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最新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十四篇)

最新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十四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十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一

内容摘要:钢琴即兴伴奏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和技术性课程,为歌曲编配好伴奏则是钢琴即兴伴奏课所面临的难点。文章认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高师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对歌曲编配伴奏的音型、和弦、节奏,以及伴奏织体形式等几个方面的选用,在编配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关键词:高师 歌曲伴奏 编配 想象力 创造力

为歌曲编配伴奏,是高师琴法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每一个高师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不会选择恰当的歌曲伴奏音型而苦恼。针对这种现状,结合高师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为目的,分别从“引导学生分析成品乐曲,捕捉伴奏编配核心”和“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帮助学生选配合适的伴奏”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这个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是以想象为前提的,是想象的具体反映。在高师的歌曲伴奏编配学习中,想象与创造尤为重要,缺一不可。

学习伴奏编配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和弦、和声等音乐技术理论知识,了解常用的伴奏音型(织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歌曲的音乐内涵,并选择恰当的伴奏来丰富、衬托音乐形象。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学生选择的伴奏音型与歌曲形象不符合;伴奏音型变化太多,音乐形象不明确;伴奏音型太单一,全曲呆板、枯燥。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其实,为歌曲编配伴奏本身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以上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依据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等正确地分析音乐内容,缺乏足够的想象而造成的。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编配伴奏提供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分析成品乐曲,捕捉其伴奏编配的核心,培养学生想象力

分析成品乐曲的音乐形象,是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前提。从音乐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表现什么、怎样去表现;从音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曲式、和声、调性以及体裁、形式等。无论是对作品整体的把握,还是局部的处理,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分析之上,没有对作品具体、细致、准确的分析,即兴伴奏是不能达到更好的烘托旋律的作用的。[1]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乐曲,可以在教学中将一些优秀的成品乐曲先作分析,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领悟伴奏编配的核心,使学生体会到伴奏编配的乐趣,学会伴奏编配的方法。下面,笔者以《瑶族舞曲》为例来作进一步说明。

《瑶族舞曲》是一首优美欢快的瑶族民间舞曲。为了突出舞曲的特点,乐曲的伴奏织体节奏明快,富有舞蹈的韵律感。从全曲分布上看,可分a、b 、a三个部分,是带完全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谱例1:《瑶族舞曲》a部

a部中速,前8小节旋律舒展、流畅、平稳,表现了人们随着舞曲翩翩起舞的景象。为了衬托这一内容,伴奏采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强拍上用一个长音拉长节奏,弱拍上用两个和声音程予以支撑 ,这样可以突出民族舞蹈的节奏特点。另外,强拍上的长音音区很低,听起来深沉而悠长,仿佛是天地间的回音,表现出瑶族舞蹈的古朴和粗犷。弱拍双音的八分重复与强拍在音区上、音长上形成对比,使音乐律动感大大增强,形象地勾勒出舞姿的曼妙。这时,可以启发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想象,想象瑶族人们悠远而艰辛的生活历程以及瑶族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进行到a部分的后8小节,旋律密度加强,音距拉长,这时音乐的情绪变得热烈起来,伴奏的强拍用双音取代,节奏感及其伴奏力度得到了增强,并与旋律相互衬托。

谱例2:《瑶族舞曲》b部

舞曲b部分速度稍快。前8小节旋律起伏较大,音距时疏时密,疏的地方常伴有大跳,密的地方节奏紧凑,显然,此处是全曲的高潮。为了烘托气氛,伴奏采用模仿具有民族特色击鼓节奏的五度和声音程(),弱起、强起和长音、休止对比并置的节奏与悦耳、协和的五度音程相统一,使这一伴奏音型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纯五度音程在听觉上给人以沉稳的感觉,仿佛鼓声浑厚有力,表现了人们的团结和勇敢。这时,可以尽量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舞场上种种热闹的场景。b部最后8小节,旋律节奏舒展,以长音为主,显然没有前8小节那么热烈。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舞会高潮过后气氛渐趋平静的场面,这样,伴奏采用琶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情绪欢快而抒情,正好弥补了旋律中长音的单调,使乐曲丰满而具有层次感。

由此看来,分析乐曲要结合音乐的标题、旋律、节奏、音距、速度(如果是歌曲,还要结合歌词)等基本因素,并融入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能烘托乐曲情绪和气氛、刻画出乐曲音乐形象的伴奏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伴奏。

二、帮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选配合乎音乐形象的伴奏

高师学生将要从事中小学教育,他们所要编配的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歌曲伴奏。篇幅所限,下面笔者就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为例,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编配伴奏。

首先,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的标题、歌词、旋律、节奏等结合想象来分析音乐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歌曲中有洋娃娃和小熊这两个音乐形象。用什么样的伴奏音型表现最合适呢?我们知道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立柱式和弦三种伴奏音型各自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欢快、流畅、抒情;半分解和弦音型活泼、节奏鲜明、富有活力;立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则浑厚有力,连续弹奏有行进的步伐感。显而易见,跳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轻盈而跳跃,适合表现洋娃娃这一形象;立柱和弦式伴奏音型显得浑厚有力,更适合表现小熊这一形象。

