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5篇)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5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医生的事业是最高尚、最神圣的。新冠疫情期间,全国的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也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1100多万名医务人员的深切关怀、对14亿中国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诠释。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强调要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白衣为甲,医者仁心,今天,让我们向所有医师们致敬!向生命守护者致敬!

白衣作甲,你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敬佑生命的坚固防线。乱云飞渡,方显苍松挺立;最是风雨,见证医者初心。新冠疫情防控一线,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一个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来自全国各地的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崇高境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冲天豪情,白衣作甲、逆风而行,生死时速、驰援湖北,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以血肉之躯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构筑起抗击病毒的第一道坚固防线,践行着疫情面前医务人员应有的使命与担当。白衣战士们,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无畏的追光者,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大医精诚,你们以妙手仁心创造救死扶伤的生命奇迹。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各医疗队从接受指令到两小时内组建完成,24小时内抵达,并自带7天防护物资,抵达后迅速开展救治。数百万名医务人员不是超人,面对疫情,却毅然站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专业和奉献精神,义无反顾投身防控救治工作,以日夜奋战守护患者健康、以舍生忘死践行医者使命,只为明天,有温暖的阳光。裹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于隔离病区、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因长时间佩戴口罩留下的深深勒痕……无论是年逾古稀的院士专家,还是“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面对疫情,你们总是毫不退缩,迎难而上;面对困难,你们也义无反顾、坚定前行,致敬白衣战士,你们是炙热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可敬的人。

不懈钻研,你们以攻坚精神攻克消灭病毒的医学难题。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锐利武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医务科研人员仅仅历时一周就判断出病毒、测出全基因组序列、分离出病毒毒株;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等5大主攻方向,加紧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推动托珠单抗等10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进入诊疗方案。面对未知病毒,你们高擎科技利剑、齐心合力攻关,以守正出新、勇于突破的科学精神,托起无数患者生命的“绿洲”,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致敬白衣战士,你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你们是护佑人民健康最可靠、最硬核的安全卫士。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二

ok3w_ads("s00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中国元素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可以借鉴和吸收中国元素的内容,中国元素的运用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和创作内容,更不局限于绘画题材的内容。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油画的创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油画创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油画虽然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油画逐渐地吸收了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使当代的油画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元素也为我们今天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关键词:中国元素;油画艺术;体现形式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其传统文化内容也比较丰富多彩。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下,中国的民族文化为中国画家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中国元素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哲学、思想、风俗习惯、地域风格、民族、审美方式等这一切都影响着中国画家的艺术创作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民族所特有的艺术语言。

一、油画的发展历史

在当时的年代,当代的油画经历了几个比较有特点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一些不同风格和不同审美的艺术家们。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审美特点和审美眼光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念,表达自己的艺术风格,西方油画也是经历几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精神和发展规律。我们要想汲取西方油画中的精华,首先要了解西方油画的历史和已经取得的成果,了解西方油画中的优势,同时又要结合中国几千年来所传承下来的中国元素,将这两者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通过对油画创作中中国元素的运用,中国的艺术家们可以逐渐地摆脱掉西方油画的影子,更好地将中国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时代潮流与艺术的发展规律相结合。

中国当代油画在借鉴了西方油画艺术风格之后,在油画的审美语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油画自己的艺术审美语言。虽然油画艺术在早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是经过了这样的改革和创新之后,中国的油画艺术审美风格已经不再只是对西方油画审美风格的简单模仿了,而是具有中国油画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向世界呈现了一种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油画的审美风格和审美取向,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中国油画的语言审美风格上,与20世纪70年代的古典、乡村写实风格有了较大的区别,以刘晓松、王栗玲、王小伟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乡村写实风格,对当代的中国油画审美取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油画艺术的形成

(一)油画的起源

在早期,油画经过了几百年来欧洲艺术家的发现和探索,其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也越来越成熟,在油画的发展期间,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历史发展中,也产生了多个优秀的艺术学派:古典主义画派、德兰浮斯画派、荷兰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画派、现代派、印象派等。在油画刚刚传入中国的初期,就有一些国外的专家学者将油画的画种一起传入了中国,从此,油画便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西方油画相比,中国油画并没有像西方油画那样繁荣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权制度与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有本质区别。中国油画最早是从国外传入到中国的,在早期,油画艺术还没有在中国兴起,中国人对油画艺术还相当陌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这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艺术家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了解并发现了西方油画的样式和内容,并借鉴模仿了西方油画中的风格、形式和艺术观念。为中国传统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有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刘作人、李海栗等人,这些专家学者对于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历史发展的变革,中国主要形成了由王文和李丽等人为代表的写实艺术风格和以刘栗人、林海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尽管这些艺术家们的风格和绘画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却都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艺术家吴冠中对绘画形式中美的讨论,中国油画开始了别具风格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比如何王玲的《秋天已经醒来》这个作品,在当时就比较有代表性,为当时的油画艺术做出了贡献,并且在以后的油画发展中,也多次被借鉴。

