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诺贝尔》说课稿

《诺贝尔》说课稿

漫游诗人 点赞 分享
《诺贝尔》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诺贝尔》说课稿(精选6篇)

《诺贝尔》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题编排的。其中的《诺贝尔》也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发明炸药和设立诺贝尔奖的两大贡献。第3-9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赞扬他不断探索的品质。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体会的。文章还表达了诺贝尔用自己的全部财产激励后世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士对事业孜孜以求的情。教学本文应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第8至第10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4、写小传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说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写字、读懂课文,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习课文的第1-4及第10自然段,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3个环节)

  1、 问题导入

  听到“炸药”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a炸药源于中国的火药,但比火药的威力大得多。

  b炸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生产力大,破坏力也大。一方面,开矿要用它炸开矿石,修路靠它劈开山谷、凿通隧道、扫除障碍,修水库、建大坝,靠它移山填海、它还可以制作烟花爆竹……

  另一面,用它装填炮弹、炸弹,不知毁坏多少房舍、农田、村庄,压取多少人的生命……看炸药用在何处,建设者需要它,战争狂也喜欢它。

  2、初读课文

  a.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b.大致理解课文,包括新词词义;

  c.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3、走进诺贝尔,学习5-9自然段。

  你觉得成为一名伟大发明家的条件是什么?

  (1)默读5-9自然段,找出中心词语“毫不气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我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

  a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 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一声巨响中,诺贝尔失去了……始终没有失去的是……

  b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c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演一演)

  怦怦直跳:在这样的境地里,谁都会紧张、害怕,怕什么?

  句中“但”?“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心里更多的不是害怕。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是期待和憧憬

  d出现大爆炸的结果,诺贝尔之前想到过吗?是呀,曾经,在一声巨响中,他的实验室化为灰烬,他的弟弟被炸死,他的父亲被炸成残废,这血的教训、刻骨铭心的伤痛,诺贝尔能忘记吗?他是怎么想的呢?

  (回顾前文,加深体会)

  e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为研究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诺贝尔已经忘记了一切,甚至将生命也置之度外了。

  (2)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出“诺贝尔炸药油”。

  b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c冒着生命危险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炸药那么危险,那你们知道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诺贝尔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2、了解诺贝尔奖

  a奖金来源(学习第3、10自然段)

  发明炸药足以让诺贝尔功成名就,但诺贝尔却并不满足,他还有什么别的发明呢?(第3自然段)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每一个发明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发明都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诺贝尔震撼人心之处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诺贝尔的精神令人敬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临终时的决定:把他的财产全部献给了科学事业。(初读)

  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进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再有声有色地朗读第10自然段)

  b诺贝尔奖的特殊性(学习1-2自然段)

  诺贝尔奖从1901年正式颁发已经走过了108年的历史。

  读课文,说说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

  时间不变——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

  地点不变——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

  规模宏大——世界性的盛会。

  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句式?作用。(突出纪念诺贝尔)

  c激励探索,升华情感

  诺贝尔,不止是一个名字,更代表执著追求的精神。诺贝尔除了自己发明创造促进人类的进步,还激励后世的科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也要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真让人不由得要对他肃然起敬呀!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视为最高荣誉的奖项,它,只授予那些为人类做出最突出贡献的人。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诺贝尔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诺贝尔的精神和信念。诺贝尔奖传承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呢?(板书)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如果你们也能像诺贝尔那样,志向高远,锲而不舍,相信在你们当中也将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或成为另一个诺贝尔的!

  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第8至第10自然段。

  (读给家长听,写评语)

  3、写一篇名人小传。(100-500字或更多字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

  六、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液体炸药

  发明炸药            固体炸药和雷管                   毫不气馁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诺贝尔》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3、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4、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5、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1)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

  (2)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3)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另外,我会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说不定会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如:为什么诺贝尔的研究要牺牲家人?这个时候可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哥哥也作研究,那么后面他们发生意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诺贝尔做实验时不能离炸药远一点,而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如果有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可先放手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老师引导:因为他要观察。而从这里,引导学生体会:也更能体现出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

  在这些目标中,重点是1、2两个目标的达成,难点是读懂课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本课时教学作如下设计:

