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练习1》

《练习1》

仰面清风 点赞 分享
《练习1》

微信扫码分享

《练习1》(通用13篇)

《练习1》 篇1

  《读读背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读读背背要求学生积累四个描绘春天美好景象的成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这四条成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情境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暧花开,——(学生随老师一起读)师生: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学生在一年级时候已学过四条关于春天的成语,很自然便于老师合拍)师:小草们都醒了,花儿也都开了,(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画面)在这百花齐放的季节老师带大家再学习四个描绘春天美景的成语。(将以前学到的四条成语与生活紧密相连,融生活与知识与一体,旧知的再次引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很默契地说出学过的成语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良好的心境对下来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师板书: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多媒体出示与文字相配的画面欣赏)二、初读成语1.自读成语要求:借助拼音读词,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领读——全班读三、整体感知1. 师:你读懂了哪条成语的意思?2. 指名交流。3.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前两条成语是说花开得艳,后两条成语是说花颜色的美、多。四、学海泛舟1.选用自己喜欢的成语说一两句话。2.生上台交流。3.学有余力者提出用这四条成语说一段话。五、熟读成诵指名读—打擂台竞赛读—组与组接龙读—开火车领读六、延伸拓展师:读了这四条成语你有什么想法?生1:我想让一年四季都是春天都是百花盛开……生2:我要发明一个春天定时器,只要一按按钮,春天就会来到,让盲人也能闻到花香,让他们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脚步,让他们的生活也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生3: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要破坏环境,让聋哑人闻到花香,感受世界的美好与温暖。(此题一出学生稍加思考后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这不经意的举动,起到了抛砖引玉之效果,孩子们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此小的年龄便懂得把爱心送给他人,憧憬美好未来,世界将会因为有他们而更加美好。只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师生互动,课堂交与学生,就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练习1》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

  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5)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

  (3)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读出

  (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1)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7)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反馈。

  (1)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板书设计:

  练习5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的雾可真大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钉、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练习5

  尊 朔 智 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难点:

  设计有意义的公益用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6)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板书设计:

  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知识就是力量!

  水,生命之源!

《练习1》 篇3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练习1》 篇4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读短问,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涵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写好捺。

  教学难点:

  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导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脑,那你知道电脑包括哪些部分吗?

  可是今天它们却争吵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文题)

  2、读短文,初知大意。

  (1)认真地读—读短文,短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它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指名读,分角色读。

  (3)从它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5、最后,小主人会怎么说?先同桌讨论。

  6、交流、评议。

  7、将小主人的话补写下来。与完后再交流、评议。

  大致意思:要说功劳,我看是主机,可它一句话也没有说。其实,无论少了你们中的哪一个,电脑都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你们就不要再争功了,都好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吧! 8、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我们都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团结,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才能发挥这个整体的最大作用。

  9、体会成语的好处。

  (1)找出文中画线的部分读一读,能否替换成成语?

  (2)换上成语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朗读换上成语的句子。

  (4)用上成语,可以使句子更简洁明了,更生动。

  10、感情朗读。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题、起、迈”这三个字,认读。

  (2)观察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3)指导书写

  (4)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5)集体反馈交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熟背八条成语和鲁迅的名言。

  2、小练习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意思,知道天才出自于勤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出示本单元的成语。

  (2)指导学习。

  ①学生自由读八个词语,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②指名读,纠正错误渎音。

  ③再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感觉上这些成语与什么有关?

  ④交流。(学生大体上能说出词语的意思即可,教师给予讲解)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背诵。

  ②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说说你是怎杆理解这句话的。

  鲁迅的这句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4)学生自由练读,练习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3、你还知道相关的词语或名人名言吗?自由交流。

  二、小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在别人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学会帮别人想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在别人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学会帮别人想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1、导入: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吗?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揭题:帮他出主意。

  3、指导。

  (1)创设情境:过几天,我班要举行“神6”的主题班队活动,中队委员们正犯愁呢!你能帮他们出点子,想想办法吗?

  (2)指名说。

  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要动脑筋,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说话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4、集体交流,评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是否把注意说明白)

  5、刚才小朋友们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做法,对于这些做法,你们都同意吗?为什么?

  帮助别人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办法有简单有效才行。

  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1、当别人遇到难题时,你是怎样帮别人出注意的,那个注意管用吗?自由谈一谈。

  2、假设别人遇到什么难题,你会怎样帮他?

