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西湖》教案

《西湖》教案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西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西湖》教案(通用22篇)

《西湖》教案 篇1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而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风光旖旎的西湖,去感受它的美。(板书:6、西湖)

  二、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从课文优美的语言中体会西湖的美。自读时,要完成什么任务?看着同学们急切的目光,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篇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看,大屏幕上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板书:山峦、湖面、白鸥)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交流,相机进行朗读训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圆圈圈出。

  2.集体分析:(1)指名答,板书(孤山、白堤苏堤、小岛)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师: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指名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师: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学生配乐朗读体会,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词语积累到你的词语积累本上。

  2、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展示:1.古诗转转龙

  2.唱《弟子规》

  一.导入

  刚才的课前展示,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那我就送你们一个礼物,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的美景图)

  问: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看到这西湖的美景图,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诵读的一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生齐声朗诵

  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西湖有关的文章——《西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揭题板书:西湖

  读完课题之后,你们脑子里有哪些疑问?

  生:西湖什么样子?西湖美不美?……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三、过关检查

  (一)

  1.同桌互相读生字,读准字音得一颗 ☆

  2.同桌互相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得一颗☆

  3.检查完毕,马上坐端正,再得一颗纪律☆

  (二)

  老师检查:

  1.词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镶嵌 轻拂 掠过 一圈 苏堤 华灯 琴声 泛舟 素有 连绵 浓淡 犹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一幅画    夜幕初垂

  2.字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嵌 拂 幅 掠 圈 堤 幕 垂 华 琴 泛 素 绵 淡 犹 格 浮 掩 般 初

  3.课文朗读(抽查4名同学)

  四、讲解课文

  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       。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1. 范读课文

  那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肯定很美,请同学们边听示范录音,边在书上划出西湖美的地方。

  2.小组合作讨论

  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检查自学效果。

  小组讨论,归纳:

  西湖美在湖

  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

  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总结:远眺西湖→    近赏西湖→    月下游赏

  五、配乐朗诵

  总结: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配合着音乐,再来朗读课文,重新体味一下西湖的美景。

  六、课外扩充阅读

  《配套练习册》上的文章——《美丽的西湖》

  1.自由读

  2.找学生读好的段落

  3.做相关的阅读题

  七、课堂达标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山峦

  (     )的山水画

  (     )的湖面

  (     )的湖水

  (     )的西湖

  (     )的琴声

  2、试着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任意两个词造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板书:

  西湖

  湖             (远眺)

  美       山           

  堤             (近观)

  岛

  夜             (夜游)

  自评: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在指导朗读和背诵这一方面,课堂上做的还比较欠缺,不够具体、细致。虽然学生能流利地去朗读、能够背诵,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美感体会得还不够,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类型、写法的课文。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注意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从读中去感受、领略文章语言文字的韵味。

  反思: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八九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西湖》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第3自然段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回忆《忆江南》

  2、揭题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3)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问: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生提问。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2、出示问题:

  (1)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为什么说西湖是人间仙境?

  (3)月下的西湖是什么样的景象?

  3、指名读文

  4、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6、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

  师生对读:十里明湖中,孤山(             )

  白堤和苏堤(               )

  三个小岛(                   )

  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8、月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1)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导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作者把月下的西湖比作什么?又把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

  (4)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三、回顾全文,朗读品味

  1、总结全文

  远眺西湖→    近赏西湖→    月下游赏

  2、学生朗读练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西湖》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 "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四、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案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yǎn   yìng            yóu    rú           gé     wài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乐                  转                   华                     圈

  三.形近字注音组词。

  慌 (        )      铃(        )      忙(        )      提(        )

  荒 (        )      岭(        )      茫(        )      堤(        )

  四.填空成词或词组。

  (    )旷(   )怡     一(   )明珠     一(   )镶边     一(   )白鸥  

  一(   )银镜 (        )的湖水   (         )的西湖  (        )的孤岛

  五.语段分析填空题。

  a、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 “人间天堂”中上引号的作用是(                          )。