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是就要将伴奏音型按和声编配的方法填入歌曲呢?通常许多学生都会这么做,并认为编配工作到此就结束了。的确,这样的伴奏音型与音乐内容相符合,音乐形象也明确,音型也不单一。然而,伴奏织体的设计能不能使儿歌更加充满童趣,形象刻画更细致生动、更吸引人呢?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创造”其实才刚刚开始。

确定伴奏音型后,笔者开始用讲解、举例、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旋律音区上、伴奏节奏上、音型的变化以及伴奏形式上多动脑筋:钢琴的高低音区属于色彩音区,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常表现流水、小鸟、儿童等轻盈、灵巧的音乐形象;低音区则比较沉重、结实、浑厚,常表现老人、笨重的动物、雷声、鼓声等音乐形象或沉痛、怀念、思念等情绪。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就有一段旋律在音区上呈现变化,对它的伴奏,我们在编配设计时能否考虑借鉴呢?

在《瑶族舞曲》第一段的前半部分,伴奏的节奏型设计具有模仿舞步的特点,这里可否用来刻画一下小熊舞姿的笨拙呢?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中,我们能不能试着通过以上各式音型的节奏变化来模仿洋娃娃和小熊的各种动作表现,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鲜明生动呢?

另外,伴奏形式常分为带旋律伴奏和不带旋律伴奏两种。带旋律伴奏,就是一手弹旋律一手弹伴奏的常见形式;不带旋律伴奏则是没有旋律的伴奏,它完全用伴奏音型的节奏来支撑歌曲,是一种纯粹的歌唱伴奏。两种伴奏形式会在音域、音量、节奏等方面使伴奏织体形成较鲜明的对比。省略旋律声部的弹奏后,右手能更多地参加伴奏声部的弹奏,从而使得伴奏织体及效果也起了显著变化:音域拓宽,伴奏声部不再局限于旋律声部的下方而向高音区扩展;音量更大,双手弹奏的和弦重复音使和声效果的丰满性与厚度增加;节奏多样,右手担负和声声部弹奏使织体组织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更富于表现力。[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篇幅虽然短小,如若能展开想象、挖掘艺术表现力,在伴奏形式上下点功夫,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创造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及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编配的伴奏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的会在音区上下功夫,用低音区旋律表现小熊的笨重,用高音区表现洋娃娃的轻盈;有的则会在伴奏音型、节奏上动脑筋,用琶音式上行跳音表现洋娃娃舞姿的优美、娴熟,用的弱起柱式和弦表现小熊动作的迟钝、忙乱;有的学生干脆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全曲简明精炼,富有节奏感;还有的学生会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简短的一首儿童歌曲更富层次,这样不但丰富了歌曲的旋律,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充满稚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学会借鉴好的、新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改造,真正做到学为己用。

谱例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学生编配伴奏举例

综上所述,想象与创造充满了整个再创作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想象的体现。在高师伴奏编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分析歌曲和乐曲,选择准确的伴奏音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使他们真正具备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实际能力,使他们能运用这种专业技能给每一节音乐课带来欢声笑语。

为歌曲伴奏是高师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一课,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在歌曲伴奏中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和声理论、即兴伴奏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也不容忽视,还有待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在教学中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渗透,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4。

[2]孙维权,巢志珏。键盘即兴弹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342。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象力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1。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时,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2。比较阅读,开启学生的想象。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就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然学生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他们的想象力就只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其想象力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也就无从谈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用语言描述想象内容的训练。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想象“美丽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怎样生活的?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想象“若小孩的话皇帝没听到或没人说真话的情景”,以及“皇帝回宫后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训练写作、激发想象力

“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老舍语)。作文的天空永远需要想象的翅膀。生动的描写,准确的说明,精辟的议论都离不开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训练学生写作入手,进而分析,再进行想象。如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

通过作文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层次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口头作文”的形式可以有复述课文精彩片段、编讲故事、描述见闻,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象积累。“书面作文”可以有扩写、改写、补写、续写、看图写作文等等,这些自由驰骋空间较大的“大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无疑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表象储备才丰富,而表象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

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器材”。除此而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要抑制自己的想象。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蛋,相信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孵出小鸡来;看到气球上天就想象人吃了苏打片,肚皮里有了“气”,人也可以腾空,虽然充满稚气,但其中就蕴含着让人惊讶的“想象”元素。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其共同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唯其如此才会做傲人的成绩。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营造出一种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现端倪,让我们紧跟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前进步伐,把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列入正常的教学日程,认真备课,依纲据本,提高自身素质,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三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音乐想象力的重要性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音乐想象力的重要性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中学 王 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般具有超强想象力的人都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从儿童时期就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对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而言意义非同小可,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体做法如下:

1.在唱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唱游课,是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唱游课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地把孩子们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大胆地设计、创造、想象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东西,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创作的天地。教师再进行诱导,逐步统一动作,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唱游课。

唱游课通常会结合舞蹈来进行。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音乐、美术、舞蹈等作为姐妹艺术,向来是紧密相关的。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时,展示新疆舞的特点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编舞,自唱自跳,再把所体验到的情感到歌曲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结合紧密、妥贴,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助人为乐的生动画面,有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展开。且不管学生的动作是否千奇百怪,我们都不予限制和约束,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机会。