  三、面对班级实际谈谈

  1、班级最近正在选“我与奥运”美文征文,大家都觉得是一个表现自己文采的好机会,但却没有人将文章写好,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2、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自由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师生交流,确定方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测学生第五单元的学习情况,包括词语、课文段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等。

  2、引导发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效进行改正。

  检测形式:小练习

  检测题目: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óu dì   zhī  zhū  wǎng    chá  yuè  hū  xiào

  (       ) (            )  (          ) (         )

  duān  xiáng   zhǔ  fèi     fù  kuǎn     jǐ  kuài zhuān

  (         )  (         )  (          )  (           )

  二、照样子填空。甜(滋滋)

  亮(     )   绿(     )   暖(     )   沉(     )

  静(     )   软(     )   香(     )   空(     )

  闹(     )   黄(     )   黑(     )   白(     )

  三、根据给出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来。

  1、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      )

  2、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      )

  3、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      )

  4、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      )

  四、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加上适当的词语。

  例:他是一位少先队员。 

  他是一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她那眼睛真迷人。

  她那(       )的眼睛真迷人。

  2、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奔跑。

  一匹(      )的骏马在(      )的草原上奔跑。

  例:父亲从身上掏出一支小手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身上掏出一支(精致)的小手枪。

  1、柳枝飘动。

  (        )的柳枝(      )地飘动。

  2、小红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

  小红(      )地坐在座位上,(      )地听老师讲课。

  五、修改病句。

  1、虽然老奶奶满头银发,但动作起来一点也不迟钝。

  2、星期天,我打算和小名一起玩打乒乓球。

  3、老师批评我们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

  4、经常阅读课外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5、我敢保证,这次诗歌朗读会我们年级可能获得一等奖。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长大以后,司马光更加         。为了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         ,他醒来后便继续          。他管这种枕头叫“         ”。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的目的是                 。

  2、          ,他就在校园里          。         ,他总是         回顾一下当天的             。他还十分注意           方法。

  3、《说勤奋》一文所举的两个例子是:(1)          ;(2)                                  

  4、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            ,可以          ,可以              ,还可以                。

  5、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          ,          ,在            、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        了。

  6、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                       。”

  对这句话,你的理解是                                       。

  七、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两 根 火 柴

  火柴盒里只剩下最后两根火柴了。当其中的一根火柴要为主人点燃的时候,另一根火柴急忙说:“不,朋友别傻了,难道你还没有看到我们同伴的下场吗?唉!真可悲。”快点燃的那根火柴坚定地说:“不,你错了,我们火柴活在世上就是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人们燃成火苗。”说着,义无返顾地一头撞在鳞片上,“哧”的一声发出明亮的火焰。多么强烈的光啊,简直想一根小小的蜡烛。而另一根火柴洋洋得意地躺在小安乐窝里,庆幸自己没有被点着。天长日久,它慢慢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有一天,主人把他拿出来看一看,摇了摇头后就毫不吝惜地把它扔在垃圾堆里,它成了废物。

  1、填空。

  本文一共写了两根火柴,其中一根          ,结果           ;另外一根          ,结果                。

  这两根火柴不同的态度构成了不同的结果,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                                      的道理。                                                       

  2、问答。

  (1)用“﹏﹏”画出两根火柴的语言,比较一下,想一想他们的“性格”有哪些不同?

  (2)他们各代表了现实生活中怎样的人?

  (3)本文分两层,请用“//”划出并写出层意。

  [nextpage] 

  授后小记(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练习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学时,我将课本上的图片放大,让学生们说一下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然后分别采用默读、指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读懂这则童话,使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童话主要写电脑几个部件都在夸耀自己的作用最大,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小问题,学生们从各个部件的言语、表情体会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并从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使整体发挥最大的作用。

  授后小记(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是由八个成语和一则名人名言组成,词语和名人名言围绕“学习”主题选编的。在反复读了八个成语、解决字型字音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者查阅的资料说说成语的意思,并让他们找找成语之间的联系。根据成语的意思,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分类,“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都是形容读书多、学问大的;“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是形容刻苦学习后取得的成果;“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是形容人有了学问以后文雅有礼貌。这样背诵起来相信记忆更深刻。

  而鲁迅说的这句话,我先让学生把它读准确、读通顺,再作一些通俗易懂的说明,让学生大体明白意思,再进行背诵,相信更容易些。

  授后小记:(第三课时)

  本题的话题是帮遇到难题的同学出主意。生活中难免有人会遇到难题,如果大家来帮忙出点子,想办法,问题就可能较快地得到解决。因为额外内多指挥多,正如俗话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懂练习要求,然后细读练习中列出的三个难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做准备。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得很好,根据最近“我与奥运”的征文比赛,联系本班参加的同学不是很多展开讨论,请大家出出点子,想办法来解决,孩子们说得都很不错,而以他们身边的问题出发,他们会觉得更亲切,更有话说。

  课前思考:

  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鲁迅名言的意思: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课后小记:

  扎实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是我本次练习课的最大感受。

  口语交际训练值得探索,它应该为语文教育总目标服务,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它关注的是对事物的态度和即时的思想表达。在教学中,我出来坚持贯彻面向全体原则的基础上,仍倾力于过程的完善,特别是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指导过程,更侧重于教学的导向作用。怎么讲,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等等问题,随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练习逐步深入,在学生的示范讲解以后,开展大面积地训练,更好地挖掘班级教学资源,人人得以训练。但学生之间的训练有一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过程的监控过程会出现衰弱。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语言的辩解和评价,也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授后小记:

