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如何写以规则六年级话题(推荐)

如何写以规则六年级话题(推荐)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以规则六年级话题(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以规则六年级话题(推荐)一

放眼历史,在历史的尘埃中有规则的影子。战国时期,秦穆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面对新任的商鞅,民众的不信任之情溢于言表。商鞅便在大门处立下一根长木,并规定,凡能将长木抗进大门的人,赏金十两。直至赏金提至五十两时,终于有一名壮丁扛起了长木,成功走进城门。商鞅按规定,赏赐他黄金五十两,更凭此举在百姓中树立了威信,推动新法的实施,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城门立木”,是商鞅对国人遵守规则的引导,从此有了商君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着眼当前,我们不难看到规则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正是因为交通规则,才秩序井然;书声朗朗的菁菁校园,是由于校规校纪的管理,才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至家庭,大至国家,无一没有规则的存在。运动场上,我们会为运动员用拼搏的汗水赢得的奖牌而欢呼;同时,我们也鄙弃一切不通过正当规则赢得的胜利。平昌冬奥会上的短道速滑项目,韩国运动员不顾规则,将中国选手推出赛道,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韩国选手的一推,不仅推开了规则,更推开了公平公正的比赛氛围。

有了规则,才有了有序的生活、公平的竞争。

然而,忽视规则,不遵守规则的不和谐音符时有发生。我们仍记得那起在武汉因小小争执而发生的惨案——一名女子因坐公交车过站而与司机发生争吵,进而发展到与司机抢夺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偏离行车道坠入河中。一车人鲜活的生命,就此终结。试问,若她能够冷静下来,按规定与司机协商,还会发生如此惨案吗?还有野生动物园中的猛虎伤人,再有频发的交通追尾事故,心中无规则,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缺少规则意识,不仅是一个素养的缺失,更是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尊重。

回望历史,放眼现实,“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仅是铮铮古训,更是安身立命的箴言。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更应该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做遵规守纪的新时代公民。

如何写以规则六年级话题(推荐)二

【“无紧箍 不成佛”】

多少年来,教师惩罚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我们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哪一个不是从小在父母和教师的“棍棒”之下成长起来的?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家长会以诚心诚意的口吻请求我的老师:“李老师啊,孩子不听话就辛苦您使劲打,要一直打到听话为止……”老师是真的听取了家长的意见。但是我很感激我的家长和我的老师,是他们精心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健康完整的我。

后来,不知是谁提出所谓的“赏识教育”,说什么“好好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在家要父母夸、爷爷奶奶夸、姥姥姥爷夸、七大姑八大姨夸,在学校要老师夸、同学夸……我认为这些言论都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但是很多家长都信以为真了。您试想,一个孩子整天被夸赞声音包围着,他的心智能健康地发展吗?他们得到真正的快乐吗?他们能独自承担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吗?他们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祖国栋梁之材吗?他们一旦在校遇到挫折或者被老师批评就会抑郁,就会寻死觅活,更有甚者,家长会追到学校问责教师,甚至殴打老师……这样荒唐至极的事情屡见不鲜。导致广大教师们整日“提心吊胆”,不敢充分自主管理学生,生怕给自己招来“祸患”……这一切都是不良教育风气造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良的教育风气呢,因为教师的手中没有了“戒尺”,教师说话变得不“硬气”了,教师俨然成了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了。

2021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对于广大教师朋友来说,真是“教师拥有惩戒权,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针对规则的颁布,我表示赞成。这条规则让广大教师朋友在行使惩戒权时有据可依,有法可依。而且此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规则的制订是以为了“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行为”而制定的,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但是“惩戒”不等同于“惩罚”。我认为“惩戒”的重点应该落在“戒”上,是教育者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或者方式让学生引以为戒,“戒”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而“惩罚”的落脚点是在“罚”上,如体罚、变相体罚、身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惩罚等。

规则的第十二条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等八条不当行为”。这也是在给“惩戒”与“惩罚”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我们广大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也得严格把二者区分开来,不要混淆二者。

