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精选16篇)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

  《画风》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进而能画出声音和气味,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1、会认7个生字及词语,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我介绍:同学们,咱们是第一次见面,当你听说要来听别的老师上课,你有没有在脑海里试着想象一下,给你上课的老师的样子啊?谁来说一说。

  当你们看到我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我是滨城区第一小学二年级六班的班主任,也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我姓付大家可以叫我……  真聪明!  再大声喊一遍行吗?

  我想找几个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好不好。 

  正式开始上课,师生问好。跟台下的老师们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

  板书:“画”

  师:一起读。 下面请同学们用“画”进行一个组词游戏好不好?咱看谁组得又多又好。

  (如果学生说到画风??  你是怎么想到的?  提前预习课文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你真棒!  老师期待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有更出色的表现,好不好?)   同学们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叫“画风”。    板书:画风    齐读课题 

  读得再响亮一些。         ppt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评价: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梳理问题: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谁在画风啊?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它能画出来吗?他们是怎么画风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风是怎么画出来的。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初读课文)

  师:阅读要求: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注意看生字表、还可以问问老师。    好!开始!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读完的同学请把头抬起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读完了,没有读完的同学,不要慌,老师再等你一会。  

  2、(识字教学)

  师:能够看得出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风,谁记住他们的名字了? 

  陈丹  宋涛  赵小艺      表扬孩子们的记性好。

  师:大家看他们来了。ppt     一起喊一喊他们的名字。 

  师:同学们,这三个小朋友的名字里,还藏着这节课要求大家会认的六个生字呢!是哪六个生字呢?    ppt    谁认识这六个字?    叫两个学生起来读

  评价学生

  宋涛  陈丹  赵艺      (个别读  读慢些  一起读)

  师:老师把它们的顺序打乱了,你还认识吗?    读得真不错!你在平时肯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涛 丹  宋  陈  艺  赵  ppt      (个别读  点读  一起点读)        

  ppt出示宋  赵  陈。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把这三个字放在一块了,谁知道为什么?    他们都是姓

  师及时评价:你说对了!观察真仔细!

  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班有带这三个姓的同学吗?  你最熟悉,介绍一下,让别人记住你的姓。

  没有的话,大家看看怎么来记住它。

  宋  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

  赵  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就姓赵

  陈  耳东陈  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         姓的文化,引发自豪感。

  ppt  师:同学们,宋涛的“涛”,陈丹的“丹”,赵小艺的“艺”,还是这节课需要同学们会写的字呢!大家看看这三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涛    三点水    与水有关  左窄右宽  中间横短

  丹    一个点    红色   精制的药丸

  艺    上窄下宽  横折弯钩的折使劲往左折、钩往上钩

  学生说,老师注意评价。

  老师范写   

  师:同学们请你也在你的书上分别写一写这三个字,各写两个,看谁写得最好看。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评价:同学们写得太认真了,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写得太好了!这样吧,请你在你认为你写得最漂亮的字的下面,打上一个“▲”表扬一下自己。

  3、(词语教学)

  这节课还有几个词语需要同学们认识呢!

  旗杆   (多音字)    弯弯的    斜斜的    呼呼地    显得   

  师:你发现什么了?都带的 地  得   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注意一下这几个的(地、得)。    一起读一读这几个词

  三、再读课文

  要求到位:认识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相信再读课文,你们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又正确又熟练。 好!开始!     学生读课文。

  师: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到底读得怎么样。  谁愿意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接读课文。    (我们请三个同学接读课文)    教师要有明确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评价接读情况

  四、阅读指导

  (一)(了解画风方式)

  1、同学们:课文读完了,你知道赵小艺他们是怎样画风的了吗?不要着急,请大家再来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赵小艺他们画风的语句。

  2、你想汇报谁的?   注意汇报时将人物说清楚。

  3、ppt    齐读

  4、ppt    怎样把风车画转  赵小艺是这么画的(欣赏赵小艺的画)   

  除了在画上用这种方法表示有风以外,在课文里面特别用了一个词——呼呼地转,来表示风车被风吹动了。

  出示错误的画  他们为什么画错了?  因为没有注意关键词(弯弯的  斜斜的)      这才是他们两个画的画呢!  风来了,把小树吹弯了,所以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风来了,吧雨丝吹斜了,所以宋涛画了斜斜的雨丝。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们画风的句子,体会一下他们想法的妙处。

  5、师:读了他们想到的画风的办法,你感觉他们怎么样?  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引导往爱动脑上说。

  (二)(感悟人物语言)

  1、师:在这篇课文里面,赵小艺他们的对话部分还很有趣呢!

  2、ppt    先自己读一读          你读出什么了?你从哪里知道的?  受到启发 动脑筋

  3、是谁提出了画风这个难题的?  得意  疑问的口气  *省略

  4、师:想不想进入他们的角色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投影对话

  (三)(小结)先出示下一张投影

  读完直接问:你喜欢赵小艺他们吗?为什么?

