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五篇材料]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五篇材料]

白云滩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五篇材料]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篇:《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尤其注意“芜”字的读音,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叙事文章的三部分——“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学写寓言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明白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词语的意思。

2.认读课文,小组学习交流,使生字词再强化。

3.快速浏览文章,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语言、态度、动作前后的变化,感受只是夸夸其谈,不落实行动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

花瓣卡片、课件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荒芜的花园》。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你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荒

芜的花园》。

书写完后,师提问:“荒芜”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①:偏旁部首都是相同的,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预设②: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师:看到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①:想到公园里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草。

预设②:本意指草长得多而乱,指田地、花园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二、初读课文。

师:在我们的印象花园总是和美丽联系在一起的,这座花园为什么是“荒芜的花园”,一起走进荒芜的花园,看看里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大声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第二个,想想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1.检查读书情况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生字:荒芜灌溉荆棘凄凉追慕惋惜

缩小石罅

2.概括课文内容。“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赏析,感受花园的变化。

1.那这座花园以前景色是怎样的,现在又究竟荒芜到了什么地步,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4自然段。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花园以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生:以前花园有美丽的池水、美丽的花木、唱歌的夜莺。现在的

花园只见杂草与荆棘,只闻蟋蟀的悲鸣,花木枯萎了,池水干了,一片荒芜。

师:美丽池水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生: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池子里没有一点水池的荒凉的样子。

师:如此美的花园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里会怎样?生:我会很感到很惋惜,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想恢复花园的美景。

师:有几位花园来客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当他们面对花园的凄惨景象,他们的反映是什么?请同学找一找,并体会着读一读。

课件(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现出这样的凄凉景象,几乎要心痛得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坍倒的草亭中的破椅子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师:是啊,当他们看到如此凄凉的花园,他们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怎样的神色?

生:追慕惋惜的神色。

师:“追慕”的意思是?

生:追慕的意思是追怀、羡慕。

师:他们追慕什么?

生:他们追慕花园以前的美景。

师:“惋惜”的意思是?

生:可惜、叹惜

师:他们惋惜什么?

生:他们惋惜美丽的花园变的如此荒芜。

师:是啊,花园的荒芜让他们痛心不已,他们是怎样说的?课件(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最能够体现出他们的决心,这个词语是:生:毅然

师: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生:坚决的,毫不犹豫的

师:就让我们试着读出来客的毅然决然的决心。

学生试着感情朗读,读出毅然决然的决心,指名读。

3.青蛙和蟋蟀看到这群来客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想把花园建好,有什么表现?画出来体会着读一读。

课件:(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悲鸣,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

师:从青蛙和蟋蟀的表现中我们仿佛看到荒芜了的花园仿佛有了生:希望

4.师:那么,花园来客在表明态度后,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8——18自然段。

师: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他们讨论改造花园的方法。

师:他们是如何讨论的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把老师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们先是(细细)地讨论改造花园的.方法,(悉心)

地讨论园中的种种布臵,甚至于从(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后来他们又舍弃将来的详细的计划,转而讨论改造的入手方法,直到后来相互(辩论),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而(互相谩骂)、(扭打)起来。

5.师:他们这样的讨论、辩论着,他们却没有

生: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荒芜的花园照旧荒芜着。

师:是啊,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他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虽然他们的决心很大,但这种没有行动的讨论,荒芜的花园只能是照旧荒芜着。

6.接下来我们把他们来到花园的后的感受和行动及对话分角色表演。

有几个人来到花园,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凄凉的景象,他们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一个人叹气道“一生读……”其余人都毅然的站起身来,答道:“生齐读……”他们先是细细地讨论改造花园的方法,悉心地讨论园中的种种布臵,甚至于从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青蛙暗想到“……”后来他们又舍弃将来的详细的计划,转而讨论改造的入手方法,A说:“……”B说“……”C说“……”其余的人说:“……”他们相互辩论,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而谩骂、扭打起来。

7.面对这样的结局,青蛙和蟋蟀又有那些变化?

