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微信扫码分享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精选12篇)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二)能力训练点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德育渗透点

  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作者绚丽多彩的文笔,体会其遣词的隽永。

  二、学法引导

  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借鉴现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投影解决字词。

  2.学生准备抽取三则中一则表演课本剧。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知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教师点拨分析形象。

  3.学生认真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预习出示字、词、翻译,点拨重点词义。

  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的故事。

  附:译文: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元礼颇负盛名,担任着司隶校尉,到他们上拜谒的,都必须具有清望的名士和他本人的亲戚才能够通问拜见。孔融到了李膺府第门前,对宋门的僚属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僚属通报李膺,引他在李膺面前坐下。李膺问他说:“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呀?”孔融答道:“当年我的祖先孔仲尼与大人的祖先老子有师徒之好,因此我与大人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友好关系。”李膺和他的宾僚们没有一人不为他的聪敏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随后入堂,宾僚们把孔融的话讲给他听,陈韪说道:“小时候十分聪明的孩子,长大后未必聪明。”孔融应声说:“想必您小的时候也一定十分聪明。”陈韪被说得一时无言以对。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帝曹操准备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以为形貌丑陋,不足以雄震远国,便让崔琰代替自己,他却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头。接见结束后派间谍询问匈奴的使臣说:“魏王这个人怎么样?”回答说:“魏王声望很高,非同凡响,可是站在床头那个握刀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到这话,派人追赶杀掉了这位使臣。

  4.教师再就每一则中重点的难以翻译的语句再重点检查落实到位。

  (四)总结、扩展

  教师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忠实原意。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附参考答案:1.奕世:累世 世世代代 2.引:拉3.顾:理睬 4.乃:才是

  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全书语言精练,往往通过寥寥数语就能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生动地勾画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鲁迅称它“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谬惑,一资一笑”。

  (三)教学过程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聪明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今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

  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考答案:

  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四)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

  (六)板书

  曹操:猜忌,嗜杀—行动刻画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

  这是一部博大精深、体例完备的古典小说。此书问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该书取史翔实,记叙简练,启人之智。为历代帝王所爱,也是专家学者研究,仿作的楷模。鲁迅先生称之为志人小说之集大成者。原书共八卷,刘考标注本分十卷,今传本分作三卷36门类计1130个故事。全书分德行、言谈、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内容十分精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的历史画卷。人物塑造无不刻画入微,引人入胜。

  刘义庆(403-444),他出身在一个在官宦家庭,为南朝宋的宗室。叔父是宋武帝刘裕,父亲被封为长王,后刘义庆过继于临川烈王刘道规嗣子,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虽然生长在王室官宦的家庭,但他生活简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受过严格的正统教育。他爱好文学,著述很多。以《世说新语》流传最广。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2

  《〈世说新语〉两则》课堂实录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 常红艳

  【授课地点】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授课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

  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课堂实录】

  一、导入  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生1:(纷纷举手)司马光砸缸(生笑)

  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你在场,面对掉在水缸里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生2: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

  生3:扔条绳子把他拉起来。

  生4:掷根木棍让他爬出来。

  师:砸缸的司马光是机智的,同学们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机智。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请阅读《世说新语》两则。

  二、品读《咏雪》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咏雪》

  (生放声朗读、师同时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下面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试试。

  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她读得对吗?(生点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

  师:喔,原来是根据文意读准节奏的。(板书:读准节奏)。下面请两人为一组再读课文,希望和这位同学一样读准节奏。

  (生再读课文,一生举手提问)

  生3:文中的最后两句该如何去读准节奏?

  师:这两句确实是全文的难点,要读准这一句,首先我们要弄清前面“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与今义是否相同?

  生4:与今义不同,文中的“儿女”指的是侄儿侄女,即谢安的哥哥的儿子和女儿。

  师:谢安何许人也?

  生4: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师:喔,文中的“公”原来指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谢安。那最后两句话又是介绍谁的?请用自己的话讲出大意。

  生5:那个兄女就是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根据文意便可读准节奏,下面谁来攻破这两句?

  生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好,攻破了难点,有谁来挑战全文?(生陆续举手)

  生7:读全文(摇头晃脑)。(生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生8:全文的节奏他不仅把握得比较好,而且他读得很是沉醉。

  师:噢,高山流水遇知音,你很善于倾听。确实这位同学不仅读准了节奏,而且还读出了音韵味。(板书:读出韵味)文言文,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一半,还有一半则需读出韵味。看来,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咏雪》。还有哪些同学想向他挑战,请再读课文,像这位同学一样摇头晃脑读出韵味来。

  (生边笑边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下面就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它的音韵味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9:(摇头晃脑)公欣然曰:“大雪纷纷何所似?”

