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3

  一、各组均有一个注音有误,找出来订正在括号里

  a.水芹菜(qí)美孚(fú)肥嫩(nèn)砍刀(kǎn)(    )

  b.火燎(liǎo)愠怒(wēn)踉跄(liàng)宿营(sù)(    )

  c.嚼草(jiáo)残渣(zhā)掀开(xiān)蒜苗(sù)(    )

  d.一霎(shà)堵截(jǐ)挎包(kuà)绽开(zhàn)(    )

  二、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按顺序订正在方框内

  惶惑  湿漉漉  记忆尤新  临危不惧  仔细端祥  灌输

  颜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舍身忘死

  三、词语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

  就这样,他摸黑________进了烂草地;开始是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________。

  a.跑 冲 走 滚               b.冲跑 走 爬

  c.跑 冲 走 爬               d.飞跑 走 爬

  四、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班里同志们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肚子痛得满地打滚,有的舌头都僵了。

  (2)背红十字挎包的人正飞步跑来,弯腰扶起他,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啦?”

  (3)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五、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以下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你这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你知道吗?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1.此语段出自的课文,作者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和《七根火柴》一样都是以________为背景来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

  2.医生“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杨光“亲眼看见”的周副主席的事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竟然”的表达作用和“惶惑”的原因。

  “竟然”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

  “惶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了解遵义战役或会理战役吗?请用细致的文笔、生动的语言叙写一个动人的故事。

  八、阅读《成功的秘诀》一文,回答问题

  成功的秘诀

  一位富翁在广场上撒下一大笔钱,对周围人说:“谁帮我捡起来,每捡一百张,自己可以拿走一张。”

  一个小伙子弯腰就捡,可是他渐渐感觉不对劲起来,人群中怎么没有一点声音。他直起身,见每一双眼睛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他扔了钱,涨红着脸,挤出了人群。人群里除了窃窃私语,没有一个人行动。

  半小时后,一个过路人挤出了人群,他迟疑地看了看富翁,弯腰一张一张地捡起来,全不理会人群的哄笑。在快要捡满一小袋的时候,慌慌张张地挤进第二个人,他肯定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他捡得更快。不一会儿,人群中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人群像爆炸了一样,你抢我夺,有的甚至就地卧倒……抢着的全跑了,没抢着的一边咒骂,一边大喊:“富翁!富翁!”

  富翁摆了摆手:“不用追了,钞票是假的……”刚才还在咒骂的人兴奋得变了形:“我早就说了嘛!”

  他们的话音未落,富翁已打开密码箱,对那三个人说:“感谢你们行动了,你们捡起的每一张钱都是真的,而这笔钱会帮助你们更成功。”人们的眼睛又一下子射出绿光。富翁交给第一人十万,第二人十万,第三人还是十万。“不过,年轻人,你能告诉我,当初你们是怎么想的吗?”富翁问。

  第一人说:“我从您的眼神里看不出有多假,而且我也没冒什么风险呀。”

  第二人说:“我太需要一笔钱了,这对我真是一次机会。”

  第三人说:“我只是看他们俩人都不像傻子。”

  三人同问富翁为什么做这件事。富翁哈哈大笑:“我就是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原来,成功只属这四类人: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1.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论一下“一个小伙子”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描写了“人群”的反映,针对一处想像一下“人群”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甘甜的井水》,回答问题

  甘甜的井水

  ①我望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枣树遮围着的土坯屋,知道终于走出了沙漠。我斜挎着我的一只两天前已空了的军用水壶,随着我紧凑的脚步,像一只鸟一样随着我起起伏伏。我的嘴唇(冒出、淌出、沁出)咸咸的血珠,我的舌头简直不敢再舔它了。

  ②穿着裙子的女主人弯腰在屋前的一口井里拎出一桶水,我的舌头忍不住周遭舔了嘴唇。

  ③我指指背后无垠的沙漠和裂得像沙枣树皮一样的嘴唇。女主人搁下了水桶。我犹如一头牯牛一般“咕嘟咕嘟”贪婪地饮着,直到我的嘴探进桶底,我这才站起来,肚子鼓鼓地像一个盛满了水的皮囊。我抹了一下嘴角,喘一口气,说:“水像放了糖一样甜,太好喝了。”