  一、情景导入,初知人物形象

  课始,通过教师设疑提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最离不开什么?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再通过课件图片认识诺贝尔,师板书,生齐声呼唤这位老人的名字,使情景交融,课伊始,情已生。

  二、抓主线——研制炸药的过程,品文悟情。

  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爆炸油”到“黄色炸药”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

  2)“毫不气馁”是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语,也是诺贝尔精神的最好诠释,。教学时,在词语朗读的基础上聚焦到“毫不气馁”上,说,谁毫不气馁?干什么毫不气馁?用上“毫不气馁”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把诺贝尔和“毫不气馁”联系在了一起,奠定了初步的感情基础。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请学生边读边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批批、注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鲜活的、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然后,抓住三个最感人的画面,通过读、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读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整个生命”

  3)小组合作学习

  在赏读完课文之后,我选择一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观点,如:诺贝尔发明炸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由此进入最后一段的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进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何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4)拓展延伸

  通过创设话题,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象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教师也将搜集的人以大屏幕展现伟人的功绩。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也积累了知识。

  小练笔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目的在于熟悉课文,训练写的能力。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我把握的却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时间观念,课后题应当堂解决。

  2、毕竟是高年级了嘛,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诺贝尔》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我留有15分钟让学生写在下课前有两三个写出,但没时间展示。如果在这出示范文,是不是会更好。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自主感悟”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诺贝尔》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诺贝尔。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锤、械”的写法,学习一个多音字:“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依据以及诺贝尔的成就,初步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过程

  我的教学环节大致是这样的:激趣导入,对题质疑——初读感知,解决字词——再读课文,理清条理——个性朗读,初探形象——结课存疑,留下悬念。

  在上课开始时,我和学生从聊一聊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谈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由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引出莫言——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泱泱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而在诺贝尔奖设立100多年以来,莫言是第一个,看来要想获得此奖并非易事。接着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开始探究之旅。

  第一遍读课文,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在检查反馈时,针对生字词,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只对重点的字词进行了指导。

  理清课文条理时,我采用抓重点事件的方法,这样避免了一贯用的“给课文分段”这种做法,也不至使学生谈分段就头疼,在潜移默化中交给了学生分段的方法。

  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诺贝尔研究炸药,我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让学生找最感动自己的部分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展示,使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形象初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最后再次让学生质疑,留下悬念,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功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

  四、说学法

  这学期教育局提出了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读、写、说三种能力的教学目标。其实细细想来,语文课无非也就是读、写、说。在本节课上,我也是围绕这一中心目标来展开教学的。语文教学专家指出:“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开始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对照自己认真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目标。只有在读通、读顺、读准的基础上才能更顺利的理解文本。针对课文的主要部分,我让学生大胆地展示个性化的朗读,在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人物的形象。此外,这节课上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环节,学生读的形式,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大声朗读,有默读,有浏览;有齐读,有个读,有小组读。而且每一次的读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写的教学除了在初读课文后检查字词时有体现,而且让学生用笔在书上划一划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把自己心中存在的疑问写到书上等都是落实“写”这一目标。

  说得教学就不多说了,每一节语文课都离不开学生精彩纷呈,充满个性的表达。

  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公开课中不是很常见,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在公开课上讲第一课时,课堂上有许多欠缺,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诺贝尔》说课稿 篇4

  《诺贝尔》一课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紧紧扣住了“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这个主题。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设计时,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凭借对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诺贝尔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围绕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初读全文,整体认知。通过问题“诺贝尔发明了哪些炸药?”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查找答案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

  二、品读课文5—9节,感悟发明艰辛,体会锲而不舍的精神。先让学生默读5—9节,圈画感人语句,想象画面,体会诺贝尔发明炸药遇到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并提出自读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受感动,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做做批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接着,预设了三个最感人的画面根据学生发言顺序进行交流,通过读、悟、辩、想象说话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范读、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毫不气馁、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抓住遗嘱内容,从设立奖项体会奉献精神

  通过多媒体出示遗嘱内容,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诺贝尔那颗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而博大的心。进而明确诺贝尔奖授奖仪式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时间定在每年的12月10日的原因及重大意义。

