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二单元“感悟艺术”教学设计(下)

第二单元“感悟艺术”教学设计(下)

红尘戏语 点赞 分享
第二单元“感悟艺术”教学设计(下)

微信扫码分享

第二单元“感悟艺术”教学设计(下)

明确:不会。因为要让箜篌之声,占领全部空间,不受任何影响。相反,高空中惟一存在的云,要被箜篌之声影响到衰颓,到不能、不敢飘动的程度。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箜篌音响效果是太强烈了,连昆山之玉都被震荡得碎了。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不用“鸣”字,而用“叫”字?

明确:要从音响效果上来理解:昆山之玉可以碎,凤凰可以叫,芙蓉可以泣,香兰可以笑。四者皆贵重之物,而引发之声,不一味典雅地悲愁,也不限于凄厉,也有兴奋和欢乐。诗人追求的效果,是悲欢、邪正、雅俗的复合趣味。

4.在接下来的意象中,则以现实和神话的交织为特点: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十二门,是皇家宫阙的景观;而紫皇,则是道家的神仙之宗;女娲,又是神话人物。三者杂处,意在构成一种错综的复合和意象的群体。有人阐释女娲一句,说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直泻。这样跳跃的想像,这样多元的意象,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有点冒险的,可能要造成芜杂的,但在李贺这里,却构成一种迷离恍惚,怪怪奇奇梦幻的景观。在这种景观中,现实退隐了,甚至连李凭、连箜篌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为音乐所激动的神话人物和动物: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的用词诡怪奇崛:神女以妪为怪,鱼以老为奇,蛟以瘦为异,皆足以显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话语突围之志。

5.至于最后,两句本当为结束语,然而却无明显的结束感可言: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就是说,箜篌之乐音,使吴刚都忘了自己千年不息的劳作,而转入沉吟。这一幅图画和前面的梦入神山老鱼跳波瘦蛟起舞的动态、甚至更前面的昆山玉碎香兰泣露的纷纭飞跃相比,是相对静止的图画。就在这种相对静止的图画中,一切归于安宁,留给读者以意味深长的沉吟。

“露脚”放在这里,有什么意味?

明确:表现了露水慢慢润湿寒兔的过程,亦即衬托出吴刚入迷听乐的漫长过程。

四、分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侧面烘托的特点,哪一篇最好?

《李凭箜篌引》效果手法最好:《李凭箜篌引》的效果手法最好,好在丰富、玄妙、雄奇、瑰丽。丰富在几乎每一联都用了效果手法。玄妙在不少效果手法同时又是或又可理解为比喻。雄奇是既气魄宏大又奇特诡谲。瑰丽是每一侧面描写都是典丽华美之象。具体如下:第一联是效果手法,乐声之美充溢了天宇,使山也空静,唯闻箜篌之声,吸引得云雾都停止了流动(即响遏行云之意)。第二联的效果是说李凭所弹箜篌感动了神女,使神女们也想以她们的悲情悲乐和他一比高低;此联也可说是比喻,即其乐声激起的情感好比江娥的悲情、素女的悲乐(只有被奉为经典的神女悲情、悲乐可比)。第三联的效果是指其各种各样的乐声或激越得震碎了昆山之玉,或清亮得引发凤凰啼叫,或哀怨得使芙蓉悲泣,或欢快得使香兰欢笑;或又为比喻,即以此四样华美物象比喻、形容乐声的激越之美、清亮之美、哀怨之美、欢快之美。第四联是效果手法,意为温暖了京城,感动了天神。第五联首先是效果奇特,即乐声使补天的女娲入迷得忘记了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直泻;或说乐声震惊了整个天界,结果天惊石破,引来了秋雨。其次也可理解为比喻,言其乐声之奇伟象(女娲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直泻。第六联前句为效果手法,指乐声的美妙使人产生了幻觉(梦入),仿佛看见李凭在神山上教授那位神女学弹箜篌,即神话中那位善弹箜篌的神妪就是李凭教会的;后句是效果、比喻兼用,既以《列子•汤问》的“鼓琴而鸟舞鱼跃”之典比喻李凭的绝技,又以连无知的动物都欢腾起舞表示音乐的超凡效果;并且,女以神为异,鱼以老为奇,蛟以瘦为怪,其物象的奇诡足见此乐曲非人间能有。第七联是效果,月宫中的吴刚都听入迷得一夜无眠,直至晨露打湿了桂树下的寒兔。总体而言,其效果叫惊天地,泣鬼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二单元“感悟艺术”教学设计(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