  ④女主人惊奇地看着我的水量,笑了。

  ⑤我旋开水壶盖,满满地灌了一壶,便告别。而那口已看不见的水井却在我的脑子里了。

  ⑥傍晚,我回到农场。连队里的同事们还以为我永远留在沙漠里了呢。我炫(xuàn)耀地举着水壶,说:“各位,我今天带来一壶圣水,甜甜的呢。”

  ⑦寝室里的青年职工都轮流着尝过,纷纷说:“哪来的甜味,应当说有点苦涩,你耍弄我们,这和我们涝坎里的水有什么两样,难喝!”

  ⑧我喝了剩余的两口,咂咂嘴,确实呀!难道这水出了那片地方变了味儿?可我当时喝的时候确实有一种甘甜的味道。

  ⑨有人说:“这水里碱性过重,喝了伤身体。”

  ⑩我不服气地说:“我灌了一肚子,也没有事呐。”

  (11)隔了半个月,我约了两个同伴前往那个土坯屋。女主人立即认出我,她还向她的丈夫、孩子介绍了我。她的丈夫显出得意的样子。我说:“我感谢你们的井水。”我没有透露我们的来意。我送他们两个哈密瓜——连队里第一次分的瓜。

  (12)我拽着麻绳拎出一桶井水。我示意同伴喝,我期待着他们的结论。可他们摇摇头,悄悄地说:“有点苦。”我说:“怎么可能?”我的嘴伸进桶里,喝了一阵,清凉,不过,略带苦涩。我四下里望了望,一切都是原状。我默默地进了土坯屋。

  (13)诱人的羊肉抓饭已摆上了炕台的矮脚桌上。男主人端来一盆水,我们洗了手,我脑子里仍固执地想那井水。

  (14)吃得满嘴是油。我终于问:“怎么前个礼拜我喝你这里的井水还像搁了砂糖一般,今天怎么就没了那甜滋滋的味儿呢?”

  (15)男主人抹抹胡子——一副浓美的络腮胡子,笑了,说:“你在沙漠里转了几天?”我说:“一个礼拜,差点出不来。”他点点头,说:“这就对头了,沙漠走出来的人都说我这口井的水甜,不错。”

  1.第①段画线句子中括号内应选填的恰当词语是________,选该词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不太准确,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反映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qín  b.yùn  c.suàn  d.jié

  二、犹 详 清 生

  三、b 四、(1)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了战士们吃野菜中毒后的惨状。(2)形象地写出了医生对战友的无限关切之情。(3)此段语言描写,说明警卫员对革命、对红军自身认识深刻:革命需要我们吃草;为革命,我们辛苦,但我们比敌人高尚、强大。

  五、时时练笔情味浓浓

  六、(1)祸兮,福之所倚(2)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3)吃苦不一定是坏事(4)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

  七、1.王愿坚 短篇小说 红军长征过草地 2.杨光声音太大,周副主席听见了,会影响休息和心情;杨光不了解事情的真相,瞎嚷嚷。3.惊住 惶惑 不知如何是好 4.做战斗动员 跟战士交谈 5.说明周副主席病倒完全出乎杨光的意料,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怜惜之情。自己非常敬爱的首长病倒了,赶去卫生部救治,而自己却拦住了他的担架,他为自己不近人情、不可理喻的举动感到很不安。6.略

  八、1.富翁撒钱,允诺帮捡者 众人捡钱 三人各得十万 2.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3.略 4.略

  九、1.沁出 血珠极其细小 2.我很渴,我需要水 3.女主人惊奇于我的水量,笑了4.(1)“我”发现一口井(2)“我”喝了井水,感到异常甘甜(3) “我”将水带回农场,却喝不出甜味(4)“我”再次喝同样的水,仍感苦涩(5)男主人深知其中原因5.任何东西,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最可贵的。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见过小草吗?它是什么样的?