  在处处留心部分,重点激发学生的“趣”,创设条件让他们有话可说。在这之前,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例如让学生简单地了解电脑的几个重要组件,情境尽量活跃些等。在这个训练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成语的妙处所在,鼓励孩子们今后在说话练习、习作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会有更好的效果。钢笔字的书写我们在课上利用十分钟完成,发现有些小朋友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

《练习1》 篇5

  教学目标

  1、能给4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

  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

  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

  5、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改写句子,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词义。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整体感知。

  二、指导第一题。

  1、读准每个字的两种读音。

  2、口头组词交流。

  3、比较归纳,掌握规律。

  di:箭靶的中心          she: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断了

  的                折

  di:真实、实在          zhe:一般常用于东西弄断或弯曲

  san:由聚集而分散         jua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圆筒形的东西

  散                卷     

  san:没有约束或零碎不集中    juan:常指卷子

  4、书面组词。

  三、指导第二题。

  1、自由书空,想想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名逐一板演,强调易错处。

  3、认真抄写。

  四、指导第三题。

  1、学生自改别字。

  2、交流,订正。

  3、比较组词,加深印象。

  五、指导第四题。

  1、自己读句子,想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

  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生气:(1)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力,活力。

  自然:(1)不勉强,不呆板。(2)表示理所当然。

  3、小结: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根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

  第2课时

  一、引入。

  二、指导第五题。

  1、分析例句。

  (1)自由读,想想两句话的意思。

  (2)比较异同。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的句式不同,原句的“一定”换上“非……不可”,在语气上更肯定。

  2、试改第1句。交流。

  3、独立练习第2句。

  三、指导第六题。

  1、回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哪几部分。

  2、判断每句话缺少了什么。

  3、补充缺少部分,注意加上标点。

  4、交流纠错。

  四、指导第七题。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想想:概括这段大意,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摘录法,因为有概括性的句字)。

  3、划出概括性的句子并加以整理摘录。

  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练习1》 篇6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并加以改正。

  3、读句子,画出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4、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示儿》这首诗。

  7、说话:学会解释。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和标点的位置。

  (3)这些字你认为有哪些在书写时应引起注意?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生”、“之”两个字。“生”字笔顺在这里变成了:,卜个牛生。

  3.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

  (先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行的两个词语,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并用笔把用错的字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把“安”错用成“按”,把“垦”错用成“恳”的?

  (引导学生从音、形、义这三个角度来思考,分析错因,提高辨析能力)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找出第二行的词语中用错的字,并进行正误比较,分析病因。

  3.练习。

  (1)让学生把每个词语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填写在括号里。

  (2)填好之后,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用错的原因。

  4.反馈。

  (1)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每人一行),看他们能否正确地修改出用错的字。

  (2)同桌互相校对。

  (3)指出全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并适当地增加一些改错字训练。

  参考答案:

  笆装机器(安) 开垦荒地(垦)

  刻服困难(克) 欣尝音乐(赏)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本题的要求。

  (一是读句子,弄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二是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选择一个符合句子要求的词,然后画去那个不恰当的词)

  2.指导。

  (1)出示第一句话。

  ①“夸奖”是什么意思?(称赞) ‘‘炫耀’’是什么意思?(夸耀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

  ②“夸奖”与“炫耀”有什么区别?

  ③请把这两个词分别放到句子中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看哪个词比较符合句子的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练习第二、三句话。

  3.练习。

  (1)让学生把每句话中括号里的不恰当的词画去。

  (2)仔细读句子,体会选择的词是否符合句子的要求。

  4.反馈。

  (1)指名逐句回答。

  (2)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3)齐读,完成练习后的三句话。

  参考答案:

  (1)孔雀展开大尾巴,(夸奖炫耀)自己的美丽。

  (2)妈妈对我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无微不至)。

  (3)我一定牢牢地记住老师的谆谆(教导教训)。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出示第(1)小题。

  ①请学生自由读句子,仔细地体会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

  ②想一想,这两个分句之间可以用什么关联词语来连接。

  (这两个分句之间既可以用“无论……都……”又可以用“不管……总……”来连接)

  ③让学生把关联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仔细地读一读,揣摩体会所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2)小题。

  3.练习。

  (1)让学生根据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好后认真地读一读句子,仔细体会所填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4.反馈。

  (1)同桌互相检查填写情况。

  (2)指名逐句回答。

  (3)齐读这两句话。

  (4)指出全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适当增加一些矫正性训练。

  参考答案:

  (1)“无论……都……”或“不管……总……”

  (2) 尽管……还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赴汤蹈火:汤,开水。蹈,踩。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叱咤风云:叱咤,怒喝。一声怒喝就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卓尔不群:卓尔,超出——般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

  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告诉学生,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

  (2) 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4)让学生试说诗的大意。

  (5)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6)指导学生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死去/元知/万事窒,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具体训练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是忍气吞声,还是适当地做些解释呢?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会做解释。

  (2)让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弄清楚做解释要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

  (3)让学生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意选择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的一些问题:

  ①向谁解释?

