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微信扫码分享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共5课时

第一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