  这是三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有收获。

  如果有时间,推荐分角色朗读(你为什么推荐他读啊?)

  五、拓展

  师:赵小艺他们经过自己用心的思考,终于把风画出来了。并且还很有创意。

  ppt 超链接  他们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学习,爱动脑筋的你们,相信也有一些奇思妙想吧。你想怎样来画风呢?

  老师鼓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已经有同学举手了?  好几个想出办法来的了。你们真聪明。   别着急,等等其他同学。   

  师:先别着急回答问题,老师想给你增加一点难度,你敢接受吗?   ppt

  请你用:“我也会画风了,                                          。”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如果学生在回答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明白,老师可以帮助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老师来帮帮你。            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你会说了吗?试着再来说一说好吗?你终于说对了,这就是你要表达的意思。  你能再试着说一遍吗?

  表扬,评价。

  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想接受新的挑战吗?

  ppt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你还能画出来吗?

  下课    跟台下老师们再见。

  注:后附王福平校长的评析

  人教新课标第四册《画风》评课

  滨城区第一小学    王福平

  付辉老师执教的《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课文。 在这节课中从识字、写字到朗读感悟再到练习表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与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与提升并使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放飞想像,得到启发与提高。

  一、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其中6个生字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而且有3个生字是人的姓分别是“陈、宋、赵”,老师根据这一教材特点,先出示了三个小朋友的图片和对应的姓名,引导学生与他们打招呼,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几个生字,同时在打招呼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在教学3个姓氏“陈、宋、赵”时,老师问班里有带这三个姓的同学吗?并请带有三个姓的同学说说怎样记住自己的姓,引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在引导学生在几个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姓后,老师适时补充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就姓赵,陈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第五的相关知识,渗透了姓氏文化教育。

  写字,既是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识字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学生写好字,不但可以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写字教学环节时,付老师重点讲解笔画、示范书写,让学生在认为写得最漂亮的字的下面,打上一个“▲”表扬一下自己。更是加深了学生对生字印象,及时巩固了生字。

  二、指导阅读层次清晰,深入浅出

  1、1)读书要求层层深入。带问题读书完成了初读感悟。

  2)认识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再读课文,提出了正确熟练的要求。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品读语句,感悟人物的动脑思考;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验人物的丰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层次清楚,步步深入,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体验逐步得到深化。重视学生主体的阅读感受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理念。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其中引导设计阅读感悟的问题必须要指向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的关键。付辉老师的教学中就非常注意了这一点。“读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语句你读出了什么?”“在这篇课文里面,赵小艺他们的对话部分还很有趣呢!”“先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什么了?你从哪里知道的?”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是指向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付辉老师在教学目标中就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目标,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实现这一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学之处运用读题目,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阅读感悟之后,设计了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聪明的你们能想出那些画风的办法?”二是运用思维迁移,“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你还能画出来吗?”可谓层层深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正确书写“艺”、“丝”等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咱们班读过许多与风有关的诗,来几句吧!(生说诗)  

  2、你感受过什么风?(生答)  

  3、揭题:  

  师:风听得见,也能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还能写一写,那么它能画出来吗?  

  真的能吗?出示(幻灯片2)今天,这节课咱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二、学习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三位可爱的朋友,想认识一下吗?是谁?赶快认识一下,自己读一读。  

  2、学习名字  

  谁来读当小老师带读(生带读)谁能比她读得好?(读得非常有自信)(表扬她)  

  谁还想(个读)会了吗?  

  出示(幻灯片3)屏幕上有什么变化?一起说,谁能读?都想读,我们男女同学比赛一下吧!  

  男同学读 女同学读 表扬自己  

  3、开火车认字  

  老师呀还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了,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小火车呀开过来呀,一开开到这里来。  

  出示(赵)送你们一个成语(围魏救赵)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么请大家竖起耳朵听,我们中国历史悠久,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有意义的故事流传至今。围魏救赵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国军队,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宋 扩词 宋和赵都是姓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就有一个人物叫――宋江。(你看  同学平时看课外书,知道得也特别多,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多看课外书,老师相信只要你坚持不懈地看,一定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陈 我班姓陈的同学请站起来今天很高兴认识了你的姓,(你想提醒小朋友记这外字要注意什么吗?)  

  丹:注意里面点横  

  涛、艺组词  

  师:你们真棒!赵小艺他们好好像在夸奖你们呢?让我们再轻轻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出示幻灯片)  

  三、自学课文  

  1、生自学课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这三个朋友有关,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读读课文。  

  首先听清要求: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画一画,请教旁边的小老师。  

  2、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老师有几个字想请教大家,谁来教教我?  