课件:(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的,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破灭了,它不愿意再看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又悲鸣起来。)

第二篇: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 ,认读5个生字尤其注意“芜”字的读音,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

2、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学写寓言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明白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词语的意思。

2、走入文本抓住人物语言的前后变化,找依据,谈感受,体会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理解文章的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教学过程

一.感知美丽,引出反差。

1、谈话引入:(板书:花园)同学们,能简要描述一下,你所见过的花园吗?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是啊,花园是个吸引人的地方,那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是休息放松的好场所。可是有这样一个花园,却长满杂草,荒芜了。补充板书:荒芜了的)

3、读题释题:文中是这样描述这“荒芜了的花园”的。请轻声读读句子,说说对“荒芜”的理解。

生:本意指草长得多而乱,指田地、花园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芜的花园,看看里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2、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几个人想让荒芜的花园恢复往日的美丽,但他们只说不做,结果荒芜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三、品读课文,学习习作

1、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1)这荒芜的花园究竟有什么样的景致呢?

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写的呢?

看到荒芜了的花园,花园来客怎么说怎么做的?

为什么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读了这则寓言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悟,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全班交流。

(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更突出花园的荒凉)师:他们面对荒凉的花园,他们什么反应?

生:他们面对凄凉的花园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师追问:追慕何意?追慕什么? 惋惜何意?惋惜什么?

(抓住重点词“追慕,惋惜”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至第四段,今昔对比,理解花园来客今天的惋惜心情。)师总结:今昔对比,花园的荒芜使来客痛心不已,为他们后来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他们此时惋惜的心情?

师:读得很好,正因为有这种感觉,所以他们有一个想法? 生:所以他们下定决心整理花园。

师追问:“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这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生: 反问句。起鼓动的作用,鼓动大家去重建花园。

师追问:其他人有什么反应?

生: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指导朗读:抽学生朗读(好,你读出了他们毅然决然的态度。谁再来读读?)

师:那么花园来客们表明态度后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他们开始讨论如何重建花园。

师追问:他们是如何讨论的?找到其中的关键词。文中反复出现了六次“讨论”,两次“辩论”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他们讨论时态度的变化

(先是细细地讨论改造的方法,“悉心地讨论”如何布置,滔滔不绝地讨论了整整一天,直到后来“相互辩论”到“谩骂、扭打”)

师:这样讨论的结果如何呢?

生: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

师:作者这样大费笔墨的详细描绘他们的讨论,结果却出人意料。这样写有什么含义呢?

生:更能吸引读者,有讽刺意味......师:那么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将他们这夸夸其谈的表现呈现给大家。

生读。

师:他们没有行动的讨论,对花园有影响吗?

生:荒芜的花园,依旧荒芜。

师:为什么荒芜的花园还照旧荒芜着?读了这则寓言让你明白什么道理?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生:不能只说不做,要团结......师总结: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想成功,就得踏踏实实,团结合作。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文中花园来客的语气。

4、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的个性写作手法。

文章运用了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对比的写作手法:

A 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他的悲鸣,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

B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破灭了。它不愿意再看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又悲鸣起来。

A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B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师: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师:你能结合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第一组:学生结合青蛙和蟋蟀的表情、动作、心理谈感受、第二组:学生结合刚开始花园来客毅然决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态度和后来一无所成的结果谈感受。

师总结:对比的写作手法本文中反复出现,成为文章的一大特色。使我们更体会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最终结度谈体会,总结本课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

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用我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交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自己试着编写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第三篇:荒芜了的花园教学反思范文

反思一:荒芜了的花园教学反思

《荒芜的花园》是一篇含义深刻的文章。讲述了贝尔太太的花园由盛到衰的经历,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与别人分享快乐,将拥有更多的快乐;而自私的人,面对的是孤独和寂寞。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相互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与教材这一敞开的、具有生命灵性的文本进行对话,通过反复阅读、解读,让学生有所体验,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文本的蕴涵。

在本科的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设置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如引入部分以一组花园的对比演示,设置学习的悬念,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贝尔太太落寞、孤寂的心情的教学中,以一幅荒芜的花园的影像,从而产生了进一步探究、寻找花园变化、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情感,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可能。