  师:你的朗读再现了当时谢安说话时的语气及神态,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9:大雪纷飞,谢安即兴提问,很有生活情趣。

  师:说得好,你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便有多广阔。(生笑)

  生10:我喜欢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了轻盈的柳絮。

  师: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生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句诗写的是梨花呀?

  生11:是以梨花喻冬雪。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生12“这些诗句分别把雪花比作飞花、玉蝶、玉龙、天女散花,生动形象。

  师:那么大家见过雪吗?(生摇头)没见过,那给我们留下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想见见吗?(生齐答:想!)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吗?(生闭上眼睛约30秒)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 差可拟”

  曰:“未若 ”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生13:生A曰:“撒糖空中差可拟。”

  生B曰:“未若槐花迎风飘。”

  生C曰:“未若鹅毛当空舞。”

  生14:生D曰:“棉絮纷飞差可拟。”

  生E曰:“未若梨花漫天飞。”

  生F曰:“未若天仙散百荷。”

  生15:生G曰:“樱花飘落差可拟。”

  生H曰:“未若玉屑静静落。”

  老师曰:“未若白蝶翩跹舞。”

  (仍有不少小组举手)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生16:我认为还是兄子的那句话:撤盐空中差可拟。

  师:你认为这句话对雪花的描述好在何处?

  生17:盐和雪花都是白的,而且下落方式是相同的。而柳絮、棉絮,鹅毛,槐花等都是往上扬的,且颜色上有的是淡黄色,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不大相似。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抓住了盐和雪花的形似之处。有没有观点不同的?

  生10:我还是觉得兄女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

  师:柳絮和雪花具有神似之处。对雪花最贴切的描述往往是形似和神似的统一。

  生18:我觉得生C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生鼓掌)

  生19:我觉得老师的“未若白蝶翩跹舞”最为贴切、生动,具有美感,且富有诗意。

  师:是吗?我觉得同学们写的也不错,你看,“未若鹅毛当空舞”,不仅形象,且有气势,还有“未若梨花漫天飞”,岑参就有一句名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就是以梨花比喻冬雪。下面,大家就带着这种美好的想像去朗读《咏雪》。

  (生带着想像朗读《咏雪》)

  三、赏读《陈太丘与友期》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篇,请大家评评我是否读准了节奏,读出了韵味?

  (师朗诵《陈太丘与友期》,读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一个字:好!(生笑)

  生2:老师有一处读错了:“尊君在不”中的“不”应读,老师读成了,(马上有生举手)

  生3:这里应读成,注释中说这是一个通假字。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质疑与解答。下面就请大家自读《陈太丘与友期》,读中质疑(板书),在书上将疑难点进行圈点勾画。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4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请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生分组讨论)

  生4:我们这一组对文中的后两句不太懂,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而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非常有价值。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待会请大家来解答。在疏通文义方面还有疑问吗?

  (生摇头)

  师:真没有?可我对文中的“尊君”、“君”、“家君”不太明白。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谁来告诉我?

  生5: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师:看来是真懂了。下面请大家分角色来朗读全文,一生读叙述性语言,一生扮演友人,一生扮演元方。

  (生分角色朗读)

  师:听了刚才的分角色朗读,东汉时期机智过人的元方仿佛历历在目。刚才有同学问: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下面就干脆来个角色串演,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辨(板书:读后思辨)。两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将两人的对话表演出来,也可以改编对话,甚至还可以创编结局。要求:对话中要体现元方的机智,可以文言与白话夹杂。

  (生纷纷下位自由组合进行排练)

  (第一组上场“一人当解说,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解说: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同行,说好了中午见面,已过中午,友人未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当年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等你等了半天不来,已走了。”友人便发怒说道:“真不是个东西,与我说好了同行,却丢下我一人走了。”元方说:“你与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中午过了你还未到,则是不守信用。对儿子骂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刚才是我的不是,对不起,对不起。”于是元方便带领他去见他的父亲了。(生鼓掌)

  师:这一组的表演回答了友人为何要“下车引之”,并将结尾的“入门不顾”给予了创编。下面还有没有将文中对话进行改编的,如面对友人的“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还会有怎样机智的作答呢?

  (第二组上场: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生甲:尊君在不?

  生乙: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甲:(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生乙:家君是非人,君与家君同行,君岂不非人哉?

  生甲:(惭)小小年纪,机智非凡,佩服佩服。

  生乙:哪里哪里。

  (生大笑,长时间的鼓掌)

  师:对于刚才的两组表演你喜欢吗?

