:这两种相关联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板书:每袋重量和袋数的积一定)乘积8000是什么数量,这种数量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板书:每袋重量×袋数=糖果总重量(一定)]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糖果总重量一定时,每袋重量和袋数的积一定)

  3.概括。

  (1)综合例4、例5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4和例5,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4、例5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第43页倒数第二节。说明:像例4、例5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4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5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做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题里的问题。[结合板书;每天装配的台数×天数=一批计算机的总台数(一定)]

  (4)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5.教学例6。

  出示例6,学生读题、思考。提问:怎样判断成不成反比例?哪位同学说说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板书;每本的页数×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请同学们看书上例6是怎样判断的,看看我们说得对不对。追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三、巩固练习

  用刚才我们说的判断方法来做几道题。

  1.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说说理由。思考时可以引导看数量关系式。

  3.做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判断。指名口答,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式判断。

  4.下题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一根铁丝,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5.做练习八第6题。

  各人先在书上写各成什么比例。指名口答,要求说明理由。

  6.做练习八第7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题里有怎样的关系式?(板书:圆柱底面积×高=体积)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x和y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八第7题。

反比例的意义 篇4

  1、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24681012

  体积/㎝35010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4)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表格(见书)

  (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4)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175㎝3。

  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生:9㎝。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生:水的体积是350㎝3,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3.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

  ①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③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1~5题。

  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3)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理由:

  (1)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

  (2)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袋数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

  (3)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板书: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反比例的意义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二)成反比例的量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板书设计 

反比例的意义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二)成反比例的量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板书设计

反比例的意义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二)成反比例的量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板书设计 

反比例的意义 篇8

  教学内容:p39~41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4

  5

  6

  7

  ……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教后反思

反比例的意义 篇9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56—58成反比例的量,练习十一  4—7。【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义。2、能正确应用反比例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判断下列各句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说明理由。⑴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⑵《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和份数。⑶余下的苹果重量一定,总重量与吃去的重量。二、新授。1、教学例4。⑴出示例4,观察表格。⑵根据问题思考: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⑶总结概括: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每天运的数量和时间,时间随着每天运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规律是它们的积一定。⑷数量关系式。2、教学例5。根据书上问题自己回答总结,注意表述完整。3、揭示反比例关系。⑴揭示意义并分析。⑵运用意义分析例4、例5。⑶用字母表示:y=k(一定)4、教学例6。三、总结。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四、练习。1、完成练一练1、2。2、完成练习十一4。3、练习十一  5 (1—3)五、作业。练习十一  5(4—10)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61页例7,练习十二1—3。【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成正比例与成反比例量的特征。2、能正确应用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教学重点】理解成正、反比例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说说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二、新授。1、教学例7。⑴出示例7两表。⑵回答问题:①表中各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规律各有什么特征?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为什么?⑶总结:路程、速度和时间三种量存在着相依关系。写出三道关系式。对照定义确定,某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教学用图像表示正、反比例关系。⑴出示两张坐标图,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含义。⑵在图上分别描出例7两张表中的数据所对应的点,说明各点所表示的含义。⑶用线将靠近的两点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成正比例关系的各点连线是一条上升的直线,成反比例关系的各点连成一条曲线。3、比较正、反比例异同。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相同点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化。不同点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同—=k(一定)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反y=k(一定)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2。2、练习十二1。3、练习十二2(1—5)。四、总结。说说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作业。练习十二2(6—10)

反比例的意义 篇10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53—55页成正比例的量,练习十一1—3。【教学目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下面各组中已知两种量,怎样求出第三种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导入:在第一组数量关系中,数量之间都存在着相依关系,现在我们来研究这种相依关系。二、新授。1、教学例1。⑴出示例1题目及表格,由学生口头填空。⑵观察研究:表中有哪几种量?它们在变化吗?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同时扩大;从右往左看:同时缩小,是谁在变化引起了谁的变化?⑶说明:我们把“时间和路程”在变化中相互有联系的两种量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⑷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变化的?它们在变化过程中什么一直没变?数量关系是什么?⑸概括: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⑴学生根据问题(书上的3个问题)讨论解决。⑵揭示变化规律:总价随着支数的变化而变化,但总数与支数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用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例1、例2是成正比例的量。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k(一定)4、教学例3。说明理由注意两个要点:⑴相关联;⑵与一定的量的数量关系。三、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四、巩固。练一练,说明理由。五、作业。练习十一  2。

反比例的意义 篇11

  1、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24681012

  体积/㎝35010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4)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表格(见书)

  (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4)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175㎝3。

  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生:9㎝。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生:水的体积是350㎝3,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3.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

  ①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③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1~5题。

  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3)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理由:

  (1)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

  (2)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袋数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

  (3)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板书: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高度/㎝3020xx105

  底面积/㎝21015203060

  体积/㎝3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Y=K(一定)

  2.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

  (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

  (1)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2)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3)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6~11题。

  3、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人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箱数/箱481632

  总个数/个3264

  ①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③这里哪一个量不变?

  ④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

  (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

  每箱个数481020

  箱数5025

  ①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②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

  ③这里哪一个量一定?

  ④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

  (3)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

  每天看的页数48101620

  所看天数804032

  ①把表格填写完整。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③这里哪一个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4)征订《学习报》,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如下表。

  征订份数/份50403020xx

  应付的钱数/元15001200

  ①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②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2.正、反比例意义。

  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

  (3)全班交流。

  使学生明确几个要点: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二综合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

  (1)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字,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4)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5)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

  (6)圆的面积与半径。

  过程要求:

  (1)逐一出示以上各题。

  (2)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教师小结。(方法,关键)

  4、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

  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

  二引导练习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比较

  出示表格。

  表一:

  路程/千米408016020xx20

  时间/时12458

  表二

  速度/每时行多少千米12090604030

  时间/时346912

  1.说一说。

  提问:从表1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从表2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3.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式Y=K(一定)

  4.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作业

反比例的意义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二)成反比例的量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反比例的意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