  2文中,第一个天堂指的是(                  ),第二个天堂指的是(                     )。

  3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把杭州比作(       ),用(          )来比喻(            )。

  b、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一山(   ),一山(   ),一山(   ),一山(   ),真像一幅优美的(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             )的银镜。

  1这是作者( 近   远 )看西湖,把湖面比作了(风景画  银镜)(选择对的打v)

  2照样子写词语:层层叠叠(               )(                )(              )

  c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上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            )一般。

  1这段话把(       )(        )比作绿色的绸带。语段中 ——的作用是(                  )。

  2照样子写词语:葱绿(               )(               )(              )

  d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幕(      )垂,(     )(     )东升,(    )(    )徐来,(   )(   )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                            )。远处,不时飘来(          )的琴声。

  e读了《西湖》这篇课文,我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教案 篇6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2

  ltcqq 发表于 -10-10 9:56:00      今天听了一节《西湖》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我去年上这一课时,感觉整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但是要把握住却非常困难。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写道:“东南形腾,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去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中外人士被西湖那秀丽温馨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缱绻眷恋的情怀。西湖美,文章也美,但让三年级的孩子能够切身感受到那种美,就需要教者花一番心思了。陆海亚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根据文章的段落和描写顺序,将西湖的美景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让学生去观察,感悟,积淀情感,以读感悟。将文字与图画做了有机的结合,最后一段配上了音乐,通过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方法将夜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看到三(2)班的孩子就想到自己去年的那些学生,好象又回到从前,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h(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ttp:///blog/u/41/archives//85.html

《西湖》教案 篇7

  一、《西湖》一文教学成了我的心病

  学《西湖》一文时,方明同学请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着书向我走来:“老师,帮我补补课吧。”“噢,这三天我们学习了《西湖》一课。《西湖》中的生词比较多,你先把生字会认会写,课文读熟。明天我再给你说说一些词句。”

  “生词我会写了,课文也会背了呢。”方明有些得意。

  “你知道什么叫柳丝轻拂吗?”一个学生在一旁插嘴。

  “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方明指着小花园的柳树说道。

  “是,是”我答应着。方明走了,望着她的背影,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西湖》一文词藻华丽,学生难读、难懂。于是,三天的语文课都在不停地解生词,写生字,背课文还是放在课外作业中完成的。可是我用了三天的语文课时间讲解的生词意思,方明一句活生生的现场描摹,干净利落地给解决了,心里真不是个滋味。《西湖》一文的教学定位究竟在哪儿?《西湖》教学成了我的心病。

  二、寻找《西湖》教学出路

  心病不除,人难安。这学期重新面对《西湖》一文,有一种曾经舍弃的冲动。但是直到上课,也没能辟出一条新路。

  “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我默默重复着方明的话。

  “哈,还真是的。”方明同学的灵气把我的目光牵向小花园,一片葱绿的树木掩映一方小池塘,自自然然,透着一种未琢的秀美。继续看,竟觉得学校的小花园还真有点西湖微缩景观的味道呢。也在那一瞬,我知道下面该干什么了。

  三、走进“西湖微缩景观”

  我要把学生领进“西湖微缩风景区”。出发前,我说:“我们一起到小池塘边,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静下心好好感受,看谁能从学校的小花园里找到《西湖》中的词和句。”学生激动不已,立刻把书翻开再读,然后带着书,欣欣然出发。

  刚接近小花园,就有学生就叫起来:“瞧,绿树丛中有几座假山。”

  “眼睛真亮!你能完全看清假山的样子吗?”我趁势追问,“想想在课文中找一个什么词用进去就妥帖了”。

  “掩映,掩映,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学生快活的声音,我听着真惬意。 “老师,我们是远远地看,应该说放眼远眺,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真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接下来,我的耳朵里不时飘进兴奋、激动的声音。

  “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舒服!”

