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甜尕妞 点赞 分享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2 第一朵杏花》教案(精选6篇)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1

  邵伯中心小学 李亚群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杏花什么样子?你知道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吗?

  2、 板书课题,齐读。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诊断与矫治:

  (1) 出示生词,矫正字音。

  (2) 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默读课文,要求: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

  (3)出示: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比一比,两句话有何不同,从“弯下腰来”“习惯地”你体会到什么?

  (4)小组合作练读第1——5段。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 指名练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齐读

  (3) 读7——14自然段,想想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出示: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①再读,讨论,归纳: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②读第三遍,读出相应语气。

  ③分角色朗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4)小孩子和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5)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竺爷爷很高兴?

  出示: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指导朗读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7)指导朗读

  3、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

  (4)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5) 小结:竺爷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6) 再读体会。

  四、发展性诊断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学习生字。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竺可桢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解决初识课文时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你初读课题时,心中曾有过什么疑问?把它写下来。自己读读课文,能否释开这些疑问。

  二、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新词

  一株   泛起   仰起脸   吹皱   曾(今) 精确   估计 掌握

  2、分自然段指读课文

  三、交流质疑

  1、疑问:第一朵杏花是怎样的?

  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竺可桢爷爷。

  ……

  2、交流初读课文后获得的答案。

  相机指读有关段落,检查自读情况。

  四、作业

  1、抄写新词

  重点指导“仰”“皱”

  2、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读课文,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感受品质

  1、这“第一朵杏花”有没有打动你的心?为什么?仔细读课文,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为了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宁可再等一年。

  练习朗读1—5自然段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竺爷爷对杏花开放的时间非常关注,要求素材准确)

  (2)竺爷爷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后极其开心,并郑重记下。

  练习朗读6—15自然段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

  (3)观察第一朵杏花竺爷爷是这样的态度,猜想进行其它研究时也一定如此。

  练习朗读16自然段

  3、此时,在你的心中,第一朵杏花是什么?

  二、搜集竺可桢爷爷其他的小故事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3

  第一朵杏花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

  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六.教学准备:

  1.发放《竺可桢的自然日记》阅读资料。

  2.发放《詹天佑》阅读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八.教学反思: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2.努力构建课堂文化平台。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所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她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这堂课的主题词是“严谨”“科学家”。在构建的这样一个主题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体现。

  3..用链接穿越课堂时空。

  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转站,链接过去的学习与将来的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再局限在“这篇文章”里,不应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教材与我们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间的联系,要为学生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学生在课外大胆地去探索。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封闭课堂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精心琢磨引领的艺术。

  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努力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本堂课学生的个性堂飞扬,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导入新课:

  1、谁来说说“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大概”的反义词呢?

  2、观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上学期我们也写了很多有关的作文,如《雾海》等,你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样?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二、初读课文,学会质疑: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

  出示词语:绽放一株杏花仰起脸来泛出粉红

  估计吹皱河水精确观察掌握规律

  顷刻间一瞬间、眨眼间、一眨眼、刹那间

  指名读

  3、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师: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4、师:请同学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6、学会质疑:

  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再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

  三、学习分段,理清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简介竺可桢:20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的史册上,镌刻着这样一个名字——竺可桢,他和鲁迅是老乡。1928年,在南京主持建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毛泽东幽默地对他说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你管天我管地,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竺可桢写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连续38年37天,其间一天未断,共计8o0多万字。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可以根据什么来分段?、(两次一年前,一年后)

  最后一段能不能划分到“第二次观察杏花”中?为什么?

  3、交流分段

  一(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二(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三(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布置作业:

  1、搜集竺可桢的故事,课后交流。

  2、读读抄抄:

  仰仰望敬仰人仰马翻皱皱纹皱眉皱巴巴

  曾曾经未曾何曾确精确确实千真万确

  估估计估猜估算掌鼓掌仙人掌掌门人

  泛泛滥泛舟泛泛而谈

  3、比一比再组词:

  珠迎皱姑掌

  株仰破估撑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

  学习“第一次观察杏花”(第1--5自然段)

  1、观察图画,这幅插图是课文中两次观察杏花的哪一次的?结合课文,找出理由:(相机表扬学生观察能力)

