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

微信扫码分享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这一探究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系统总结,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二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它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教师应主要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内容见该探究活动的理论评析部分。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行为选择

第四单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在前面各单元讲“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两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历史观(第十一课)-价值观(第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这一课的内容属于社会历史观的范围。主要讲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确立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围绕这些问题设计了两框。第一框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用三目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开头引入了邓小平的名言:“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名言应看做是这一框的导入语。这一框是讲社会历史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历史规律的,由此便很自然地进入这一框的主题。这一框的结尾我们用了邓小平讲社会发展趋势的一句话:“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这就是本框得出的结论。这两句话是遥相呼应的。

第一目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个关键是回答社会的本质问题,确认社会的客观性。对此有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树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在探究历史的动力时,停留在思想动机的层面,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却没有进一步考察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研究人类社会,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客观的,在这个基础上,阐明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确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第二目讲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生产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们为了生活,就必须进行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形成了现实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为了维护自己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有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运动始终并决定社会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