  生6:第一组表演创编结局,让我们意识到要讲信用,同时要学会宽容,给人以改过的机会。

  生7:我更喜欢第二组的表演,改编对话,充分体现了元方的机智。

  师:刚才的两组表演,都非常精彩,我觉得不仅表现了大家在才学方面和文中元方一样机智,而且在品行方面比古人更胜一筹,(生笑,长时间地鼓掌)

  四、朗读背诵

  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生自由朗读背诵)

  生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生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3:背《咏雪》全文(生鼓掌)

  五、激趣探究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一鸣惊人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3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  常红艳 

  【授课地点】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授课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 

  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生1:(纷纷举手)司马光砸缸(生笑) 

  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你在场,面对掉在水缸里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生2: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 

  生3:扔条绳子把他拉起来。 

  生4:掷根木棍让他爬出来。 

  师:砸缸的司马光是机智的,同学们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机智。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请阅读《世说新语》两则。 

  二、品读《咏雪》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咏雪》 

  (生放声朗读、师同时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下面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试试。 

  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她读得对吗?(生点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 

  师:喔,原来是根据文意读准节奏的。(板书:读准节奏)。下面请两人为一组再读课文,希望和这位同学一样读准节奏。 

  (生再读课文,一生举手提问) 

  生3:文中的最后两句该如何去读准节奏? 

  师:这两句确实是全文的难点,要读准这一句,首先我们要弄清前面“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与今义是否相同? 

  生4:与今义不同,文中的“儿女”指的是侄儿侄女,即谢安的哥哥的儿子和女儿。 

  师:谢安何许人也? 

  生4: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师:喔,文中的“公”原来指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谢安。那最后两句话又是介绍谁的?请用自己的话讲出大意。 

  生5:那个兄女就是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根据文意便可读准节奏,下面谁来攻破这两句? 

  生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好,攻破了难点,有谁来挑战全文?(生陆续举手) 

  生7:读全文(摇头晃脑)。(生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生8:全文的节奏他不仅把握得比较好,而且他读得很是沉醉。 

  师:噢,高山流水遇知音,你很善于倾听。确实这位同学不仅读准了节奏,而且还读出了音韵味。(板书:读出韵味)文言文,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一半,还有一半则需读出韵味。看来,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咏雪》。还有哪些同学想向他挑战,请再读课文,像这位同学一样摇头晃脑读出韵味来。 

  (生边笑边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下面就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它的音韵味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9:(摇头晃脑)公欣然曰:“大雪纷纷何所似?” 

  师:你的朗读再现了当时谢安说话时的语气及神态,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9:大雪纷飞,谢安即兴提问,很有生活情趣。 

  师:说得好,你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便有多广阔。(生笑) 

  生10:我喜欢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了轻盈的柳絮。 

  师: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生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句诗写的是梨花呀? 

  生11:是以梨花喻冬雪。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生12“这些诗句分别把雪花比作飞花、玉蝶、玉龙、天女散花,生动形象。 

  师:那么大家见过雪吗?(生摇头)没见过,那给我们留下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想见见吗?(生齐答:想!)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吗?(生闭上眼睛约30秒)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   差可拟” 

  曰:“未若   ”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生13:生a曰:“撒糖空中差可拟。” 

  生b曰:“未若槐花迎风飘。” 

  生c曰:“未若鹅毛当空舞。” 

  生14:生d曰:“棉絮纷飞差可拟。” 

  生e曰:“未若梨花漫天飞。” 

  生f曰:“未若天仙散百荷。” 

  生15:生g曰:“樱花飘落差可拟。” 

  生h曰:“未若玉屑静静落。” 

  老师曰:“未若白蝶翩跹舞。” 

  (仍有不少小组举手)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生16:我认为还是兄子的那句话:撤盐空中差可拟。 

  师:你认为这句话对雪花的描述好在何处? 

  生17:盐和雪花都是白的,而且下落方式是相同的。而柳絮、棉絮,鹅毛,槐花等都是往上扬的,且颜色上有的是淡黄色,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不大相似。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抓住了盐和雪花的形似之处。有没有观点不同的? 

  生10:我还是觉得兄女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 

  师:柳絮和雪花具有神似之处。对雪花最贴切的描述往往是形似和神似的统一。 

  生18:我觉得生c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生鼓掌) 

  生19:我觉得老师的“未若白蝶翩跹舞”最为贴切、生动,具有美感,且富有诗意。 

  师:是吗?我觉得同学们写的也不错,你看,“未若鹅毛当空舞”,不仅形象,且有气势,还有“未若梨花漫天飞”,岑参就有一句名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就是以梨花比喻冬雪。下面,大家就带着这种美好的想像去朗读《咏雪》。 

  (生带着想像朗读《咏雪》) 

  三、赏读《陈太丘与友期》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篇,请大家评评我是否读准了节奏,读出了韵味? 

