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九篇)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九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一

(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1.

2.

3.

4.

5.

6.

s("content_relate");

【杜甫简介】相关文章:

《望岳》杜甫生平简介09-04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11-29

杜甫的诗:《病柏》简介12-07

杜甫《望岳》赏析-杜甫12-23

我眼中的杜甫随笔-杜甫12-23

杜甫登高读后感-杜甫12-20

杜甫名句10-01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典故-杜甫12-24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2-07

黄庭坚和杜甫11-28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二

关于杜甫名言名句(精选50句)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下文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一些杜甫名言名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2、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3、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4、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5、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6、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7、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8、寒食少天气,东风多柳花。

9、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10、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2、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1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4、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1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7、江山如有得,山木更无私。

18、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19、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2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3、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2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5、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26、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27、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28、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9、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30、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31、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32、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33、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

34、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35、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36、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37、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38、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3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4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1、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42、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43、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44、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45、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6、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47、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48、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49、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50、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s("content_relate");

【关于杜甫名言名句(精选50句)】相关文章:

关于杜甫名言名句(精选30句)09-15

关于杜甫名言名句50句09-15

关于杜甫名言名句大全(精选50句)09-15

经典杜甫名言名句30句精选09-16

经典杜甫名言名句40句精选09-15

经典杜甫名言名句汇总(精选60句)09-28

经典杜甫名言名句(通用30句)09-16

最新杜甫名言名句40句09-15

最新杜甫名言名句(通用30句)10-27

最新杜甫名言名句大全60句10-01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三

写杜甫的作文范文

杜甫,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佼佼者。他的诗歌千古流传,至今为人民所喜爱,因而他曾居住很久的草堂,自然成为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中秋重游草堂,虽不如古人赞美草堂春色一夕轻雷落万丝,雾光浮瓦碧参差那样动人,却也有令人留恋之处。

进得草堂,只见游人寥寥,一派幽静·肃穆的气氛:古木参天,松柏森森,秀竹郁郁,芳草青青。一片绿的世界,绿的海洋。桂花香气四溢,使人沉醉。这绿的浪潮中,拥有一座古色天香的庭院建筑,这便是工部祠。进得一重门,迎面就是一座大殿,庄重而雄伟。殿门上方的门匾上,工工整整书写着三个篆字工部祠。门的左右有一副对联:锦江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曰我归来。进入祠内,就见堂中杜甫塑像身着锦衣,正襟危坐,双眼炯炯有神,显示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杜甫塑像左右,有黄庭坚和陆游的塑像陪衬。塑像两旁各有一块石碑,介绍杜甫的生平。工部祠外左右各有一个展览室,陈列着各朝杜诗的版本及许多国外译作。吟咏着这些杜甫名诗,感人肺腑。杜诗沉雄·雄浑,以真挚·深沉的感情,凝重·质朴的语言,反映了一个复杂而动荡的年代。杜甫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的再现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的真实情况。人民吧他的诗称为诗史,吧他称作诗圣诗很有道理的。

出了工部祠,过了梅园。便可见一座草亭。朱红的柱子,深黑的亭盖,古朴·自然而雅致。草亭中竖立着一块大碑,上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刚劲有力,它不仅是一件历史文物,更是一件难得的书法珍品。

离别草堂,回首眺望,令人无限遐想。杜甫草堂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游人如织,并不仅仅在于它景色宜人,真正的原因在于人们对这位诗圣有无限崇敬之情。

正中初三:小娟

s("content_relate");

【写杜甫的作文范文】相关文章: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典故-杜甫12-24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典故11-28

关于杜甫写花的诗词鉴赏12-04

杜甫在中年时期写的诗词12-13

我眼中的杜甫随笔-杜甫12-23

杜甫《登楼》赏析范文09-03

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范文07-04

杜甫登高作文07-27

咏杜甫作文07-07

怀杜甫作文06-30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四

杜甫望岳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s("content_relate");

【杜甫望岳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望岳》赏析-杜甫12-23

赏析杜甫望岳10-30

杜甫《望岳》诗词赏析12-25

杜甫望岳诗词赏析12-25

经典杜甫《望岳》赏析12-25

古诗《望岳 杜甫》赏析11-04

杜甫《望岳》全文赏析11-02

杜甫的《望岳》赏析10-31

杜甫诗作望岳赏析10-27

杜甫《望岳》诗意赏析11-15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五

杜甫语录摘抄30句精选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杜甫语录摘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3、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4、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

5、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6、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7、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

8、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9、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10、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11、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12、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1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4、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1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7、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

18、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

19、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20、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21、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22、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23、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刘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24、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5、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26、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27、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28、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0、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s("content_relate");

【杜甫语录摘抄30句精选】相关文章:

经典杜甫语录摘抄40句10-18

杜甫语录摘抄30句09-19

杜甫语录摘抄(精选30句)09-14

经典杜甫语录摘抄60句09-14

关于杜甫语录摘抄50句10-10

杜甫语录摘抄(通用40句)10-10

经典杜甫语录摘抄(通用30句)09-26

关于杜甫语录摘抄大全60句精选10-06

关于杜甫语录摘抄(通用40句)09-14

关于杜甫语录摘抄大全(精选50句)09-14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六

杜甫《赠花卿》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s("content_relate");

【杜甫《赠花卿》】相关文章: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09-27

赠花卿原文及赏析08-16

戏赠杜甫原文及赏析07-16

李白《戏赠杜甫》翻译赏析09-01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唐诗原文11-10

李白《戏赠杜甫》鉴赏及其注释12-07

杜甫的诗:花鸭12-08

《赠李白杜甫》古诗词鉴赏12-05

《赠范金卿二首其一》古诗翻译11-13

赠李白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七

杜甫诗作望岳赏析

望岳是杜甫老先生的一部豪情之作,大家是否已经学过了呢。杜甫诗作望岳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岱宗夫如何⑴?齐鲁青未了⑵。

造化钟神秀⑶,阴阳割昏晓⑷。

荡胸生曾云⑸,决眦入归鸟⑹。

会当凌绝顶⑺,一览众山小⑻。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乍一见泰山高兴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惊叹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写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通过这篇望岳赏析,同学们是否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s("content_relate");

【杜甫诗作望岳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望岳》赏析-杜甫12-23

赏析杜甫望岳01-05

杜甫《望岳》诗词赏析12-25

杜甫望岳诗词赏析12-25

经典杜甫《望岳》赏析12-25

古诗《望岳 杜甫》赏析11-04

杜甫《望岳》全文赏析01-16

杜甫的《望岳》赏析01-11

杜甫《望岳》诗意赏析11-15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八

1、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3、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刘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甫

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

5、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

6、江山如有得,山木更无私。——杜甫

7、霜波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

8、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杜甫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0、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

11、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杜甫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5、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杜甫

1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1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18、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

19、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杜甫

20、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2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3、乌鸦说猪黑其实猪还有白种的——杜甫

24、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奚鸭对沉浮——杜甫

25、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

26、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

2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2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0、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

31、炙手可热势绝伦——杜甫

3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洌红——杜甫

3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34、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35、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杜甫

36、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杜甫

37、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38、交情老更亲。——杜甫

3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4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41、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

4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43、司源到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

44、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气萧森——杜甫

45、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杜甫

4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

4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

48、血战乾坤赤。——杜甫

49、老去悲秋强自宽——杜甫

50、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杜甫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九

1、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杜甫《赠卫八处士》

3、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5、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6、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0、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杜甫《蜀相》赏析(精)(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5419298144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