  出示幻灯片:  

  显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地转   

  旗杆  乌云  

  谁来读?(个读-全班读)全班教教我(再读)  

  杆:读第一声时表示棍子形状的物体,例如课文中的旗杆就是读第三声时有两种情况,当量词永远读第三声,例如一杆秤,还有一种表示器物的棍子形状的部分,例如笔杆。  

  考考你  

  电线杆 桅杆 枪杆 一杆枪  

  3、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编成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下面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组读一句,看看我们的小火车一路开得怎么样。   

  生:读儿歌    宋涛陈丹赵小艺,   喜欢画画在一起。   

  眨眨眼睛有创意,   决定画风比一比。   

  红旗飘飘迎风舞,   斜斜雨丝送春意。   

  小树弯弯风车起,   开动脑筋解问题。   

  忽然一阵微风起,   画儿显得更美丽。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看来大家把生字记得很扎实,老师和你们的生字朋友都替你们高兴。我想把这些字送送回课文,咱们肯定会读得更好。那再来自由地读读课文。开始吧!(学生再读课文)  

  2、读得真认真,谁愿意读给同学听听?  

  (请几位同学分节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们再次去默读课文,可以拿起笔画出你们的答案,好开始?  

  反馈:  

  a: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生答)  

  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呢?(个答)真不错,表扬他。  

  四、给图配课文中的句子,再次理解画内容。  

  1、他们的画到时底怎么样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在美丽的郊外,一棵小树被风吹得弯弯的,还有呢?想好了吗?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  

  2、出示宋涛的画,谁能给他们配上课文里的句子。(生个答)  

  配得好吗?咱们一起来读读。  

  3、出示陈丹的画(弯弯的小树)(生个答)  

  4、还有一幅画(赵小艺的画 2句生个答)  

  这一段有点长,谁来再把他读一读(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想不想读读看 (齐读)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我们读了课文,欣赏了他们的画,还给图画配上了课文中的句子,想不想换个方式来读读课文,那这样,我们四人小组先分分工,在组里练习练习。(生分组练)  

  2、练得差不我了,哪一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呢?就请  

  我们来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其他同学就是评委了。  

  先告诉小朋友你们的分工。(我扮演的--)  

  评一评  

  3、全班分角色朗读  

  还有谁想读一读。愿意当宋涛--的举手,记住自己的角色(比较少的老师也参与)其它的同学就读旁白。 

  四、作业  

  1、师:喜欢课文中的在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我们读了课文,认了生字,写练习写字呢?好吧!满足你们要求。  

  2、写什么呢请注意看,师演示:艺丝  

  你们发现了什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  

  打开书上看不见68页,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显忽上下均等  

  3、练写:好拿起笔,摆正姿势,把这四个上下结构的字写一遍。  

  有的同学已经用眼睛告诉我,完成了,把笔放下,坐正,评一评。(实物投影)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认识了新字,朗读了课文,又学写了生字,最后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次我提议用推荐的方法。(其他同学当旁白)  

  读得真好,下节课,老师相信我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画风、写风。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3

  案例: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情境教学不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二年级《画风》一课时,根据课文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创设了以亲自体验为线索的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我挑选了一个有风的日子教学这课,打破了传统的按一定顺序的规律,一上课,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我们美丽的校园,好吗?”同学们齐声说:“好!”这样做的同时又把语文和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我们班在教学楼的二楼,视野比较开阔,我就叫单组同学在走廊上一字排开,画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哗哗”作响的树木;双组的同学则趴在教室的窗台上,画马路上的红旗和树木。同学们兴趣盎然地画了起来,在他们画画的同时,我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仔细观察你所画的事物与平时什么时候是不一样的?几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画完了都陆陆续续地进了教室。这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画与同座位的画相比较,这时候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画与同座位的画不一样,于是我对同学们说:“由于我们单组同学画的是教学楼的前面的景象,双组同学画的是教学楼后面的景象,所以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画都是不完整的画,现在就请同座位的同学相互合作,把对方的画补充完整,这时候,我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体现出了教材的要求。

  补充完整画后,我又回到了前面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你所画的画与平时什么时候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踊跃地举起手来,我请了一位同学回答,他说:”我们现在画中的景象跟平时没有风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没有风的时候,红旗不会飘扬,树叶也不会“哗哗”作响,枝条也是下垂着的,今天我们画的是有风的时候,红旗在迎风飘扬,树叶在“哗哗”作响,枝条也在随风起舞。这位同学回答后,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而是征询其他同学的意见,问到:“你们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同学们齐声回答:“同意。”我马上肯定了他们的观点,并表扬他们有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接着,我又继续把他们引向课文的主题,用总结引入了新课:“同学们,也就是说通过你们的画,人们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你们实际上是把那摸不着的象——风给画出来了,对吗?你们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今天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一课——画风。

  这时候,我就要求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但是通过自学后,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成问题了。这堂课的教学前奏比较长,老师的讲解却很少很少,但是我觉得取得的效果却远远比老理由讲解要来得快来得直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了解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语文。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4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勤于观察生活,遇事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难点:读好人物对话,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方法:合作、自主,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 .情景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去郊游,但是你们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听音乐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两位学生上黑板作画。(放音乐)

  3 .教师描述: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吧!