  “可以说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围绕池塘的是一圈柳树织成的绿色镶边,好美!”

  “一片片柳叶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我真想躺上去呢。”

  “明净的池水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平静的池水犹如一面银镜。”

  “这池水怎么可能像银镜,想想应该怎么改?”

  “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硕大这个词多好呀,平时,咱们哪见过这么大的镜子呢,真是超大号的,只有大自然才有权利拥有它呢。”

  池水边、清风中如此言来语去,一时分不清谁和谁的声音,很像余光中先生提及的自然有趣的滚雪球式谈话。大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疑问迭起,妙语如珠,《西湖》中的好词佳句(上面加点的词句)在学校小花园这方天地里找到新“家”。似喋喋不休,有娓娓之感。如此交流只苦课短。“同学们,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池水荡漾,在夜色中你一定会看到另一番美景。今晚和家人到葛仙湖公园(当地公园)散步时,别忘了寻找西湖边的感觉。”我相信学生会找到西湖那“岸边的华灯倒映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泛舟湖上,天上人间,溶溶月色”之景。眼前有景,心中生情,景美情动呼之即出。手舞之,足蹈之,我和学生吟咏《西湖》而归。

  四、后补《西湖》教学笔记

  一篇词藻华丽的课文,没按正常的程序和课时去教,却全然融入学生心中,这并不是我当初所能预料的。在带学生走进小花园之前,我一直为自己没在课堂上讲点什么而内疚。因为没有实际的教学步骤,备课本上也一直难以着落文字。当今天我上完这节虽没有多少可观性但对学生颇有价值的课时,我的备课本上关于《西湖》这一课,仍没有具体教学步骤和环节,只写出了下面一段提示今后的文字,且作备课补记吧。

  《西湖》这篇课文如何教?本课句句是景,字字都美,我想这种语言文字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的。但现在问题是学生如何学?靠教师讲解?还是用其他方法?我认为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老师讲解,讲解也不是教学惟一方法。我认为教学前首先得判断文本属于哪种语言:是学生能交流的伙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是借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是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需要老师讲解、启发,然后自己咀嚼、推敲、探讨、交流,才能逐渐体悟其妙处。判断之后,才能确定教学的方法。

  我静下心,从言语这个角度看《西湖》,我觉得它属于适合儿童发展的借鉴式语言。虽然有许多生词新句,但并不是那种需要准确定义和“挖地三尺”方可体悟的词句.它只是学生写景的语言范本,最重要的是运用。这么一定位,再回头看.就理解了当初为什么教了三天竞和没教一样。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堪讲,尤其是这种借鉴式语言的文本,并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讲解所能奏效的。不如把枝枝丫丫的教学环节缩水,然后提供一定的情景(如:将文本中静态的“西湖”转化为生活中动态的“西湖”),让文本语言寻得“附着点”,并在学生的运用中“复活”,最后在内化中走向“重生”。

  当然,如此轻浅的缩水课堂一定登不得大雅之堂,甚至会招来声讨。但我想说:在日常的教学中,这种缩水课应该随文本语言的特殊性而存在。

《西湖》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 通过重点词句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及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

  搜集描写西湖的有关文章和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昨天我们一起到西湖岸边去欣赏了西湖那迷人的风光,回忆一下,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远眺)

  2.过渡: 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就近去浏览一番?(板书:近赏)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是怎样的?用笔在文中圈圈画画。

  2. 集体分析:

  谁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景点?

  (1)十里明湖中,孤山怎么样?

  a.谁能读出它的美和雅?

  指导朗读,齐读。

  b.教学生字:秀、雅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又是怎样的?

  a.看录像"苏堤、白堤"(简介有关苏堤、白堤的知识)

  b.再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这句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绸带怎样?(绿、轻柔的飘拂在碧水之上。)

  指导朗读,齐读。

  (4)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轻拂在碧水上,真令人赏心悦目,那湖心的三个小岛又是什么样的?(投影两岛)

  a.    看图理解"掩映"

  b.    指导朗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a."仿佛"是什么意思?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

  b.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指导朗读, 试读--男女生读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a.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c.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板书:夜游)

  ⒉谁把夜游所见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看到了什么?

