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微信扫码分享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小学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裴中华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单元主题分析:

大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智慧的根。从古至今,无论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得有

多快,智慧的翅膀飞得有多高,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大自然的眷顾与依恋。和作家、

诗人、旅行家、探险家一起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画卷吧,从《桂林山水》《望天

门山》《望洞庭湖》中发现怎样欣赏名胜;从《秋色》《大海的歌》《下雪的声

音》中体会怎样用心和自然交流

学习这一单元,一要注意品味朗读,想象画面,入情入境,体验自然美景,

并学习作者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的方法。二要注意师生一起投身自然,

回归自然,让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在大自然中鲜活起来,也让师生的语文生活和语

文体验丰富、充实起来。三要注意审美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

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

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

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因而,审美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更自主地认识“鼾、屏、蔚”等34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

写“潮、涛、增、”等44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相关的篇章。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

生词的意义。用心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借助语言展开想象。能对课文中不

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

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学习到的写景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

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写景方法加以运用。

4、能用普通话交谈,采用辩论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不同景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感

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

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课时设置: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上课前十分钟分别把两个学生藏于校园某个角落。)

一.创设情境,突出活动主题:

1、教师:同学们,大家看看,咱们班现在是不是少了两个同学啊?刚才我分别

把他们藏在了校园的某个角落,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回来啊?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不论找到与否,要全部回到教室里来。

(注意要轻声点,不能说话不要影响其它班级上课)

2、同学们回到教室后,师根据结果进行询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

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生生发言。

总结:同学们刚才说的真好,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有目标,有方法,

有组织,只有这样,才能有理,有序的做好每件事。刚才大家都发现我们校园有

了秋色,景色很美,好!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我们的第一个课题的研究:感受

大自然的美。

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结合今天你们的活动,你们的认识,以后你们准备怎么去发

现自然,如何开始?把你们的方案写在老师发给小组长的纸上,十分钟以后给大

家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很好,现在每个小组的方案都提出来了,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给他

们提出来?

小结:在下一段的活动中,老师再给你们添点建议,请同学们认真地思考一下:你

对哪个季节里的什么景物、事物最感兴趣,想一想:对感兴趣或者喜欢的景物、

事物你了解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清楚?这就要努力通过观察来搞清楚――

认真的看、听、嗅、触摸 除了观察,还要注意发现一些问题,要注意做好观察

笔记,做好资料积累:笔记、标本、绘画、照片 都可以,这可都是你的发现

呢!

二、活动开展:

1、学生可对自然界的任一事物发言论(朗诵诗歌,用歌声表达,优美词句或段

落)。

2、以“我感受到了美”为题写一段话。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三、教师总结

好,同学们,让我们利用每日的休闲时间一起唱着愉快的歌曲,追随爸爸妈

妈或者小伙伴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自然界的美吧!老师等待你们精妙的发现。

三、留心观察,记录秋色:

(后面的活动与口语交际、习作结合起来。)

1、大海的歌

教材分析:

《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

《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

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

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融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

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

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

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

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 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

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

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

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

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10个生字。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2.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

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重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

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难点分析:

体会诗歌的意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诗歌,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2分钟)

1. 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课

件播放大海的图片。

2. 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语言训练]:看了图片,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 自由读两首诗,认识生字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10分钟)

1. 默读诗歌。

2.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1)默读思考: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画出

相关诗句。(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

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四、集体交流、感悟《大海睡了》。(15分钟)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1)读读这首诗,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板书:宁静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的?