  ②解释什么?

  ③怎样解释?

  3.练习。

  (1)让学生组织好语言,低声试说。

  (2)让学生同桌互相练说,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指名当众演练。

  (2)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议:

  ①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否得体;②说话是否通顺连贯;③声音是否响亮,速度是否适当)

  (3)让学生根据评议的情况修正完善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

  二、教学第八题(略)

《练习1》 篇7

    1  教  学 目  标1.复习并认清笔顺。2.分角色读懂一段对话并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写好铅笔字,注意左窄右宽,穿插避让,从而表现出字的形体美。重  点难  点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教  法示范、讲解学  法讨论、观察、练习教  具卡片、小黑板教    学    程    序一、教学“认清笔顺”此项分散在各课教学中进行。二、教学“学用字词句”。1.  审题。(1)请学生读题目。(2)师生讨论题目要求。(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2.  指导。(1)学生各自试读题目要求。(2)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对话内容。(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让学生熟记字母熟记字母名称与顺序。(4)学唱汉语拼音字母歌。3.练习。(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练读,熟记。(2)按《汉语拼音字母表》顺序背诵,抽读,比较。(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歌。4.反馈。(1)让学生试背《汉语拼音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各方面进行评价。(2)表扬记得牢的学生。三、教学第四“写好铅笔字”。1.审题(1)师生共同讨论本题的学习要求。(2)各自默读题目内容。2.指导。(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烟、陆、铁”3个字。(2)启发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3)指导书写“烟”字。①出示“烟”。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把“火”写窄一点,“因”写宽一些。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烟”字。③按上面的方法与步骤,指导学生书写“陆、铁”。3.练习。让学生认真按要求描写和临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思想、专心写字。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4.反馈。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板  书  设  计练习1汉语拼音字母表  2  教  学 目  标读背成语。让学生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成语的意思。能够熟记成语、运用成语。读背诗歌《秋天到》。在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增加语言积累。重  点难  点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诵。教  法谈话、直观、讲解学  法观察、讨论、练习、合作教  具投影教    学    程    序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一、熟记成语1.审题: (1)指名读题。(2)师生共同弄清本题要求。2.指导(1)学生各自识记成语。(2)学生试读。(3)教师范读。(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就行了,对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可作讲解)3.  练习。(1)学生各自练背。(2)同桌相互试背。(3)教师抽查试背情况。4.  反馈。(1)指名检查。(2)集体试背。(3)点名背。 二、教学《秋天到》。1.  审题(1)       指读练习要求。(2)让学生说一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一是朗读,二是背诵)2.  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①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②     第一、二小节分别写了什么?(3)学生边读边相像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流畅有感情。(5)练习背诵。3.  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要注意轻声字的读法)(2)指名读。(让全班同学都轮到)(3)练习背诵,指名背诵。4.反馈。(1)检查朗读。(2)指名背诵。板  书 设  计练习2成语: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诗歌:秋天到     (诗歌内容小黑板出示)  3  教  学 目  标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能在特定的时间(教师节),给特定的对象(教师),在贺卡上写一句祝贺的话,并能在送贺卡时,态度大方、有礼貌地把自己表示祝贺的意思说明白。重  点难  点在句式训练中渗透学生尊师,教师爱生的情感。教  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学  法合作讨论,观察练习教  具图片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动手自制贺卡送给老师。教    学    程    序一、审题。1.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9月10日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2.板书课题:学会祝贺 二、指导1.  指导观察。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小朋友做贺卡)小朋友怎样做贺卡?贺卡上会写些什么?2.  指导说话(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到来之前,是怎样做贺卡的。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什么”等,说几句具体连贯的话。(2)你把贺卡送给了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又怎样呢?(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3.     句式训练。(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板书:找老师——送贺卡——收贺卡(2)句子训练。找老师。①那天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的?如:9月10日那天,我(     )来到办公室。②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今后自己该怎样学习?简单句式:老师正在(干什么)(怎么样)。换个句式:老师正在(怎么样的)(干什么)。③老师一大早就这样认真地为大家工作,你有什么想法?今后自己该怎样学习?④把“找老师”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送贺卡①你找到了老师,但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②全班讨论,板书动词。③要想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出示句式:我(    )地说:“老师,(    )。”]④把“送贺卡”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收贺卡①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②句式:老师(    )地说:“(    )。”4.练习说一段话。⑴我们按“找老师、送贺卡、收贺卡”的顺序讲清了给老师送贺卡的经过。看着板书,把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要求:连贯通顺。⑵个别练说,指名口述,集体评议。板  书  设  计练习1找老师:老师正在(干什么)(怎么样)         老师正在(怎么样的)(干什么)。送贺卡:我(    )地说:“老师,(    )。”收贺卡:老师(    )地说:“(    )。”