  4.学生边听边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景色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和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3位爱动脑筋的孩子,看看他们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画的有声有色,大家说好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5课,看课题谁来告诉老师他们画的是什么?

  生:画的是风。(板书课题:画风)

  2.自由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3.指名读课文。

  师:你认为课文中哪是主要的部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开始他们认为风能画出来吗?谁来读读有关句子?后来为什么能画出来了?

  2.师: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因为他们遇到问题爱动脑筋)

  3.默读课文2到8自然段,把描写他们爱动脑筋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喜欢同样人物的组成一小组,讨论一下你的体会。

  4.小组汇报。

  5.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都知道了他们画的风分别在哪里,(指着板书)让学生读,想一想:有了风画面美吗?请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欣赏句子,仿说句子

  读句子:“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显得--------。

  小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产生更多的智慧;只有善于动脑筋,才会有创新。

  师:会画风了,心里多高兴啊!下面我们练练他们的对话。

  (四) 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1.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3.找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4.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相信的方法一定更多。谁来说说?

  说句子:

  3个小朋友画风,有的画了-----,有的画了----,有的画了----,我还能画------。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也都想出了好办法。

  (五)拓展延伸

  老师这里有两个作业,第一个是给诗配画,第二个是读读记记一些描写风的词语。你可以都做,也可以选做一个。(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旗子飘

  画风 小树弯

  雨丝斜

  风车转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

  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重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6个,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二、说教学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巧设悬念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这节课我采用猜谜语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风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模仿风的声音,感受风的存在:用手扇一扇,风来了。

  3、板书课题

  “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画风》

  二)激趣识字,指导朗读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和三个小朋友面对面,直呼他们的名字。利用卡片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本课生字。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三个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画风。

  1.介绍三个小朋友,趣味识字

  【播放课件:赵小艺、陈丹、宋涛三个小朋友的图片,学习生字“宋、涛、陈、凡、赵、艺” 】

  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学生读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找学生领读。

  2)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

  (方法多样如: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播放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

  1)认识三个小朋友后,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播放课件: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模仿朗读,体会文章大意。

  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

  (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

  4)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分

  (强调最后一段中: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5)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更绿了。

  三)图文结合,领会创意

  这一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小组探究学习。

  1.小组讨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波浪线标出来。

  2.小组汇报,有学生编辑总结出“小诗”,朗朗上口,加深学生印象。

  直观形象【播放课件: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图片,学生说说风都在那里?】

  先引导: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接着来学生总结: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这三个小朋友可真聪明,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事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画风?)

  3.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

  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4.动手画画你的想法。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所以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优秀作品展示。肯定孩子们的成绩,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成就感。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最后是德育渗透,通过介绍风的特征,引出校风班风。

  让学生懂得一个好的学校要有一个好校风,一个优秀的班级要有一个好的班风。

  接着让学生在歌声《咱们从小讲礼貌》中,体会如何养成一个好的校风班风。在歌声中结束一节课。

  五)作业超市,发挥想象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画画和写作能力。给学生设计一个作业: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你还能试着画出来或写出来吗?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6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红旗、小风车、音乐

  学具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复习并书写生字。

  1、猜谜激趣:

  (1)“云儿见它让路,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风)你知道有什么样的风?请你表演给大家看。

  (2)师:生活中的风无处不在,它看不见,摸不着,有人却能把它画出来。(板书:画风)齐读课题。我们先来认识这三个画风的小朋友,(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认读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2个上下结构的生字:艺、丝、

  (1)结构:“丝”字上长下短。 “艺” 上短下长,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

  (2)、生练写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生提问。

  2、课件出示问题: ①谁在画风?

  ②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3、生读问题。

  4、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前,给自己提要求:读课文时应注意什么?

  5、回答第一个问题: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围绕问题2观察图画。

  并提出要求:你喜欢谁的画?他的画上画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课件出示三人的画)

  2、讲读重点部分并指导朗读 。

  (学生读句子,教师相应出现句子。)

  a、赵小艺------“她在房子前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出示实物,请两名同学试一试)

  b、教师板书“飘”、“转”,请这两同学把实物贴在相应的位置。看着课件练习读句子,重点读好“飘”、“转”两个字。根椐这两个句子的内容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c、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请一位同学画一棵被吹弯的树。(出示陈丹的画)引导学生说出“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d、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师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课件出示宋涛画的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

  e、指导朗读并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3、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一起来朗读。

  4、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5、引导学生说出宋涛、陈丹、赵小艺为什么能画出风?