在教学第三小节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贝尔太太出示的第二块牌子的内容,从而知道贝尔太太是个自私的人。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语言训练点:贝尔太太看到花园(),她感到(),心想:()。于是,她()。这一承接段式的训练以主人公贝尔太太的心情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展开合理的想象,目的在于结合贝尔太太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借助文本这一载体,展开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从而促使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在心灵地交流中体验文本,得到感悟,通过想象,学生们认识到了只有让快乐与别人共享,才能更快乐。由此,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强化,课文反映的价值取向也得到了挖掘,而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则将深刻地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本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这点,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的切入点,试图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丰富文本的内容,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反思二:荒芜了的花园教学反思

《荒芜了的花园》是冀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启智于身边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几个人想重修荒芜的花园,但他们各持己见,却没有一人去行动,最终花园依旧荒芜着。文章开始从所见杂草和荆棘生长和所闻蟋蟀悲鸣两方面写出了花园的荒芜;接着抓住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美丽的池水、美丽的花木、唱夜之歌的夜莺,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勾勒出过去花园的生机勃勃,突出了今日花园的荒芜寂静;最后,几个人细细地讨论、悉心地讨论、滔滔不绝地讨论和两次辩论,但谁也未付诸行动,结果花园依旧荒芜着。文章条理清晰,情节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在平淡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嘲讽和哀伤。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最终结果是一事无成。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出示: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请大家想一想,这篇寓言故事以这样的一句话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吗?

有的学生答:之所以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是因为a、b、c君他们心动而不行动,只是在那里干讨论,不干真活。

有的学生答:之所以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是因为他们的决心够,行动不够!他们看到了这座荒芜了的花园,下定决心要把它整理好,于是开始讨论,从黎明讨论到傍晚还是没有行动。就像有时候我们告诉爸爸妈妈、老师好好学习,但是总是没有实际的行动。

有的学生答: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一是因为他们不会思考,他们只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第一位,从来不去考虑别人的想法,甚至不会把别人的和自己的想法相融合;二是因为他们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用我爸爸的口头禅来说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还有的学生答: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是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踏踏实实地去做。

孩子们的回答令我感叹!孩子们有时真的值得我们刮目相看了。

反思三:荒芜了的花园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课文为凭借,不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和环境,即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解读课文,也即抓人本。文本与人本统一,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在二期课改三(下)的新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可让学生展开议论。《荒芜的花园》就是其中的一篇。

阅读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读者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后,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信息加工,一是把语言文字具化为形象;二是在形象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获取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即透过现象抓本质。然而,阅读教学中,大量存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现象,即学生既没有把语言文字具化成形象,又没透过具体的形象进行理性分析,有的只是对语言文字的一般意义解码,只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没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事件之中,更不知道文章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展示课《荒芜的花园》一文的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通过议论来感悟课文的中心,感觉良好。

可以说,这是一篇很有思想深度的文章,难就难在这篇文章在中心的表现手法上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虚处,即用简略的文字概括之,如文章的末段: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也有实处,即用细腻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人、事、如:几年后有人在往这所花园去,去发现哪里真的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如指导学生读荒芜的花园的句子,可在学生对花园为什么荒芜有感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从中领悟到心灵的花园其实也需要中指快乐,再指导学生读最末一段的那句话,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当时看来,这个主意是绝妙的,但现在看看妙不妙呢?虚实结合,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学生讨论交流的能量得以爆发:

贝尔太太不该出这个主意,使一所快乐的花园变成了荒芜的花园。

其实,花园里除了花草树木是美丽的风景之外,人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人因为欣赏美景而快乐,风景也因为人的欣赏而更美丽!