2.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唱歌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的歌词大都比较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歌词,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在学习《摇篮曲》(中国乐曲)时,有两句歌词是:“晚风婆婆轻轻吹,月亮姐姐笑微微”,两句拟人化的歌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性的描述:“慈祥的晚风婆婆温柔地抚摸着大地,漂亮的月亮姐姐露出迷人的微笑”,接着让学生轻柔地朗诵,在脑中形成一副温柔、美好的画面,去体验歌曲的情感,再把情绪带进歌曲中演唱,发现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由此可见,借助歌词、旋律等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效果是很明显,也是最直观的。

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音乐教学论文 )例如:还是在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笔者的做法是先借助课本插图,找学生讲故事。然后,在笔者的带领下读歌词,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很快地了解到,阿凡提是个聪明机智、热心、爱护自然的少年。在读歌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始小声地在下边展开自己的想象,发展阿凡提的故事情节了。此时,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叫了一个学生上台继续讲述他自己编得精彩的阿凡提的故事,同学们很感兴趣,听得非常认真,随之笔者自然地问大家想不想学这首歌曲,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回答“想”,尤其是那个编故事的孩子。通过歌词,学生好像看到一个少年保护自然生态的优良行为,想象阿凡提爱护大自然的画面,引起了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这让学生在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3.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想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我们要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形象和获得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音乐欣赏课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在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从内心地感受到形象的过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只从“听”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使学生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表演结合起来。如结动画、电影、图片进行欣赏,使得欣赏更引人入胜。课本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4.在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创作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开动脑筋,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同的乐器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同一个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过的歌曲让学生分组演奏,或分别用不同节奏来表现音乐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四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论文

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时空的创造性的高级思维活动,想象在人的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象是创新的钥匙,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就有助于他将来去解决科学未解之谜。想象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后,能使人学得生动活泼,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而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一直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初中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了一些尝试。

一、介绍科学史实,展现想象的威力

许多科学规律的发现靠的就是著名科学家伟大的想象力。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个常见的现象中展开了广阔的想象: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面而不飞上天;苹果树长得再高,苹果也会落下,因此苹果落地与树的高度无关;如果苹果树高过月球,苹果是否会从月球上落下来呢?牛顿的想象出现了暂时的中断。随着实践的扩大他又从炮弹发射这类现象中继续设想;如果在山顶上把一颗炮弹平射出去,发射速度的大小与落地的距离成正比;如果发射速度非常大,那么炮弹就会绕过大半个地球;如果发射速度再加大,炮弹就可能绕过地球飞转,甚至永远不会落下来了,这样的炮弹多像月亮!炮弹和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离心力使他们不至落在地球表层,可是它们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和地球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吸引的力量。正是用想象的力量把地上的运动同天上的运动打成一片,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再如,在创立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在实验的基础上,伽利略就想象了如果摩擦越来越小,小车的`速度将减少得更慢,进而想象,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不变,后来牛顿在总结伽利略等人成果的基础上才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介绍科学史实使学生体会到丰富想象力在科学理论、规律的形成,在创造发明中起重大作用,激励、启发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二、利用“假设”,进行想象力训练

通过“假设”可创设想象情景,教学中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如想象地球中有个穿过地心的洞,一个小球落入这个洞后将如何运动。

学过摩擦后,让学生想象“没有摩擦的世界”;学过重力后又让学生想象“没有重力的世界”;学过磁场后假设人变成强磁体又会怎样;了解了月球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想象“人类今后如何开发月球”;知道了月相、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人类登上月球,在月球上可看到哪些天体现象(地食――仅地偏食和地环食,无地全食,日食――仅日全食和日偏食,无日环食)及其相应的地相;学过溶解性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有一种溶剂什么物质都易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思维活跃,有成就感同时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反思标准化,让答案多样化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样在同学们的学习中,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答案。

1.反思标准答案,使学生敢于想象

例如,学过熔点后问学生“真金不怕火炼”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本来期望学生回答“金的熔点高”,却没想到一个学生答出这一答案后,另一个学生却说:“不会吧?铁的熔点都比金高,我们怎么不说真铁不怕火炼呢?”我顺着学生的思路问:“是啊,那又如何解释呢?”后来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论后得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金的熔点高,二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我对提出不同观点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后来这位同学学习科学就更自信、更积极思考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有试题及其标准答案进行反思,这既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信心更足,同时也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2.设计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多想

学过力学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题目:一个质量为2千克,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出所有能求的科学量。这道题看似简单,但解答时需考虑学过哪些知识,结合题给条件有几种方法。本题至少可求出表面积、体积、密度、重力、压力、

支持力、压强等7个量。通过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对其整理使其系统化,又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

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只要我们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想象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创造机会进行想象力训练,学生就能放飞想象的翅膀,让想象的精灵在蔚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五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论文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美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习美术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本文作者在多年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欣赏作品,启发想象

欣赏和分析名家的作品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的各种不同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我国古代著名画家的画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我国古人的绘画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将现在的绘画风格跟古时的做个对比。我们拿中国的花鸟画大师宋徽宗赵佶来做个例子。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结合了富贵与野逸这两种风格,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他的花鸟画经常有诗题、款识、印章。教师在教学生欣赏他的画作的同时,还可以做适当的拓展来学习一下他本人的经历。宋徽宗作为宋朝第八代皇帝,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但不是一位好的君主,他在位二十五年却最终以亡国被俘虐待致死收场。