改革开放之后,当时的条件环境给艺术家们创造了多种渠道去深入了解西方油画艺术体系的机会,中国油画作为宣扬新社会主义和宣传政治思想的新工具,西方油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中国油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中国元素,比如中国结、中国书法、京戏脸谱、皮影、玉雕、中国漆器、木板水印、武术、桃花扇等一系列中国元素。在中国油画的表现形式中,中国元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取代了西方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油画的民族特色越来越被艺术家们所重视,油画的民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二)油画的表现形式

一直以来,艺术家们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艺术精神,艺术语言包括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两方面,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是“以艺术进入”,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个人对于社会性的问题以艺术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当代的中国油画家对于艺术的表达还不是很成熟,大多是通过描绘的方式,不同的油画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会影响其创作的思维逻辑。这也就直接决定了艺术所表达的风格、形式。艺术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油画创作方法,是想要更直接更充分地表达他们与别人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想法,从而更加直接地展现自己的艺术风格。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绘画理念也各不相同。藝术家在学习和探索油画艺术的过程中,对画面本身所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关注,在当代油画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愿意采用一些中国元素进行创作,而采用中国元素进行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对于观众来说,除了对画面本身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对于作品本身所表达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大众对于艺术作品的关注使画家们借助作品表达画面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了作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部分的研究,使油画作品更加耐人寻味,表达的内容更有意义,增强艺术对于大众的感染力。

(三)当代油画的艺术语言特征

在近几年,油画艺术家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大部分是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绘画内容和绘画方式也取决于画家本身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人和物。这一类油画作品吸取了西方油画创作的内容和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所画内容和人物主要以东方内敛、含蓄的审美为主,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在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风景画、静物画,其中也是借鉴和吸取了中国的脸谱、皮影、中国结等传统中国元素,同样是别具风味。这类作品大多以抽象的情感为表达形式,超越了原有画种的限制和表现方式,使油画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更具个性化。

三、油画创作中所借鉴的中国元素

(一)油画的绘画审美继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的油画作品中,体现传统文化和内容的画家有很多,比如陈逸飞、艾轩、刘飞云、刘孔喜、李利、刘沂东、郭润文等艺术家。这些成熟的艺术家都较为注重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并将中国元素带到了油画的创作内容中,为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绘画技法较为传统的艺术家研究并学习了古典主义绘画的创作手法和内容,借鉴了古典主义画家的审美和风格,而这些审美风格大多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比如李力的作品中以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为基础,强调了中华民族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点,内容变化丰富,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中国油画表达了传统审美的文化精神,在技法上不断创新

在当代,有一部分画家的作品追求理性和唯美,崇尚古典主义精神,题材也较为接近现实,追求宁静与永恒的审美观念,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技法上不断创新和改进,让观众体会到了既亲切又有艺术氛围的享受,在当代绘画中相当受大众的喜爱,表达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内容,一些画家在技术表现手法上也多有创新,大多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

(三)油画表达了现代的观念和精神,艺术手法较为自由

当代画家从个人的审美角度出发,自由地选择合适自己的油画创作方式和内容,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体现个人的思维想法和艺术观念。在艺术创作中,中国元素的运用把人和艺术合二为一,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基本统一,同时又把中国传统的元素以油画艺术的形式传承下来,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法。

四、小结

中国元素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使艺术家拥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元素实际上不仅仅局限于绘画题材上,还可以作为一种思维理念为油画创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影响画家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的创作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研究中国元素在绘画方面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丰富艺术创作方式,也可以为我们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做铺垫,借鉴中国传统元素内容,探索具有多元化的、符合中国特点的现代油画体系。

参考文献:

[1]齐贺.油画创作中的设计思维运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4.

[2]张晓杰.中国元素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j].名作欣赏,2012,(27):156-158.

[3]莫慧波.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元素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4]易琼娟.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任潔.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图像转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6]贾渊.浅析中国当代油画中图像复制、挪用现象[d].山西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黄辉,硕士研究生学历,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探究中国油画当代元素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三