  2.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在哪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

  4.全班小朋友跟老师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在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2.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小朋友跟录音读。

  3.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小朋友自由识记,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商量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4)反馈识记生字的办法。

  (5)小组开火车去拼音检查认读的情况。

  三、创设情境,感知理解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上面长满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草长得怎么样?

  3.一天一天过去了,小草慢慢长大,秋天到了,有的小草变黄了,冬天不少小草都被冻死了。小朋友你们担心小草会死掉吗?

  4.看看,春天又到了(出示挂图),小朋友们又看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这一内容呢?

  6.小草又活过来了,你的心情怎样?

  7.可是不知谁一不小心使原野着火了,烧得小草噼里啪啦地响,可是春风一吹,它又活过来了。

  8.出示后两句,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9.教师指导学生读。

  10.此时,你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

  朗读古诗。

  板书设计

  6.草

  lí离 yuán原 suì岁 rónɡ荣 yě野 shāo烧 jìn尽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梅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1.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3.抽查小朋友认读生字的情况。

  二、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背诵。

  5.学生自由背诵,然后指名,检查背诵的情况,表彰先进。

  三、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积累古诗

  1.小朋友们,咱们中国的古诗可多了,这可是别的国家没有的宝贝。你们看,老师今天又带了一首古诗来。(黑板出示古诗《梅花》)

  2.教师教,学生读,并认读其中的生字。

  3.鼓励学生收集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说一说每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集体展示,互相评价,并推荐好的供大家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6.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 后 感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做“推”和“倒”的动作。

  2、能根据游戏需要控制“推”和“倒”的动作力度。

  3、体验和自我游戏的乐趣。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的《墙头草》图谱。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墙头草吗?他有什么特点?老师念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墙头草》,你们听听儿歌里的墙头草有什么特点?

  2、学习歌曲《墙头草》。

  提问,而歌中有谁?墙头草有什么特点?

  出示《墙头草》图谱,根据图谱有节奏地读歌词,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欣赏,熟悉旋律熟悉歌词内容。

  3、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引导幼儿创编两编导的动作。

  提问:

  ①你们知道墙头草被风吹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②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要求倒的时候保持不跌倒。

  引导幼儿按节奏作出推的动作。

  提问:风吹墙头草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4、根据音乐玩游戏。

  教师示范玩游戏,简介玩法和规则。

  师:这个音乐还能玩好玩的游戏,小朋友来唱歌,老师玩一遍,小朋友们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玩法:两人面对面站立或蹲下,第三人先站中间当“墙头草”,两边的人随音乐轻轻推“墙头草”,“墙头草”身体向两边倒。

  规则:两边的幼儿,控制推地力度,“墙头草”倒的时候保持不跌倒。 请三名幼儿示范玩游戏。

  组织幼儿结伴游戏,体验听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发现花朵的用途。

  体验製作香草饼乾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玫瑰花、玫瑰乾燥花、製作饼乾的材料(奶油、细糖粉、鸡蛋、烤箱、模具等)及工具。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顾之前进行的活动,讨论花朵能用来做什麼东西(如:果冻蜡烛、乾燥花、泡花茶等)?

  2.取出玫瑰花与玫瑰乾燥花,让幼儿观察外观、顏色,闻一闻味道,比较两者有什麼不同。

  3.告诉幼儿乾燥花除了可以装饰、泡茶,还可以用来製作饼乾。

  4.进行製作饼乾活动:

  (1)介绍材料工具:奶油1/2杯、细糖粉1/4杯、鸡蛋1个、低筋麵粉1 杯、乾燥花、香草(迷迭香、薰衣草)、烤箱、容器、模具等。

  (2)做法:

  a.将奶油和麵粉放入盆中打匀

  b.加入鸡蛋搅拌均匀成糊状

  c.加进过筛的麵粉和成麵团

  d.加入切碎的乾燥花瓣或香草材料拌匀

  e.将麵团?平,再用模型压出或画出造型

  f.放入烤箱(190度)烤约10分鐘,即完成

  5.老师另外泡一壶花茶,让幼儿品尝花茶及香草饼乾。

  活动结束

  1. 能一起製作香草饼乾。

  2. 能愉快的享用香草饼乾及花茶。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幼儿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地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狗尾巴草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狗尾巴草

  1.小朋友已经认识它了对吗?它叫什么?