  (聪明、细心、爱动脑、善于观察,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四、拓展体会。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开始你们就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个同学上台来展示,并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五、总结延伸。

  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六、版书设计:

  15、画风            

  旗  子           飘

  小   树          弯

  雨   丝          斜

  风   车          转

  课后反思:

  1、教学本课,我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生活素材的来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其次在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更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学文的最后还要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回归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俗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更让它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2、课件展示,以诗贯文,熟知全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我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以作诗的教学方法,将全文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板书出来,师生配合有感情的朗读,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3、在本堂课最后的部分是让学生自己想象画风。小朋友的想象里真的非常的丰富,感觉他们的脑瓜里藏着那么多无穷无尽的创意,在小朋友们画完之后,其实还可以增加一个说一说的环节,“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再用这个句型说句子,既可以展示他们的画,又可以让他们练习说句型,也为他们以后的作文奠定了一个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我们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我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做学生的楷模。以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我打破了以往教学“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体现新时代的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力求把教材教活。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写“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教学重点】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写“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风婆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声音,想听吗?请仔细听。

  2、你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3、对,这是风的声音。你喜欢风吗?说说理由。

  4、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今天有3个小朋友,想用自己的画笔,把风画下来,他们会怎么画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风》去看一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请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⑴ 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⑵ 我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今天,这三位画风的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⑴ 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请学生跟他们打招呼。

  ⑵ 去掉拼音请学生读一读。

  ⑶ 打乱名字中的字的顺序,请学生同桌互读。

  ⑷ 教师抽个别学生读生字。

  ⑸ 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我们班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也有这几个字?

  3、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涛”、“陈”、“丹”、“艺”4个字。

  三、读顺课文

  1、小朋友们都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宋涛、陈丹、赵小艺却非常聪明、能干,用自己的方法把风画了下来。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画风的呢?请你再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他们画风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刚才在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大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四幅画)

  3、这四幅画的作者分别是谁?

  4、让我们一起先去看一看赵小艺的画。

  课件出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⑴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风来了?

  板书:风来了 旗子飘了

  ⑵ 风来了,还有什么东西也会飘起来?

  ⑶ 学生自己试读。

  ⑷ 抽个别学生读。

  ⑸ 齐读。

  5、在赵小艺的带领下,其他小朋友也画出了不同的风,让我们看看他们又是怎样画风的?(出示三段话)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出有风的感觉。

  课件出示:

  ⑴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⑵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小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⑶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 个别学生读,说说,从哪个地方感觉到有风?

  ② 齐读。

  6、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和我合作读。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赵小艺、陈丹、宋涛。

  师:风来了,赵小艺你画了什么?

  生:我在房子前。

  师:风来了,陈丹你画了什么?

  生:我。

  师:风来了,宋涛你画了什么?

  生:我。

  7、老师和全班小朋友合作。

  四、诗歌结课

  1、小朋友,你们发现没有,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写成板书,如果我们把这个板书穿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2、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这节课里不仅交到了几个好朋友,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编诗。老师要在诗的下面写上我们班的大名,这可是我们这节课的劳动成果。

  3、会编诗了高兴吗?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首描写风的诗,在结束我们这节课之前,老师把这首诗送给每一个小朋友,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这节课。齐读这首诗。

  〖板书〗

  画风

  风来了──旗子飘了

  风来了──小树弯了

  风来了──雨丝斜了

  风来了──风车转了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8

  教学目标:

  1、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2、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仔细来听: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呢?(风)

  2、你都知道哪些风?(生自由说:春风、龙卷风、北风等等,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3、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把风姑娘也吸引来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任务呢!

  4、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大家好,我是风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寻风的足迹吧!我们每到一站还有任务哦!

  第一站: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第二站: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过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吗?真棒,每个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和智慧进入学习的第一站吧!

  二、自学导航一

  1、小组合作学习课后“我会认”的生字。

  方法: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并说一句话。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在画风,用——画出他们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二)汇报展示

  1、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

  过渡:听到你们说的这么好,生字宝宝都开心地跳起来了。瞧,他们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认识吗?

  2、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指名读、齐读)

  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文中都有谁在画风呢?看,这三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学习的第二站吧!

  三、自学导航二

  1、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试着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他们的画。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方法:先同桌对学,再组内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汇报展示

  1、学习赵小艺的画

  (1)指名读第四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生:飘。(板书:飘)

  师:这儿有一幅赵小艺的画,想看吗?(出示课件)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话,美美的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出示句子,对比

  A、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B、赵小艺说:“我能!”

  (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具体,而且第一句话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第二句话没有思考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第4小节。

  过渡: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3)指名读第8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可以感受到有风?(板书:转)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评价)

  师:赵小艺真聪明,她用旗子飘和风车转的方法吧风表现出来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她的画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过渡:瞧,现在你成了一名小诗人了,那陈丹又是怎样表现风的呢?

  2、学习陈丹的画

  (1)指名读第6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板书: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她的画中有风吗?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中的文字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来看看宋涛的画吧!

  3、学习宋涛的画

  (观察图画)你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了风吗?那文中是这么写的?

  (1)指名读第7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风?(板书:斜)

  (2)指导朗读

  (3)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4、齐读小诗《风来了》

  过渡:我们欣赏了三位小朋友的画,还给他们的画配上了一首小诗,现在我们都是小诗人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风来了,所有的景物都动了,想看看这些动起来的景物吗?

