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森林狂想曲》教案最新3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最新3篇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森林狂想曲》教案最新3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金笔头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森林狂想曲》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 发散幼儿的思维,感受、想象音乐的美好意境。

2. 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乐器或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昆虫和动物图卡、森林画面、图谱、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

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首我觉得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吧。

1、观看画面,倾听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第一遍)

教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完有什么感受?

2、强调幼儿再仔细的听一遍,辨别出音乐中有哪些动物的叫声。(听第二遍)

教师: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请你听听音乐中有什么动物发出叫声。

3、先请幼儿说说听到的动物叫声,再请幼儿猜测想象这些动物随音乐在干什么?

教师:你觉得这些动物随着音乐会做什么呢?(唱歌、跳舞、游戏等)

二、         分段理解表现音乐

1、出示昆虫和动物的图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abab)

教师:请你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来随音乐唱一唱。

2、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挑选几种动物来有节奏模仿叫声。

教师:小动物们唱得都不错,不过呢要是有节奏些就更好听了。

3、将图片贴在节奏卡下,提示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物叫声。

4、请幼儿想出简单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

教师: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呢?

5、请幼儿创编动物跳舞的动作,教师加以整理。

教师:小动物唱完歌,还要做什么呢?

6、出示节奏卡(2),请幼儿想出表示动作的标志来对应节奏。

教师:小朋友创编的动作都很好,不过要是有节奏些跳起来会更加的美。

7、看节奏卡,练习两遍。(c)

8、和幼儿讨论制定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图谱。

9、完整的随音乐表演一两遍。(ababc)

10、分角色表演。

三、感受理解延伸

教师:小动物们又唱又跳,好高兴。你们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音乐呢?(打击乐)

1、出示几种乐器,请幼儿选择和动物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你觉得用什么乐器来表示青蛙呢?

2、教师和幼儿商量打击乐图谱。

3、看图谱,用乐器练习演奏。

四、结束游戏

幼儿围成圆圈,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静静的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小动物跳累了,休息了,静静的听着音乐睡着了。

《森林狂想曲》教案 篇二

森林狂想曲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内容。该作品流传非常,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呜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这首乐曲中有竖笛、电声乐器,还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呜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音响效果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充分的体验与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

欣赏《森林狂想曲》,并记忆其中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

听辨不同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小提琴、吉他、竹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呈现热带雨林的图片,学生聆听《森林狂想曲》中的结尾部分,说说听到了热带雨林中都有哪些动、植物。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

(一)初听,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

1、聆听乐曲中的特色声音,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2、让学生给乐曲命名,然后揭示题目。

(二)复听,熟悉乐曲旋律

1、带领学生学习三条主题旋律。

2、复听的同时,为乐曲的旋律排列顺序。

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间奏+第二部分ABABCA+尾声

(三)听A旋律

1、听辨第一部分A旋律每一次出现的演奏乐器。(竖琴+笛子+小提琴+笛子)

2、再听时模仿相应的乐器演奏动作。

3、打击乐器伴奏

第一、二遍:三角铁或碰钟,节奏型:X - - -|

第三、四遍,鼓或木鱼,节奏型:0 X 0X |

(四)听B旋律

1、思考:和A旋律相比,B旋律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情绪略高涨)

2、模唱曲谱,体会大小调交错

(五)听C旋律

1、思考:和前两个主题旋律相比,旋律C在速度、节奏、音区等方面有什么变化?(由原来的稍快变为中速;稀疏与密集的节奏相间;音区提高;鸟鸣声更丰富、热闹,情绪更加热烈;演奏乐器增多)

2、用自制打击乐器模仿森林里的声音

三、综合表演

完整聆听作品,第一部分用刚才学习的方式表现,第二部分自由选择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

《森林狂想曲》教案 篇三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

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加入音效)

(三)巩固提高,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

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

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

001.jpg

4.完整的演奏音乐作品

(1)学生分三组分别模仿开头、中间、结尾的三个音效部分,并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主题部分配伴奏。

(2)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乐,再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森林狂想曲》教案最新3篇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遐想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最新3篇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试讲稿/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森林狂想曲》教案最新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