  四、拓展延伸:出示诺贝尔获得者化琴的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在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要读出语文味来,语文味哪来?有位名师这样认为,语文课上就是要“咬文嚼字”,就是要品味文字的精妙,课堂上才会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因此在教学时,我积极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根据高年级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心去品析文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将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向深入,把学生对世界观的认知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在对话中体会诺贝尔的毫不气馁与执着追求的精神,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诺贝尔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了诺贝尔献身科学的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的人格,并从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份教学设计真实体现了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语文文字的训练是丰富的,到位的。在品析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这样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展开调查,了解拓展性阅读的现在时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怎样呢?为此,开学初我在班级中作过如下调查:(1)你认为小学生应该开展课外阅读吗?a、应该b、不应该c、无所谓。(   )(2)你喜欢哪些课外书籍?a、科普类、b、中外名著类  c、故事、美文类  d、历史、漫画类(     )(3)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展课外阅读的?a、老师布置b、家长强迫c、自己喜欢(    )(4)你每周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是?a、超过3小时b、1-3小时c、不到1小时(    )(5)你读过哪些名著?        为何选择这些名著读?a、老师布置 b、家长强迫c、自己喜欢d、考试需要(   )。通过调查,我发现,83%的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但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还不足2小时,对阅读的兴趣也不是很浓,即使读也基本上是我这个语文老师和个别家长的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喜欢读的还是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小美文类,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更是凤毛麟角。

  二、以身作则,激发拓展性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花了很多心思,强性布置、友好商量,但都不怎么见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从自身作起,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知加入阅读的行列的捷径。那是个课间,我读着李希贵先生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挪”在通往教室的水泥道上,引起路过的我班两个女生的好奇,她俩一个偷偷地从背后掂起脚尖瞟,一个在前弯腰转头瞅。那专注的眼神让我眼前一亮:我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从那以后,教语文的我每天就利用早读、课间、午间、晚学后拿着书见缝插地读。起初,并没引起学生特别的注意,不知从何时起,几个喜欢阅读的学生竟也捧上“大部头”,在我面前晃,不时问我这个字怎么念,那个词什么意思。再后来,近一半的学生都有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兴趣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了。实践告诉我: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

  三、多管齐下,营造拓展性阅读的氛围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拓展延伸阅读的行列,刚开学我就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行文流畅,耳熟能详的名家大作,大肆宣传广泛开展拓展阅读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开展拓展性阅读是将是自己一笔巨大的财富。我根据高年级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传记、小说、美文、科普等名篇名著。坚持实行每天推荐一句格言,每周推荐一首古诗,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的制度。同时,积极筹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与同学交流共享,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周边的书店、学校的局域网,让浓郁的书香“沁”入学生心脾。我还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这学期,我们班学生通过邮局订了近800元的各种读物,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除此之外,在切实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的基础上,我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利用每天午间1:30到1:50这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美文欣赏,诵读经典的诗篇、散文、小说、故事。这样多管齐下,充分营造了浓郁的阅读氛围。

  四、加强指导,提高拓展性阅读的实效

  兴趣激发了,氛围营造了,也有书读了,如果学生就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是盲目的,要想真正提高拓展性阅读的实效,还需加强指导。可以说阅读指导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将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在拓展阅读的指导上,我采用了两种途径:一种是进行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即每学完一篇课文,不是补充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去读,就是补充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学完《生命的林子》(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0课)我向学生推荐了牛志刚的诗歌《生命的林子》;学完《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9课),我鼓励学生去读一读《高士其——卓越科普作家》;教完《钱学森》(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19课),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推荐了同题材的故事《华罗庚归国献智慧》。为了避免拓展形式的单调,在教学中我用的最多拓展阅读指导的方法还是进行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拓展阅读方法。一般是在学完相关的文章或一个单元后使用。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示儿》(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各具特色。组织学生比较研讨,学生就会发现:杜甫的《闻》诗是通过“喜”来表达爱国情怀的,而陆游的《示儿》却是通过“悲”来表达爱国感情的,这一“喜”、一“悲”表达方式虽不同,但表达了两位诗人相同的情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课文的古诗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五、搭建平台,展示拓展性阅读的成果

