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一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之忧

【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杞人忧天成语故事】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二

请学会杞人忧天作文

要说起古时的愚者,杞国那个忧天的人恐怕是当之无愧的典型了。

他整日怕天塌下来,怕地陷进去而无处躲藏,愁的要死。于是,一些智者就对他晓只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开导。最后还把他收入到《列子.天瑞》篇里,让世人讥讽。

然而,我今天要为杞人平反昭雪。他无愧于一个大智者、大先知的称号。他的忧虑如今正一步一步被证明,天真的要塌了。所谓智者制造出来的氟利昂正大肆吞噬着臭氧层,南极上空的天已经漏了,恶毒的紫外线正肆无忌惮地冲入大气层,伤害着人们脆弱的生命。那些以智者自居的人,你们还笑得出来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地球也越来越疲惫不堪:水质变坏、大气污浊、臭氧层有空洞、大量动植物灭绝等。杞人的忧虑不再是笑谈,而成了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世人面前。

几年前,联合国向全世界敲响警钟:21世纪,人类将面临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四大问题的.困扰;人类若不醒悟,在劫难逃。

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须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色,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熏染得浑浊而模糊。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地球上平均每天灭绝27种生物,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

人类如此行经,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撕掉“万物之灵”的面具吧!看清楚,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种动物,是地球上普普通通的一种生灵,人类只是比地球上的其它动物更残忍罢了,有什么资格自称“万物之灵”呢?

善良的人们,快快觉醒吧!若不尽快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用不了多久,终将有一天喝不上干净的水,吃不上洁净的食物,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将一同消亡!

学会杞人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s("content_relate");

【请学会杞人忧天作文】相关文章:

请学会持之以恒作文06-27

请学会尊重作文07-20

杞人忧天经典散文06-23

杞人忧天教案08-26

杞人忧天的我作文范文08-21

请学会弯腰过门高考作文06-29

请学会放手-散文随笔06-23

请学会珍爱散文随笔06-23

孩子请学会接受现实散文07-02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三

1、常常幻想宇宙如果有一天灭亡,这简直是杞人忧天。

2、剩男剩女回家过年已成难题,期望父母们不要杞人忧天。

3、很多人担心原子弹等大规模武器会带来人类毁灭,大家不必杞人忧天,我们还有很多和平组织,这事不会发生的。

4、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5、他最会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了,你得多开导他。

6、剩男剩女回家过年已成难题,期望父母们不要杞人忧天。

7、生活是完美的,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败而整天杞人忧天。

8、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9、小明担心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10、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11、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12、我们经常过多地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13、没想到他真有本事应付,大伙儿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14、天气预报说今日根本不会下雨,你带伞出门真是杞人忧天了。

15、这座吊桥牢得很,不会无缘无故就断掉,你先不要杞人忧天,还没过就怕!

16、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17、古人对彗星的出现,常杞人忧天,担心会发生灾难。

18、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关注并非杞人忧天,尽管很多人并不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罪魁祸首。

19、这样的担心还显得杞人忧天。但两国间的许多问题仍处于最激烈的时刻。

20、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21、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的出现困难,既不要杞人忧天,又不要粗心大意。

22、别那麽杞人忧天嘛,一点小小的摇晃不会把房子震垮的。

23、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24、世界毁灭的事件也许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25、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

26、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关注并非杞人忧天,尽管很多人并不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罪魁祸首。

27、我们常常过多地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28、争端小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爸爸整天杞人忧天会发生世界大战。

29、天气预报说今日根本不会下雨,你带伞出门真是杞人忧天了。

30、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的出现困难,既不要杞人忧天,又不要粗心大意。

31、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忙他们克服恐惧。

32、听他一说,我心里高兴,可是又难免杞人忧天,万一他事后变心怎样办?

33、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

34、世界毁灭的事件也许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35、很多人担心原子弹等大规模武器会带来人类毁灭,大家不必杞人忧天,我们还有很多和平组织,这事不会发生的。

36、生活是完美的,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败而整天杞人忧天。

37、世界毁灭的事件也许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38、争端小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爸爸整天杞人忧天会发生世界大战。

39、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40、剩男剩女回家过年已成难题,期望父母们不要杞人忧天。

41、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淹水。

42、儿子都还没出门,她就开始担心儿子路上的安全,真是杞人忧天。

43、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44、这当然不是杞人忧天,可是我相信,这必须是能够被克服的。

45、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46、他总是担心小李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来,真是杞人忧天。