《练习1》 篇8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 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 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

  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练习1》 篇9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1] [2]  下一页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课前准备:

  一周前布置同学们收集各类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读到了许多的名人名言吧。你们想过没有,这些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名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名言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

  师:读读下面的故事,每个同学手里有两份从网上下载的故事,(一)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二)关于于永正老师让学生自己写名言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阅读故事)

  生: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生:听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就好像看到了刚正不阿的鲁迅;听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就仿佛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想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勤奋好学的数学家华罗庚仿佛真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是呀!这些语言是他们在特殊时期的真实感悟与体验。

  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写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理解,我们自己也能写名言。

  师: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

  生1: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滕老师说的“三分文章七分改”。

  师:(笑)谢谢,可我要声明,这是一句名言,是我把它推荐给大家,不是我的“原创”!请你接着说。

  生1:我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这本杂志上看到过相关的文章。有一年秋天,著名作家赵树理体验生活,住在乡下一个农民家里。一天他发现一件好事,就对房东的孩子说:“小李,你把这件事写个稿子好不好?”在赵树理的鼓励下,小李把稿子写好了,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改,明天让我看。”第二天,小李把改过的稿子交给赵树理,赵树理又看了一遍说:“你再改一改,明天送给我。”就这样,直到第六天,小李把改过五遍的稿子送来,赵树理看完,才满意地说:“好了,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小李把稿子寄走后,对赵树理说:“你光叫我改、改,你是大作家,那么多写作经,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呢?”赵树理笑着说:“小李,我已把我的真经都传给你了。”小李惊讶得瞪圆了眼睛。赵树理认真地说:“我的真经只有两个字———‘耐’、‘改’。你那个稿子改了五遍,每遍我都看了,看出你会改,有耐性,这样你不是把我的真经学去了吗?”小李这才恍然大悟。滕老师让我们写作文后,要求我们仔细修改,不仅是写完,还要求写好。大家可以自己改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修改,的确我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生2: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说起它,我真要感谢这句话,是这句话伴随着我从小到大帮我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让我真正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人孤立存在的,只有许多人团结起来才能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动力,做好每一件事。想起那一天,是多么难忘:“加油……加油……”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班与六(1)班的比赛开始了,随着一声哨响,绳子立刻绷得直直的。由于我们班开始没有团结、合作起来,所以输掉了第一局。但我们并没有气馁,“振作起来还有两局呢”,我们心想。比赛又开始了,我们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终于赢了第二局。第三局六(1)班也不甘示弱,我们双方持续了一分钟不分胜负,上一局的胜利使我们信心倍增,最后,终于一鼓作气拿下了第三局。胜利的我们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我们就是这样谨记着“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连续三年获得校拔河比赛第一名。“团结就是力量”,是我的朋友,是我的老师,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师:这是一种难得的团队精神,就让它伴随你的一生!

  生3: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一切都会过去”。这句话据说是一位阿拉伯国王刻在戒指上的。我十分欣赏这句话,每当我有什么不顺心的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一次我的表姐误会了我,我再三解释,她也不听,后来我想“一切都会过去”,没过多久,表姐果然原谅了我,她竟笑着对我说:“一切都会过去”,你们说有意思吧,我的名言让她给用上了!

  生4:“尽力而为,便是成功。”这句话,乍看平平庸庸,但细细推敲之后,方可知妙在其中。那是在一次辩论赛上。赛前我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说有笑,有十足的信心能把对方“打倒”。我是主力辩手,可比赛那天我竟然“扁桃体”发炎了,心里很烦躁,队员们也纷纷为我惋惜。我好似那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对方辩友也讥笑道:“哎呀,还是让我说吧,今天你就是拔了牙的老虎———并不吓人!”我听了之后火冒三丈,可又无话与他对言,只好沮丧地跑开了。开始比赛了,我方队员的雄辩口才也退色一半,到了半场我再也忍不住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力而为,便是胜利。于是便站起来大声反问了一个令对方哑口无言的问题,就是在我的这一个问题下,我方赢了,队友们都露出了由衷的笑脸,我也笑了,同时我也更加坚信:“尽力而为,便是成功。”朋友,我真诚的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尽力而为,便是成功!

  师: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名言,有个性!

  生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毛泽东最爱说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还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就在别人面前骄傲起来。有的同学劝我不要骄傲我不听,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就下降了。老师找到我,对我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上五年级时,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就在学校里练呀练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乒乓球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骄傲,结果被不太会打乒乓球的同学给打败了。我又想到了教师对我说的那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不再骄傲了,别人夸我,我只当成是对自己的鼓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敬佩毛泽东,更喜欢毛泽东说的这句话!