  (看图)

  3.练习:

  完成填空,再用括号中任一词造句:

  (1)    平静的湖面,(  )一面硕大的银镜。

  (2)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  )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3)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  )仙境一般。

  (4)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  )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放录音看图)

  (1)齐读最后一句。

  (2)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

  四、总结全文

  1.从大家的朗读中,从大家的神情中,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最后,让我们再由远到近欣赏一次西湖的奇丽风光。(多媒体,师范读)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 指导背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自由准备2分钟

  (2)指名背诵(媒体)

  五、 布置作业:

  1.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起伏   明月(   )  (   )神怡

  (   )叠叠   湖水(   )  (   )徐来

  2. 造句,并写下来

  (1) 犹如--

  (2) 仿佛--

  六、拓展延伸

  古今有许多文人都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同学们课前去搜集了,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篇。

  1.指名读

  2.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随老师诵读

《西湖》教案 篇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湖》。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1、本节课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朗读、书写、思考回答问题以及背诵。

  2、本节课贯穿了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阅读与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

  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写景和与抒情,在以后学习语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情感的关键。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

  等词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预读与体会情感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

  的求知欲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那我们再看看这篇的重点难点是:

  重点: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

  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

  知识的成功与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读、写、思考等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以上为我这节课的思路。

《西湖》教案 篇10

  一、 复习(说句练习)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西湖》教案 篇11

  学内容

  6、西湖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课本上的五幅插图恬静、秀丽,可供学生直观感受。

  2.课文录音。

  预习

  设计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搜集有关西湖的古诗。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

  1.读课题

  2. 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自己看到的美景。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2.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10分钟)

  1.自由读,理解“素”。 “素”: 一直、向来

  2.感受词语的意境:人间天堂、镶嵌、明珠。

  3.美美地读第一自然段。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谈话引入。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今天我们就去杭州西湖看一看。(出示课题,齐读。)

  2.指导学生依次欣赏课文中的图片,问:能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自己看到的美景吗?

  3.图片这么美,课文也不逊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绵、淡、犹、格、浮、掩”均为左窄右宽的字,写时要注意把左边的偏旁写得窄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2)“般、初”是左右等宽的字。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总共有几小节? (引导学生先看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示范归纳: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第三自然段生动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学生质疑。理解“素”。

  2.认为这个自然段中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这些词语都很美,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中,美美地读读第1自然段。

  4.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我们到下节课进一步走进西湖。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剩余字。

  2.完成《补充》一,《一课一练》一。

  作业

  设计

  1.见《补充》、《一课一练》。

《西湖》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西湖》教案 篇13

  师: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你能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群山绵延起伏的景象读出来吗?

  生1:我来读(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谁来当小老师点评一下。

  生2:我觉得他“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这两个词语读得很好。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他把这两个词语读得很柔和,好象有回音了。让人觉得西湖的山很多很多,数也数不清。非常的美。

  生3:我觉得“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这句话,他读得很平,不够美。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生3:我认为读的时候声音要高低起伏,因为这样才能读出西湖的山峦颜色很多很美。这个山的颜色就像山水画一样,同一种绿还有很多种,看起来很有层次感。

  师:比方说……

  生3:比方说有淡绿,有浅绿,有深绿,有碧绿,有草绿等等。所以读的时候应该一高一低。

  师:评点得真好,那么你乐意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3:我乐意。(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幅好嗓子。

  生4:老师我有个建议,他要是配上音乐会更好。

  师:你的建议很棒,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咱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生:好(齐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西湖的山美,西湖的水更美,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生5:我来读。(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师:咱们和刚才一样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好吗?