贝尔太太太渴望得到人们的感恩和道谢了。

有时候,一个人的付出不一定要回报,或许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更为高尚,当然,人们也的确太粗心了点。

贝尔太太的孤独、寂寞是自作自受。原先,人们快乐的笑声没有了,贝尔太太的内心变得空荡荡的,她多幺孤独、寂寞,她的心灵犹如那荒芜的花园。

贝尔太太应该和人们一起分享快乐。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才更有意义。

一言以蔽之,人和文章是阅读的两个基本要素,抓文本,阅读才有着落;抓人本,阅读才有意义。我们要抓住这两个根本,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阅读中多加点议论,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1课

《荒芜了的花园》 ■ 石家庄市金马小学 李长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教材以“启智于身边”为主题,包括《荒芜了的花园》《瘸蝉》《四个人和一只箱子》《白杨》《米芾学书》五篇文章,还包括《智者的叮咛》这一阅读链接以及一个综合学习。本单元内容旨在通过讲述一个个富含哲理的故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穿越时空,与智者交流,寓教于生活,寓教于生命体验。

《荒芜了的花园》这则寓言故事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讲述了几个人想重修荒芜了的花园,但各持己见,没有行动,最终花园依旧荒芜的故事。告诉我们空谈不如实干,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这则寓言条理清晰,情节起伏,文中多次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使故事中的事物形象生动鲜明,跃然纸上。寓深刻的道理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在平淡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嘲讽和忧伤,耐人寻味。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对本学期学生而言,在认读、理解词语等方面尚有一定难度。其次,本篇寓言写于上世纪初,祖国饱受列强欺辱的年代,郑振铎先生用这篇寓言影射当时面对国难夸夸其谈,无所事事的人,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与忧思,饱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时代背景对五年级小学生来讲,理解难度很大,因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教学重点定位在联系生活,感受寓言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荒芜、追慕、惋惜、毅然”等词语的意思。

(二)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效果。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寓言蕴含的道理: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行动才能实现目标。

(四)续写寓言故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导入课题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在认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注意表达要简练、完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体会对比

1.感受花园曾经的美丽,理解“荒芜”。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4自然段,联系花园从前的美丽,感受现在的荒芜。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荒芜”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的研读,形象化地理解人们的只说不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追慕、惋惜、毅然”的含义。通过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再现当时的情景。

(2)着重研读讨论的过程,如:他们“细细的讨论”,“悉心的讨论”,从“互相辩论”到“谩骂、扭打”,由“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傍晚”等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讽刺效果。

3.体会青蛙和蟋蟀前后心情的变化,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青蛙和蟋蟀的重点词句进行交流。体会它们从满怀期望的欢喜,到希望破灭的悲哀的心情变化,由此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为理解文章寓意作进一步铺垫。

4.体会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揭示寓意。

回顾全文,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在一次次对比中揭示寓意,引导学生理解“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的原因。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始终把握“理解内容”与“体会写作方法”两条线索进行,二者彼此交织,相得益彰。

(四)指导续写,拓展延伸

拓展思维,指导续写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课下练笔,完成续写。

板书设计:荒芜了的花园

荒 芜 美 丽

决心坚定 讨论 一事无成 还是照旧荒芜着

欢 喜 悲 伤(对 比)

第五篇:荒芜了[vswenku.com]的花园教学设计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尤其注意“芜”字的读音,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叙事文章的三部分——“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学写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明白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词语的意思。2.认读课文,小组学习交流,使生字词再强化。

3.快速浏览文章,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语言、态度、动作前后的变化,感受只是夸夸其谈,不落实行动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的道理。【教学准备】花瓣卡片、课件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荒芜的花园》。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你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荒芜的花园》。

师提问:“荒芜”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①:偏旁部首都是相同的,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预设②: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师:看到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①:想到公园里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草。

预设②:本意指草长得多而乱,指田地、花园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二、初读课文。

师:在我们的印象花园总是和美丽联系在一起的,这座花园为什么是“荒芜的花园”,一起走进荒芜的花园,看看里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大声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第二个,想想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1.检查读书情况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生字:荒芜 灌溉 荆棘 凄凉 追慕 惋惜 缩小 石罅 2.概括课文内容。“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赏析,感受花园的变化。