  (师朗诵《陈太丘与友期》,读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一个字:好!(生笑) 

  生2:老师有一处读错了:“尊君在不”中的“不”应读,老师读成了,(马上有生举手) 

  生3:这里应读成,注释中说这是一个通假字。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质疑与解答。下面就请大家自读《陈太丘与友期》,读中质疑(板书),在书上将疑难点进行圈点勾画。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4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请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生分组讨论) 

  生4:我们这一组对文中的后两句不太懂,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而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非常有价值。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待会请大家来解答。在疏通文义方面还有疑问吗? 

  (生摇头) 

  师:真没有?可我对文中的“尊君”、“君”、“家君”不太明白。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谁来告诉我? 

  生5: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师:看来是真懂了。下面请大家分角色来朗读全文,一生读叙述性语言,一生扮演友人,一生扮演元方。 

  (生分角色朗读) 

  师:听了刚才的分角色朗读,东汉时期机智过人的元方仿佛历历在目。刚才有同学问: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下面就干脆来个角色串演,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辨(板书:读后思辨)。两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将两人的对话表演出来,也可以改编对话,甚至还可以创编结局。要求:对话中要体现元方的机智,可以文言与白话夹杂。 

  (生纷纷下位自由组合进行排练) 

  (第一组上场“一人当解说,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解说: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同行,说好了中午见面,已过中午,友人未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当年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等你等了半天不来,已走了。”友人便发怒说道:“真不是个东西,与我说好了同行,却丢下我一人走了。”元方说:“你与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中午过了你还未到,则是不守信用。对儿子骂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刚才是我的不是,对不起,对不起。”于是元方便带领他去见他的父亲了。(生鼓掌) 

  师:这一组的表演回答了友人为何要“下车引之”,并将结尾的“入门不顾”给予了创编。下面还有没有将文中对话进行改编的,如面对友人的“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还会有怎样机智的作答呢? 

  (第二组上场: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生甲:尊君在不? 

  生乙: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甲:(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生乙:家君是非人,君与家君同行,君岂不非人哉? 

  生甲:(惭)小小年纪,机智非凡,佩服佩服。 

  生乙:哪里哪里。 

  (生大笑,长时间的鼓掌) 

  师:对于刚才的两组表演你喜欢吗? 

  生6:第一组表演创编结局,让我们意识到要讲信用,同时要学会宽容,给人以改过的机会。 

  生7:我更喜欢第二组的表演,改编对话,充分体现了元方的机智。 

  师:刚才的两组表演,都非常精彩,我觉得不仅表现了大家在才学方面和文中元方一样机智,而且在品行方面比古人更胜一筹,(生笑,长时间地鼓掌) 

  四、朗读背诵 

  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生自由朗读背诵) 

  生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生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3:背《咏雪》全文(生鼓掌) 

  五、激趣探究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一鸣惊人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4

  昨天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在不同的班级里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七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刘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5

  自主  开放  有序  创新

  ——《咏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

  三、创设情景  导入  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  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 的布置。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6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7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 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 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似

  文化内蕴    韵味

  六、 拓展延伸

  1、 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老人:和善 亲切       家庭氛围:

  咏雪      侄子:直率 敏捷       融洽、欢乐

  侄女:沉稳 聪明       轻松、温馨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 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1、把握重点字词:

  a、与友期行 :约定  太丘舍去 :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丢弃  则是无信 :信用     下车引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2.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a、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c、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陈    元 方:   聪明伶俐、        

  太              懂礼识仪        启示:

   丘                            做人要,

  与             不守信用、       讲诚信         

  友    友人     不懂礼貌         讲礼仪

   期             知错能改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8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 疏通句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2、 请学生试读课文3、 教师范读4、 学生齐读

  二、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 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6)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 “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5)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 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 拓展延伸1、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1)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9

  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2.简答。《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各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段点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二)迁移过关华歆王朗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zhé,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当初)所以(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略 2.略 3.略 4.答案参照“释疑解难”部分的“译文”(一)1.①中午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2.友 太丘 友 3.无信无礼 4.c 5.略 6.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二)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提示】“基础训练”第2题: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到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点将过关”(一)第5题: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可以有不同见解。当然不要忽视元方当时只有7岁。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10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

  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教学提示‖

  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11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篇12

  黑龙江 戴来生 徐锋 宁铁霞 青岛 宋晓渝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