  生5:我把“硕大”读了重音,说明西湖很大。

  生6:我觉得他读得太响了。因为作者写的湖面师平静的,就像一面银镜,所以要读得轻一点,柔一点,读出“静”的感觉。

  生7:还有“白鸥”那里要读出很高兴的样子。因为作者正在欣赏平静的湖面,这时有白鸥飞过,他的心情肯定是很高兴的。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评论得很热烈,老师将颁发给你们“朗读评论员”的小花,大家掌声祝贺。

  师:让我们用朗读,去细细欣赏西湖的山美,水美。

  (生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评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评价的方法也是如此,要像春花一样多姿多彩,才能形成“百花争春”的局面,酿出绿色朗读的“蜜”来。

  1 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一般语文教师只重视评价学生读的结果,忽视读的过程,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能力和不同的朗读形式,如果忽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那么就会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读的心理过程,评价读的努力,肯定读的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朗读过程中的成功。即要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给予多次的评价机会。

  2 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及时评价能快速有效的给予学生肯定,具有优越性,适合评价特别好的学生,但理解不好的学生应采用延时评价,因为练后就评,学生缺少内省的时间,缺乏感悟的过程,这时的评价是别人强加给他的,对他来说,是标签,只能识别,不能体会。这时应让他在练读中揣摩、体验。当他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后,再予以评价。延时评价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课堂交流的内容和空间,延伸课堂的内容,也不会因教师的及时评价而阻碍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3 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朗读权,尤其是评价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并且扎实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在评价中,多种形式并驾齐驱,迸射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有赞赏性评价、建议性评价、补充性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激活整个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评价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播下“绿色”的希望,在“朗读评价”的沃土上辛勤耕耘。

《西湖》教案 篇14

  《西湖》教学反思

  《西湖》这一课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四类字与二类字各有十个,文中还有11个注拼音的字。所以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为此,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我先是领着学生把课文读一遍,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一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时,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了。文中难懂、难理解的词句较多,为了分散难点,第一课时,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如学“素”,我出示了句子,让学生先读通句子,然后在语境理解字义。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就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学“犹”“格”“般”“初”时,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犹如”“格外”“一般”换一个词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同时把这些句子读好。这样在课上,也就教了学生两种解词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过换词来理解。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点一点的提高。

  教后感《西湖》教学反思

  《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为了让学生对西湖有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更陶冶学生情操,我设计了“西湖简介”、“西湖传说”、“西湖诗词”、“西湖景点”四个版块,作为对课文学习的延伸。

  教学本课时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收获。

  一、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互助中学会合作。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学习“西湖简介”与“西湖传说”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来自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寻找答案。

  在学习“西湖诗词”与“西湖景点”时,我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古诗,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来朗读,来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训练,探究意识得到了发展。

  二、学会合作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往。实际上合作交流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合作交流中,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长。交流是认识升华的阶段,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拓展思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合作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西湖景点”时,我让学生同桌一起学习一个景点,两人一起读,一起学习用导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这一过程,就是合作的过程,这样,既可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发展合作、交往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自主能力,从而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词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处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导入时,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来进行说话训练,并进行背熟练习,注重积累。“西湖简介”这一板块,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读懂的基础上来填空。“西湖传说”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在学习“西湖诗词”时,培养的是学生的朗读能力。而“西湖景点”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培养,学生既要读懂文章,又要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整堂课的学习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感想记录在留言板上,课后还可以进行讨论、学习,让课堂又延伸到课外了

《西湖》教案 篇15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6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房元品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精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看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近义词;

  4学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西湖》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在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审美情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语句背诵。

  3.初步体会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能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并借助情境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卡、学生游览过的景点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课堂预热,博闻广记,形成期待

      1.组织学生进行对诗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选取学生熟悉的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2.接下来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西湖,请同学们听诗意,诵诗句。

