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看似乖巧 点赞 分享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赠”。

  过程和方法目标: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幻灯片1)

  一、 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播放幻灯片1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 故事导入:

  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三、 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播放幻灯片3)

  1、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 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播放幻灯片4

  师:欲是什么意思?

  师:连字成句,说说整句意思。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的声音。)

  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3、指导朗读。师:请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读。

  4理解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

  (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

  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

  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幻灯片5

  (1)不及:比不上。

  (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

  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布置作业:(播放幻灯片9)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板书设计:

  赠汪伦

  唐李白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赠汪伦》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三: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三是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尝试了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 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 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 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更何况,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寺》,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 “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古诗《赠汪伦》教学后记

  第一课时

  上完这一课,心中颇有感触。是的,教学是需要艺术的,短短的几句诗,从朗读的指导,到诗意的领会,再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我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些可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得以保留和延伸,比如:结合讲故事,结合看图,抓住关键字词读懂整句,联系上下句读懂整篇的方法引导学生来理解诗意,便是其中成功之举。讲故事是一个铺垫,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结合看图理解难懂字词,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如对“踏歌声”一词的理解;巧妙设计先抓哪个关键词可使学生顺藤摸瓜探究其他难懂字词,比如明白了“踏歌声”就懂了“闻”是听的意思,再问何时听到踏歌声就了解了“将欲行”……如此一环套一环,步步引领学生读懂诗意,可谓主导与主体的完美体现。

  本来理解诗意过后有一个编故事的环节,旨在由少数领悟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由老师检测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后起一个定向与引导的作用,来使其他学生能在下一步“按图编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读懂古诗,达到不生硬机械地理解诗意这一目的,另外一个“领悟”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文过后能联系生活来感悟来领会更多。但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导致课堂教学的环节前松后紧,没有达到预计的高潮,

  在四人小组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一环节,我也忽视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仔细考虑这是学生第一次针对古诗来提出问题,以前在长篇课文的学习当中经常使用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效果较好,但前提是:学生对现代的充满儿童与生活气息的课文本来就容易理解一些,现在面对的是精炼的、陌生的古代诗,没有具备一定感悟能力与语文功底的学生显然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谈起,课堂上便出现了一些学生热烈讨论而一些学生无话可说的局面,当然,后面“编故事”这一环境会推动学生全面理解诗意,但此处的设计显然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1)编故事2)演故事3)说感悟

  目的:理解诗意,并在生活中迁移拓展。

  为了弥补第一课时的失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课时我让学生继续编、演故事,有了画图,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编个简短的故事学生已无大碍。故事表演的确难度较高,我预计效果不会太好,但是此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种古诗教法的尝试。果然,学生对于表演很感兴趣,同时也是一种古诗教法的尝试。果然,学生对于表演很感兴趣,争着上台,但表演得比较简单,对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揣摩得很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挺身而出”,一会儿演汪伦一会儿演李白,终于使学生对如何表演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来上台的学生能基本完成故事的表演,还说出“后会有期”、“告辞”等古人离别时用语,教室里气氛热烈,,师生关系非常平等而且融洽,真如鱼水交融一般,让人心生快慰之感。

  有了“编演故事”这一环节的激趣与煽情,后来的“谈感悟”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精彩回答一个接一个,使“感悟之峰”上插满了小红旗。学生精彩回答摘录如下:

  万1)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李白与汪伦的情意比桃花潭水还要深……。

  楠2)……,我想,李白与汪伦才认识几天就成了好朋友,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们天天在一起,却还要争吵,真是不应该……。

  向3)……我懂得了以后要热情地招待客人……。

  烨4)……我想全班同学都要向汪伦学习,学习他友好地对待朋友,朋友离开的时候还要跑很远来送别,还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一起要和睦相处……

  听着学生的回答,我的胸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为什么要学语文,学语文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要达到之外还要学什么呢?我想,学生的回答或许能给人以启示吧!

  再教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说话对李白的了解、写题、释题

  二、朗读古诗:个读、齐读、男女读等方式

  三、理解古诗:

  1)讲故事铺垫,

  2)指导理解古诗的方法:看图、联系故事内容、抓关键词

  3)分组讨论,交流。

  4)汇报

  5)编演故事

  四、感悟升华

  五、熟读成诵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赠汪伦》教学反思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古诗词诵读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我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自学:《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易水送别》(骆宾王)、《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别》(王维)、《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如果再出示以下练习可能就更好了。

  设计练习:

  1、填空练习: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行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适在《董大别》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达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历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 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古诗或名句送给你的老师、同学、亲戚、好友 ,也可以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在教出这节课的时候,我想到底怎样导入学生才对这首古诗感兴趣呢?后来我想到用故事导入学生的兴趣可能会比较高,于是我就和他们讲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