二、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快乐

小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很丰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想象力付诸实践中去,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创作的乐趣。孩子的创作方式有时很生动,有时又很夸张,富有很强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四人为一组完成一幅画作,四个学生可以从画纸的不同角度开始绘画,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题材。也可以在课上来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对绘画的距离感。在教授绘画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使学生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可以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在给学生评价作品时应该做到,对画得好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太理想的加以鼓励。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六

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师美术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 键 词 :美术理论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全民素质需要提高的社会需求,对美育的教学及美术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师范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开展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在美术理论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美术理论教学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的是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灵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善于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第一步,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老师的启发)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如在美术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篇阅读素材,教师设计出问题的框架。学生根据教师的框架问题仔细阅读、分析,并对章节中疑惑点提出质疑。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在美术理论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实践与理论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1.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探究内容引入到有情趣的研讨环境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情感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深入研究,如以《走进莫奈的画室》为题,研究印象派的风格以及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等。这样带有探索意味的课题情景,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探索、创造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思考激情。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见习和实习活动展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美术教学环境中,设定研究小课题,如《低段小美术教学课的导课艺术》《美术教学环境的布置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等。在这一过程中,让理论与教学相结合,让课本知识与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使学生提早进行教学的应用演练,这对他们今后进入教学实习和教学工作会有极好的帮助。

2.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利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在美术理论教学中,结合艺术作品或示范课的案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讨论、考察、研究展示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和探讨能力。这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防止学生把注意力固定在教材内容的纯理论上,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师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从书本的每一章节、每一次短期见习,或是一堂示范课中寻找到研究内容。教师要在研究的过程中辅助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研究,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鉴定方法。在实践调查和资料积累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进行深入探究等。

三、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理论依据,以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并学会解决问题。这时,教师的角色就要从讲授型转换为引导型。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科学知识不如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素质,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以往的师范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技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师范美术教育的教学中要构建新的课题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把一定的美术理论和教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理论课题的研究中,并且把课题的研究落实到美术理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习,逐步获取主动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师范美术理论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设置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要设计出相应的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以小组协同、资源共享、信息整合等形式指导学生开展美术理论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创设研究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开展研究。这一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使理论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在美术理论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

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美术教师的师范院校,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前瞻性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时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趋势,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师。要顺应美术教育的发展,培养美术师范生不仅要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美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的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更好地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七

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论文

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当好孩子们欣赏音乐的“引路人”?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本文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欣赏教学 培养 “音乐耳朵”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发展儿童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都说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如何当好孩子们欣赏音乐的“引路人”?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握欣赏的内容?怎样欣赏才有效?1知己更要知彼:分析学生和教材1.1了解学生一节欣赏课要想上得有效,教师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由于年龄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领悟往往是不同的。而且现在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从小就进行某些音乐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他们与那些没有接受音乐学习的孩子之间形成了音乐基础上的差异,从这方面来说教师就要在规定的音乐听赏的作品中尽量兼顾到这样的情况,教学设计不能过于浅显而又不能过于深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音乐学习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他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能自觉集中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学生中也存在着对音乐学习不怎么有兴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设计的环节要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音乐听赏积极性。

1把握教材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搞清楚:本节课所要欣赏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什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关于教学目标不是单纯写在教案上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活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节课上下来到底要学生从中获取到些什么知识或者是得到怎样的体验。

2凸显音乐个性明确教学环节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性,音乐课应紧紧围绕音乐这条主线,对音乐本身进行深刻剖析。欣赏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欣赏时要抓住音乐作品的要点,从音乐的元素入手,到具体音乐,再到整个音乐风格,形成清晰思路。

音乐欣赏可以分成知觉性的欣赏、情感性的欣赏和理智性欣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可谓层层深入。知觉性的欣赏往往只是停留在感官审美上的,只要耳朵听起来好听就可以了。情感性的欣赏相对于知觉性欣赏更深入一步了,不只是停留在感官审美层面,而是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等因素的感受引起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而理智型欣赏是音乐欣赏的高级层次。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注意欣赏层次的侧重点,对于低段的孩子,应该选择知觉性为主,逐步向情感性欣赏过渡为侧重点。对于中、高段的孩子来说应该选择情感性欣赏为主,逐步向理智行欣赏过渡为侧重点。不能用年龄段、文化程度将欣赏的选择点机械地卡死。因为教学目的不同,教学要求不同,也可能使欣赏层次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1)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认识大提琴,感受大提琴低沉、悠扬的音色。

(2)通过聆听乐曲,领略乐曲的`柔美,并能哼唱主旋律。教学目标的正确制定,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使这节课获得了成功。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教师设计的《游击队歌》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介绍背景(听《共产儿童团歌》踏步进教室)初听歌曲、感受音乐特点:①初听歌曲,感受音乐形象。②复听片段,通过踏步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复听歌曲。表现形象、感受场景:①欣赏歌舞《游击队歌之》。②根据不同的力度跟着音乐配上踏步的动作来表现游击队员。