47、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关注并非杞人忧天,尽管很多人并不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罪魁祸首。

48、这消息不能告诉他,否则他那杞人忧天的个性,会急出病来。

49、别怕!天掉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咱们就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

50、常常幻想宇宙如果有一天灭亡,世界将会是如此的荒凉,但对生死却不是常常会产生恐惧感,不可思议的想象,杞人忧天。

51、对于他的事,你不要杞人忧天,这是没有用的。

52、小明担心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53、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

54、生活是完美的,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败而整天杞人忧天。

55、公司经营状况尚好,且有主管撑着,你别杞人忧天了。

56、对于他的事,你不要杞人忧天,这是没有用的。

57、她认为千禧虫会摧毁礼貌;真是杞人忧天!

58、不要杞人忧天。烦恼并不会减少明天的负担,却会失去今日的欢乐。

59、天气预报说今日根本不会下雨,你带伞出门真是杞人忧天了。

60、只要充分作好准备,就不怕敌人的突然袭击,何必杞人忧天。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四

从前,杞国有个人,没事总爱胡思乱想。有一天,他望着天空,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天会不会塌下来?如果天塌下来了怎么办?于是,他想把家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可转念又一想,哪里都有天呀。为此,他茶饭不思,天天担心,终于在忧郁中死去了。这就是尽人皆知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或许你看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很可笑,会觉得这个忧天的人很无知、很愚昧。可是,假如这个忧天的人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他担忧的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天空,那么,你还会觉得可笑吗?

抬头看看吧,看看天空,看看那布满烟雾的灰蒙蒙的所谓的蓝天吧!此时你又有何感想呢?或许你居住的小镇还没被污染,可是想想那些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吧。白天,别说是看蓝天白云了,就连呼吸到新鲜空气都成了人们的奢求。由此可想而知,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今天,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大江南北,一时间都多了许多冲着天空张开的“嘴巴”。每天,这些“大嘴巴”都争相喷云吐雾,它们用特有的方式贪婪地占据着每一块纯净的天空。于是,天空不再蔚蓝,白云不再纯洁。夜晚,星星闭上了眼睛,月亮遮住了脸庞,它们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家园被毁。烟尘,还有大量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入空中。

科学家预测,如果再这样无节制地排放废气,那么天空中的臭氧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那时,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地球,会严重伤害人的皮肤,导致大量皮肤病产生,甚至置人于死地。近年来出现的酸雨就是排放废气的直接后果。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拯救天空,刻不容缓。

朋友们,还记得那些体态庞大的恐龙吗?有人说,它们就是在六千五百万年前毁灭于流星撞击地球时产生的有毒烟尘。假如真是这样,那我们人类是否也会因毒气而灭绝呢?

现在,天空仍在遭到污染,尽管已有很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处理废气的办法,可事态并没有因此而好转。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该替天空担忧了。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五

杞人忧天的文言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的翻译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杞国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杞国人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杞国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杞国人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杞国人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的鉴赏: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寓言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六

《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七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先秦·佚名《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四虚:四方。

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行止:行动和停止。

奈何:为什么。

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章基本大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大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大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大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信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大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八

《杞人忧天》作为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首先是要求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再有就是要能够理解寓意所在。

为了考察学生能否能自行疏通文意,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环节。在以同桌两人配合演绎杞人和晓之者的对话时,学生的配合并不默契,对话不够顺畅。虽然还有同学主动要求尝试演读,可效果仍不尽人意。

但因为担心这个环节会压缩后面的教学时间,我匆匆结束了这个环节。课后反思,觉得当时其实可以让其他的学生做导演,现场提出修改建议效果会更好。其实这也是培养学生结合原文发挥想象力的好机会。

而在本文寓意探讨的环节,为了学生能够不局限于“杞人忧天”是对为了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的人的讽刺的理解,让学生展开了小组讨论。

有一同学说:“这则寓言也有启示我们乐于帮助他人的含义。”我能理解他的这种说法,也追问他为什么这么说,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同学们纷纷赞同。可是临近下课,见没有同学能够说出其他独到见解,我便快速地呈现出了答案,讲到这一寓言换个角度可以认为杞人是有忧患意识的人,如果缺少这种意识,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就不堪设想。

学生虽也能够接受这一角度的解读,但还是讲解的过于匆忙。

作为本学期的最后一节新授课,以此结尾我总觉得缺点什么。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就是有缺憾的艺术,虽然自己的课堂还只是有缺憾的课堂,但是我也会不断追求艺术之美,不断学习。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九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5549583148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