  (1)师描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2)师描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博闻广记”是我们班每节语文课必备的环节,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选取的内容也会有相应变化,有时是古诗,有时是成语,有时是歇后语,等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由课外阅读引入课内阅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交流预习,主动识写,正确朗读

      1.看课文,听教师范读,留意预习时认为难读的字、词、句是否读正确了。

  2.组织学生结合自主预习卡交流(预习卡及相关要求如下)。

  (1)出示生词(生字加点),组织学生交流容易误读的字音。随机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本课最易误读的“幅”“堤”。

  (2)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认识的熟字,并用一用。

  (3)组织学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预习后理解其意的词语,教师随机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镶嵌——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宝石戒指、西湖全景、无框画),让学生选择何为“镶嵌”及理由。结合西湖全景图,朗读文中“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并结合图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镶边”一词。

  宛如——学生汇报“犹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导学生说说其近义词(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书写注意点,当堂完成生字描红。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读加油站”一栏中所选取的难读长句,随机重点指导以下长句: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标点的停顿,并迁移练习,让学生读好文:“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点指导学生注意长句中的适当停顿。)

  4.四人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

  【设计意图: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组成,教师布置预习并不代表就能落实预习,唯有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预习交流,才能实现对预习能力的有效指引,从而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发展。】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会意得言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西湖”这一举世闻名的风景点有了哪些了解。(预设以下几种可能性,教师结合学生汇报随机安排教学顺序。)

  预设一: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没有具体介绍西湖如何美丽,像这样总体介绍的文字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一起读一读吧。

  预设二:学生汇报第2、3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补充,随机板书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起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体出示西湖地图及相关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连起来说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结:阅读写景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读懂“在哪儿?有什么?”(随即板书),同样,如果同学们要向别人介绍一处景色也要说清——在哪儿?有什么?

  预设三: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板书“月光下”。

  (2)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介绍西湖的顺序。

  (3)让学生说说除了时间,你还发现什么顺序,随机追问从何处看出。(由远及近、由边缘到中间等。)

  (4)正因为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西湖,所以即便没有到过西湖,我们也能对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发现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既“会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语文素养。】

  2.在学生整体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并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带给自己如此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3.组织学生汇报体现西湖之“美”的语句,顺学而导,随机出示文中四个比喻句(如下),图文对照,指导朗读。

  句一: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句二: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句四: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点红四句话中的比喻词,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描绘不同景物句子的共同之处。(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像什么?”)

  5.正是这些生动的想象,才让作者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其实,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随处可见,我们除了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要善于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看看下面的景色,你都产生了怎样的想象,用上课后练习4中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依次出示满山遍野梅花盛开的图片、天空中白云朵朵的图片、蝴蝶漫天飞舞的图片、小河清澈见底的图片。)

  6.组织学生借助自己游览过的风景点图片或照片,展开想象,说一句话。(可以不使用文中所给的比喻词)

  【设计意图:语文,既要学习语言,又要学习言语,前者的习得重感悟和积累,而后者的习得重操练和实践。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初步了解是这篇教材的言语价值所在,要达成文本言语和学生言语之间的转化,就必须创设实践活动。这里的情境说话,看似随意,其实层阶分明。教师出示的图片均含有教材元素,其涉及《春到梅花山》《云房子》《台湾的蝴蝶谷》《北大荒的秋天》等课文,利于学生借助原有语言储备展开想象,尝试运用。接着学生出示的图片均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有感而发,创生言语,不会使课堂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回家后的实践作业,从“说一句话”变为“写一段话”,指向学生读、说、写的能力提升。】

  四、总结提升,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1.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随课文走进了西湖,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要写好一处景色,首先要写明——“在哪儿”“有什么”,为了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需要边观察边——想象。

  2.课后实践作业:

  请学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将所看所想写成一段话,可以配上图画或照片。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节语文课的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语文,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生活的大门。】

《西湖》教案 篇17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3

  一、 复习(说句练习)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西湖》教案 篇18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西湖》教案 篇19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2