  2.为什么叫它狗尾巴草?"它的形状像什么?

  (狗尾巴草的穗像狗的尾巴,叫它狗尾巴草。)

  3.狗尾巴草生长在哪里的?

  (田野、田埂边)原来狗尾草离我们这么近它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你们有没有和它玩过啊?

  4.狗尾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它想亲亲小朋友的脸,谁愿意让它亲一亲啊。

  (你觉得让它亲了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痒痒的啊。)

  5.老师让它也来亲亲,老师觉得它像毛毛虫一样,挠在脸上痒痒的。

  6.老师编了一首儿歌:狗尾草像毛毛虫,爬过来,亲一亲,笑呵呵,哈哈哈。

  (幼儿学儿歌几遍)7.请幼儿每人拿一个狗尾草互相嬉闹玩玩。

  二、教师示范

  1.狗尾草说:我跟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全身都是汗了,我想洗个澡了。

  (收起幼儿手中的狗尾草)老师先来帮它洗个澡,哦!洗好了,老师给它洗完澡了,要请它在这个白色的舞台上跳舞了,瞧,它们跳的舞蹈漂亮吗?

  2.请一幼儿示范,教师提出要求。

  尽量不要把颜料弄到"舞台"外面,要求幼儿说出跳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舞蹈。

  三、幼儿用狗尾巴草染色、拖画

  1.老师已经为狗尾草们准备了特别的洗澡水,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颜色的洗澡水?

  2.请小朋友们动手操作。

  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洗澡啊。

  那小朋友也来给它们洗澡,让它们跳舞好吗,老师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狗尾巴最漂亮。

  三、请幼儿欣赏大家的作品10:05-10:15 盥洗活动要求:

  1.盥洗时不拥挤。

  2.学习掌握洗手、洗脸的一定顺序。

  ★ 10:15-10:45 户外游戏

  教学反思:

  1、从选择的内容上看,比较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狗尾巴草”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比较熟悉的一种秋冬季植物,他们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做到了活动内容源自于“生活”。

  2、多媒体的使用使活动内容更加直观,便于幼儿理解,使幼儿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到狗尾草的生长环境,符合小班幼儿的理解特点。

  3、多种颜色的'使用:丰富了幼儿视觉感受。红、黄、蓝做为小班幼儿最便于认识的颜色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视觉效果,从而保证了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性,

  4、实物的使用,从多种感官来刺激幼儿,便于幼儿深入理解实物从而为其后的活动做好铺垫的作用。的环节让幼儿大胆地触摸、观赏、感受狗尾的特性,让幼儿喜爱上狗尾草,喜欢和狗尾草游戏。从而为后半部分玩“狗尾草”、作画环节打下基础。

  5、作为综合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了各领域的整合渗透,在作画环节中我不仅强调了艺术方面的美感、色感,要求还注重了情绪方面的体验,让幼儿感受自我作画带来的快乐和自我作画过程中的快乐。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双手合作沿折痕撕小长条,并能用正确的方法粘贴成小草的形状。

  2.锻炼幼儿小手肌肉群、发展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

  3.乐意参与撕纸活动,体验助人为乐的喜悦之情。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绿色折纸若干,固体胶人手一份,音乐,课件ppt。

  活动重点:

  学会双手合作协调地进行沿折痕撕纸。

  活动难点:

  逐步掌握撕纸要领。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出示图1)

  师: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在干什么呢?