作者介绍,四听全曲:①介绍歌曲作者:贺绿汀。②再听全曲,出示歌词。③师总结。

从这位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2)整体性初步领略环节(初听)。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般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①对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表演形式有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②对音乐作品中的某些侧重点内容做较为深入的体验、并且得出自己的认识结论。③对教师设置的疑问,尽力从音乐作品中找出正确的答案。(3)分析性研究环节,在这个环节是对音乐作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研究。(4)综合性深入体验环节(复听)。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地围绕音乐作品,把感性的、理性的知识有机综合在一起,这个环节也可以说是整个欣赏教学活动的收获环节。

3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1)讲述法。常常用于讲述欣赏知识、作品分作曲家(歌唱家及演奏家等)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等内容,但教师的讲解要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不能成为讲解员更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想象。

(2)观摩法。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或者学生表演(演唱、演奏等)由其他同学来观摩欣赏的教学形式。

(3)熟悉主题法。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欣赏作品时,熟悉主题就成为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作用。熟悉主题的方法有:通过教师的演唱、演奏,通过摘听录音,通过学生模唱、视唱、背唱等。在熟悉主题的时候最好给学生提供乐谱。

(4)体态律动法。律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

(5)直观法。有实物直观、图片直观和观摩这几种情况。

(6)对比法。将欣赏对象中相同或相近的音乐要素拿来作对比分析,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7)迁移表现法。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联想与想象通过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图画、诗歌、散文……)再现出来的一种的教学方法。

(8)调整乐谱顺序法。可以将比较难懂的音乐知识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倾听乐曲和识谱上。(初听阶段)(9)讨论法。常用于作品分析或者音乐评论等教学内容。

它容易做到集思广益、加深理解、互相启发、沟通情感。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到目的。

(10)启发联想法。多用于欣赏描绘性或情节性的音乐作品中。

(11)启发想象法。它是通过欣赏音乐并体验音乐的情感而引起人们广泛的自由想象。

罗列了这么多的方法并不是说每一次欣赏课欣赏的作品都必须要将所有这些方法都运用进去,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择出最适合某一教学环节的方法将它运用起来发挥作用。

另外,音乐课堂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应适时地展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包括音乐技能、语言、课堂驾驭能力、即兴应变能力等等。当然,作为音乐教师适时展现音乐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现场范唱、范奏、表演对学生的感染力往往比听录音、看录像效果要好得多。

音乐是听觉艺术、情感艺术并且有很强的学科特性。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坚守学科特性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理念武装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明确自己要教什么并且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使我们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有实效性。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八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论文

在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是听觉、时间、情感上的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寓教于乐,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递到学生心中,好的音乐每一次的聆听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断巩固和加深。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特点,注定了“多听”是学习音乐的好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听力的训练,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对于中学的音乐课来说,听力训练主演是培养听辨听想的能力,两者不是独立的,它们可以同时进行,两种能力同时培养。

一、听辨能力的训练

听辨能力是指学生听辨高音、节奏等技巧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熟悉音阶,感觉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唱音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每堂课都让学生唱一唱音阶,唱唱“doremi”提高了对音符的感受力。

当然唱音阶只是听辨训练的一个开端,由连贯的音阶练习逐渐过渡到跳跃式的单音练习,开始要弹一些跳跃小的单音,让学生多听多唱,根据标准音与音阶的`模唱说出具体的音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听辨旋律。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对单音训练掌握较快,而对听辨旋律则较为吃力,因为听辨旋律包括听辨音符时值、节拍、节奏的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关呢?通过教学,我摸索出听辨旋律要从整体出发,对整个旋律有全面、完整的了解,分清旋律中的结构,逐个句的听辨。不管是音符还是节拍、节奏都要一项一项的突破,切忌盲目的全听、全记,造成“贪多嚼不烂”的现象。

这样,学生对于听辨旋律可以系统地、有方向地练习,掌握起来比较轻松,同时老师做好必要的检验,强化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辨能力会很大提高。

二、听想能力的训练

1、听想音乐的结构。

听音乐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聆听乐曲的喜怒哀乐,抓住音乐的主旋律,跟随主题音乐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这里分析作品结构就像语文中的分层次一样,只不过分析作品是根据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来区分的。

如《彝族舞曲》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地场面。欣赏时,首先要让学生整体上聆听一遍,对照课文中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注意音乐情绪转变了几次,每一次的变化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边听边随时做一下记录,整体欣赏完以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大多数的意见。然后再次聆听,这次教师分段讲解乐曲的情绪,学生边听笔。最后经过讨论作品的结构就出来了“a+b+a”的三部曲式。

2、听想音乐的神韵。

再如《春江花月夜》,听到这部作品题目可让学生先思考乐曲所表现的时间、地点及表现的情感。如果你来表现这个题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情绪速度?让学生自己构思一番。然后利用幻灯,展示一副与题目相符的山水画,同时播放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换以不同的画面,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等到乐曲结束时,学生都感到了好像身临其境似的,深深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伟大,把江南春夜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配以《春江花月夜》诗词的朗诵,以音带情,以情带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学生不由自主地随音乐哼唱或打拍。通过以上听、看、诵、赏的手段,调动学生感官欣赏与感情欣赏,使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当然听想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乐曲,它也可以是歌曲。让学生欣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并让学生讨论音乐的演奏风格、技巧,增强学生的听力。