  一池清水,只要拍击,就会产生陈陈涟漪,学生的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把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读会、猜谜语、读书征文等,学校也定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知识竞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童谣朗诵会、成语接龙等,在学校举行的手抄报评比中,我班有十多人榜上有名,在“美文诵读大赛”上,我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高,获奖人次最多,而且凭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实力一举夺得高年级组第一名;在校“百字竞赛”中也获得了同样的佳绩,这对于一个语文成绩(五升六)全镇倒数第一的班级来说,真是太不容易。这不仅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甘甜,同时这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又转化成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动力。更让我惊喜的还在后头呢,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县教研室统一命题)中,全班语文平均成绩由接班时的68.2分一下子提高到82分,平均成绩提升了13.8分,这是多么不易的成绩!虽然我对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坚信不移,但面对如此大的飞跃,还是感觉有些意外,那一刻,13.8这个普通的数字,成了阅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好见证。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我班同学经过一学期对拓展阅读的热衷,他们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同年级的其它班,主要表现为:课外知识丰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上课个个发言踊跃,表达流利;读写结合,写作水平迅速提高,投稿量、发表量均高于同年级班,列年级首位;研究使学生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能力表现突出,以期中考试为例,课外阅读正确率达87%;学生整体水平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拓展阅读不仅快速、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促进了学生阅读量的成倍或成几倍的增加,拓宽了学生视野,培育了学生了创造力,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还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塑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下去,学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并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阅读总量,为终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拓展阅读研究期间,也促进了自我观念的转变,使我的教学、教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诺贝尔》说课稿 篇5

  《诺贝尔》一课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紧紧扣住了“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这个主题。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设计时,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凭借对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诺贝尔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围绕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初读全文,整体认知。通过问题“诺贝尔发明了哪些炸药?”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查找答案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

  二、品读课文5—9节,感悟发明艰辛,体会锲而不舍的精神。先让学生默读5—9节,圈画感人语句,想象画面,体会诺贝尔发明炸药遇到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并提出自读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受感动,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做做批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接着,预设了三个最感人的画面根据学生发言顺序进行交流,通过读、悟、辩、想象说话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范读、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毫不气馁、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抓住遗嘱内容,从设立奖项体会奉献精神

  通过多媒体出示遗嘱内容,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诺贝尔那颗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而博大的心。进而明确诺贝尔奖授奖仪式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时间定在每年的12月10日的原因及重大意义。

  四、拓展延伸:出示诺贝尔获得者化琴的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在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要读出语文味来,语文味哪来?有位名师这样认为,语文课上就是要“咬文嚼字”,就是要品味文字的精妙,课堂上才会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因此在教学时,我积极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根据高年级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心去品析文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将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向深入,把学生对世界观的认知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在对话中体会诺贝尔的毫不气馁与执着追求的精神,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诺贝尔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了诺贝尔献身科学的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的人格,并从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份教学设计真实体现了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语文文字的训练是丰富的,到位的。在品析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这样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展开调查,了解拓展性阅读的现在时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怎样呢?为此,开学初我在班级中作过如下调查:

  (1)你认为小学生应该开展课外阅读吗?a、应该b、不应该c、无所谓。

  (2)你喜欢哪些课外书籍?a、科普类、b、中外名著类c、故事、美文类d、历史、漫画类

  (3)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展课外阅读的?a、老师布置b、家长强迫c、自己喜欢

  (4)你每周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是?a、超过3小时b、1—3小时c、不到1小时

  (5)你读过哪些名著?为何选择这些名著读?a、老师布置b、家长强迫c、自己喜欢d、考试需要。

  通过调查,我发现,83%的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但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还不足2小时,对阅读的兴趣也不是很浓,即使读也基本上是我这个语文老师和个别家长的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喜欢读的还是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小美文类,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更是凤毛麟角。

  二、以身作则,激发拓展性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花了很多心思,强性布置、友好商量,但都不怎么见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从自身作起,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知加入阅读的行列的捷径。那是个课间,我读着李希贵先生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挪”在通往教室的水泥道上,引起路过的我班两个女生的好奇,她俩一个偷偷地从背后掂起脚尖瞟,一个在前弯腰转头瞅。那专注的眼神让我眼前一亮:我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从那以后,教语文的我每天就利用早读、课间、午间、晚学后拿着书见缝插地读。起初,并没引起学生特别的注意,不知从何时起,几个喜欢阅读的学生竟也捧上“大部头”,在我面前晃,不时问我这个字怎么念,那个词什么意思。再后来,近一半的学生都有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兴趣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了。实践告诉我: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