  幼儿回答。

  师:喜洋洋和它的伙伴们在草坪上吃着点心开心的玩着。突然来了一个坏家伙(出示图2),看一看是谁?(灰太狼)这个坏家伙究竟想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原来灰太狼今天来是想搞破坏的`,看看它做了什么坏事?(出示图3)幼儿回答。师:灰太狼破坏了青青草原,喜洋洋和它的朋友(出示图4)非常的伤心难过。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自由讨论。

  二、示范讲解

  师:老师会用手来撕小草。你们愿意跟老师学习,用手撕小草送给喜洋洋它们吗?出示撕好的小草作品,请幼儿观察小草的颜色及样子。

  示范:取出一张正方形折纸,第一步:完全对边折(两条对边重合);第二步:重复第一步步骤;

  第三步:用手抹平;第四步:打开来,沿折痕慢慢的撕;(撕纸时: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第五步:用固体胶在长条的底端逐一粘上。

  三、实践操作

  (一)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动手操作。(对边折、撕、粘贴)

  (二)幼儿撕、粘贴,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提出要求:固体胶不能在桌子上乱涂,撕坏的纸放在塑料筐内。

  四、幼儿作品展示

  请小朋友将撕贴好的小草粘贴在画图上,跟着音乐体验帮助别人的喜悦之情。带领幼儿去外面草坪上做游戏。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11

  【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

  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活动反思:

  1、从选择的内容上看,比较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狗尾巴草”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比较熟悉的一种秋冬季植物,他们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做到了活动内容源自于“生活”。

  2、多媒体的使用使活动内容更加直观,便于幼儿理解,使幼儿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到狗尾草的生长环境,符合小班幼儿的理解特点。

  3、多种颜色的使用:丰富了幼儿视觉感受。红、黄、蓝做为小班幼儿最便于认识的颜色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视觉效果,从而保证了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性,

  4、实物的使用,从多种感官来刺激幼儿,便于幼儿深入理解实物从而为其后的活动做好铺垫的作用。的环节让幼儿大胆地触摸、观赏、感受狗尾的特性,让幼儿喜爱上狗尾草,喜欢和狗尾草游戏。从而为后半部分玩“狗尾草”、作画环节打下基础。

  5、作为综合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了各领域的整合渗透,在作画环节中我不仅强调了艺术方面的美感、色感,要求还注重了情绪方面的体验,让幼儿感受自我作画带来的快乐和自我作画过程中的快乐。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 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 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六、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 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 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 板书课题

  (2) 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 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5、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6、 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7、 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8、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 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 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 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 "『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 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 学习第二段。

  A、 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13

  古诗《草》教学反思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第四册古诗《草》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学《草》这首古诗时,刚一出示课题学生就马上背出了古诗。我想,古诗背诵已不成问题。那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在理解诗的意境上做点文章。因此,我在学生多次诵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给这首诗配画,你会配什么画面?有学生说:“我就配一幅画。那草枯了又黄,黄了又枯。所以我画一些枯草,在枯草丛中点上几点嫩芽。让他永远充满生命和活力。”有学生说:“我画三幅,一幅枯草图,一幅绿草图,一幅野火图”还有学生说:“画四幅,体现草的四季。”学生对诗的理解就在配画中得到充分地展现。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我说:“对,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充满激情地赞美小草。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诵古诗吧。”最后引导学生读书后古诗,完整地了解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诗《草》教学反思

  《草》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本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由于学生课前对这首诗都早有接触,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背这首诗,所以,如何激发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是首要问题。