  2、看杏花图,说说你看到的杏花样子

  3、过渡:那竺可桢爷爷又是怎样看杏花的呢?把描写竺可桢爷爷的句子划出来读读,体会人物性格

  交流a“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刚才我们也观察了杏花,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数了数换成“看了看”体会一下

  (大多数同学看花主要看美与不美,竺可桢看花首先关注数量,数了数,是四朵,数字很精确。

  相机理解“不同程度”: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杏花的不同姿态。他还关注绽放的程度,体会竺可桢爷爷每一朵都细细看过,比较过,看出开的大小、先后……

  师:这不是一般的看,而是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家在看。这些词语表现竺可桢看花的与众不同—不是单纯欣赏,而是细致观察。(板书)

  b“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重点体会“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弯下腰来”可以看出竺爷爷什么样的品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理解“习惯”:

  竺爷爷有什么习惯?

  提示感悟:如果竺可桢见到河的冰融化了,会习惯地问……听到知了叫了,他会习惯地问……见到一片落叶,又会习惯地问……

  他会习惯地说:“大概春天来了”“估计这是第一片落叶”吗?

  细节见精神,习惯见品质,从中你知道竺爷爷是有什么习惯的人?

  4.分角色练读。边读边注意提示语前、中、后引号的三种用法。

  学习“第二次观察杏花”(第6-15自然段)

  1、师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芳草绿,出示春景图,读读这段简洁优美的文字,读出春景的美丽来。指名有感情读,齐读。

  2、这次,孩子和竺爷爷又说了些什么?

  一读:出示第二次对话,男女生分读。

  再出示第一次对话,比较不同。(没有提示语)

  二讨论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想像他俩说话时的心情,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就更精彩了。

  这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例“什么事情呀?”(竺爷爷弯下腰,摸着小女孩的头,侧着脸,亲切地问道。)

  “竺爷爷,杏花开了”!(小女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手指着院墙外的杏树,兴奋地说。)

  三读:初步感受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表达方式。

  (不用提示语也是人物对话的一种,它更好地表达了竺爷爷和孩子的迫不及待和惊喜。)

  3、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惊喜。小孩子,你为什么高兴?竺爷爷您为什么高兴?

  4、听到这个好消息,爷爷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清明节。”

  “顷刻间”“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什么?(板书一丝不苟)

  三、深化理解、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引读:竺可桢爷爷常常这样说: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读。

  2、理解“精确”:用书上的话,就是不能用哪些词语?

  3、指导朗读。

  4、竺爷爷作为一名物候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板书:精确观察)

  四、补充资料,加深感悟:

  1、师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竺爷爷。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2、学完竺可桢爷爷的第一朵杏花的故事,你想对竺爷爷说什么?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4、你是否已经明白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作业:

  把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二次对话加上提示语写下来。

  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

  第一朵杏花竺可桢郑重记下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82

  《第一朵杏花》教案

  作者:陈玉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过对课文的研读,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

  为题;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分几部分?第一段讲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来,边跑边喊,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2、指名读

  3、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清明节)

  4、出示重点句: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部走到前院。

  (1)    指名读

  (2)    讨论: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顷刻间”是什么意思?“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词语也说明他很高兴?

  (兴冲冲    快步)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再读第二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拟人,形象生动,同时也衬托出竺可桢爷爷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喜悦心情)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大概”“也许”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什么?

  3、齐读这一段

  四|、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1、课文都是围绕“第一朵杏花”来写;2、课文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五、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引导:是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六、作业:

  1、摘录你喜欢的句子(两句)

  2、回答问题:

  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选择课后第四题词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清明节)

  精确观察    掌握规律

  转载自太仓市经贸小学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6

  探究作业

  一、词语充值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绽开(  )   走出(  )

  (  )地问     (  )地记下

  (  )的杏花  (  )的规律

  二、小脑瓜 会思考

  1.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竺爷爷的兴奋与激动?

  再写出几个与“顷刻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读一读,比一比: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阳光下的杏树,开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捧”字换成“开”字行不行?为什么?

  三、读对话,想象他们的神情与动作,给这段对话加上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           )“什么事情啊?”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什么时候?”

  (           )“刚才。”

  (           )“是第一朵吗?”

  (           )“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             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             这类字眼,也不能用             和             代替观察。”

  在竺爷爷的科学字典里不能用的词语是            、            、            、            ,他追求的是            。你体会到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                      的态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