  5、理解最后一小节

  (1)播放动画

  (2)瞧,这些景物都动了,显得更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6、是啊,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你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7、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来大显身手,也来说说你想怎样画风?(生自由说)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设计了一个个精妙的创意来画风,我们又成了一名小画家了!

  四、回顾目标,谈收获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风姑娘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完成了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3、师总结: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小朋友经过动脑筋、想办法,从不会画风到学会了画风,这件事告诉我们(出示课件,齐读)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勤思考,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做到吗?

  过渡:下面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候了。

  五、达标检测

  1、我会选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杆( ) 转身( ) 天空( )

  一杆秤( ) 转动( ) 空地( )

  2、我会填

  一( )风 一( )雨丝 一( )风车

  一( )树 一( )红旗 一( )云

  六、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写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的画风的方法写下来。

  喜欢创新的你: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请你试着画出来,还要配上一段介绍哦!

  板书设计: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陈丹 小树弯

  宋涛 雨丝斜

  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9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1、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

  ⑴个别读(分段朗读)

  ⑵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2、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己是怎样画风的。不过,老师这一次要求你们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别,老师先不要你们说,也不要你们画,而是让你们把画风的办法想一想,再写下来。听明白了吗?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3、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4、作业: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句子。

  ⑵画画风,画好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敢想敢做

  15、画风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0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作为实验教材的实施者我在不断思考:如何使用好教材,利用好课堂,如何能更好的让学生走进文本再回到生活呢?教材是文本,是传承文化的有形载体,课堂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场所。让充满灵性的人与静态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教学《画风》这节课是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的。通过实践,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予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于学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上,我能做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三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为什么要画风、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我在这堂课中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合作解疑→接着,全班汇报交流,最后说说你还有画风的方法吗?你想怎么画风”的方式学习课文,发现很多我本来想讲的东西学生早已领会,就交给学生来说,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讲得比我还要透彻,贴切。比如:他们为什么要画风?生说:“因为画了风之后,这幅画就像活了一样,活的画当然看上去好啦!”哦,如果是我讲,可能要先请小朋友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然后再说你知道了什么?好像有些硬要赛给他们的美,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法体会到。

  二、拓展性。

  文本是静态的,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走进文本之后当然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以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我首先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调整。打破了以往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体现新时代的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把教材教活。因此在本堂课的最后设计了让学生来说说画画如果你来画风,你准备怎么画的环节。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起来,从文本里走出来。

  三、趣味性 

  一直记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趣味是使孩子达到学习目的最近的路。这节课,一开始让学生给诗歌来加个题目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记住“宋、涛、陈、丹、赵、艺”。又采用了给生字编首儿歌的方法记住了“显”。之后。抓住学生都想争当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的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分角色进行朗读,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默契。引进竞争机制,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语文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这种游戏极其简便,可操作性强。何乐而不为呢? 

  四、合作性的特点 

  这个合作性有生生的也有师生的。我执教的这节课由始至终都是在愉悦、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的。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仅使学生学习起来“乐学”。而且教师教起来也“乐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说:“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古诗,你样想读吗?” “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看看你都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在小小组里面说一说。” 我语重心长的说:“是啊,风看不见,摸不找,是很难画。可是,他们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说明有风,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们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吗?实践证明,这种融洽的关系,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1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的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思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练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情感目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总模式:“学——思——练”

  教师:通过“激趣导入——学思引领——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学习思考,并巩固所学,进行拓展迁移。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感悟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领悟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在练说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在拓展中培养创新精神。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小画家们”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2、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云朵、小鸟等,构成一幅画。

  3、设置悬念:我想把风也画进去,可是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呢?谁能帮我画呀?

  4、揭题板书:《画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让学生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你好!我叫×××,很想和你做朋友。(学生自主选择喜欢和谁做朋友,就选择谁练习说话)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5、学写生字:艺、涛(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四】、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自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

  (二)独立思考,阅读感悟:

  重点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老师在学生读书、理解的过程中随机播放课件,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随机指导朗读,特别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a、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课件:

  ⑴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物。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四)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1)、三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把你最喜欢的小朋友的话读给同伴听。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巩固拓展,积累创新。

  (一)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选择,个性体验

  1、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2、小诗人:读一读老师仿照课文创编的小诗,自己也仿写一小结儿歌。

  3、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快乐,放飞你的理想。

  教学反思:

  《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这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我们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有限,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观点、做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堂以“学----思-----练”为主题教学模式的教研课。在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上,我力求突出“学---思----练”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学、乐思、乐练。

  一、“以课为本”,设定目标。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的学生要在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材本单元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且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围绕新课标和单位目标结合本课特点和本课时的安排,我分别设定了本课时具体的学、思、练的相关目标。