  《西湖》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预习准备)

  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让我们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游览一下,好,我们出发(vcd,空中鸟瞰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要求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真的会读书了,那么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步入西湖。

  (四)、精读课文,深入西湖(结合演示文稿教学)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描述引渡: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理解“明珠”的意思。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读)

  (1)第一句:山峦(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副山水画)

  (2)第二句:湖面(结合图片欣赏)

  (3)第三句:白鴎(结合图片欣赏)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课件提示背诵)

  3、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西湖真是名不虚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美景。不信,我们接着看。

  (1)学生自读

  (2)分句指名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西湖那些景点。

  (3)分句朗读分析:(课件相应演示各景点)

  第一句:鸟瞰西湖周边,理解“绿色镶边”

  第二句:孤山景

  第三句:苏堤和白堤

  第四句: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a、三岛全景

  b、小瀛洲鸟瞰、近景及三谭映月

  c、湖心亭

  d、阮公墩

  第五句:青山白云的倒影

  体会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傍晚已经临近,夕阳西下,你们想不想看看此时的西湖?(夕阳斜射图片)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春江花月夜)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

  (1)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2)夜西湖美景(课件相应图片演示)

  (3)找出比喻句,学习造句用“宛如造句”。找出课文中宛如的近义词,口头造句。

  (五)、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谈体会。

  (六)、小结:古人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课件)就是说,西湖的景色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美丽迷人,同学们,你觉得呢?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

  1、提供相关网址,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浏览网上的西湖文化、传说故事、逸闻趣事,丰富学生知识,增加阅读量。

  2、继续提供相关图片网址的链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

《西湖》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悟西湖的秀丽景色。

  2、感悟语言,体会意境,丰富语言及文化积累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选择词义)

  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文字)

  5、齐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

  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注意自读要求。

  3、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

  (1)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读。

  4、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 湖水湖堤 小岛华灯)

  5、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①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查字典理解)

  ②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过渡导入

  1、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

  2、出示“西湖”的图片。

  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柳丝轻拂的图片)(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自由读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书

  a: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 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

  (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水怎样?美在哪里?

  “犹如”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硕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

  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

  3、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

  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

  2、小结: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曲苑风荷柳浪闻莺)

  3、说话练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

  4、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现在,请随我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吧! (板书:夜游)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板书:华灯)

  (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板书: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

  3、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4、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齐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齐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教案 篇21

  苏教版第五册的第二单元初步浏览一番,三篇都是关于地方的写景散文,其中《西湖》是写人间天堂中的明珠西湖之景。

  初读课文,给人第一感觉,此篇文章意境优美,辞藻华丽。印证了人间天堂的美称。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后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但问题迎面而来,这篇词汇极为丰富的美文,孩子们能否真正感受西湖之美?能否通过文中词汇想象西湖的景象?

  上完第一课时后,我更加烦恼,心想都已经预习了,而且早读课也带着孩子们读了许多遍,可第一课时上下来之后,效果却不尽人意。我在指导孩子读词语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读完反馈仍有部分孩子对一些词语较为生疏。可能他们对词语的意思不太了解,本课的二类字就有11个,一类字有10个,再加上一写描写湖景的四个字词语和比喻句,词汇量大,句子长、难,阻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一课时完毕,我一直在思考,第二课时应该怎样教学?难道就这样是懂非懂的通过?然后炒夹生饭?这是教学最忌讳的。这绝对不可以,这样的课是一种不扎实,不合格的课。如此优美的文章,我们引导者有必要与孩子们共同欣赏, 共同陶冶情操。但要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文章,我认为关键在于方法。

  无意中在《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一书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中心突破教学法,上《西湖》第二课时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的,效果倍增:抓住重点直插中心;抓住难点,体会中心。

  在上第二课时之前,我浏览了有关此课的一些练习。而在练习册中发现有这样一个发展练习,题目是《秋色》是写沈阳秋色迷人的短文。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结构和层次若为清晰。后面设计的题目独具匠心,简简单单的两题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沈阳秋色迷人的?这两个题目直截了当的将文章的脉络,层次清晰的显露在读者面前,让人易懂,更容易发觉秋色之迷人。看到了这个小短文,我恍然大悟。这篇文章和课文的结构相一致。我为何不用这样的方法和学生们一同感受西湖之美呢?

