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理论依据或意图

理论依据或意图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理论依据或意图

微信扫码分享

理论依据或意图

培养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用表格列出相同和不同点,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古典概型。从而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重点。

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
项 目 内       容 师生活动 理论依据或意图
教学过程分析 
思考交流形成概念 答: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2)如图,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答: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三

观察分析推导方程
问题思考: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
分析:
实验一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
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p(必然事件)=1
因此 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
即     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
p(“1点”)=p(“2点”)=p(“3点”)
=p(“4点”)=p(“5点”)=p(“6点”)
反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我们有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
所以p(“1点”)=p(“2点”)=p(“3点”)
=p(“4点”)=p(“5点”)=p(“6点”)=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
p(“出现偶数点”)=p(“2点”)+p(“4点”)+p(“6点”)= + + = =
即      根据上述两则模拟试验,可以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类比分析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概率,先通过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再对比概率结果,发现其中的联系。 鼓励学生运用观察类比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突出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这一重点。
项 目 内       容 师生活动 理论依据或意图
教学过程分析 
三观察分析推导方程 提问:
(1)在例1的实验中,出现字母“d”的概率是多少?
出现字母“d”的概率为:
      
提问:
(2)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归纳:
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1)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理论依据或意图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