随机点出“不闹了,不笑了”,指导读好第一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3)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

教师随机点拨“轻轻的”一词,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1)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个“她”是谁?点出:“抱”、

“背”,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出示画面,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

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2)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

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播放潮声。

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大海睡熟的鼾声。

谁能读好它。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3)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板书:美。

(4)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五、作业 (1分钟) 1、背诵大海睡了。2、摘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不闹了

宁静

不笑了

大海睡了 人性

抱着明月

温柔

背着星星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诗歌,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

的神奇壮观。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集体交流、感悟《海上的风》。(10分钟)

(一)入情入境读诗歌。

1. 播放一段有关海风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大胆发挥想象,伴随着

呼呼的风声,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引导:“让我们睁开双眼,随着风姐姐一起漫步海边去感受‘海上的风’”。

2. 教师泛读,将孩子们带入情境。

3. 各种形式读文

(二)感悟大海风的神奇。

1. 从话题的交流中,感受神奇。相机指导朗读。

●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浪花翻滚

●琴师,展现浪花翻滚发出的声音

●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2. 读中体会:师生交流感悟的同时,多种形式品味朗读。

3. 思考:诗歌的最后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4. 展开想象,感悟海上风的神奇

(1)媒体出示大海美丽富饶的动态画面,海湾、帆船、蓝天 优美动听的背

景音乐,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课件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二、仿写诗句,拓展延伸,积累实践。(5分钟)

教师导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写下自己的小诗。续写“大海的歌”,写

在小本本上。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0分钟)

1. 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滔”字。

(1)自主学习7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全班讨论。(音、形、义、写。)

教师点拨:“涛”与“淘”、“朝”与“潮”、“绽” 与“淀”的对比、区分。

(3)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进行探究,学生练写。

四、朗读课文,指导背诵。(9分钟)

1.合作朗读课文。

2.配乐读文

3.指导背诵。

五、拓展活动:(5分钟)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六、作业(1分钟)

试着编写自己的“大海的歌”。

板书设计:

花神——海浪翻滚

琴师----波涛声音

海上的风 是

大力士----渔船往来,一派繁荣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狮子----波浪滔天,气势壮观

第三课时: 两次作业

第四课时: 讲解同步三练

教学反思:

《大海的歌》是一组儿童诗,由《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两首诗组成。

两首诗都是写大海的,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表现了

作者喜爱大海的感情。

这篇课文应该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海之美,感悟语言之

美,感悟作者的发现之美。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而在读中

思,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得。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

情。在学习这组诗歌时,我先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说说

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又体会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

自己个性化的体会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海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对大海

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在质疑问题的安排,美读欣赏的

训练,各个教学环节都是以人为本。如: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后,再把课文读

一读,看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哪些疑问可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从

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有关词句精读体会,最后使学生明白。

2、 下雪的声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的散文。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

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

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

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十七个生字,会认字八个,会写字九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

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过程与方法:

1.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 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分析:

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难点分析:

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

学生美好的情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2分钟)

师生从谈话交流开始,谈自然界,谈万籁之声,谈窸窸窣窣的雪声。

过渡:是呀,我们听过雷声、雨声、风声、涛声,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这节课

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5分钟)

1. 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 指名读课文。(发挥学生的评价方式)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3.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0分钟)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读懂作者的心思。

过渡:“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的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气凝神,还是

会听到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雪的世界中去聆听那下雪的声音。”

1. 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边读边思考:下雪的“声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作者用心

感受,有感而发的。作者听到下雪的声音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画出相关语句,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2. 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3. 师生交流。

●交流中,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如“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

窃私语”等,同时让学生想象画面,想想雪中的声音。

●读中感悟,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入境无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而内化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并抒发出来。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0分钟)

1. “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那我们就会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

声音”。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课

件展示

2. 学生畅谈交流。

五、小结,布置作业:(3分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 下雪的声音

倏忽 翩翩而至、袅袅婷婷、屏气凝神

绚丽、序曲 窃窃私语 窸窸窣窣 黏着你的耳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10分钟)

二、配乐体会读文。(5分钟)课件展示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2分钟)

1. 出示生字认读。2. 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4. 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2)学生描红。(3)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

置等。

6.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四、拓展延伸,感受美好。(12分钟)

1. 到大自然中,用心去聆听自然界的声音。

2. 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五、作业(1分钟)

1、书写本课生字。2、把自己学习本篇课文的感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2 下雪的声音

用心感受

美 爱 希望

第三课时: 两次作业

第四课时: 讲解同步三练

课后反思:

《下雪的声音》一课的重点句是: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听,不如用心去

感受。对这一重点句的理解,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

描写下雪声音的句子,反复朗读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也能体会到作者的

描写都是用心去感受到的。但是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有过“与其用耳朵听,不如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学生哑口无言,我想原因之一可能学生是对这句话的理

解,只停留在课文中,他们并未完全消化与生活相联系。原因之二是学生不注意

平时的生活积累,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这大概也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写

作能力差的原因吧!