  于是,我将平时留在后面 5.6分钟的练习时间提到了前面。铃声响了,开门见山,我和孩子们一同回顾了第一课时的词语。接着告诉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小练习。孩子们拿出练习册,仔细完成发展练习——秋色,我下去巡视,发现大部分孩能认真读题并完成练习。部分孩子因为基础的问题出现了些许错误,这些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但看到大部分孩子都做正确了,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这一课有信心上好。我将练习分析过后,就用同样的模式来教学课文。我首先上孩子们小声的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人间天堂”的由来。板书:美。初步感觉人间天堂的美丽,初步感受西湖是杭州一颗耀眼的璀璨明珠。

  与此同时,我趁热打铁,相机板书:远眺、近赏、夜游。当板书一出,孩子们都似乎懂得了什么,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了。我欣喜,让孩子们对照板书找出相应的段落,并细细品位。远看西湖,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景?请在文中找出,仔细品读!面对这么美的词语和句子,加上比喻句的修饰,孩子们一个个读的异常投入,都想把西湖的美表现出来,这正是我想达到的目标。

  西湖不仅远看美,而且……学生接(对照板书),自然的过渡到第三自然段。本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弄清结构,结合图片,体会“秀美典雅、绸带、仙境”等词语,通过读来感悟,享受西湖之美。从而强化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这一课上完之后,我和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丝笑容,孩子们的笑是因为西湖之美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我的笑是因为找到了绝妙的方法,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出西湖之美的而获得的收获。

《西湖》教案 篇22

  本文作者像一位画家,细腻地描绘了西湖的山山水水,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诗意般的境界,让读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所以,本文的教学自然应以美读作为教学重点,在细细的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美好的风光,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但学生的反应却不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反应平平。反思下来,是老师的教学机制不够灵活,处理不够细致而导致的。现就教学中的细节处理,来简单地谈谈美文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

  走进如此美文,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感悟呢?一段段地领着学生读下去,显然违背了现在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体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不到一个月的学生来说,该怎么放手呢?此时,情境的创设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了。

  正如此文,在复习过词语之后,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今天,老师特地去租了一条大船,和同学们一起泛舟湖上,走近西湖去领略清丽的美景吧!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文第二小节,自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哪里的景色最吸引你,拿出其中的语句细细朗读品味,引领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再回归文本,读好句段。

  接下来,学习第三小节时,再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开始自由活动了,去你喜欢的地方好好读一读,看一看吧!这样,学生在愉快自由的氛围中交流体会,朗读感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二、板书精炼,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在多媒体称霸天下的现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板书的设计非但不能马虎,更要突显其重要作用,那就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提炼。那板书该怎么写呢?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板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和线索,如结合本文内容来说,可以写如下内容: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湖,以此来明示本文的写作思路。

  而第二课时的板书可以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拓展延伸,重点则在于揭示文本的中心内容,如远眺西湖,山水如画;近赏湖中,仿若仙境;月下游湖,天人合一等。

  这样的板书,才更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更为细致精准而又直接地掌握文本思路和中心内涵,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三、视频欣赏,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美文源于美景,对于学生未曾去的地方,未曾真切领略到的感受,教师能做的也仅仅在于提供一些视频资料,如图片、录像等。但这些视频资料的出现必定只有一个目的,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字词,了解实地的情景,感受语言的优美。它们因文本而存在,为文本而服务,绝不能脱离文本。所以,这些图片、录像的欣赏可以放在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时,放在老师的小结中,放在美读前。这样的欣赏才有切实的意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西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