  在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业时,马上有学生问道:“为什么我们以前背这首诗时,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现在这首诗名字又变为《草》了呢?”听到孩子提出这一问题,我立刻觉得这就是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所在,所以我顺势说:“同一首诗有不同的名字当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这个谜底我要在上课时揭晓!”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宝贵的资源,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第二天上课,早有学生等不及要询问我所说的“谜底”,看着他们那种着急劲儿,我并不急着为他们解疑,而是先讲解起这首诗来。在引导孩子学好这首诗后,我问道:“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草!”很多孩子齐声回答,“表现了草的什么呢?”我追问,“生命力!”“它的生命力很旺盛!”听了孩子的问答,我总结说:“是啊,这首诗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它的题目取作《草》。我们以前背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草》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有几个敏锐的孩子不等我说完,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兴奋地说:“《赋得古原草送别》后面还有两句诗呢!”“哦——那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问完了这个问题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思考的样子,我还带着提示的意味吟诵起这句诗,果不其然,我的话音未落,立刻又孩子反应过来“后面两句诗里有送别呢!”“正是因为这首诗里有送别的意思,所以这首诗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而这首诗少了最后两句话,它主要写的是草,所以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叫做《草》。”

  就这样,我抓住了这首诗有两个题目这个契机,通过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不仅使他们产生了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同时也拓展了这首诗的课外知识点,颇有一举两得的意味。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掌握Logo的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自我探究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独立考虑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激发同学的创作灵感,让同学学会合作、学会考虑,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同学掌握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

  2、让同学学会用Logo程序的基本命令来画图形。

  教学难点:

  1、抬笔、落笔命令的正确使用;

  2、同学能正确分析图形,并用Logo命令画出图形。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是武汉版小学信息技术五下第2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Logo程序的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并能用这些基本命令画出图形。它是同学学习Logo程序承上启下的一个教学内容。根据同学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这节课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同学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同学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置“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引导同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以和知识结构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置信息能力以和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同学的学习方法则引导同学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协作学习的核心是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一起”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重建,提高学习者思维的自由性、灵活性;它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团体发生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以和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技巧、人际交往能力等。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引出学习课题

  1、展示旭日东升的图片,并向同学提问:大家看看老师展示的是什么图片吗?

  2、在同学回答教师的提问后,教师马上提议:这节课我们也来画一个太阳好不好?

  3、教师在白板上展示出本节课的课题:小海龟学“草上飞”

  (二)、分析图形,突破教学难点

  1、展示出太阳图形,并提出问题:这样的太阳图形应该怎么画呢?

  2、教师布置同学分小组讨论如何画太阳图形?提出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三个同学考虑题:(1)观察图形,了解太阳的是如何组成的?

  (2)太阳的光芒线条的角是多少度?

  (3)太阳和光芒之间没有痕迹的局部应该怎样画?

  3、教师组织同学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4、教师组织同学阅读教材,认识Logo程序中的抬笔、落笔命令。

  5、教师和同学总结Logo程序中的抬笔、落笔命令,并板书命令。

  ● 抬笔命令

  命令格式: PU

  功能:使用PU命令后,海龟在屏幕上移动不留痕迹。

  ● 落笔命令

  命令格式: PD

  功能:配合抬笔命令使用,将海龟的笔落下,恢复画图功能。

  6、教师和同学一起画太阳的第一、第二条线,同学体会抬笔、落笔命令的功能。

  7、同学分小组画出太阳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竞赛,知识学以致用

  1、教师和同学总结归纳Logo程序中画图形的方法,并板书。

  ● 画图形的方法

  (1)、正确分析图形(2)、写出命令

  2、试一试:看那个小组最先画出下列图形。

  教师展示一个“回”字图形,看那个小组最先把它画出来。

  3、画图大挑战。教师展示不封闭的等边六边形和“?”“!”字图形,让学习小组选择画两个图形中的任意一个图形,看那一个小组能最先把图形画出来。

  4、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作品

  2、教师、同学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创意拓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下课前让同学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设计自身感兴趣的图形或文字。

  1、同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同学考虑提出的问题。

  2、同学分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在Logo程序中尝试画太阳图形。

  3、同学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4、同学阅读教材有关抬笔、落笔命令的内容。

  5、同学和教师一起总结抬笔、落笔。

  6、同学和教师一起画局部图形。

  7、同学分小组完成 太阳图形。

  1、同学总结Logo程序中画图形的方法。

  2、同学画“回”字

  3、同学画“?”“!”形

  1、同学展示作品、相互评价。

  2、同学和教师一起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同学考虑知识的拓展应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