综上所述,音乐中听力的训练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加强了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增强了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打下了一个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九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论文

“强大的美国来自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来自美国畅销书、轰动全美的权威报告《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中的一句宣言式的总结。

因为文化和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造成很多中国人拘泥于传统,甚至顽固不化,不接受新生事物。而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很多新事物不断涌现,尤其是艺术,美术,如果没有一个爱想象,喜欢创新的头脑,观察变化和新事物的眼睛,是不能创作出好的,震撼人心的作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敞开心胸,到处走走看看,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国家不断强大起来,不仅仅是艺术,其他各个方面都一样。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和希望,怎样正确开发和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非常具体、重要、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美术教师的任务。

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除了他们天生的信马由缰的自由想象,学校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学美术课相比其他科目更适合并具有专业性。我们可以通过美术课的设计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创作出各类作品,创造出无限可能与未来。

美术课应该怎么做,才能打开学生思路,展开丰富想象,从而创造出作品呢?

一、开阔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各种艺术作品,绘画,书法,音乐,电影等等,见识多了,想象的空间就大,学习的机会也多。有条件外出写生,看画展,参加各种活动效果更好。过后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观点,不定主题,不做限制。学生通过深入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山川、树木、动植物造型和色彩的变化,更直观地感知世界,感知美,从中得到启发,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独特的、有感情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可以开阔眼界,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自己不断学习积累,加入自己的思想,重新创作,变成自己的作品。

二、绘画课上加大创作课的比例,尽量少临摹,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不按照常理作出规定,比如树木花草就是绿色红色,云就是白的,天就是蓝的,太阳、苹果就是圆的。美国一个美术老师因为告诉学生圆形是太阳遭到学生家长的起诉,家长声称老师严重破坏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圆形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比如满月,比如圆形盘子,比如球类,不仅仅是太阳。案件最终结果是学生家长胜诉。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保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统一的认识,有很专业的手段,学生眼中的太阳不一定都是圆形。

要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想象展开创作。我们将会看到有很多新奇的独特的带着学生想法的作品。中学生虽然绘画技巧不够娴熟,但我们可以着意培养他们在内容、题材、色彩上的独创性,比如中学生科幻获奖作品《未来建筑师》,《网瘾处理器》、《太空高速列车》、《近视治疗仪》,创作者都是通过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符合他们年龄特色的题材展开丰富的想象,画面构图的处理有独特想法,富于科幻感,色彩鲜艳,有冲击力,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作品。由学生作品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下了很大功夫。

三、加强手工课包括简单雕塑、折纸、泥塑等的训练。

让学生凭自己想象创作作品,形式上可以采取先讨论,然后动手制作,最后同学之间互相点评的方式。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加快思考创作,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兴趣。国外的艺术教育形式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德国经常把美术课堂变成手工作坊,学生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好的作品甚至可以销售,让学生从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四、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相互探讨创作思路的形成过程、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

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想象力的演讲比赛、针对观点的`辩论赛、针对作品的大奖赛。好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加更高更大范围的比赛,手工作品可以校内拍卖,创造更浓的艺术氛围,提高师生对艺术的兴趣。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要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学生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 ;学生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的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在教学形式上也可以改革,把音乐引进美术课,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播放各种音乐,乡村,爵士,摇滚,歌曲,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先谈感受体会,再创作画面,或者先创作画面,再谈创作灵感思路,最后集中讨论,评比。这样听着音乐创作出的作品一定会有旋律感、流动感、跃动感,就像梵·高的作品一样。要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建议把美术课排成连续两节的大课,让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创作。一学期至少给艺术教育留出一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参观艺术展出、博物馆、美术馆。在实践中体验和思考。在外出写生采风的过程中,领略大自然的美,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春夏秋冬的变化,提高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美的感受力,激发原始激情,从而创作出美的、富有感情的作品。

参观名人名家作品可以使学生看到高水平的作品,提高他们的眼光,并从作品中获得灵感,得到启迪,学会一些绘画技法。优秀艺术家的事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励学生刻苦努力,树立理想,实现梦想。

美术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利用假期和各种机会多出去走走看看,深入大自然,深入生活,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研究教法,才能有能力带领学生完成优秀的作品,启迪他们的艺术创作力,为学生做出表率。提升个人魅力,从着装到举止谈吐,再到美术作品的水平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如果学生因为喜欢美术老师而喜欢美术课,喜欢艺术,也是对美术老师的褒扬,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指导和教授他们在美术、艺术的大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总之,中学美术课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作重要的内容来对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为全民族的艺术素质和普遍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十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式研究论文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干枯黯淡的,没有创新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教会学生想象和创新,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丰富更多彩的人生。想象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通过对许多有联系的现象的观察、分析、联想,找出本质的或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语文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新潜能。”想象伴随着人们走到了信息时代,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因为人类不断地创新和想象,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尝试,人类才一步步将想象变成现实。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教育似乎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它渗透在各科知识的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与应用中更是处处出现想象与创新的“身影”。尤其写作文更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没有想象力的文章是干涸的、乏味的。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想象力的挖掘与培养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进。认识到这一点是在讲完《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课之后,我让学生思考了孔乙己与范进同为热衷功名的文人,同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们身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并布置学生写一篇文章《假如孔乙己遇到范进》。让这样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迂腐之人“相遇”,结果发现,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并且都在文中体现出两个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由此我受到很大启发,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训练,引导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它的外延与内涵都应该是广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

