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裂变”教学设计

“裂变”教学设计

看似乖巧 点赞 分享
“裂变”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裂变”教学设计

  (动画显示)铀核的分裂过程,如图2所示。

  (动画显示与教师讲解)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而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动画显示)两种可能的铀核裂变方程是

  ,

  。

  (设问)铀核裂变确实能释放出巨大的核能,那么使铀核实现持续的裂变是否可行呢?

  3.从可行性考虑──介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教师讲解)发现核裂变的消息一发布,费米等物理学家立即想到由于裂变产生单个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使别的核裂变,形成链式反应,随着大量铀核发生裂变,中子数目成几何级数地增长,几千克铀在几微秒内裂变尽,这是多么大的能量释放啊!有一次,费米站在他的办公室的窗旁,俯瞰着纽约市喧闹的街道,他把手指弯成杯状──好像拿着一个橙子似的,沉思道:“这么大的一个炸弹,一切就消失了。”

  (动画显示)链式反应如图3所示。

  (教师讲解)在一次铀核裂变中可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被称做第一代中子。如果能使这些中子(至少有一个)继续轰击铀核,使之发生裂变,继而又产生第二代中子,这样不断继续下去,中子数会不断增加,可能实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通过链式反应,实现核能的充分释放。

  要实现链式反应必须有两个条件,其一是反应物,自然界中能发生链式反应的天然原料。

  只有一种即铀235。天然铀中铀235很少,每140个铀原子中只有一个是,其余都是,而只能吸收中子变成放射性同位素。实现链式反应的第二个条件是的体积要达到一定大小,即达到临界体积,使中子有足够的空间机会击中铀核。由于与是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无法用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故欲提取一个临界体积的纯并非易事。1940年,科学家制造出了94号新元素pu,这种非天然元素与一样,受到一个中子撞击时容易发生裂变,而且这种新元素可以用化学方法从生产它的铀中分离出来。

  (动画显示)人工元素钚的产生:

  。

  。

  从核能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应当做到投人小、产出大,可以连续进行,有足够的原料。铀和钚裂变的发现,使人类进入了核时代。

  4.介绍核弹(原子弹)

  (挂图显示)枪式与内爆式原子弹原理。

  (幻灯显示)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的巨大蘑菇云;“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

  5.介绍核能的和平利用

  (设问)和平利用核能,关键在于控制,若要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必须控制哪些因素?

  (要求回答)原料;反应速度;能量输出。

  (请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分析后概括)

  (教师讲解)用来发生裂变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我们来了解核反应堆是怎样实现对原料、反应速度与能量输出调控的。

  (幻灯显示)科研用反应堆外观、核反应堆厂房外景,反应堆结构示意(如图4所示)。

  (设问)反应堆中铀棒就是核原料,它是用浓缩铀(其中铀235占3%-4%)制成的,为什么要用浓缩铀?

  (要求回答)天然铀中只有0.7%是铀235,中子轰击到铀235核的几率太低,因此核反应堆里必须用浓缩铀235,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体积(即临界体积),以利于中子击中铀核并引发链式反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裂变”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