  二.“以人为本”,激趣导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者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引领。 “学——思——练”模式低段教学,面对的是年龄小,喜欢玩乐的孩子。所以,上课初始,教者要想法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快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我发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对上音乐、美术课比上语文、数学的兴趣浓厚,所以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以上美术课为契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场不仅新鲜有趣味,过渡自然,而且还在无形中初步认识了风“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性质,更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可是陈旧老套的机械重复地读写模式已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以课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快乐的学习。所以,在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巧妙的方法将单调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创设和文中小朋友交朋友的情境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三、“以读为本”,学思结合。

  语文教学,永远是离不开读和写。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合作交流,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学会阅读。在这个环节我为了克服乏味地串讲,我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读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在自学中思考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四、“以生为本”,巩固提升。

  圣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可见,对新知识的巩固,既是一种复习,其实也是一种提升。新课标也强调不能忽视学生的双基。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巩固和延伸。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所以我在设计练习这个环节中,尽量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以生为本”,分层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个环节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的空间,发展思维,引领创新。

  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我的教学中遗憾就更是不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我也特别关注了学生,关注了教材,关注了课堂,可是,我觉得上课的效果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例如,在“练”的环节我设计的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学生虽然也有积极的参与,可是思维还是显得狭窄。其实,生活中处处是“风”,可是学生平常似乎不太善于发现。所以,在引导学生的发现上,我还要下功夫。另外,在学写小诗的环节上,也仅是几个优生做的还像那么回事,可能这个设计难度大了一些。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7个认读的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上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7个要求认读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辨声音引入风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师:对,是公鸡的叫声,再听听。

  ⑵点击“鸟”的声音,学生猜答。

  ⑶师:这个呢?(点击“风”的声音)

  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板书:风先生的简笔画)

  2、揭题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

  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

  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

  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课件4

  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

  ⑷出示课件5

  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

  “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

  “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

  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

  ⑸识字巩固环节

  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

  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

  “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

  3、写字教学

  ⑴出示“丹”的错别字图,让学生进行纠错

  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⑵出示乌云图,让学生认读(老师故意把“乌云”写成“鸟云”)再进行纠错

  ⑶范写“丹”和“乌”

  注意:“丹”的“一”要写在横中线;“乌”的“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读完评价)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一)理解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过渡:请一位个同学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⑴指名回答(出示课件6),再指名读

  ⑵用动作表现“眨”字,注意正音。

  ⑶理解赵小艺为什么这样画风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这时候,她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全班再交流)

  师评价:赵小艺真是个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个说“我能!”

  ⑷师示范三种“我能!”的读法,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⑸全班表演读

  (6)出示课件7,问: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7)指导朗读

  (二)理解陈丹和宋涛画风的句子

  ⑴出示课件动画

  师:风先生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贴出旗子、风车图)

  ⑵指导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8

  师:噢!老师听出来了,小树弯弯的!(贴出小树图)

  ②再指导朗读

  ⑶指导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

  ①师:宋涛也把风画出来了,快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吧!(出示课件9)

  ②读好“斜斜的雨丝”

  ③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10)

  3、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看到风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七个认读的生字,还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4、说说风,培养想象力

  过渡:让我们把风车转起来!

  ⑴指名玩风车,在玩中观察风

  师:其余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风?

  ⑵想象风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别的地方找找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风来时你看到什么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课件11)

  师口述:风先生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他躲在我们的教室里,他藏在小朋友的身上,他在你家的阳台上,他走在碧绿的田野上,他来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⑶说说风,指名回答。

  四、作业超市(出示课件12)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观察的你:找一找生活中的风。

  喜爱想象的你:想象一下风还会是什么样的?

  喜爱画画的你:把你找到的风画下来。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3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任务轻。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姓名中,这些字很有可能在同学的姓名中也有。识字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4、写字指导:

  ⑴ 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⑵ 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 丹—舟 涛—寿 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开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建议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1、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结合预习说说谁叫什么名字?(如果预习不充分,学生不能确定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可让学生马上读书找依据。)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引导认读姓名,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出示三幅画(一幅画有飘舞的旗子,一幅画有弯弯的小树,一幅画着斜斜的雨丝),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默读课文找答案。

  3、在头像下一一对应贴图。

  4、练读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自由组合练读、分角色练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三、积累运用

  1、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完成课后习题“读读写写”。

  2、欣赏句子,仿说句子:

  读句子:“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____。

  ______,__显得____。

  3、抄写词语,再依照样子写几个:

  洁白的纸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洁白的(  )  弯弯的(  )   斜斜的(  )

  四、实践活动

  小画展:动手画一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教学设计举例】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

  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4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熟读课文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且学生会勤于观察生活、遇事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定难点为: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嘴、动脑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文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如同棵棵春苗,需要春风细雨才能拔节竞长。课堂里应当春意盎然,可不能寒霜似剑。要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凝固、沉郁的气氛,换回满园春色。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去分析,不分析怎么办?变老师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扎实的、生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体现和思维的有效发散,以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在《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教学法意识、训练意识,着眼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结构

  《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⑴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对学生小组内质疑、解疑,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并让其将风画出来,最后上讲台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与画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的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第三、四个环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三)美语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特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分角色读、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李卫、丹丹是如何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经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5

  [情景说明]

  《画风》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注意,听好了,谜面是:“看不见它的影子,摸不着它的身子,小草见它点头,花儿见它弯腰。”(打一自然现象)

  生:我认为谜底是风。

  生:我也认为是风。

  师: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就是风。

  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风声。

  师:我们知道,风听得见也可以感受得到,可以看一看,写一写,那它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那该怎样画呢?今天我们学习了《画风》这一课就明白了。

  (板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6页,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课文中的三位新朋友你们认识了吗?