和提问一样,平时的语文训练也应该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创新潜能被挖掘出来。比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在这一课当中的景物描写非常传神。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想通过阅读课文,先训练学生阅读时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几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然后迁移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用学会的方法写景物描写短文《春》。我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幻灯片,电脑上出现了美丽的春景图,每一幅上还配有相应的古诗句,当这些诗意的画面出现时,唤起了学生对春的神往,脑子里就再也不会空空如也了。从阅读训练迁移到写作训练,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养成求新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主要通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是有道理的。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师生共同研讨,彼此倾听。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思考和讨论的主人,他才会开拓思维,不断创新。例如,在讲《胡同文化》这一课时,有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提出了质疑,有的认为汪曾祺把北京人说得太冷漠,不符合事实,有的认为作者是将这当做一种京味文化来看的,不是写实……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互相倾听、反思、推翻,渐渐达成了共识。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

没有飞翔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没有创新的学习也不是成功的学习。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丫,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要时时记得培养,常常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想象。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十一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彭国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课程标准》在数学的地位中明确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学习内容中又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然而,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对小学生的数学想象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探索和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教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景吗?”“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的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来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簸得狼狈不堪的滑稽情景。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又如,在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大小,先要求学生回忆1平方厘米的大小v大约有四年级学生的拇指甲大小w,然后逐一想象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接着要求学生按以下顺序想象1公顷的大小:①1平方米有多大;②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平方米,这有多大;③100块这样的土地就是1公顷,它有多大。之后投影出示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v即1公顷w的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对比图,接着出示重庆市人民大会堂的图片,通过介绍得知它的占地面积是6公顷。再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把1公顷的正方形移至大会堂所占地面。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1公顷的大小,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和依据。

再如,对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展示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者告诉学生,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对此,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从而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若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长方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就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数学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从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在教室里从不同角度拍出照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拍照的方位;在练习中找出几位正做好事的同学背影照片,让学生猜一猜,找一找是谁做的;把撕破的照片拼完整,并说说这张照片拍的是物体的哪一面;想一想从哪一个方位给别人拍照最合适等等。通过这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的活动,使空间知识贴近了学生,同时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又如在学习“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最后一个环节,先安排学生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漂亮图案在小组内交流、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学具、水彩笔、装饰用纸等工具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活动。之后让学生看一看图案,想一想该图是由哪个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最后再让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画一画,设计出不同的图案。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能在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平移,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创设情景,诱发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使,是合理的推导。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自终地主动参与,体会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者先出示一组数:1254、715、63、398、57、149、1506、321。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当学生完成这一复习过程后,教者再问:那么这里的数哪些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口算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此时,教者诱发学生猜想:“其实能被3整除的数也有自己的特征,请大家猜一猜,它们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尽情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猜个位上的数字是3、6、9的能被3整除。有的说:我猜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9、12的能被3整除。也有个别学生猜想到“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不管学生的猜想是对还是错,都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在探索知识过程中迈出的可喜的第一步。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度量,剪拼其两个锐角以及拼成一个长方形等方法,得出: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充分的了解,此时教者及时引发学生展开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由于受某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就有学生猜出了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 180°的错误答案。此时,教者马上指出:“这个猜想对不对,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证明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样,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

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猜想,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的状态,还可使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初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 了解所学知识内容。

四、创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奇思怪想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应用题教学中作了大胆尝试:将应用题那枯燥无味的文字叙述,通过想象,改编成相关离奇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情节中所产生的某些结果出发,一步步地推想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或必备的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一次三、四年级的数学活动课上,我给他们出了这样一题:鸡和兔关在一只笼子里,它们有30个头,有72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根据全国优秀教师,北大附中特级教师周沛耕老师的解法,作了一番叙述:“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哈利波特,手里拿着一根魔棒。魔棒一挥,这30只动物就发生了变化:所有的鸡全都飞起来――停在空中,所有的兔全都举起两只前脚站立起来。”

同学们笑了起来,听得很认真,感到有趣。于是我抓住时机立即发问:“同学们,你能计算出此时站立在地上的脚有几只吗?”学生很快算出有72c2×30=12只。“这是谁的脚呢?”

