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推荐)(2篇)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推荐)(2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推荐)(2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推荐)一

导语: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次北固山下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9.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10.风正:风顺(而和)。

11.悬:挂。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4.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王湾,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s("content_relate");

【次北固山下赏析】相关文章:

《次北固山下》赏析05-10

《次北固山下》全诗赏析范文12-26

《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06-28

《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08-09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赏析10-25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原文及赏析10-15

李白《白鹭鸶白鹭下秋水》翻译赏析09-08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翻译赏析09-06

刘长卿《移使鄂州次赏析岘阳馆怀旧居》赏析05-11

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古诗赏析10-22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推荐)二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学会诗词的分析

学会诗词的分析

1、课件教学。个人、小组学习。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

学习第一首诗词:

一、【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

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四、【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探究:

4、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首学习:《赤壁》

一、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

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

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二、诗的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

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

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1、诗的小结: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

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

,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3、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议论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伤今】

第三首: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诗的分析:

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子规轻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二、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三、预习布置:;泰戈尔诗三首的预习

四、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2、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3、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1、完成课本p21~p24页的注释的整理。

2、熟读背诵这三首诗。

板书设计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议论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伤今】

三、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子规轻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推荐)(2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5394737143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