  (出示课件)指名读。

  师:(出示课件)大屏幕上有什么变化?

  生:拼音没有了。

  师:你们还认识吗?

  (男女生赛读,表扬自己)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出示词语)

  (指名教,其他同学跟读并正音)

  师:这些生字宝宝离开了他们的好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课件)

  (分小组读生字)

  师:你认为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的?

  生:我认为“乌云”中的“乌”要提醒大家,不要把里面多写了一点,那就成了一个“鸟”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认为“呼呼地转”中的“转”要提醒大家,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四声。

  师:你知道的真多!

  生:我认为“眨眼睛”这个词特别要注意,“眨”是三声,“眼睛”这个词读轻声。

  生:你说得真棒!老师也同意你的意见。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能不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呢?老师要来检查了,小火车……(“开火车”检查字音)

  师:这列火车又快又稳地到达了目的地,奖他们小组一面红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接受挑战?(生纷纷举手,认读生字,师生帮助正音。)

  师:同学们把生字宝宝们认会了,现在老师想把它们送回课文中,你们有信心读准字音吗?

  生:有!

  师: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好,那你们读吧,边读边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三个孩子画风的事。

  师: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

  (2)把写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句子分别画上波浪线、方框、横线。

  (3)在小组内说说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指名说,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记号。)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那你们想看他们的画吗?

  生:(齐呼)想!

  师:你想看谁的画?他是怎样画风的?

  生:我想看赵小艺的画,他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飘动的红旗)

  (出示文字,指名读)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说明他在    (想办法)他第一个想出画风的方法,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说,谁来大胆地读一读。

  (指名读,自评,互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他还画了什么?

  生:他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转动的风车)

  师: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出示文字指名读,小组赛读,读得好的小组奖一面红旗。)

  师:你还想看谁的画?他又是怎样画风的?

  生:我想看陈丹的画,他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弯弯的小树)

  师:课文上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画的,你能找出来读读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师:还剩谁的画没有看啊?(宋涛的)想看吗?(想)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他画了些什么?

  板书:图片(斜斜的雨丝)

  师:谁愿意说一说,读一读。

  (指名读,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一起读)

  师:小结:(出示课件)红旗在飘动,小树在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的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师:爱动脑筋的三个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那么他们在画风之前画了些什么呢? (指名说)

  师:后来他们画了风,你们觉得画了风后的画怎样?

  生:我觉得画了风后的画显得更美了。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你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聪明。

  生:我也很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因为他们的想象很丰富。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他们,你们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演一演啊,好不好?

  生:(齐声)好!

  (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或表演)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演一演?

  (小组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生评,师评。)

  四、拓展延伸

  师:课文中的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想出了画风的办法,老师相信你们比他们还要聪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画风呢?(师打开窗户,一阵风吹来)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的头发被吹起来了。

  生:我会画书在自己翻。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在放风筝。

  ……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小主人,你们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6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让孩子理解到脑筋的重要性,学做生活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看不见,

  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

  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

  柳树见它把手招

  谜底:风

  (2)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

  (3)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那么,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出幻灯片)

  2、板书:画风,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4、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①谁画风?

  ②怎么画风?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66页,请你带着这两个疑问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并且画出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了之后,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画风?

  宋涛、陈丹、赵小艺。

  3、这三个小朋友可真聪明,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你们想和他们做好朋友吗?

  那就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㈠这三个孩子在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郊外画画,他们是怎么画风的?请你把书翻到66页,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笔把它划出来。(生找)

  宋涛画风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指名读、范读)

  这两幅图,你觉得哪一副是宋涛画的?为什么?(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

  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这就是宋涛画的风,风藏在画的哪里呀?(师:雨丝斜)你们能给画作一句诗吗?别急,咱们就用这个句式。谁行?指名几个学生。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 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

  陈丹画风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你能用朗读的方法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和小树一样。(出示陈丹的画)

  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赵小艺画风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㈡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画的风中动的景物吧。(课件展示动画图)

  1、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2、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四、 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提问:你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最喜欢哪个?

  2、激趣:那你想不想演演他们呢?一个好演员必须台词过关。出示投影。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3、说一说,怎样才能读好这几句话?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4、指名读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予评价。

  5、组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五、发展想象、描绘美景

  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是很难画。可是,他们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说明有风,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们愿意做了不起的人吗?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2、课后作业。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板书设计:

  宋涛 雨丝斜

  画风 陈丹 小树弯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画风》教学案例及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