ok3w_ads("s005");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发展阶段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選择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立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以正确指导。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关键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主体的价值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1009-3729.2014.06.00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其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从而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文拟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体现和发展要求,以期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能有所助益。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就要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既要理解其科学性、也要承认其相对性,既要了解其内容、更要掌握其思想方法。如果不能从整体上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那么也就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无法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创造、方法论、根本特征三方面来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创造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学说和理论体系,还包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创新的学说和理论。本文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前者。就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来说,按照卢卡奇的说法,它主要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在1852年致约·魏德迈的信中,对自己的理论贡献做了明确的说明:“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p547)这几点正是由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导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主要理论内容可作如下概括:它通过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在这两对矛盾中,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人类社会由一种社会形态发展到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未来必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它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理想社会作出科学预测的社会科学。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到底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上都体现和运用着这样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在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所应该坚持的原则是: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要与客观相符合。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是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的,二者是不可分离的。辩证唯物主义虽然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并不是单纯强调物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而是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相互的,即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反作用。这里所说的“决定作用”,只是一种根本性的最终的决定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忽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也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地机械符合,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后的能动符合。这就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各种唯心主义及机械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它是处理人与客观世界之关系的正确观点和态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通过无数思想家的努力和斗争,最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并概括出来的最具真理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贯通二者之间关系的是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和根本途径,无论是由主观与客观符合所获得的各种知识,还是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任何改造,其方法和途径都是实践。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它构成了人类一切本质和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正是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使得人获得了得以延续的基础;人类也是在实践中创造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使得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2]人类也在实践中推进了认识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离开了实践,人类的一切认识和社会活动都会陷入空想、失去前进的方向。坚持实践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

以上是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义是要解决在资本主义之后的未来社会发展方向问题,这一理论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新中国是在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所以从一开始就面对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所吸取的营养主要也是这三个方面,它们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之后,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是李大钊,在后来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越来越感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体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给予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正确的指导。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上升为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她给予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首先应该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是不以精神世界的存在为前提的,而精神世界的存在则要以客观的物质世界的存在为前提;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人的精神世界要随著物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反映物质世界的变化。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能动地认识这个世界,有效地改造这个世界。当然,这里的“认识世界”只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而不是主观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人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去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则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无论是客观规律的发现,还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必须以实践作为基础。这就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即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也才能真正运用和贯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予以中国化的改造,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用“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化的语言来诠释我们认识中国社会和改造中国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所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他们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和任务不同,而他们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则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实事求是”。

2.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发展阶段以正确指导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变化发展的,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特别强调生产力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正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促使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使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并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个过程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首先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判断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换句话说,认清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这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和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首要条件。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近代以来又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剥削,虽然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社会主义基础比较薄弱。早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前,在论述俄国革命的时候,恩格斯曾于1885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中写道:“我所知道的或者我自以为知道的俄国情况,使我产生如下的想法:这个国家正在接近它的1789年。”[1](p670)而中国在近代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资本主义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并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时,尚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才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审视我国的发展阶段,就应该知道,我国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建成的条件还未充分具备的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还不相适应和协调。这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很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原因所在。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得出了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强调我们的一切政策和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前提和条件来制定、来开展。正是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导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着力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前提体现作用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四

ok3w_ads("s005");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酒文化,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中酒器作为酒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酒器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民风民俗。

【关键词】:酒器;文化;等级;礼仪;风俗

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分,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有:斝、爵、角等温酒器;尊、壶、卣、方彝、瓮等盛酒器;觚、觯、杯等饮酒器以及储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状制作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斝,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酒器不仅是饮酒时使用的器具,还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级制度、礼仪文化、民族传统观念等方面。

一、酒器反映的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君王与臣子之间的等级观念不仅体现在服饰上,酒器的使用上也有严格的等级要求。

周朝的礼仪很多,祭祀的裸器有细致的区分,什么等级的人使用什么样的酒器都有礼仪的规定。《礼记·礼器》:中写道“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酒器的等级有这样的划分:一等酒器爵,二等酒器觚,三等酒器觯,四等酒器角,五等酒器散,六等酒器壶。可见,王公贵族们使用酒器,根据身份的高低贵贱有严格的区分。

酒器等级的高低,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从诸臣祭祀时与君王在裸器使用上的区别可以看出,君臣不能用相同的酒器,不能饮用相同的酒,严格按等级来享用。不同的场合、用途、等级的奴隶主贵族,要使用不同的酒器。使用者等级高低决定所使用酒器种类的多少、轻重、大小。特别是在西周时期,朝廷中还设置官员“郁人”来专门管理精美的酒器。说明商周时期的酒器,不但像炎帝时期的陶质酒器一样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且数量剧增,种类繁多,各有所用,并直接参与了国家的政治生活,形成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爵是最高等的酒器,君王若能赏赐一件青铜爵对贵族来说就是很大的恩惠。《礼记·礼器》记载:“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所以它和“爵禄”、“爵位”有联系,“加官进爵”由此而来。古代封爵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也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

商周时期青铜酒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商周时期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二、酒器反映的礼仪制度

