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4篇)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4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一

当他刚刚来到村口时,一群孩子发现贺知章是陌生人,就围拢过来问东问西的。这个问:老爷爷,您找谁家呀?那个问:您叫什么名字呀?您是哪的人呢?对孩子们疑惑的提问,贺知章都用熟练的乡音给孩子们一一答复。孩们经常听家人讲起贺知章的大名,所以一听大名鼎鼎的贺知章爷爷,赶紧上前帮他拿东西,有的边往村里跑边喊:贺知章爷爷回来啦!贺知章爷爷回来啦!,有的兴奋地跑回家报告好消息。

听说贺知章回来了,一时间,原本宁静的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了。男女老幼几乎都出来迎接这位为家乡人争光,为家族人争光的贺大人。有的邀请到家喝酒,有的邀请到家吃饭,有的拉住贺知章的手,没完没了地唠家常……

见到乡亲们的热情,看到家乡的巨变,贺知章也浮想联翩,50多年了,原来的老人已经都走了,原来的年轻人如今已近耄耋,原来的玩童也几近古稀,岁月不饶人哪!眼前的此情此景,让贺知章感慨万千。于是,他便研墨铺纸提笔,一挥而就,即兴写下七言绝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名为《回乡偶书》。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二

1.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3.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和此诗同类型还有:宋之问的《过大庚岭》

4. 鬓毛衰诗句:“镜中日日鬓毛衰,八十还思七十时。”

5. 朝代:唐代

6.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7.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8.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代表作品:《示儿》《追感往事》《游山西村》《梅花绝句》。

9. 原文如下:

1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 儿童相见不相识,(平平平仄仄平仄)

12. 这首《回乡偶书》是我国唐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的原文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3. 唐·李中

1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5.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16.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17.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18.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19. 唐·李白

20.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代〕

21. 《腊日》

22. 意思是: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3.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24. “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王维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25. 出自:风月·镜中日日鬓毛衰

26.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7. 《回乡偶书》是唐代贺知章所著。两首诗用词通俗、易懂,但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一个人无论离开家乡多长时间,无论在外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无论人、事、物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在心里,他依然是那个离开家乡时意气风发的少年!这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为千百年来游子表达归乡情思的经典!

28.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29.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30. 《江上送友人南游》

31.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旅次朔方》唐代:刘皂

32.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33. 《回乡偶书其一》原文如下:

34. 古道西风瘦马。

35.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36. 惟有门前镜湖水,

37. 骆宾王没有写过《回乡偶书》。

38. 唐·张乔

39.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0. “儿童相见不相识”不是陆游的诗句。是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诗如下:

41.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42.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此诗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

43. 七言绝句

44. 作品原文

45. 春风不改旧时波。

46.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47.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48. 唐·李商隐

49. 《回乡偶书》古诗文有两篇,又叫《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5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1.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这组诗。

52. 《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53. 骆宾王(626年?—687年?)[1],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最为人所熟知的诗是《咏鹅》

54.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5. 李白《静夜思》

56. 创作背景

57.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58. 《泊船瓜洲》

59. 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原文如下:

60.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61.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62.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63. 《回乡偶书》古诗有两首,分别为《回乡偶书一》和《回乡偶书二》.《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64.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65. 原始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6.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

67. 古韵平仄:平平通仄通通仄,仄仄仄通平仄平。注:来『十灰平声』

68.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69.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原文:

70.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7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2. 回乡偶书·其二

73.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74. 《回乡偶书》不是杜甫写的哦,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75.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6.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注:衰『四支平声』

77.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五绝。题为《渡汉江》,诗中却从未提到一个“渡”字。

78.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9. 十五从军征

80.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8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82.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83. 济贫苏困不自足,文选楼头夜烛红。

84. 《夜雨寄北》

85.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三

《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原文及译文赏析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内容。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 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陈子昂标举“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 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对由初唐李峤所倡导、躬行的咏物诗范式实即樊篱予以大胆的突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咏柳》。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 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s("content_relate");

【《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唐诗贺知章09-14

王昌龄唐诗《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09-15

《回乡偶书》原文及译文04-16

《回乡偶书》古诗译文及赏析01-22

回乡偶书原文及赏析翻译02-12

回乡偶书的原文阅读与赏析06-17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09-12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及译文07-04

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赏析12-26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四

一天深夜,离开家乡五十年,头发花白的贺知章望着窗外又大又圆的月亮,开始思念他的家乡。他想起自己以前和小朋友玩耍的那幅快乐的画面;想起他临走前亲手种的那棵小树苗,现在肯定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还想起了他的亲朋好友,当时普普通通的一位读书人,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鼎鼎有名的大诗人。于是他决定明天就辞掉官位,清晨就出发前往他的故乡,看望一下他的亲朋好友。

第二天天一亮,贺知章骑着马,穿着便衣,背着行囊,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了整整两天,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终于回到了他思念了许久的家乡,贺知章下了马,独自一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过了一棵棵粗壮的大树,看这里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贺知章欣慰的笑了笑。这时他看见了一棵参天大树,便停下脚步回忆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他临走前种下的那棵小树苗呀!他赶紧的抱住这棵参天大树说:“我的老朋友啊,你有没有想我呢?我都想死你了!”他刚说完话,就看见了三四个小孩子正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忽然跑到他的面前,围着她绕了几圈,用奇怪的.眼神瞧着她。贺知章一眼就认出他们是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忽然,一个四岁半的小孩子扯他的衣角,瞪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问:“爷爷,你是从哪里来的?要到谁家串门去?”贺知章听了这话,深深的吸了口气,语重心长的用家乡话说:“孩子们啊,我可是你们的亲爷爷呀,我在你们刚出生那天就离开了这里,在外面整整当了50年的官,现在才回到这里呀!” 孩子们听完后都兴高采烈的喊:“爷爷,给我们讲讲你当官时的故事吧!”于是,贺知章给他的孙子孙女讲起了他去当官的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正在这时,两三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眼前……“老朋友,你好!又见面了” 贺知章恍然惊醒,认识出他们就是他的小伙伴!他热泪盈眶紧紧的和他们拥抱在一起……当天晚上和章就写了一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版通用(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5474315146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