“兔子的。”学生很快明白,“原来兔子有12÷v4-2w=6只,鸡有24只。”此时,学生兴奋不已,以往对这类题深感头痛如今竟有趣易解!我告诉学生,只要你们展开想象,编一编故事情节,再加以推理,就能解答这类应用题。对于这个题你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故事情节来解答。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纷纷展开想象,像写作文一样编起故事来。其中一个是这样想的:“假如我是哈利波特,我就让所有鸡的两只翅膀变成两只脚,这时站立在地上的脚就有4×30=120只,多出的120-72=48只就是鸡新长的脚(即翅膀),所以鸡有48÷2=24只,于是兔有6只。”另一位学生所编的则是:“假如我是屠宰场的老板,我就将30只动物每只砍掉两只脚去卖,这样未砍的脚当然就是兔子的,所以兔子就有v72c2×30w÷v4-2w=6只。”

这样的故事情节创编练习,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走向多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力”。总之,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十二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三年的实验研究中,从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就在进行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所要遵循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可以采用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要完成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作一简要论述。

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结合所要教学的数学概念,遵循创造性教学原则,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下面就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谈点儿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教学的根本。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如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等一些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以下几项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通过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与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同样,创造力的提高,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探究新的数学

[1] [2] [3]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十三

[音乐论文]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领域中,得益于计算机音序软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于pc机(personal computer)基础上的midi和多媒体系统如日方升,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应用空间。受其影响,传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代理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1] [2] [3] [4]

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篇十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江苏昆山●冯萍

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要善于倾听――这是学习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会倾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愿意听,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和能力,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让学生在激励中愿意倾听

场景一:音乐课上学唱《小树叶》。由于两段节奏不尽相同,学生唱第二段时容易被第一段影响使唱歌走调,教师示范后叫一个学生歌唱,检查是否唱对。这时仍有许多学生要唱,还有其他的学生插嘴跟着唱。甚至有些学生不再听,自己私下轻唱“交流”,很少有学生听别人唱。接着请另一学生唱,往往又重复别人的错误。上述现象在音乐课上是常见的。

思考: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很欣赏学生的演唱,认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好现象。其实这是个误解。教育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现的同时,必须努力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解决策略:(1)语言鼓励。适当的语言激励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不要吝啬赞美,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听、认真听的好习惯。(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小老师,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仔细,而且会等到学生一唱完,再举手发言。

二、让学生在引导下学会倾听

场景二:苏教版音乐一上《小猴子》,先导入:小朋友们,森林里新盖了一所动物学校,今天开学了,让我们一起唱着歌去看看。开始律动:《上学歌》。然后让学生听赏:你们听,是谁一大早上学来了,请你用身体动作来告诉大家。

1. 播放活泼欢快的音乐,学生表现出兔子、袋鼠、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形象

第一组小朋友演兔子,随着音乐跳跳跳,跳跳跳。二三两组拍节奏2/4×××

2. 播放低沉缓慢的音乐,学生表现出大象、老虎、狗熊、乌龟等动物形象。

第二组演乌龟,随着音乐爬爬爬爬,其他两组跺脚。2/4 × ×

3. 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学生表现出孔雀、天鹅、小鸟、蝴蝶等动物形象

第三组来演小鸟,动作改成拍节奏。2/4×- ×-,保持住,不要停。接着乌龟和小兔子一组一组加进来。

思考: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既欢快活泼、低沉缓慢、优美抒情,同时又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师借此创设情境引出小鸟、乌龟、兔子三种动物,再与节奏游戏贯穿起来,让学生认识x -、x 、x组成的简单节奏,也为歌曲的学习埋下伏笔。而此处的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要对学生切实加以引导,让学生听有目标、听有兴趣、听有思考,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听有所得。

解决策略:(1)确定目标,引导倾听。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教师应让学生经常听音乐,引发其对音乐的兴趣。

(2)教师示范,共同倾听。要让学生具备听的能力和好习惯,教师要先用心倾听。音乐响起,教师应停下所有的动作,和学生一起聆听。教师以身作则,认真倾听,长此以往,听的重要性将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

三、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善于倾听

场景三:在上苏教版音乐第二册《唱着歌儿去劳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默唱练习,录音伴奏。然后,引导学生:你觉得勤快人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交流。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唱第一段,录音伴奏。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厨房里欢快热闹的劳动场面吧!学生看录像。我们的`厨房也很热闹,你听:

教师继续引导:这些有趣的声音合在一起该是多奇妙啊,快竖起你的小耳朵来仔细听。学生三声部声势练习,边说边听整体声音效果,并且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整齐地开始和结束。教师在导入第二段时,引入:在这么热闹的厨房里呀,还有一个人,他是谁呢?他在干什么呢?你们听一听,猜一猜。学生再听第二段,教师范唱,然后学生进行表演唱。

思考:纵观前面的整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善于倾听,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运用音乐的表演和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这样的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要在热闹的活动中忘记了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若忽视了倾听这一重要元素,音乐的学习将会变得虚无缥缈。

解决策略:(1)听为先,在表演和游戏前整体感受乐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听力的经验。因此,在进行表演或者游戏之前,必须让学生仔细听音乐,学会整体感受乐曲的特点。

(2)听为主,在表演和游戏中体会情绪变化。学生表现欲望很强,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就会跃跃欲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明确:音乐的表演或者游戏,要听音乐的指挥。当学生认真听并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时候,必定会为音乐的美好而愉悦。

总之,培养学生有效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音乐教师要认真实践、持之以恒,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小学)

最新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十四篇)相关文章:

最新即兴演讲稿的题目模板

最新即兴演讲题目怎么写(三篇)

最新即兴三分钟演讲稿范文

最新即兴感恩主题演讲稿

最新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十四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即兴伴奏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十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64162781859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