  师:这句话也送给我们每一位同学。

  生6:在开学典礼上,学校给进步大的同学发奖;在班会课上,教师表扬进步的同学。谁都想进步。那怎样才能进步呢?看了达尔文的这句话———“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你就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哪怕是一丁点的小毛病,只要你改正了,就是进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你这一次改正了,做得很好。那你能保证下一次或者以后,都不犯同样的错误吗?这就不能肯定了。所以贵在坚持,凡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达尔文的“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进步。它每时每刻都在激励我,它好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告诉我:“进步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慢慢地克服掉不足,这样你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生7:在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周总理的故事说:“周总理在上学时,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什么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挣钱,有的同学说为了面子,而周恩来却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领会了周恩来总理的爱国热情,更能让我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我们一定要铭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8:俗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说只要同心协力,什么困难都不怕,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时时刻刻都铭记着这句名言。

  想到这,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齐心协力就是力量,它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同学们,我们是一个集体,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闹矛盾,我们要像故事中的愚公和他的家人那样同心协力,把我们的班级建设得更好,在和其他班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我还是那句话“人心齐,泰山移。”

  …………

  师: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它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教室里笑声、掌声不断,一个个精彩的发言还在进行着……

  这掌声,是对智慧的赞美!

  这笑声,是对心灵的放飞!

  附:

  故事一:

  名言是名人生活、工作、学习经验的智慧结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编写《史记》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许多有志之士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是你们知道司马迁为何写出这样的人生感言吗?

  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小时侯的司马迁就深受影响,在他父亲死后,他就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开始编写史书。司马迁是一个正直的人,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只有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直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粮绝,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免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精神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他当时心灵的真实写照,是他面临的生死抉择。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选择了有意义的人生。他决心在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在他60岁时完成了《史记》一书。

  故事二:

  我们也能写“名言”

  前一段时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全神贯注》课的一开始,他就背诵了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接着,他谈了这句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堂课上,他让学生抓住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一段话进行质疑、讨论、交流。课的结尾,他是这样说的:“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啊,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你们根据这件事,各自也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未来的什么家。”学生在于老师的鼓励下,几分钟后,一句句名言诞生了。

  “最有出息的人是最谦虚的人。未来的诗人。”

  “生命是人类的保护神。未来的作家。”

  “学问是学与问的结合,只有学和问,才能学好学问。未来的科学家。”

  “学习是我们的母亲。”

  (师问:怎么理解?

  生答:学习能给我们营养,就像母亲哺育我们,给我们乳汁。)

  “不要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未来的作家。”

  …………

  还有许多经典的“名言”,我们不能全听到,于老师对学生说:“大家把名言送给听课老师,请老师指教。”

  上一页  [1] [2] 

《练习1》 篇10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全部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读字形,读准字音。

  2、复习巩固学过的18种基本笔画和45个汉字,能正确书写。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使学生知道要锻炼身体,爱清洁,讲卫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1——4题。

  教学过程 :

  一、提出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学习了四声和拼音。另外还学了18种基本笔画,45个汉字。我们来复习一下,看谁学得好。

  二、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韵母表,让学生按单韵母、复韵母、前后鼻韵母的类别读,并用卡片认读。

  2、读整体认读音节。

  复习时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可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送信”、“找朋友”等。

  三、指导练习第2题。

  在上一题复习韵母表的基础上,比较形近、音近韵母第一行是形近韵母,看清字母形状,不要读错。第二行是音近韵母,前后鼻音要区分清楚。

  四、指导练习第3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基本笔画。

  2、说说横折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竖弯、横折弯钩、撇点这6种笔画的名称。再想想这笔画在什么字中出现过。如:横折钩(月、地),竖弯钩(地、七),竖弯(四),竖折折钩(马),横折弯钩(九),撇点(女)。

  五、指导练习第4题。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

  2、看音节找汉字或写汉字。

  dì lì qī mǐ tǔ wǔ zhú fù

  地 立 七 米 土 五 竹 父

  mù yī yù nǚ ɡuǒ duō zuò

  木 一 玉 女 果 多 坐

  niú liù jiǔ sì shí rì

  牛 六 九 四 十 日

  3、读读写写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5——7题。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选一个表示图意的字,可先圈起来,再填在作业 本上。

  二、指导练习第6题。

  让学生先认认图中的事物,再拼读音节,把图和音节连起来。答案是:树叶、熊猫、蝴蝶、台灯、手表、喜鹊、水牛。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看图,说说丁丁、冬冬是怎么做的。

  图1,丁丁每天做早操。

  图2,冬冬跳绳,锻炼身体。

  图3,冬冬爱清洁,饭前把手洗干净。

  图4,丁丁也讲卫生,常剪指甲。

  2、你和丁丁、冬冬一个样吗?做到的在图下方打一个√。

  3、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像丁丁、冬冬那样,养成锻炼身体、讲卫生的习惯。

《练习1》 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培养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回忆《推敲》,引入话题。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3.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

  中的第八节。

  (2)引导学生读帖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

  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三、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板书学会申诉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  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

  (3)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

  (4)学生分组练习说。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

  (2)教师点评

  课前思考:

  摘录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读后感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这篇文章令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受感动。小草那种种高尚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棵平凡的种子,却诞生了一棵不平凡的小草。它虽然落进了一个石缝里,却有着良好的心态。没有悲观消沉、低头叹息,而是乐观向上,努力地使出浑身解数,暗下决心:“我一定要长成最好的小草!”这儿,足可以看出小草那种顽强乐观、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小草在大自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长高了,长得挺拔、结实了。诗人发现了它,说要赞美它。可小草却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到了哺育自己的阳光姐姐、雨露妹妹和岩石妈妈。其实,这个故事表面上并不是那样的惊天地、泣鬼神,但细细地品一品、悟一悟,小草那种纯朴善良、顽强不屈、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却足以深深地感动你、我、他,以及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现在,再来想想我们自己,和小草比起来真是自叹不如啊!平时的学习,许多同学往往是老师、家长一起忙。学习有了进步后,几乎都是自己夸自己,没有想到辛苦劳累的老师家长,不会感恩,不知道怎么感恩。

  我要赞美这株小草,因为它虽然不像大树那样高大、秀颀,却有着顽强、乐观的精神;我要歌颂这株小草,因为它虽然不像花朵那样美丽、芬芳,却有着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我们也许成就不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只要做一棵这样的“小草”,我们就具备了做人的一些最基本的品质了!

  课前思考:

  语文与生活中提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本次练习让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有的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内容空虚、有的精神颓废,造成得分率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总体成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语文教学也越来越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中国有古话,也说“吟妥一个字,拈断数根须。”都表述了修改的重要性。周鹏先生的《新课堂作文》系列中,更进一步写到:“修改也是一种阅读,但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好文章要先写后改,改后再写,不断地斟酌、推敲,修改就成了一种拔高阅读的过程。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作文,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写出好文章,这当然与每个人写作能力有关,但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改的力度不够 ,没有改到火候。因为这些交上来的文章,都是初稿,尽管老师在命题时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如内容、表达方式、字数等),学生也都努力地按相关要求去做了,但由于时限、地点、自身认知水平、对题目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等诸方面因素,同学们很难发挥出最高水平。而且,绝大多数同学对老师批改不大重视,或者重视了写的评语,但看不懂,致使评改流于形式,到头来,学生写作水平还是停留在固有的水平上,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所以让学生学会“改“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思考:

  本次“诵读与感悟”是散文《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真是一篇好文章,内涵丰富,与前一单元也有联系,怎样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呢?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想,主要还是要回到学过的课文中,一边诵读,一边让学生感悟,这样的课堂才是丰满的,有效的。此时,我们学过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我头脑中显现,夏洛蒂姐妹、霍金、鲁滨逊等等,不是吗?

  是啊,一棵柔弱的小草的种子,没有落在肥沃的土壤里,而是落在贫瘠的岩缝中,它没有悲天悯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顽强地生活着,怀着感恩之心,最终成为了挺拔、结实的小草。

  我们都应该做这样的小草!

  课后反思:

  关于练习中的“语文和生活”的教学。我们可以实战演习,老舍的一段话中学生可以理出,修改一篇文稿要“五念”,光说不练是徒劳,结合习作3让学生也“五念”并将这种好的习惯沿袭下去。

  修改病句也要推崇这种方法。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我们从小草身上应该读到三点:1.乐观、自信2.坚毅(顽强的生命)3.谦虚(感恩的心),由这三点应引导学生能够联系本单元的人物,再次体会人物形象。觉得张老师补充的从这篇文章中懂得什么道理不错,一个人的成长不仅要自强不息,还要亲人朋友的关爱常怀感恩之心。

  授后小记:

  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申诉”的意思。于是我查了词典,词典上的解释是:(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2)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按照口语交际上的叙述,这里的申诉应该是第二种意思。可是第二种意思中是说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口语交际中的意思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有关部门申诉。这里的“申诉”到底是什么意思?既然是法律术语,我觉得应该解释清楚明白,不能让学生模模糊糊。可是词典上的解释应该是正确无误的,但是与口语交际中所说的对不上号。所以我觉得,教材中在口语交际中所说的情形用“申诉”一词显然不准确。

  课后反思:

  诵读与感悟《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三方面的内容:

  1、小草的特点:顽强的生命力、谦虚的美德

  2、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因为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自身非常努力,还有春风、春雨、阳光、雨露、泥土的哺育。

  3、从中我们得到的启迪:一个人的成长不光需要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阅读时引导学生体会由物及人的深刻含义.