1.那这座花园以前景色是怎样的,现在又究竟荒芜到了什么地步,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1——4 自然段。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花园以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生:以前花园有美丽的池水、美丽的花木、唱歌的夜莺。现在的花园只见杂草与荆棘,只闻蟋蟀的悲鸣,花木枯萎了,池水干了,一片荒芜。师:美丽池水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生: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池子里没有一点水池的荒凉的样子。师:如此美的花园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里会怎样? 生: 我会很感到很惋惜,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想恢复花园的美景。

师:有几位花园来客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当他们面对花园的凄惨景象,他们的反映是什么?请同学找一找,并体会着读一读。课件(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现出这样的凄凉景象,几乎要心痛得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坍倒的草亭中的破椅子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师:是啊,当他们看到如此凄凉的花园,他们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怎样的神色?

生:追慕惋惜的神色。师:“追慕”的意思是? 生:追慕的意思是追怀、羡慕。师:他们追慕什么?

生:他们追慕花园以前的美景。师:“惋惜”的意思是? 生:可惜、叹惜 师:他们惋惜什么?

生:他们惋惜美丽的花园变的如此荒芜。

师:是啊,花园的荒芜让他们痛心不已,他们是怎样说的? 课件(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 “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最能够体现出他们的决心,这个词语是: 生:毅然

师: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生:坚决的,毫不犹豫的

师:就让我们试着读出来客的毅然决然的决心。学生试着感情朗读,读出毅然决然的决心,指名读。

3.青蛙和蟋蟀看到这群来客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想把花园建好,有什么表现?画出来体会着读一读。

课件:(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悲鸣,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师:从青蛙和蟋蟀的表现中我们仿佛看到荒芜了的花园仿佛有了 生:希望

4.师:那么,花园来客在表明态度后,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8——18 自然段。师: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生:他们讨论改造花园的方法。

师:他们是如何讨论的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把老师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们先是(细细)地讨论改造花园的方法,(悉心)地讨论,园中的种种布置,甚至于 从(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后来他们又舍弃将来的详细的计划,转而讨论改造的入手方法,直到后来相互(辩论),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而(互相谩骂)、(扭打)起来。5.师:他们这样的讨论、辩论着,他们却没有

生: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荒芜的花园照旧荒芜着。

师:是啊,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他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虽然他们的决心很大,但这种没有行动的讨论,荒芜的花园只能是照旧荒芜着。

6.接下来我们把他们来到花园的后的感受和行动及对话分角色表演。有几个人来到花园,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凄凉的景象,他们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一个人叹气道 “一生读……” 其余人都毅然的站起身来,答道: “生齐读……” 他们先是细细地讨论改造花园的方法,悉心地讨论园中的种种布置,甚至于从黎明讨论到早 餐过后,青蛙暗想到 “……” 后来他们又舍弃将来的详细的计划,转而讨论改造的入手方法,A 说:“……” B 说“……” C 说“……” 其余的人说:“……”

他们相互辩论,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而谩骂、扭打起来。7.面对这样的结局,青蛙和蟋蟀又有那些变化?

课件:(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的,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破灭了,它不愿意再看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又悲鸣起来。)

师:此时此刻青蛙和蟋蟀的感受是? 生:很失望、很沮丧。

师:青蛙一开始听他们要修花园时是怎样的呢? 课件: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悲鸣,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师:对于这样的结局,你们想对花园的来客说点什么 ?

师小结: 只说空话,不去实干,是任何事都做不成的。做人不能夸夸其谈,只说不做,将会一事 无成。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所以同学们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付诸行动。

三、放飞思想,文本升华。

课件:1.学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这是一群 的人。

2.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四、制作卡片。

把想说的话写在花瓣卡片上,然后贴在黑板上。

师总结:荒芜的花园怎样才能变得美丽,让我们一起把花瓣卡片贴在黑板上,让花园重新美丽起来。

五、推荐阅读

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用我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交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向大家推荐《伊索寓言》,希望大家用心读一读,写写自己的感受。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五篇材料]相关文章: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五篇材料]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案范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五篇材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sheji/76140.html