3 秋色

文本细读:

本篇文章作者峻青用浓郁的色彩,在如画的景色描绘中寄托出了自己炽热的

情感。通过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苹果、葡萄等事物,生动具

体地描绘五彩斑澜的秋色世界,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成熟与繁荣。而在他的描绘

中着重通过对秋天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的描写,突出秋天瓜果遍地、景色迷人的

特点。作者通过对柿树与枫叶的对比,更突出了柿树的鲜红与内涵的丰富,蕴涵

着柿树的成熟与收获。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黄澄澄的大金帅,红玛瑙似的山

楂果,绿莹莹的、红玫瑰似的呈现多种色彩的葡萄 如此绚烂的色彩,组成一

幅美丽而迷人、成熟与繁荣的秋天景象。作者采用了大量比喻的修辞方法,使得

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与读者面前。文章最后一段,道出作者之所以喜爱秋天,

就是因为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表达出作者面对丰

收的景象内心的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这一丰收季节的赞美。

该篇文章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留心观察周围的自

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提示学生实际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自然界给予人

的色彩、味道、神韵,把学习理解课文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

感悟作者的“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之后,跳出作者

的感悟,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用看得见的

画笔描绘,用直通心灵的语言表述,或是默读体味秋色的魅力,或是朗读读出秋

色的绚烂,总之,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为主。

教学目标: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逊色驰名中外绚丽繁

荣等”生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美丽而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里的景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板书课题:秋色

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

告诉大家吗?学生畅谈)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师: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文识字。(12分钟)

1、明确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说一说文章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4分钟)

1、作者之所以喜爱这样的秋天,是因为它表示着 和 ,也意味着

和 。

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感触吗?

如果同意,请在课文中找到这样认为的理由;

2、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如:体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柿子红得像一片火;苹果逗人喜爱;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

晶莹透明。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3、如果还有别的想法,请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

你眼中的秋色是什么样子的?

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1分钟)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作业 (1分钟)

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诗篇或段落。

板书设计: 3 秋色

瓜果遍地 景色迷人

喜悦 赞美

第二课时: 讲解同步三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我以学生的独立阅读为主,让学生尝

试运用所学到的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体会了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

的作用,从文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从而为习作(写景的作文)打下基础。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

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

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

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次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

特伟美的景色勾起了他的吟兴,诞生的一首不朽的诗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

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五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

诗的大概意思。

2. 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

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

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

然的情怀,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分析:

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

壮美。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难点分析:

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 古诗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描写景色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歌的意

境。

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望洞庭》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初读对比,把握诗境(7分钟)

1.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诗题:望洞庭)

2. 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首诗,简介作者。从写作的题材上体会这是

两首写景的山水诗作。

4. 抓题目中的“望”字,引出成语或诗句加深对“望”字本义的理解。

望:看,往远处看。如 “望梅止渴、望而生畏、望尘莫及、望眼欲穿、望而却

步、望子成龙、望风而逃”等。这样一来对“望”理解更深入了,在此基础上再

让学生自由读这两首诗,找一找诗人都望见了什么?从哪里能够看出诗人是在远

处望洞庭、望天门山,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

5. 汇报交流各自所发现的两首古诗中描写的不同景物。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学习《望洞庭》。(20分钟)

过渡: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 欣赏洞庭湖美景画面。2. 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教师范读。

冀教语文4年级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3. 自己练读。4. 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 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呢? 2. 学生各抒己见。

3. 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2)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

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 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

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 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 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 投影映示:

望洞庭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相关文章:

2014年初二年级历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作文300字10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册苏教版语文第一单元重点文学常识

2016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2016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6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youeryuan/10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