《练习1》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练习写好木字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3、说说写写,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二、能力目标:

  1、朗读并背诵四个成语。

  2、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端正的写字态度。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过程: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读题

  (2)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学习第一小题

  (1)看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

  (2)调整栏:

  师述:这是一幅“老牛舐犊”图。板书:老牛舐犊

  (3)用部首检字法查“舐、犊”两个字。

  (4)查到字后练读字音。

  (5)指名读生字,齐读“老牛舐犊”。

  2、学习第二小题

  (1)指名说“舐”(舔)和“犊”(牛犊、小牛)的意思。

  (2)自由说说“老牛舐犊”的意思。(老牛舔小牛,比喻人非常疼爱儿女)

  (3)指名说。

  (4)评议。

  3、学习第三小题

  (1)看到老牛这样疼爱小牛,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你想对小牛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练说

  (3)自由说、指名说

  (4)把想说的话写在图中的对话框内。

  三、作业设计

  1、复习本单元的词语并默写。

  课后小节:学生能根据图画,联系成语理解字意,学生在对小牛说话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有的学生说:“小牛,你妈妈这么爱你,你真幸福啊!”“小牛,你长大了可要好好孝顺你的妈妈啊!”从这些话中,学生的感情获得了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练习写好木字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二、能力目标: 朗读并背诵四个成语。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端正的写字态度。

  教学重、难点: 熟记成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铅笔字

  1、指导学习

  (1)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调整栏:

  出示:桑、根、柳。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

  (3)这三个字中都有“木”,但写法一样吗?

  (4)出示“桑”,指导书写。

  说说“桑”是什么结构,书空。

  教师范写“桑”,注意“木”的一横写在横中线下一点儿,并且写得长一些。

  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临写。

  (5)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根、柳”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四条成语:舐犊情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

  (4)结合课文,让学生自己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2、练习

  (1)指名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练习,互相背诵。

  3、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齐背。

  三、作业设计

  1、写出带有木字旁的字。

  2、 调整栏:

  让学生在学习成语之前现说说自己的妈妈时如何照顾自己的。

  用部首查字法查“私、伦、穷”三个字,并说说他们的意思。

  3、读背四个成语。

  课后小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指导,能将练习中三个带有木字部的字写好。在学习三个成语时,让学生先讲讲母爱的故事,再观察图画理解成语,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说写写,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二、能力目标: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动物。

  2、学生自由读读图上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它的样子。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2)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

  (3)同桌练说。

  (4)指名说,评议,补充。

  3、指导写话

  (1)教师小结同学们说话情况。

  (2)调整栏:在观察前先交给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找出小动物的特点。

  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3)写好后,指名读读自己的作品。

  课后小结: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仔细观察,通过老师之前先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顺序,学生开始观察,在学生将观察结果说出来时,老师要及时进行板书归纳,在学生写时,就能理清条理,也不会无话可写了。

《练习1》 篇13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介绍。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2、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三、教学时间 35×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1—4

  二、教学过程

  (5分钟)1、用钢笔描红

  (1)指读题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行书特点,并练写。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行间巡视,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10分钟)2、画出错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小黑板出示题(1)、题(2),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师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4)讨论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

  (5)学生自己修改答案,互查练习情况。

  (8分钟)3、正确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名学生读所列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3)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4)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

  (5)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6)让学生大声朗读搭配正确的词组。

  (7分钟)4、找反义词。

  (1)生读题,并指名说一说本题的要求。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书上填写。

  (4)指名学生汇报作业完成的情况。

  (5)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句话的意思。

  (6)反复读读填写的句子,最好当堂背下来。

  (5分钟)5、检测

  练习册1—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5—8

  二、教学过程

  (5分钟)1、熟记12条成语。

  (1)指名读题,弄清本题要求。

  (2)生自由读12条成语。

  (3)指名读、齐读。

  (4)请生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5)师生共同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6)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师随机抽读、抽背。

  (7)指名读,集体练读,集体背。

  (5分钟)2、读背《如梦令》

  (1)指名读练习要求,了解题意。

  (2)让生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3)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词的大意。

  (6)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7)师讲解后再次范读。

  (8)生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生练习背诵。

  (9)师检查背诵情况。

  (15分钟)3、搜集家乡变化的导游词,当众介绍。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师进一步明确要求:①明确写好导游词的方法。

  ②将搜集来的资料写成导游词。

  ③将准备好的导游词当众介绍。

  (2)①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矿产资源。

  ②围绕以上的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先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④讲清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①写导游词

  ②分小组交流。

  ③班级交流。

  (4)反馈:①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评议。

  ②小结。

  (6分钟)4、学写毛笔字

  (1)看题图,师简要讲解。

  (2)师范写,讲清要领。

  (3)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评议。

  (4分钟)5、练习

  练习毛笔字

  [1] [2]  下一页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自我介绍。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

  (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4、反馈交流。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

  4、反馈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三、教学第三题

  1、学生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3)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

  3、独立作业: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

  4、反馈交流。

  5、课堂作业: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书上填写。

  4、反馈交流。学生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3、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三、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6)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

  3、自己练习朗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指名读,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的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矿产资源、民风民俗、民间故事……

  (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学生按要求练习写导游词,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4、反馈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

  二、教学第八题

  上一页  [1] [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练习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