  三、多管齐下,营造拓展性阅读的氛围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拓展延伸阅读的行列,刚开学我就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行文流畅,耳熟能详的名家大作,大肆宣传广泛开展拓展阅读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开展拓展性阅读是将是自己一笔巨大的财富。我根据高年级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传记、小说、美文、科普等名篇名著。坚持实行每天推荐一句格言,每周推荐一首古诗,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的制度。同时,积极筹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与同学交流共享,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周边的书店、学校的局域网,让浓郁的书香“沁”入学生心脾。我还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这学期,我们班学生通过邮局订了近800元的各种读物,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除此之外,在切实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的基础上,我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利用每天午间1:30到1:50这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美文欣赏,诵读经典的诗篇、散文、小说、故事。这样多管齐下,充分营造了浓郁的阅读氛围。

  四、加强指导,提高拓展性阅读的实效

  兴趣激发了,氛围营造了,也有书读了,如果学生就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是盲目的,要想真正提高拓展性阅读的实效,还需加强指导。可以说阅读指导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将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在拓展阅读的指导上,我采用了两种途径:一种是进行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即每学完一篇课文,不是补充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去读,就是补充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学完《生命的林子》(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0课)我向学生推荐了牛志刚的诗歌《生命的林子》;学完《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9课),我鼓励学生去读一读《高士其——卓越科普作家》;教完《钱学森》(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19课),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推荐了同题材的故事《华罗庚归国献智慧》。为了避免拓展形式的单调,在教学中我用的最多拓展阅读指导的方法还是进行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拓展阅读方法。一般是在学完相关的文章或一个单元后使用。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示儿》(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各具特色。组织学生比较研讨,学生就会发现:杜甫的《闻》诗是通过“喜”来表达爱国情怀的,而陆游的《示儿》却是通过“悲”来表达爱国感情的,这一“喜”、一“悲”表达方式虽不同,但表达了两位诗人相同的情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课文的古诗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五、搭建平台,展示拓展性阅读的成果

  一池清水,只要拍击,就会产生陈陈涟漪,学生的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把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读会、猜谜语、读书征文等,学校也定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知识竞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童谣朗诵会、成语接龙等,在学校举行的手抄报评比中,我班有十多人榜上有名,在“美文诵读大赛”上,我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高,获奖人次最多,而且凭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实力一举夺得高年级组第一名;在校“百字竞赛”中也获得了同样的佳绩,这对于一个语文成绩(五升六)全镇倒数第一的班级来说,真是太不容易。这不仅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甘甜,同时这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又转化成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动力。更让我惊喜的还在后头呢,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县教研室统一命题)中,全班语文平均成绩由接班时的68。2分一下子提高到82分,平均成绩提升了13.8分,这是多么不易的成绩!虽然我对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坚信不移,但面对如此大的飞跃,还是感觉有些意外,那一刻,13.8这个普通的数字,成了阅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好见证。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我班同学经过一学期对拓展阅读的热衷,他们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同年级的其它班,主要表现为:课外知识丰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上课个个发言踊跃,表达流利;读写结合,写作水平迅速提高,投稿量、发表量均高于同年级班,列年级首位;研究使学生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能力表现突出,以期中考试为例,课外阅读正确率达87%;学生整体水平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拓展阅读不仅快速、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促进了学生阅读量的成倍或成几倍的增加,拓宽了学生视野,培育了学生了创造力,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还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塑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下去,学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并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阅读总量,为终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拓展阅读研究期间,也促进了自我观念的.转变,使我的教学、教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诺贝尔》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诺贝尔》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写人的,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一样,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形象。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析文字的精妙,让学生体会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从分析中体会诺贝尔的人物形象,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2、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诺贝尔身上的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4、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由于第一课时我已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的第一、二和第十自然段,了解了诺贝尔的遗嘱和诺贝尔奖的由来,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第3—9自然段,围绕“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我设置了两个大问题:

  (1)他投入整个生命发明炸药的原因?

  (2)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即可获得。第二个问题我要求在自己勾画的做批注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我出示同学们找到的关键句子,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诺贝尔》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