礼的含义很广,既是一种政治法律制度,又是一种仪式与行为规则,还表达了人所具有的恭敬、谦让之心,以作为社会各阶层等级秩序的标志。

周朝祭祀礼仪中,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之间等级分明,祭祀时用的尊数有礼仪区别:“大祭时,虽度用一尊,则用二尊以为副贰;中祭度用一尊,也用二尊以为副贰;小祭度用一尊,则用一尊以为副贰。祭之大则所酌者多,祭之小则所酌者寡。”

《礼记·玉藻》记载:“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木於士侧尊用禁。”尊中盛着元酒有怀古、不忘古的意思,是君王专饮的酒。君王在宴会的座位必须正面对尊,表示惠出自君。所以只有君王能专用此尊,普通老百姓可以不拘礼节,喝足酒为止,意即“礼下不庶人”。而臣子们不能直面对尊,只能侧尊而座,以示对君王的尊重。如果面尊而座,就是无视君王,礼所不容。后来,人们根据这种礼仪,在参与宴会时也分宾主而座。主人坐正位面尊,或尊贵者做主席,客人侧席相陪。这种座次按尊卑长幼排序,一般必须等上座的尊者入席后,其他人才能入座。

三、酒器纹饰反映的民风民俗

青铜酒器上动物纹饰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生动的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

1.羊纹

羊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跪乳习性,被引申出许多象征意义。“羊”字同“祥”字,寓意吉祥。《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三羊喻“三阳”。寓意驱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羊的独特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商代四羊方尊是方尊的典型代表之一。方形的器身、长颈并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头颈伸出器外,四羊的前胸构成尊的腹部,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可谓构思奇巧。四羊方尊就有四方吉祥之意韵,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2.龙纹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是华夏先民为了表现理想和愿望,组合多种动物优异形象,并经过不断创造、完善而成的能上天入渊、消灾降福、神化的、吉祥的艺术形象。其形象装饰在青铜器上,被升华为更高的信仰和象征,是华夏祖先的图腾,是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它显示着中华民族威武奋发,博大兼容的民族精神。

《考工记·画缋之事》记载:“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纹形象有更多出现。龙纹铜兕觥,兕觥为盛酒器,此兕觥前端为龙头,盖面饰有龙体,与前端的龙头衔接,浑然一体。口部两排锯齿形牙的间隙可往酒器中注酒。酒器的功用与龙嘴巧妙结合起来,构思新颖,纹饰生动,口沿两侧的贯耳可系绳悬挂。如此造型的酒器迄今仅此一例。

3.凤鸟纹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各种鸟的图案,形态婀娜华丽。凤纹的冠、躯体和尾部都有很多变化;鸟纹的躯体,大多只是一个禽体的外形,没有羽翅,有时因图案结构的需要,鸟纹有的长翎垂尾,有的长尾上卷,头前视或作回首状。也有的鸟头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这种形状的鸟纹,也通称为凤鸟纹。

西周凤鸟纹爵,爵腹呈现杯形,一侧有兽首鋬,下有三刀形尖足,爵身装饰鸟纹。倾酒用的流较宽大,与流相对的尾尖锐,口与流之间有一对伞形柱。

相传凤凰飞时百鸟相随,为群鸟之长,在古代被尊为鸟中之王,故青铜器上的凤鸟纹象征着祥瑞。

酒器上的纹饰反映着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酒器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等级制度、礼仪文化、风俗习惯等。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在现代社会中还成为社交礼仪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酒器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古代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五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战狼2》,这真是一部好片子!当中,最打动我的不是令人震撼的战争炮火,波澜起伏的情节演绎,你死我活的精彩比武,惊心动魄的场面,而是因祖国强大,友善而油然生出的自豪之情,因祖国母亲对儿女的揪心牵挂而油然生出的感恩之情,因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及时救护而油然生出的爱恋之情……

2011年,利比亚战乱,中国第一时间调动大量飞机货轮撤侨。

2015年,也门内战,美英法德等10多个国家关闭使馆,仅中国派出海军护卫舰撤侨。

2015年,尼泊尔特大地震,中国飞机第一时间到灾区接中国游客,国航,南航,东航都到了……因此,我为祖国点赞。

就在这些天里,老师放了一部记录片给我们看──《厉害了,我的国》,影片中展示了我们祖国的许多世界之最,比如:我国的海上吊机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最先进的海上吊机;我国的天眼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科学望远镜;我国的海上钻井平台南京一号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海上钻井平台……看到这些,让我想到以前的祖国,就像_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如今,我们的祖国什么都能造,而且还能造出许多的世界之最,因此,我为祖国的制造感到无比的自豪,为祖国的强大点赞。

值得我为祖国点赞和自豪的还有中国的桥和铁路。中国现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小桥梁已突破一百万座,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第一座长江大桥。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700米的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让世人叹为观止。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这一重大工程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们的祖国正在逐渐走进世界强国之列。

祖国正在不断强大,因为祖国的强大使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5672392154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