就算教师对规则的内容烂熟于心,那么在行使惩戒权的时候就不会再一次的“引火上身”了吗?是否会有家长为了护短再一次的“强词夺理”呢?比如把教师对孩子的“语言劝导”说成“当众侮辱”他的孩子,把教师让孩子做的“书面检讨”说成是对孩子的“千字文变相体罚”等。

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在规则正式执行前还得扭转家长的育儿观念。要让家长明白老师都是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这么做的,要让家长明白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要遵纪守法,孩子从小更是要有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自己孩子在校违反了校纪校规就要按照规定进行惩戒,孩子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应有的责任。“规则意识”“法制意识”不仅要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更要让它深入家长们的心中。这才是教师能够有效顺利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可靠前提。

规则中的第四条说到“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其中“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个影视片段,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过着安静的生活,一天小和尚在水边玩耍,看到青蛙,就把一块石头绑在青蛙的身上,看到青蛙挣扎游水,小和尚开心极了;小和尚看到小鱼,又把石头拴在小鱼的背上,看到小鱼艰难地游着,小和尚开心极了;小和尚又看到一条小蛇,又把石头绑在小蛇的身上……老和尚在高处的岩石上打坐,目睹了小和尚的一切,却没有说话。

晚上小和尚累得呼呼大睡,老和尚用一块十来斤重的石头绑在了小和尚的后背。第二天小和尚醒了,背着大石头太沉,请求老和尚把石头解开,老和尚问小和尚:“难受吗?”小和尚说:“难受。”“那青蛙、小鱼和小蛇呢?”“和我一样。”……

老和尚命令小和尚:“背着你身上的大石头上山去解救这三只无辜的小动物,如果有一只小动物因你而死,你的心里会永远背负着一块大石头。”最后只有青蛙奄奄一息,生命尚存,小鱼和小蛇早已死去。

小和尚因为自己的顽劣让小动物无辜送命,自己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谴责,他坐在一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深思。这场深思直达他内心的裂变处。

老和尚是多么高明的智者,他是我们教师的榜样,他在小和尚犯了错以后“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小和尚)过错程度相适应”,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这是正确有效运用教育惩戒权达到的良好效果。

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的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是需要惩戒的。教育是一门艺术,而教育惩戒权又是教育中尤为特殊的一部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规则,又要灵活运用、重视实际方式与方法。学校和教师要会用、善用、慎用教育惩戒权。我们坚信,在社会、家长的配合下,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如何写以规则六年级话题(推荐)三

大家好!

敬畏规则,否则规则就将把你抛弃。

规则无处不在,孟子曰:“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是规则就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不能成以正果。

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生活的规则,如作息制度、卫生要求、礼貌习惯等;社会生活中有社会生活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规则,虽然不起眼,但它却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一次工作中,他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同志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他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这位同志见眼前的正是周,心里很懊悔,他便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生活中,我们赢遵守的规则很多,人之所以成熟,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进了“规则”当中,不论是谁,规则就是规则,雷打不动,伟大的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规则的重要性。

在一次理发中,很多人都在等候理发,但是时间宝贵的他却没有接受别的同志让他先理发的请求,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正是有了像列宁这样遵守规则的人,才有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有了和谐的人们、有了我们今天和谐、美好的社会。

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去钓鱼。河边的告示牌上写着:“钓鱼时间从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父子俩从上午,钓了很长时间终于钓起来一条大鱼。父子俩很高兴。突然,他看了一眼手表,严肃地对孩子说:“现在已经是四点十二分了,按规定我们只能钓到四点,因此我们必须把这条鱼放回河里去。虽然孩子很不情愿,但父亲最终毅然把鱼放了回去。

规则本身无美感可言,但是有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才拥有和谐有序的美好景观,才能显示规则的好处与美丽。这位父亲用行动向教育了孩子:每个人要遵守规则!

敬畏规则是一种态度;敬畏规则是一种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使我们的世界和平美好;敬畏规则,就是敬畏自己!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以规则六年级话题(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4868398120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