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4篇)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4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一

各位游客:在游览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们将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高约53米,长2公里,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庙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顶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说。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峭壁如削,为风景最佳之所。山上古迹大多与甘露寺“刘备招亲”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中峰、后峰辟为后甘露寺公园,1986年更名为北固山公园。北固山风光壮丽,景色宜人,历诗人墨客,如李白、苏武、米布、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凤凰池—试剑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固山公园的大门。进入大门,我们在左侧看到的这一汪池水,叫做“凤凰他”,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古时他水经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凤凰亭”。

在凤凰池右边,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又名“恨石”。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1.5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石上“试剑石”3字清晰可辨。

说起试剑石,还有这么一段故事: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孙权和刘备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边有一块巨石,即拨下随从身上的佩剑,仰天暗自默祷:“我若能顺利返回荆州,成霸主之业,剑下石裂;着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只见火花飞溅,巨石应声而裂。孙权见此即问刘备:“你为何恨这块石头?”刘备假意地回答说:“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门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这时孙权暗想,“刘备莫非用此话来蒙骗我的?”也将宝剑拔出对刘备说:“我也来问问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将石头劈开。”暗中祈祷: “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两人暗暗自喜,于是就这样留下了两块试剑石。

其实,试剑石的形成来源于地质的演变: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因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多裂缝,再经风化剥蚀成为现今的形状,这些石头并非什么钢刀利剑能劈开。

【铁塔—阿倍仲麻吕诗碑】

各位游客:大家随我上山,在风景秀丽的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我们看到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唐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制品,三四层系明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

各位从铁塔拾级向西走,前方有块《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x。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唐太宗对他的才x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诗中写道:“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晁行汉学造诣很深。他的《望月望乡》诗已收入《全唐诗》,在日本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

% · · · ·%

【“南徐净域”题额—“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乡》碑西行不远,大家在一座圆拱门上看到了“南徐净域”题额。或许有的游客会问:此地为何称作“南徐净域”?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

大家转过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团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穿过“南徐净域”的门洞,我们就到达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巅的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额为张飞的亲笔。现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至今京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因此,凡是来镇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

古甘露寺规模宏大,宋有僧侣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时期,寺宇、殿堂、僧屋计有200多问。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甘露寺又是中国古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们穿过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巅,故又名“临江亭”。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孙氏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第一亭”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图收复中原失地,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

【多景楼—狠石—溜马涧】

沿着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们看到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是古“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把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大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吴国太一见刘备 “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以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实,刘备招亲在多景楼与孙尚香相会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添加上去的。多景楼创建于唐,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精”的诗句。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缈;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当年陈毅元帅登临多景楼时曾感慨地说:“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沿着多景楼下山向西,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形似伏羊,大小与真羊相仿,无角的石头,左侧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背上和刘备共商破曹大计,定下了赤壁之战的妙计。而现在我们见到的狠石,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镇江市碌碌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经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无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着红色“溜马涧”三个大字。溜马涧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测的峭壁上,两面云崖夹峙,中通一线小径,地形非常险峻,又名“走马涧”、“跑马坡”、“跑马坡”。相传这里是孙权与刘备在此赛马比能争胜的地方。据说,一天刘备与孙权在甘露寺中饮酒,只见江风浩荡,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驾驶自如,如登平地,刘备不禁赞叹道:“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信之有也。”孙权听了此话自思道:“刘备莫非是嘲笑我不会骑马?”就命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又加鞭回到岭上来,对刘备说:“难道南人真不会骑马?”刘备听了便敞衣上马,飞奔下山,又回上山来。两个人将马停在山坡上,扬鞭大笑。后人就将此称为“溜马涧”、“走马涧”、“驻马坡”。在其悬崖石壁上有明所刻“勒马”二字。

各位游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观我们都已欣赏到了,回顾我们刚才走过的景点,这里的寺庙、楼阁、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历史的瞬间。往事成过去,青山依旧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览能让您得到历史的启迪,美好的观感!

s("content_relate");

【北固山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北固山的导游词07-12

北固山导游词02-23

优秀的北固山导游词04-18

江苏北固山导游词05-03

江苏北固山的导游词04-09

北固山导游词(精选4篇)02-27

镇江北固山英语导游词07-21

深秋的北固山作文10-12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03-09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二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淡淡的乡愁。

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次”指旅船停泊。

: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正、悬两字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字用拟人手法更具情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透露出自然规律,“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s("content_relate");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三

《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

引导语:《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4.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风正”, 。

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

1.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思念故乡

3.“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4.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每空1分,共2分)

5.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句)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1分),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1分)。(2分)。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 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s("content_relate");

【《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次北固山下》赏析05-10

薄暮下的刀锋阅读答案12-15

《次北固山下》全诗赏析范文12-26

原下的日子阅读理解答案10-31

《站牌下的约定》阅读理解答案12-15

《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08-09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阅读答案05-11

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阅读答案10-07

《第一次到苏州》阅读答案04-10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四

《次北固山下》《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节选》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a):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2)《小石潭记》:(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文

语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答案]7.(2分)d8.(2分)b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每句2分,意对即可)10.(3分)(1)平(或:绿)(2)清(3)伟(或:疾)(每处1分)11.(2分)(1)思乡之情(2)而犹不忍去(每处1分)

s("content_relate");

【 《次北固山下》《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节选》比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潭记 》比较阅读及答案01-28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及答案05-28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集合15篇11-02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通用15篇)11-02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合集15篇07-14

关于柳宗元小石潭记的阅读及答案11-23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07-14

《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教案06-30

小石潭记柳宗元05-07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感悟初中范文12-2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次北固山下的翻译通用(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5394712143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