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元气怼人 点赞 分享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微信扫码分享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万君善 222067
 
 
 
理解和把握本课内容,必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该内容应注意:

(1)前提和范围──在公有制范围内,非公有制下采取的任何分配方式都不是按劳分配;

(2)体现公平──分配的尺度,任何公民都采取同一尺度;

(3)承认差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另外,要注意:

a.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b.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依据进行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该点须注意:1、判断一种分配方式是否是按劳分配,首先要看它是否在公有制范围内,在公有制范围内则可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下,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分配的产品数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存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不可能从一种负担变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的要求。因此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承认并反映这种差别,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鼓励劳动者充分运用自己的劳动技能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3、按劳分配的重要性

(1)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要求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才能获得收入,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